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揭示雌蕊柱頭分泌小肽STIG1通過結合磷脂醯肌醇促進花粉管生長

2020-12-06 生物谷

6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唐威華研究組在Plant Cell 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Tomato Pistil Factor STIG1 Promotes in Vivo Pollen Tube Growth by Binding to Phosphatidylinositol 3-Phosphate and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the Pollen Receptor Kinase LePRK2 的學術論文。該研究發現STIG1作為雌蕊柱頭分泌的信號小肽,能夠結合位於花粉管表面的磷脂醯肌醇3-磷酸(PI3P),進而激活花粉特異受體激酶LePRK2所介導的信號轉導,促進雌蕊中花粉管生長。

花粉管的快速生長對於顯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至關重要。雖然許多植物的花粉在含有硼酸、鈣離子和蔗糖的培養基中也能夠萌發和快速生長,但是體外培養所能達到生長速率遠遠比不上其在雌蕊中的生長速率。花粉特異受體激酶(Pollen receptor kinases, LRR-RLKs)是一類定位於細胞表面的受體激酶,被認為在花粉對外界信號的感知、花粉管本身極性生長的調控等過程中起作用。該研究組之前從番茄雌蕊柱頭組織中鑑定到一個能夠與番茄花粉受體激酶LePRK2相互作用的分泌蛋白STIG1。有意思的是,體外培養條件下,外加STIG1能夠促進花粉管的生長,但其在體內是否有功能,如何發揮功能還是未知的。

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作者發現STIG1在柱頭上會被剪切加工成一個約7 kDa的成熟肽段。當花粉在柱頭萌發,成熟的STIG1肽段會富集到花粉管表面發揮作用。STIG1表達量的降低,使得花粉管生長變慢。用STIG1重組蛋白同時處理野生型和LePRK2 antisense的花粉發現,LePRK2 antisense的花粉對STIG1的響應度變弱。並且,研究人員還將STIG1與LePRK2胞外域相互作用的區段定位到成熟肽段中的四個胺基酸殘基上。另外,通過磷脂結合試驗,研究人員在STIG1成熟肽段中檢測到兩個磷脂肌醇結合位點,分別能夠結合PI4P和PI3P。進一步的實驗證據表明,STIG1能夠結合位於花粉管表面的PI3P。利用能夠指示體內氧化還原(Redox)水平變化的roGFP,研究者還發現STIG1能夠促進花粉管內氧化還原水平上升,並且這一過程同時依賴於PI3P和LePRK2。該研究明確了STIG1作為一類新的肽類激素,通過與花粉受體激酶LePRK2的相互作用,能夠促進花粉管生長。STIG1能夠結合磷脂醯肌醇PI3P也豐富了我們對肽類激素信號轉導的認識,對於人們了解PI3P功能提供了新的線索。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科技部的經費支持。(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Plant | 華東師範大學李超課題組揭示花粉管生長的調控新機制
    其中,ANXUR/BUPS受體激酶快速而有效地從細胞質分泌到花粉管頂端細胞質膜從而感受RALF4/19的細胞學機制以及RALF4/19-ANXUR/BUPS複合體如何調控下遊的信號通路而影響花粉管的完整性和生長的分子機制尚待研究。
  • 最新發現囊泡運輸和花粉管生長調控新機制
    Plant Cell | 蘭州大學向雲課題組揭示囊泡運輸和花粉管生長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 Rab GTPases在植物極性細胞生長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其中RabA4亞家族成員在花粉管頂端呈現「倒錐形」的分布【1】。
  • 科學網—受體調控讓花粉管「搶婚」難
    段巧紅供圖     ■本報記者 李晨 通訊員 王靜 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是種子形成的關鍵環節。防止多個精細胞與卵細胞結合,即多精受精,避免後來的花粉管「搶婚」,對於維持後代基因組的穩定非常重要。經過多年努力,研究人員發現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對於花粉管與雌蕊相互作用成功受精的研究,將幫助作物跨過生殖隔離,離遠緣雜交更近一步。 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段巧紅告訴《中國科學報》,扮演這一重要角色的就是擬南芥FERONIA受體激酶。
  • 植物雌蕊頂端模式建成和功能特化的調控新機理
    雌蕊頂端分化形成花柱和柱頭,二者與雄配子體發生相互作用,對於植物育性至關重要。然而,調控雌蕊頂端模式建成和功能特化的分子機理仍不清楚。通過基因組複製,SSS從無油樟等基部被子植物內的單一拷貝演化成一個多成員基因家族。擬南芥中該家族由SSS1、SSS2和SSS3組成,三者分別在花柱傳輸組織、柱頭和花柱基本組織中優勢表達,進而協同控制雌蕊頂端模式建成。SSS1、SSS2和SSS3中任一者的過表達均可導致雌蕊頂端異常,突出地表現為花柱縮短。與此相反,SSS家族基因的功能缺失則導致花柱增長。
  • 北大生科院瞿禮嘉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事件:1)花粉粒與柱頭相互識別而萌發;2)花粉管在引導組織中極性生長;3)花粉管導向胚珠;4)花粉管停止生長、爆炸並釋放精細胞;5)雌雄配子的融合。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花粉管與雌方組織之間存在大量的物質和信號交流。
  • 瞿禮嘉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分子機制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事件:1) 花粉粒與柱頭相互識別而萌發; 2) 花粉管在引導組織中極性生長; 3) 花粉管導向胚珠; 4) 花粉管停止生長、爆炸並釋放精細胞; 5) 雌雄配子的融合。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花粉管與雌方組織之間存在大量的物質和信號交流。
  • 一作解讀 | 北大學者Science發文揭秘擬南芥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封印」
    為將精細胞成功送到胚囊,花粉需要經歷以下幾個事件(如圖一所示1):花粉粒與柱頭相互識別,花粉管在引導組織中極性生長,花粉管導向胚珠以及花粉管接受。具體說來:花粉從花葯中釋放出來後,需要藉助傳粉載體,比如我們所常見的風力或者昆蟲,被攜帶到雌蕊的柱頭部分。
  • 神奇的花粉|自然界中的生態
    保護膜內充滿了黏稠的液體,一個非常小的顆粒在裡面活動。這個小顆粒就是日後成為種子半個細胞的精核,相當於動物的精子,當它與雌蕊裡的另外半個卵細胞受精之後,才能夠成為一個富有生命氣息的完整的種子。接下來讓我們觀察一下卵細胞製造種子的場所,也就是雌蕊的內部結構吧。花冠內形狀酷似研杵的東西就是雌蕊了。雌蕊由柱頭、花柱以及子房構成,它們統稱為「心皮」。
  • 遺傳發育所在花粉管導向研究中取得進展
    開花植物通過管粉受精的形式形成種子,使物種得以繁衍,使人類得以獲得食糧。在受精過程中,花粉管攜帶一對精細胞穿過長距離的雌蕊組織定向進入胚囊。該過程受到嚴格的調控,確保「準時準點」受精,該過程被稱為花粉管導向。現在已經發現了諸多胚囊分泌的小肽類吸引信號通過花粉管上受體的識別來引導花粉管進入珠孔。
  • Science:穀氨酸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
    Feijó教授合作的研究論文「穀氨酸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絲氨酸調控」(Glutamate Receptor–Like Genes Form Ca2+ Channels in Pollen Tubes and Are Regulated by Pistil D-Serin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4月22日出版的SCIENCE雜誌上。
  • ...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絲氨酸調控
    Feijó教授合作的研究論文「穀氨酸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絲氨酸調控」(Glutamate Receptor–Like Genes Form Ca2+ Channels in Pollen Tubes and Are Regulated by Pistil D-Serin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4月22日出版的SCIENCE雜誌上。
  • Plant Cell|自噬相關14及其相關的磷脂醯肌醇3-激酶複合物促進擬南芥自噬
    磷脂醯肌醇3-磷酸(PI3P)是自噬和內體分選的重要膜標誌,在植物中由Ⅲ類磷脂醯肌醇3-激酶(PI3K)複合物合成,PI3K由Vps34激酶、ATG6、VPS15和VPS38或ATG14作為第四亞單位組成。
  • 中外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新聞—科學網
    2014年,他們發現,在FER缺失的突變體胚珠的助細胞與絲狀器部位,活性氧含量變少,花粉管進入胚珠助細胞後仍然不能破裂,而在胚珠內「繞圈」生長。他們判斷,FER能調節活性氧在胚珠絲狀器部位的積累,從而促使花粉管破裂,釋放出精細胞。 當第一根花粉管到達後,FER與去甲酯化果膠結合誘導產生一氧化氮(NO),使NO在絲狀器中積累。
  • 上海生科院揭示植物花粉管生長方向調控機理
    其中,花粉管頂端質膜Ca2+通道被認為是控制花粉管生長方向的核心功能蛋白,通過介導和精細調控胞外Ca2+內流,調控花粉管頂端Ca2+濃度梯度,從而進一步調控花粉管的生長方向。因此,花粉管頂端質膜Ca2+通道就成為從胚珠引導信號到花粉管本身對胚珠引導信號的感知和應答系統這一完整信號鏈的關鍵環節。
  • PNAS | 清華大學黃善金課題組揭示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該研究綜合生物化學、遺傳學和活體成像技術揭示了腺苷酸環化酶相關蛋白1(adenylyl cyclase associated protein 1; CAP1)通過產生可聚合的單體肌動蛋白(G-actin)控制花粉管頂端從質膜上產生的微絲聚合。
  • 花粉傳播不僅僅靠蜜蜂和蝴蝶、植物不是啞巴
    一般情況下,植物花朵的花粉需要蜜蜂或者蝴蝶來傳播,把雄蕊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上受精,花朵才能結果,植物才能一代代繁殖下去。但是,專家們指出,花粉的傳播不僅僅依靠蜜蜂、蝴蝶,或者別的什麼昆蟲,許多不同的植物花朵,在長期自然選擇中,各有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傳播花粉,繁殖後代。鶴望蘭、木槿花及刺桐等,這些植物靠鳥類來為它們傳播花粉,被稱為「鳥媒植物」。
  • 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
    人們發現在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花粉管質膜上的受體ANX1/2參與了對花粉管完整性的調控,因為缺失這兩個受體之後花粉管一萌發就提前發生爆炸,精細胞無法正常送至胚囊(雌方組織),雙受精無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