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Plants | HY5調控光形態建成功能的輔因子——BBX蛋白

2021-01-16 BioArt植物

光不僅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而且還是一種重要的環境信號,調控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多個過程。植物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都需要對外界的光進行感知並作出適應性反應。光信號的關鍵抑制因子COP1-SPA ( 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1/SUPPRESSOR OF PHY A-105) E3泛素化連接酶複合體,可以通過降解光形態建成的正向調節因子以抑制光形態建成【1】;而光照會抑制COP1-SPA複合體的活性並導致去黃化的發生。


研究表明,COP1-SPA可以引起植物發育相關的許多調節因子的降解,其中bZIP轉錄因子HY5作為下胚軸伸長,花色苷和葉綠素積累的調節因子,也受到COP1的負調控【2】。此外,光引起的COP1的抑制會導致HY5積累,繼而激活轉錄級聯反應並促進去黃化和光形態建成。有趣的是,HY5過表達並不會增強光形態建成表型,而黑暗條件下的HY5過表達也不會引起去黃化【3】,並且HY5蛋白中缺少反式激活結構域,這意味著COP1-HY5調控模塊中包含未知X因子,並且該因子具備以下特徵:①受到COP1的負調控且功能上依賴於HY5;② x突變體與hy5突變體表型一致並且X過表達會導致超光形態建成。


根據以上特徵,B-box鋅指轉錄因子可與X因子匹配。同樣作為光形態發生的正調控因子,BBX20、BBX21和BBX22的水平受到COP1的負調控並且其過表達導致幼苗的光敏感【4】。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這三個因子與HY5直接相互作用並對HY5具有功能依賴性【5】。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以上基於功能進行的推測是否成立。


近日,德國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Henrik Johansson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發表了一篇題為Identification of BBX proteins as rate-limiting cofactors of HY5的研究論文,研究了BBX轉錄因子在COP1-HY5模塊中的功能並闡明了BBX蛋白作為HY5限速輔因子的作用機制。



該研究首先對BBX20的功能進行了驗證,發現bbx20-1突變體表現出下胚軸伸長表型而BBX20的過表達則抑制了下胚軸伸長。該研究還構建了bbx202122三重突變體以驗證幾種BBX蛋白的功能亙餘,結果發現三重突變體增強了下胚軸伸長和花青素降低(hy5表型),但是沒有引起其他表型變化,表明BX20、BBX21和BBX22之間存在功能亙餘。進一步的轉錄組數據分析顯示,bbx202122與hy5中的差異表達基因出現很大比例的重疊;此外,bbx202122 hy5突變體中未觀察到額外的基因表達差異,表明BBX20-22和HY5在很大程度上相互依賴地調節共同靶標的轉錄。以上的表型及轉錄分析結果表明,B-box蛋白符合X因子的要求,是HY5功能的關鍵調節因子。


BBX20–22 and HY5 interdependently promote photomorphogenesis


該研究進一步通過bbx202122 hy5 hyh原生質體進行了瞬時表達測定揭示了HY5和B-box在轉錄後水平上的功能依賴性。該研究構建了包含被HY5直接結合和調控的啟動子序列的報告基因 (pMYB12-588 :: GUS和pF3H-398 :: GUS),發現HY5隻有與BBX20-22共表達時,才能激活這兩種報告基因,表明HY5依賴於B-Box蛋白進行轉錄調控。此外,該研究還在BBX20和BBX21中鑑定出預測的反式激活結構域,其胺基酸片段的替換降低了B-box-HY5結合啟動子的能力。以上表明HY5與啟動子區域結合,然後B-box蛋白與HY5結合,從而激活轉錄調控。此外,HY5 以及BBX20-22在功能上相互依賴而且很大程度上與cop1表型有關。該研究最後還發現,bbx202122僅影響約15%的hy5調節基因,表明除了BBX蛋白外還存在其他HY5輔因子。


綜上,該研究證明了BBX20-22是HY5的必需輔助因子並闡明了其作用機制。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提供證據表明主調節因子通過對輔因子的專一依賴性獲得其調控植物發育和響應能力的特異性和動態性。


【1】Podolec, R. & Ulm, R. Photoreceptor-mediated regulation of the COP1/SPA E3 ubiquitin ligase. Curr. Opin. Plant Biol. 45, 18–25 (2018)【2】Gangappa, S. N. & Botto, J. F . The multifaceted roles of HY5 i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ol. Plant 9, 1353–1365 (2016).【3】Ang, L. H. et al. 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COP1 and HY5 defines a regulatory switch for light control of Arabidopsis development. Mol. Cell 1, 213–222 (1998).【4】Xu, D. et al. BBX21, an Arabidopsis B-box protein, directly activates HY5 and is targeted by COP1 for 26S proteasome-mediated degrad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3, 7655–7660 (2016).【5】Wei, C.-Q. et al. The Arabidopsis B-box protein BZS1/BBX20 interacts with HY5 and mediates strigolactone regulation of photomorphogenesis. J. Genet. Genomics 43, 555–563 (2016).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0-0725-0


相關焦點

  • 植物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
    植物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 2020-12-03 植物研究所 【字體SNL-HDA1複合體和HY5結合在靶基因的相同位置,當SNL-HDA19複合體的功能缺陷時,HY5與這些位點的結合會增強,可見二者相互拮抗調控光響應靶基因的表達及光形態建成。一些未知的染色質調節因子或與HY5協同作用,以拮抗HDA19對特定染色質的抑制作用。
  • 研究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
    植物基因在光形態建成中會發生轉錄的重編程,同時伴隨染色質的動態變化和組蛋白修飾的動態分布。大量光響應基因由於染色質開放性的變化,在「開(激活)」和「關(抑制)」之間切換以確保植物適應不斷變化的光照環境,這些基因包含光信號途徑中的重要組分因子。
  • Nature Comm | COM1,大麥花序形態發育的調控新因子
    植物的花序發育模式決定了授粉、結實和籽粒數量等形狀,因此對決定花序發育的關鍵因子的鑑定至關重要,但是目前對調控禾本科植物的花序形態的遺傳機制知之甚少。對COM1蛋白的注釋結果表明其為植物特異性TCP(Teosinte branched 1 (TB1)/Cycloidea/Proliferating Cell Factor)轉錄因子家族的亞類CYC/TB1。
  • 中科院植物所林榮呈課題組揭示去乙醯化酶複合體抑制光形態建成的...
    大量光響應基因由於染色質的開放性的變化,在「開(激活)」和「關(抑制)」之間切換,它們的正確表達確保植物適應不斷變化的光照環境,這些基因包括光信號途徑中的重要組分因子。雖然同為光信號通路的正向調節因子,轉錄因子編碼基因HY5和BBX22被光誘導,光受體編碼基因PHYA在光照條件下則被抑制。然而,對於這些基因的染色質變化在其光響應過程中的調控機制卻知之甚少。
  • Nature Plants | 細胞極性生長的調控新機制
    真核細胞極性生長的重要調節因子是Rho家族的分子開關小G蛋白(GTPases),細胞的極性生長需要在不同的質膜域對Rho GTPases信號傳導進行精確調控目前,有關GAPs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同時,AROs蛋白在頂端生長細胞中功能十分保守。
  • 北大鄧興旺實驗室朱丹萌課題組組揭示HY5調控下胚軸伸長的新方式
    光是植物賴以生存的能量來源與關鍵生長發育信號。模式植物擬南芥幼苗在光下呈現短胚軸、子葉延展等典型特徵。近20年的研究工作構建了以HY5(ELONGATED HYPOCOTYL 5)為中央樞紐的光信號轉導網絡,奠定了HY5作為轉錄因子的「明星」地位。
  • Nat Communi鄧興旺/朱丹萌組揭示HY5調控下胚軸伸長的新方式
    光是植物賴以生存的能量來源與關鍵生長發育信號。模式植物擬南芥幼苗在光下呈現短胚軸、子葉延展等典型特徵。近二十年的研究工作構建了以HY5 (ELONGATED HYPOCOTYL 5) 為中央樞紐的光信號轉導網絡,奠定了HY5作為轉錄因子的「明星」地位。
  • Mol Plant:劉勳成等植物組蛋白去乙醯化酶研究獲進展
    表觀遺傳調控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組蛋白乙醯化和甲基化,以及染色質重塑等。其中,核心組蛋白的乙醯化修飾在基因的轉錄調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的乙醯化修飾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兩種酶催化。
  • 鄧興旺在植物光信號調控網絡中的「明星基因」COP1研究獲進展
    一百多年來,植物學家們不斷探索著植物的光受體、光周期反應、信號傳遞過程等。在光下,植物的幼苗會發育出適於光合作用的形態特徵,張開富含葉綠體的葉片,儘可能縮短下胚軸,這種發育模式是植物的「光形態建成」。1992年,在進入耶魯大學工作第一年,他成功克隆出了COP1,這是第一個被克隆的光形態建成核心調控因子。過去的30年中,COP1參與的光信號調控網絡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COP1並非是一個植物特有的調控因子,它擁有非常保守的生化功能和序列特徵,廣泛存在於真核生物(植物、動物、真菌)中。」
  • Nature Plants同日發表中國學者三篇研究論文
    Importantly, we demonstrate that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controls myo-inositol-mediated mutualism between YC4 and Solanum lycopersicum, thus suggesting a conserved nature of this epigenetic regulatory
  • 《Nature》報導T細胞功能調控的關鍵轉錄因子
    , 參與宿主防禦, 但是遇到自身抗原或者在慢性感染和腫瘤微環境中, 它們會發生命運改變, 進入功能失能命運, 但是調控T細胞功能失能的分子機制會不清楚。本研究通過轉錄組及表觀組學手段,發現功能缺陷的T細胞 [Dysfunctional T cell], 包括免疫耐受T細胞 [Tolerant T cell] 和慢性感染和腫瘤微環境導致的耗竭T細胞 [Exhausted T cell], 都特異性穩定高表達轉錄因子NR4A1。NR4A1對於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免疫都起著關鍵負調控作用。
  • NATURE PLANTS: CUL3 泛素連接酶(二)
    BTB/POZ proteins具有SCF complexes中SKP1 和 F-box proteins的功能特性並可與與 CUL3發生相互作用.擬南芥中的六個BTB/POZ proteins BTB/POZ–MATH 1–6 (BPM1–BPM6)參與了對多個轉錄因子的調控,從而影響了植物的生長發育。MATH–BTB家族蛋白在不同物種中的數目不同,根據已知的不同物種中的MATH–BTB蛋白,人們將其分為核心MATH–BTB蛋白和非MATH–BTB蛋白,擬南芥的六個MATH–BTB蛋白屬於核心MATH–BTB蛋白。
  • 科學網—讓「輔因子」助力工業生物催化
    這種大小只有微米級、結構簡單的生物,卻蘊含著不可想像的能量——只要把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導入大腸桿菌中表達,通過物質代謝和輔因子代謝,就能合成出我們想要的化合物。 近20年來,這些不起眼的細菌扮演了工業生物催化中「細胞工廠」這一重要角色,為生物製造翻開了新的一頁。
  • Nature | piRNA信號通路新調控因子
    該實驗共鑑定出28個MIWI2相關蛋白(圖1)。其中12個是與piRNA合成相關並且有5個是新穎的MIWI2相互作用因子;另外鑑定得到了16個相互作用因子,其中有14個是以前未知的(圖1)。為了確認這些因子對於MIWI2功能的作用,首先需要該因子符合兩項條件。
  • 讓「輔因子」助力工業生物催化—新聞—科學網
    這種大小只有微米級、結構簡單的生物,卻蘊含著不可想像的能量——只要把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導入大腸桿菌中表達,通過物質代謝和輔因子代謝,就能合成出我們想要的化合物。 近20年來,這些不起眼的細菌扮演了工業生物催化中「細胞工廠」這一重要角色,為生物製造翻開了新的一頁。
  • 資助成果 | 讓「輔因子」助力工業生物催化
    這種大小只有微米級、結構簡單的生物,卻蘊含著不可想像的能量——只要把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導入大腸桿菌中表達,通過物質代謝和輔因子代謝,就能合成出我們想要的化合物。近20年來,這些不起眼的細菌扮演了工業生物催化中「細胞工廠」這一重要角色,為生物製造翻開了新的一頁。
  • 南科大翟繼先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刊文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翟繼先團隊在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題為「新生RNA的轉錄後剪切有助於植物廣泛保留內含子」(「Post-transcriptional splicing of nascent RNA contributes to widespread intron retention in plants」)的研究論文。
  • 光調控植物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因此,光調控的頂端彎鉤和子葉的發育對植物存活意義重大。光信號通路的信號因子(如光受體、COP1/DET1、PIFs等)調控植物光形態建成和暗形態建成的機制已經研究得比較清楚了,但是這些信號因子是如何調控細胞不對稱伸長從而最終影響不同植物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的目前還很不清楚。
  • 光信號途徑和赤黴素信號途徑互作新方式,COP1降解DELLA蛋白
    來源於BioArt植物微信公眾號泛素E3連接酶COP1 (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1) 是主要的光形態建成負調控因子,與SPAs (SUPRESSOR OF phyA-105) 形成複合體,介導HY5 (LONG HYPOCOTYL
  • Nature:CBM蛋白複合物的調控方式
    專題:Nature報導在淋巴細胞激發過程中,CBM蛋白複合物(由支架蛋白CARMA1、銜接蛋白BCL10和Paracaspase酶MALT1組成)在將來自T細胞和B細胞中抗原受體的信號傳導給轉錄因子NF-kappaB當中起一個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