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翟繼先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刊文

2020-07-10 南方科技大學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翟繼先團隊在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題為「新生RNA的轉錄後剪切有助於植物廣泛保留內含子」(「Post-transcriptional splicing of nascent RNA contributes to widespread intron retention in plant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基於Nanopore測序技術開發了一套針對染色質結合的新生RNA全基因組水平全長測序方法,發現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超過一半的內含子在Pol-II轉錄到其下遊一千鹼基後尚未被剪切,刷新了人們對高等植物內含子剪切速度的認識。

南科大翟繼先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刊文

內含子是基因中不具有編碼作用的片段,它會被轉錄到前體RNA中,但在mRNA加工過程中被剪切掉,而內含子剪切是真核生物mRNA成熟的關鍵步驟。在酵母中,當RNA聚合酶II(Pol-II)轉錄到內含子下遊45nt時已經有一半的內含子完成了剪切。但高等真核生物,尤其植物中RNA共轉錄剪切速率,剪切狀態和其他RNA加工過程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呢?為解答這一疑惑,翟繼先課題組開展了系列研究分析。

翟繼先團隊發現,很多已經完成轉錄和多聚腺苷酸化的轉錄本上特定位置的內含子仍未被剪切。這些轉錄本會滯留在染色質上,等待內含子剪切完成後才能釋放到細胞質中發揮功能。因為這一過程發生在轉錄後,研究團隊稱這類內含子為轉錄後剪切內含子(post-transcriptionally spliced intron, pts-intron)。研究團隊對6000多個已發表的擬南芥轉錄組測序文庫分析發現,pts-intron的剪切依賴PRMT5和SKIP等剪切相關蛋白,並受到多種環境信號的調控。此外,擬南芥中大部分內含子滯留事件發生在pts-intron上,暗示了植物中廣泛觀察到的內含子滯留現象可能是pts-intron受信號調節而剪切受抑制產生的。研究團隊推測,植物中帶有內含子的全長mRNA轉錄本大部分不會被翻譯成新的蛋白或被降解,而是被儲存在細胞核內等待被最終剪切後成熟出核,從而在轉錄後水平,通過控制剪切來迅速調節成熟mRNA的產生。

南科大翟繼先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刊文

圖1. pts-intron剪切調控mRNA成熟模型。pts-intron未剪切的轉錄本儲存在細胞核裡(左圖),等待內含子剪切完成後才釋放到細胞質中翻譯蛋白(右圖)。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染色質結合的新生RNA全長測序方法,能捕獲包括Pol-II延伸過程中的轉錄本、已轉錄過polyA位點的read through轉錄本、以及已完成或正在進行加A的轉錄本在內的多種RNA轉錄、剪切和加工中間體,並同時對每個RNA分子上的內含子剪切狀態、Pol-II轉錄位置、polyA位置以及polyA長度等信息進行檢測。這為研究人員追蹤並研究mRNA轉錄、剪切和加工的動態過程提供了重要的新工具。

南科大翟繼先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刊文

圖2. 基於Nanopore技術的染色質結合的新生RNA全長測序方法檢測的RNA轉錄、剪切和加工中間體示例圖。

翟繼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南科大為唯一通訊單位。翟繼先課題組研究助理教授賈津布和龍豔萍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曹曉風、博士鄧嫻以及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夏瑞合作參與了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廣東省創新創業團隊、以及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的資助。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0-0688-1

相關焦點

  • 南科大翟繼先團隊發布生物大數據在線分析平臺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翟繼先課題組發布可以方便快速查詢超過兩萬個公共RNA-seq文庫的在線資源,相關成果以「A comprehensive online database for exploring ~20,000 public Arabidopsis RNA-Seq libraries」為題發表在植物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 南科大賈鐵爭課題組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賈鐵爭課題組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Kozlowski教授課題組合作研究成果以「Transition-metal-free formal cross-coupling of aryl methyl sulfoxides and alcohols via nucleophilic activation of C-S bond」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南科大的兩篇科研成果登上《科學》《自然》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劉瑋書課題組在Science刊文報導巨熱電勢的離子熱電材料。
  • Nature Plants |中國學者開年三篇重要研究論文~
    第一篇為電子科技大學張勇課題組及馬裡蘭大學Yiping Qi課題組合作的題為 「PAM-less plant genome editing using a CRISPR–SpRY toolbox」的研究論文。
  • 南科大近期發表了這些科研成果
    程然團隊在計算智能及應用領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近期,南科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翟繼先團隊發布包含兩萬多擬南芥公共RNA-seq文庫的生物大數據在線分析平臺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翟繼先課題組發布可以方便快速查詢超過兩萬個公共RNA-seq文庫的在線資源,相關成果以
  • 四月最後兩天,南科大連發Nature、Science
    本文來源| 南方科技大學四月份的最後兩天,南科大可謂捷報頻傳!下面進行詳細介紹:劉瑋書課題組在Science刊文報導巨熱電勢的離子熱電材料論文的參與作者還包括南科大物理系教授張文清、南開大學教授王衛超、香港大學副教授馮憲平,以及2018級南科大-港大聯培博士生李其鍇、2017級南科大-哈工大聯培博士生朱永濱、2018級南科大-哈工大聯培碩士生鄧彪、北科大訪問學生韓志佳等。劉瑋書簡介劉瑋書主要從事熱電材料與器件研究,目前已經在Proc. Natl.
  • 【Nature Plants】 植物細胞壁是如何參與植物發育與抗逆境脅迫過程?
    2019年9月9日,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挪威科技和自然大學horsten Hamann課題組的研究題為「Cell wall integrity maintenance during plant development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 南科大科研成果匯總
    李貴新課題組發表「非線性光學超構表面」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南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李貴新課題組與倫敦國王學院物理系教授Anatoly Zayats課題組等在Nano Letters雜誌合作發表了題為「Giant Enhancement of Second-Order Nonlinearity of Epsilon-near-Zero Medium by a Plasmonic Metasurface」的最新研究成果。
  • 南科大夏克青課題組揭示渦旋運動規律的奧秘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講席教授夏克青課題組在與同濟大學教授鍾錦強課題組的合作研究中揭示渦旋運動規律的奧秘,發現熱對流系統中泰勒渦的運動符合郎之萬模型描述的慣性粒子布朗運動。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
  • Nature Plants |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王剛剛課題組解析第一個植物漆酶的晶體結構
    近日,Nature Plant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剛剛課題組完成的題為
  • Nature Plants同日發表中國學者三篇研究論文
    Importantly, we demonstrate that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controls myo-inositol-mediated mutualism between YC4 and Solanum lycopersicum, thus suggesting a conserved nature of this epigenetic regulatory
  • Growing plants and thinking inside the box
    it spread to the other plants."Dolomite is also a low-cost way to supply calcium to young tomato plants. This helps to protect the plants from a disease known as "blossom end rot."
  • 南科大孫小衛、王愷課題組聯合在鈣鈦礦顯示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簡稱「電子系」)講席教授孫小衛課題組聯合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顯示領域取得了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先進光學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 南科大權澤衛課題組在《先進材料》發表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權澤衛課題組在新型納米合金材料領域取得最新進展,該成果以「Novel Bi-Doped Amorphous SnOx Nanoshells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into Formate at Low Overpotentials」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 南科大蔣偉課題組在仿生分子識別領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中國化學會旗艦期刊CCS Chemistry(CCS Chem. 2020, 2, 440),2019級南科大-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培博士生陳昭、蔣偉課題組博士後柴洪新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課題組近期研究發現醯胺萘管能有效地利用疏水作用和氫鍵作用實現對部分有機客體及有機藥物分子的選擇性強鍵合,進而實現了部分水溶性較差的藥物分子的增溶。這一研究在藥物科學領域具有較高的應用潛力。
  • 11個項目獲深圳科技獎自然科學獎,南科大科研成果佔據「半壁江山」
    自然科學類獎聚焦基礎研究創新,此次共有兩個項目獲得一等獎,南科大盧海舟、王春明、何洪濤、杜宗正的「拓撲物質的電子輸運」位居其一。據悉,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南科大物理系和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盧海舟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研究興趣是利用量子場論方法研究拓撲物質等新材料中的物相和電子輸運,已有多個理論工作被實驗支持和應用。
  • 南科大程春團隊在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取得多項進展
    課題組2018屆本科畢業生陳鵬程(現在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與2016屆本科畢業生石潤(現為2017級南科大-港科大聯培博士)共同開發了一種間接製備工藝。課題組研究助理教授牛樹章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博士生張思偉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程春為唯一通訊作者,南科大為第一通訊單位。
  • 泰晤士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發布 南科大首次上榜 位列內地高校第八
    作為泰晤士大學排名的重要指標之一,南科大的論文引用尤其突出,排名數據顯示,南科大論文篇均被引次數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一。  《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排名主任編輯費爾·巴蒂(Phil Baty)對南科大表示祝賀,他指出,南科大是中國新上榜大學中排名最高的大學,首次在世界大學排名上精彩亮相,佔據全球前350強,這對於一所年輕的大學來說是了不起的成就,更體現了中國出色的科研與教學水平。
  • 南科大的2019年:創新,再創新!
    人才師資團隊強,學術成果質量高,是近年來南科大對外釋放的強烈信號。據了解,南科大人均科研競爭經費數多年來高居全國前五。 人才的成長,科研成果的湧現,正表明了南科大對於支撐創建國際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和夯實,並且成效顯著。幾年來,南科大初步建立起支撐一流科研和教學發展的現代大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