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的工作有點像在玩拼圖遊戲,尤其是挖出數百萬年前的骨頭時,更是需要下大功夫拼接起這些碎片,才有可能從中獲得重要的發現。最近,就有一個常年於南非發掘的團隊,在有著「人類搖籃」之稱的洞穴中,找到了150多塊骨頭碎片,拼接完成後他們驚喜地發現,這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直立人。
直立人我們其實並不陌生,生活在距今70萬年前到2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就屬於直立人。直立人是人類演化的關鍵階段,作為人類的祖先之一,他們逐漸脫離了猿的樣貌,出現了更多人類的特徵,尤其是火和工具的使用,以及語言、大腦爆發式地發展,讓他們成為第一批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
這次的骨骼碎片發現於南非約翰尼斯堡附近的德裡默倫(Drimolen)洞穴遺址,人類學家花了5年的時間才最終挖出了150塊用於復原的骨骼碎片,最終拼接出的顱骨屬於一位兩到三歲的兒童,代號為「DNH 134」,根據古地磁和鈾鉛測年法的測定,他(她)生活在距今200萬年前。
在DNH 134之前,已知最早的直立人化石發現於格魯吉亞,距今大約185萬年,DNH 134較之早了近20萬年。
有趣的是,與DNH 134一同發現的還有其他兩種化石,他們分別屬於南方古猿和傍人,從身體特徵上看,他們都比直立人更原始,雖然和直立人一樣能夠直立行走,但是更像猿。研究者認為,這或許能夠說明南方古猿並不是直立人的直系祖先,與智人的關係也就更遠了。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200萬年前的南非,三個不同的物種可能曾經共存,但是是否與彼此相遇還無法完全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終只有直立人得以在那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南方古猿和傍人都滅絕了,而他們的滅絕很可能與直立人有關。

簡單對比一下南方古猿、傍人和直立人,就能發現直立人的絕對優勢。南方古猿在三者之中最古老,他生活於330萬年前到200萬年前,還有太多猿的特徵,與直立行走比起來,他們更擅長爬樹,腦容量只有450毫升到530毫升;傍人可能與南方古猿有很近的親緣關係,生活在270萬年前到120萬年前,他們的頭骨與大猩猩非常相似,頭頂中縫位置有明顯的凸起(即矢狀嵴),腦容量可能與南方古猿相當,不及直立人的一半;直立人除了能夠直立行走,也更加善於奔跑,還具備了製作工具的能力,很可能把南方古猿和傍人當作狩獵的對象。尤其是當氣候變化、生存壓力變大的情況下,群體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直立人的優勢也就凸顯出來了。
事實上,直立人是截止目前人類大家庭中存在時間最久的成員,單從這一點上講,他們演化得非常成功,在漫長的歲月裡不斷適應著生存環境的變化,遍布非洲、歐洲、亞洲,成為了生存競爭中一時的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