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蕊頂端模式建成和功能特化的調控新機理

2020-10-03 BioArt植物

Current Biology | 武漢大學孫蒙祥團隊揭示植物雌蕊頂端模式建成和功能特化的調控機理


責編 | 奕梵


被子植物的雌蕊起源於心皮融合,其通過細胞類型和組織分布的適應性調整,進化成為適應植物有性生殖的獨特結構。雌蕊頂端分化形成花柱和柱頭,二者與雄配子體發生相互作用,對於植物育性至關重要。然而,調控雌蕊頂端模式建成和功能特化的分子機理仍不清楚。


2020年10月1日,武漢大學孫蒙祥教授課題組在Current Biology發表了題為Three STIGMA AND STYLE STYLISTs pattern the fine architectures of apical gynoecium and are critical for male gametophyte-pistil interaction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植物雌蕊頂端模式建成和功能特化的調控新機理。



該研究首次報告了一個被子植物特異的新基因家族STIGMA AND STYLE STYLIST(SSS)。通過基因組複製,SSS從無油樟等基部被子植物內的單一拷貝演化成一個多成員基因家族。擬南芥中該家族由SSS1、SSS2和SSS3組成,三者分別在花柱傳輸組織、柱頭和花柱基本組織中優勢表達,進而協同控制雌蕊頂端模式建成。SSS1、SSS2和SSS3中任一者的過表達均可導致雌蕊頂端異常,突出地表現為花柱縮短。與此相反,SSS家族基因的功能缺失則導致花柱增長。


細胞學觀察表明,SSS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協同作用,通過調節細胞數量與伸長來調控雌蕊頂端的模式建成。花柱是花粉管生長的通道,其所形成的微環境與花粉管發生相互作用,並為花粉管提供必要的滋養。SSS功能缺陷幹擾了花粉管在雌蕊頂端的正常生長,表現為花粉管伸長變緩,甚至無法進入花柱。這表明 SSS基因共調控的雌蕊頂端精細的形態結構對於保證雄配子體和雌性組織間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該工作揭示了植物雌性生殖器官的細胞數按量控制和其精細的排布形式對於形成與雄配子體相互作用的適宜界面或微環境,以便發揮其特定的功能至關重要。


進一步實驗表明,SSS基因的表達受到轉錄因子NGATHA3(NGA3)的調控,後者參與雌蕊形態建成。遺傳學實驗顯示SSS基因的過表達能夠挽救amiR-NGA 和nga1 nga3的缺陷表型,進一步有力地證明SSS基因位於NGA調控雌蕊頂端發育信號通路的下遊。酵母單雜交實驗表明NGA3能夠直接結合SSS基因的啟動子。


前人的研究顯示NGATHA可與TOPLESS互作,行使轉錄抑制功能。而該研究中NGA3的下調表達株系(amiR-NGA)和上調表達株系(ANT>>NGA3)內SSS基因的表達均發生相應地下調和上調。這些結果支持NGA3亦可作為激活因子調控SSS基因,提示NGA3在植物發育的不同途徑中具有多樣化的功能。簡言之,NGA-SSS分子調控途徑可能是被子植物調控雌蕊頂端分化和花柱精細結構建成的保守機制。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文煒博士和黃小榮博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孫蒙祥教授和彭雄波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該工作是近年來孫蒙祥教授團隊繼在Nat Commun, Dev Cell, Autophagy等期刊上發表重要成果之後,發表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2020年3月,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孫蒙祥教授團隊題為「Cell lineage-specific transcriptome analysis for interpreting cell fate specification of proembryos」的重要成果,揭示了早期胚胎發生過程中細胞命運決定的分子機制(點擊查看:Nature Commun.|武漢大學孫蒙祥教授團隊揭示早期胚胎發生過程中細胞命運決定的分子機制)。



2019年5月,孫蒙祥團隊在Developmental Cell 上發表了題為wo-Step 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 with Two-Phase Parental Genome Contributions 的研究論文,解析了植物卵細胞、受精卵及早期胚胎的表達譜特徵。結果表明,植物受精卵發育具有兩個典型階段,早期發育調控信息主要來自於卵細胞,而後期合子極性的建立及啟動細胞分裂則需要來自於合子中新合成轉錄(點擊查看:Dev. Cell|武漢大學孫蒙祥研究組揭秘植物早期胚胎發生母本控制轉換到合子控制的過程)。

此外,該團隊還在Autophagy上發表了題為Autophagy-mediated compartmental cytoplasmic deletion is essential for pollen germination and male fertility研究的論文。該研究首次揭示自噬在雄配子體發育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報導,揭示了花粉萌發過程中一個新的重要環節。


相關焦點

  • 光調控植物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雙子葉植物在黑暗的土壤中進行暗形態建成,具有一個頂端彎鉤和較小的閉合且黃化的子葉以保護脆弱的頂端分生組織在穿過土壤的過程中不受傷害;當幼苗穿出土壤見到光之後,頂端彎鉤內側細胞和子葉中的細胞會快速延展,促使頂端彎鉤和子葉迅速打開,以利於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 ...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絲氨酸調控
    然而,激發植物信號轉導的鈣離子通道的分子基礎一直未明確,長期以來被列為理論學術界極力研究和爭論的熱點。迄今,植物體中轉運鈣離子跨越細胞質膜的載體尚未知。我校和裡斯本大學專家們運用藥理學、電生理學以及基因功能缺失的突變體等研究技術,首次在菸草和擬南芥中發現穀氨酸受體類離子通道(glutamate receptor–like channels, GLRs)利用D-絲氨酸(D-Serine)作為配體(ligand)而介導鈣離子的跨質膜內流,進而調節花粉管頂端細胞的[Ca2+]cyt梯度,最終影響花粉管的生長及其形態建成。
  • 西雙版納植物園揭示植物複葉模式建成的分子機制
    在自然界的植物王國中,人們可以發現多種多樣的葉形態。根據複雜程度,可以將葉劃分出兩種類型的葉:單葉和複葉,而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千姿百態的複葉形態。單葉包含一個葉片單元,而複葉是由多個葉片單元、即小葉構成。從生物學功能上來說,每一個小葉等同於一個單葉。
  • 中山大學研究揭示不同蛋白質降解途徑互作調控ABA信號的新機理
    Plant Cell |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揭示不同蛋白質降解途徑互作調控ABA信號的新機理蛋白質的合成與降解平衡是真核生物細胞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關鍵。植物細胞內,蛋白質的降解主要通過泛素-26S蛋白酶體(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液泡分選 (endosomal sorting) 和自噬 (autophagy) 等途徑來進行。目前,植物細胞三種蛋白質降解途徑各自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機理已較為清晰,而對於不同蛋白質降解途徑之間的交互作用機制所知甚少。
  • Science:穀氨酸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
    然而,激發植物信號轉導的鈣離子通道的分子基礎一直未明確,長期以來被列為理論學術界極力研究和爭論的熱點。迄今,植物體中轉運鈣離子跨越細胞質膜的載體尚未知。我校和裡斯本大學專家們運用藥理學、電生理學以及基因功能缺失的突變體等研究技術,首次在菸草和擬南芥中發現穀氨酸受體類離子通道(glutamate receptor–like channels, GLRs)利用D-絲氨酸(D-Serine)作為配體(ligand)而介導鈣離子的跨質膜內流,進而調節花粉管頂端細胞的[Ca2+]cyt梯度,最終影響花粉管的生長及其形態建成。
  • 每日摘要:植物花瓣上錐形細胞形態建成的關鍵調控機制(Cell Reports)
    被子植物物種的花通常具有特化的錐形細胞。儘管關於花發育相關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是關於花瓣上的錐形細胞如何獲取其最終的錐形形態還不清楚。本文中,作者利用8-羥基芘-1,3,6-三磺酸三鈉鹽(HPTS)作為螢光pH指示劑來分析擬南芥花瓣上錐形細胞中質外pH值,發現正常的錐形細胞擴張需要生長素信號以及質外pH值的改變。
  • BR調控側根發育提高植物鹽脅迫耐受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油菜素甾醇激素信號調控細胞壁重構參與側根原基的起始來響應鹽脅迫的新機理。油菜素甾醇在植物生長發育中有重要作用,參與調控植物發育的多個方面,包括莖葉和根的生長、維管組織的分化、育性、種子萌發、頂端優勢、光形態建成等。此外,在介導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中有關鍵作用。
  • 植物所金京波研究組揭示SUMO化修飾調控植物遠紅光信號的新機制
    遠紅光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下胚軸伸長、開花時間和花青素積累等生物學過程。植物通過遠紅光受體phytochrome A(phyA)感知遠紅光信號。FAR-RED ELONGATED HYPOCOTYL 1(FHY1)轉運光激活的phyA到細胞核,起始遠紅光信號。
  • 鄧興旺在植物光信號調控網絡中的「明星基因」COP1研究獲進展
    一百多年來,植物學家們不斷探索著植物的光受體、光周期反應、信號傳遞過程等。在光下,植物的幼苗會發育出適於光合作用的形態特徵,張開富含葉綠體的葉片,儘可能縮短下胚軸,這種發育模式是植物的「光形態建成」。而在暗處,它則儘可能減少損耗,葉片呈黃白色的、較小,頂端呈鉤狀彎曲,同時莖細而長,呈現類似豆芽的形態,這種發育模式被稱為「暗形態建成」。1989年初夏到1991年底,鄧興旺做博士後期間,發現並鑑定了一類植物突變體即使處在黑暗中,也仍然生長出和光照下一樣的形態。據此他定名為COP1因子。
  • The Plant Cell |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金危危教授課題組在玉米花序發育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玉米是一種雌雄同株異花作物,具有獨特的花序結構,其雄花序(雄穗)著生於植株的頂端,而雌花序(雌穗)著生於植株中部的葉腋之中。玉米花序的形態建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眾多基因的精確調控。然而,與擬南芥、水稻等植物相比,目前對玉米花發育分子調控機理的研究仍然較少。
  • Nature|角蛋白在早期胚胎發育中不對稱分配與細胞譜系特化
    而發育生物學家則會將該問題進一步深化,比如你媽怎麼知道哪個是胎盤哪個是你(啊不是),發育生物學家好奇的問題是胎盤和胎兒在發育過程中相應的細胞譜系是如何特化的呢?這是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問題。
  • Nature Plants | HY5調控光形態建成功能的輔因子——BBX蛋白
    光不僅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而且還是一種重要的環境信號,調控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多個過程。
  • 植物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
    植物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 2020-12-03 植物研究所 【字體SNL-HDA1複合體和HY5結合在靶基因的相同位置,當SNL-HDA19複合體的功能缺陷時,HY5與這些位點的結合會增強,可見二者相互拮抗調控光響應靶基因的表達及光形態建成。一些未知的染色質調節因子或與HY5協同作用,以拮抗HDA19對特定染色質的抑制作用。
  • 植物如何看見「光」?—新聞—科學網
    在光下,植物的幼苗會發育出適於光合作用的形態特徵,張開富含葉綠體的葉片,儘可能縮短下胚軸,這種發育模式是植物的「光形態建成」。 而在暗處,它則儘可能減少損耗,葉片呈黃白色的、較小,頂端呈鉤狀彎曲,同時莖細而長,呈現類似豆芽的形態,這種發育模式被稱為「暗形態建成」。
  • Plant Cell:植物種子和器官大小調控機理
    植物種子和器官大小是重要的產量性狀,大小調控也是一個基本的發育生物學問題。然而,植物決定其種子和器官最終大小的分子機理目前並不清楚。為了揭示植物種子和器官大小調控的分子機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雲海研究組已在擬南芥中分離了一些大種子和器官的突變體da (DA是漢字「大」的意思)。其中,da1-1 突變體形成大的種子、器官和粗壯的植株。
  • 2018年我國在植物抗病與信號轉導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
    將BSMV中的主要蛋白γbY29A沉默後,則不能抑制植物自噬,並且病毒在植物體中的積累和系統性侵染均顯著降低,從而證明自噬在BSMV感染中具有抗病毒作用 (Yang et al., 2018f)。王源超研究組則基於病毒誘導基因沉默技術的植物LRR類受體功能的高通量分析體系,成功鑑定到植物中識別疫病菌模式分子XEG1的受體蛋 白RXEG1。該蛋白是植物識別XEG1後產生細胞壞死及防衛反應的關鍵因子。
  • 研究揭示蛋白質SUMO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
    cell wall form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蛋白質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
  • PNAS:浙大、西雪梨大學 | 植物耐旱和氣孔進化新機理
    葉綠體逆行信號傳導網絡對於葉綠體的生物發生,操作和信號傳導至關重要,包括過量的光和乾旱脅迫信號。迄今為止,已經在陸地植物適應的背景下考慮了逆行信號傳導,但沒有考慮將葉綠體功能與氣孔調節相關聯的信號級聯的起源和進化。我們顯示葉綠體逆行信號傳導過程的關鍵元素,核苷酸磷酸酶(SAL1)和3'-磷酸腺苷-5'-磷酸(PAP)代謝,在陸生植物的藻類祖先 - 鏈黴菌藻類中進化。
  • 科學網—受體調控讓花粉管「搶婚」難
    「這種現象不僅使植物避免了多花粉管受精,而且也保證了生殖效率和種子產量的最大化,因此對農業生產意義重大。」瞿禮嘉說。 過去幾十年間,科學家對植物避免多精受精現象的機制進行了諸多研究。 「FERONIA(以下簡稱FER)這個蛋白受體激酶在植物體內的很多器官都會大量表達,它影響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包括植物生長發育、響應生物及非生物脅迫、有性生殖等。
  • 2008年考研農學考試大綱詳解之植物生理與生化
    三.重要知識點詳細解析  (一)植物生理學(按知識點)  1.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各自特點與區別、細胞壁的結構與功能、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  名詞解釋:生物膜、細胞骨架、細胞周期等。  6.植物的缺素症的表現形式,礦質元素的轉運,主動吸收與被動吸收,礦質元素與光合作用的關係(章節間聯繫――新大綱出題模式),分析題如:植物葉片失綠的主要原因?  解答一些分析題時,要分條目說明,每個問題都要總述-分述-總結,儘量寫得完全,具體,有邏輯性。  7.(光合作用一章)量子效應、光合單位、光合磷酸化、光系統I、II、紅降現象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