摸清南極固定冰「家底」,不僅關乎企鵝繁殖和捕食

2020-12-05 環球網

【來源:科技日報】

海冰是南極的一道亮麗風景,其中固定冰是南極海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極地遙感團隊與國內外科研人員合作,基於高解析度SAR(合成孔徑雷達系統)影像首次獲取了環南極長時間序列固定冰數據集,揭示了南極固定冰的時空分布、變化特徵及其與冰山的相互作用等。

什麼是固定冰?為什麼要對固定冰分布進行測量?這些測量數據有什麼科研價值?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固定冰不會水平運動而是垂直運動

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固定冰是指凍結於大陸或島嶼沿岸、冰架前端、淺灘或接地冰山周圍的、不隨風和洋流漂移的海冰。南極固定冰多為一年冰,在南極秋末冬初的時候開始生長,10月或11月範圍達到最大值。隨著南極春夏季節到來,除個別區域存在常年不化的多年固定冰外,大部分固定冰會融化或破碎。

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教授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固定冰會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在某個固定位置,不會隨洋流或者風場發生水平運動,但會在潮汐、湧浪作用下做上下垂直運動。

固定冰的分布受哪些因素影響?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惠鳳鳴教授表示,大型冰山的擱淺和漂移會導致固定冰的分布和範圍發生顯著變化。

具體來說,一方面,大型冰山接地後會阻礙海冰運動,導致海冰堆積而逐漸形成固定冰,冰山漂離後,固定冰區就會消失;另一方面,當冰山距離海岸一定範圍內,在共同錨定作用下,兩者之間可以形成連續的固定冰冰區,隨著冰山漂移導致距離超過一定限度後,這種共同作用消失,固定冰範圍也會急劇減小。

「我們通過與海底地形的數據對比發現,95%的固定冰分布在水深小於1000米的陸架區。」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後李新情表示,固定冰的邊緣通常不會超過陸架坡折。隨著緯度的降低,水溫逐漸升高,也不利於形成並維持固定冰,全球範圍來看,緯度最低的結冰海域就是我國的內海渤海。

李新情同時表示,沿岸地形地貌也是導致固定冰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講,由海岸往外突出的地形或冰舌、冰架東側容易形成固定冰,沿岸向內陸凹陷的海灣也是固定冰容易形成的區域,比如我國中山站所在的普裡茲灣等。

固定冰數據為南極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為什麼要對固定冰的分布情況進行測量?據程曉解釋,準確的固定冰數據可以提高南極近岸區域海—冰—氣熱交換的評估精度,為冰架穩定性以及生態系統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同時,固定冰與很多近岸冰間湖的形成密切相關。冰間湖指的是達到結冰溫度的天氣下仍長期或較長時間保持無冰或僅被薄冰覆蓋的冰間開闊水域,是海洋動物換氣和覓食的「綠洲」。程曉說,固定冰發生變化時,會導致其下遊側冰間湖的範圍出現變化,進而對海洋動物的活動產生影響。

為何使用SAR技術對全南極固定冰進行長時間觀測研究?程曉解釋,這是由南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決定的。

理論上,光學遙感、微波輻射計、SAR都可用於固定冰的觀測,但光學遙感容易受到雲的影響,微波輻射計的空間解析度太低,往往忽略了很多南極近岸幾公裡到十幾公裡尺度的固定冰,導致觀測結果誤差太大。而SAR能夠主動開展對地觀測,並具有一定的地表穿透能力,得到的影像不受雲和極夜的影響,且解析度高達幾十米,在南極地區也具有很高的數據覆蓋度,因而成為當前對南極進行固定冰觀測的首選方式。

利用衛星搭載SAR對南極固定冰的觀測,主要基於固定冰短時間內在潮汐作用下只做輕微的垂向運動,而周邊浮冰在洋流、潮汐以及風的作用下會產生明顯的水平運動特徵。「我們使用20天內觀測到的影像,計算它們的梯度差,固定冰區變化小梯度差也小,浮冰區變化大梯度差也很大,這樣可以有效地將固定冰與浮冰區分開。」李新情說。

對南極固定冰的總體分布及變化特徵分析結果顯示,南極固定冰平均面積約為514.5平方千米,佔總海冰面積的3%—4%,其中約70%分布於東南極沿岸。分析結果同時顯示,南極固定冰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顯著的區域性差異,印度洋和太平洋扇區固定冰面積最大,佔全南極固定冰範圍的60%。

程曉說,研究人員後續還將結合海洋、大氣等數據,更加深入地分析固定冰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獲取的固定冰數據集將有望應用於大氣、海冰、海洋模式中,提高氣候模擬水平。

相關焦點

  • 南極帝企鵝遭遇繁殖危機
    南極洲極具魅力的帝企鵝被認為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為變暖的海水正在融化它們生存和繁殖所需的海冰。如今,這些帝企鵝已經放棄了它們最大的一塊棲息地之一 ——3年來,在那裡繁殖的企鵝幾乎沒有孵化出任何新的雛鳥。  科學家指出,儘管這一結果不能直接歸咎於氣候變化,但它對這種最大的企鵝物種來說絕對是一個不祥的徵兆。
  • 南極帝企鵝遭遇繁殖危機—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指出,儘管這一結果不能直接歸咎於氣候變化,但它對這種最大的企鵝物種來說絕對是一個不祥的徵兆。 通常情況下,帝企鵝在尋找配偶、繁殖後代和養育幼仔的過程中,需要常年保持固態的海冰。對於這些南極鳥類位於威德爾海哈雷灣的第二大聚居地來說,這一需求如今已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從2015年開始,那裡的海冰已經被由強烈厄爾尼諾引發的風暴所破壞。
  • 企鵝的種類 數量 生活習性
    >世界上約有20種企鵝,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極大陸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陸沿岸和某些島嶼上。南極企鵝有7種,約有1.2億隻,它們是: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又名巴布亞企鵝)、帽帶企鵝(又名南極企鵝)、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這7種企鵝都在南極輻合帶以南繁殖後代,其中前4種在南極大陸上繁殖,後3種在亞南極的島嶼上繁殖。南極企鵝的種類並不多,但數量相當可觀。
  • 想看企鵝又去不了南極怎麼辦?這裡不僅可以看還能和企鵝一起吃飯
    在南極大陸上,生活著一群身穿燕尾服的「紳士」,它們就是可愛的企鵝。企鵝是一種很特別的生物,可以在零下六十度的嚴寒中生活、繁殖。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但大多數都分布在南半球,基本都生活在南極。雖然現在去南極並沒有那麼難了,可以說有錢、有時間,便能實現。
  • 帝王企鵝
    帝企鵝在南極嚴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後代。生理構造它們身體表面覆蓋厚厚羽毛的部分比周圍的空氣溫度要低,酷似穿了一件「冷外套」。紅外熱成像儀顯示,企鵝身體表面平均比周圍的溫度要低4至6攝氏度。由於企鵝身體覆蓋多層隔熱的脂肪和羽毛,可以在外圍空氣溫度低至零下40攝氏度的情況下,保持39攝氏度的體內溫度。
  • 如果把企鵝引進北極、北極熊引進南極,會發生什麼?
    北極有北極熊沒有企鵝,而南極有企鵝沒有北極熊,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我們把北極熊引進南極,把企鵝引進北極,它們能不能生存,會發生什麼呢? 北極的企鵝:大海雀 事實上,北極地區原本是有「企鵝」的。
  • 科學家在融化的南極冰中發現 800 年前企鵝殘骸,2020 企鵝命運比...
    以前隨著溫度的降低,從海洋向內陸延伸的所謂「快速冰」形成,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企鵝都不適宜居住。現在,隨著冰的融化,反作用正在發生。  目前,我們星球上發生的氣候變化不僅揭示了長死動物的遺體,還使一些生物恢復了生命。不幸的是,總的來說,地球正在流失的物種比獲得的更多。
  • 【南極夢尋】企鵝究竟有多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應該沒有人不喜歡企鵝的。它們太可愛了!它們長相憨厚,性格大方,天天穿著燕尾服;像人一樣行走,不過是個外八字,一搖一擺有點像卓別林噢。或者說,卓別林就是學的企鵝步。 3月9日,記者在南極圈附近看到阿德利企鵝。掐指算來,這是第七種企鵝。探險隊員和遊客都說,一趟南極之行能看到7種企鵝,太幸運了。
  • 兩年融化了大約兩個法國面積的冰川,為什麼南極企鵝生活更滋潤了
    孫紅雷飾演的富豪擲重金拿下了拍品,卻「很壞地」告訴她,北極一時半會兒融化不了,就是融化了企鵝寶寶也會沒事,因為它們住在南極。 雖然是個老梗,不過現在,就在2015年之後,《非2》上映不到5年,南極冰迎來了歷史性大消融,短短兩年就失去了120萬平方公裡的海冰面積,相當於兩個法國。同樣令人意外的是,企鵝寶寶不僅沒事,還活得更加興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美國研究稱氣候變暖威脅南極企鵝生存
    新華網華盛頓4月11日電 (記者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11日公布報告稱,由於氣候變暖導致南極企鵝主要食物之一磷蝦的密度下降,在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數量近年來急劇減少。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海鳥專家韋恩·特裡維爾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分析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地區的實地數據後發現,在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有利的氣候條件以及其他南極動物對磷蝦捕食量的減少導致南極地區企鵝數量增加;然而,此後不斷上升的溫度和來自海洋哺乳動物的競爭加劇可能讓上述地區的磷蝦密度下降了至多80%。
  • 南極企鵝不能隨便抓,那各國動物園的企鵝都是哪兒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在國內許多動物園裡都能見到企鵝的存在,既然南極的企鵝不能隨便抓,那動物園裡那麼多企鵝都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們知道,企鵝是一種獨特的生物,它是地球上一種古老的遊禽,也就是不具備飛行能力,但遊泳的本領很高。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早在南極洲還沒有被冰封的時候,企鵝就已經生活在南極了,後來逐漸適應了南極的氣候變化,成為了南極的代表性動物。
  • 探訪南極企鵝島:3萬多帝企鵝幼雛的幼兒園
    最龐大的南極「土著」  如果說袋鼠是澳洲的象徵,獅子是非洲的象徵,白熊是北極的象徵,那麼南極的象徵自然是走路搖搖擺擺的企鵝了。在大連老虎灘畔的極地海洋動物館裡,幾隻帝企鵝和王企鵝終年吸引著大量遊客前往參觀。這次能隨同22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登陸南極大陸,能夠親眼見到自然生活狀態下的企鵝也是記者最大的心願之一。
  • 南極夢尋(24)企鵝究竟有多美
    南極夢尋(24) 企鵝究竟有多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有不喜歡企鵝的嗎?應該沒有。為啥?它們太可愛了!同行的探險隊員和遊客都說,一趟南極之行能看到7種企鵝,真是太幸運了。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隻,佔南極海鳥總數的90%。它們能在攝氏零下60度的嚴寒中生活、繁殖,主要以磷蝦、烏賊、小魚為食。
  • 北極沒有企鵝,為什麼人類不把南極的企鵝送過去?
    而企鵝也不僅僅分布於南極,如今全球企鵝共有18種,其中帝企鵝跟阿德利企鵝在南極之外,其餘16種並非南極專屬,比如王企鵝的生存區域就包括印度洋與大西洋,麥哲倫企鵝生存在熱帶南美洲區域,甚至斑嘴環企鵝生存在非洲西南海岸。
  • 【馬達加斯加的企鵝】企鵝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世界上有不止一種不會飛的鳥。比如說非洲、澳洲和美洲的駝鳥,還有食火雞,企鵝很有意思,它們的祖先原本會飛,同時又擅長遊泳,遊泳的方式就是用翅膀在水裡「飛」,我們熟悉的鸕鷀(魚鷹)就是這樣的鳥。最終,在缺少陸地捕食動物的地區,企鵝的祖先飛行能力越來越弱,遊泳能力越來越強,直到進化成現在的樣子——已經不可能再飛翔了。
  • 寶貝,我們去南極看企鵝吧
    金圖企鵝是南極半島最常見的企鵝之一,是第三大的企鵝,僅次於帝企鵝和王企鵝。我們在南極看到的大部分企鵝,都同時生活在南極大陸和周邊島嶼上,夏天來南極半島繁殖,冬天就去更溫暖的亞南極島嶼。只有兩種企鵝是全年都生活在南極的土著,那就是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
  • 《馬達加斯加的企鵝》你不知道的那些關於企鵝的冷知識,點開提升你的逼格
    冷知識一:企鵝為什麼不會飛? 世界上有不止一種不會飛的鳥。比如說非洲、澳洲和美洲的駝鳥,還有食火雞,它們都體形較大,擅長行走,適應了複雜的生活環境。在很久之前,這些鳥的祖先已經失去的飛行的能力。  還有一些鳥,是因為飛到了偏遠的小島上,因為沒有陸地捕食動物,逐漸喪失了飛行的能力。
  • 南極血紅一片,青藏高原發現28種新病毒!危及人類的災難正在發生
    - 01 -全世界都在關注新冠肺炎的時候,一個關乎全球75億人的消息,迅速淹沒在信息流中。很少有人意識到,另一場災難,正在醞釀之中。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測得20.75℃的氣溫。一位科學家驚恐地說,「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是啊,誰都沒見過。
  • 為什麼南極有冰是紅色的?企鵝:我染的
    企鵝不僅在拉屎的方式上思路清奇,而且有很多妙用,比如把糞便噴在結冰的地面上,讓冰融化,好讓它們能夠築巢孵蛋。紅棕色糞便還能吸收更多陽光。築好巢後,它們還會繼續在巢周圍排便,好讓巢一直保持溫暖。甚至,有些企鵝在下蛋之後,還會讓蛋也沾上自己的糞便來保溫。
  • 氣候變化重創南極,這種企鵝或將走向滅絕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不久的將來,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或許將完全消滅帝企鵝,當然,這是一個迅速的變化過程。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全球70%的帝企鵝就將在氣候變化和全球浪潮的浪潮中被悄然抹去。南極是地球盡頭,那裡是一片冰凍大陸,而耐寒的帝企鵝得以在這裡生存,這是地球上最大的一種企鵝之一,可以長到95釐米高,15千克。帝企鵝廣泛分布在南極洲上,十年前,世界範圍內的帝企鵝數量被估計超過200萬隻,但是目前,帝企鵝的數量被估計已經下降到160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