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翟繼先團隊發布生物大數據在線分析平臺

2020-09-02 南方科技大學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翟繼先課題組發布可以方便快速查詢超過兩萬個公共RNA-seq文庫的在線資源,相關成果以「A comprehensive online database for exploring ~20,000 public Arabidopsis RNA-Seq libraries」為題發表在植物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過去十年,隨著測序成本的降低和文庫構建方法的發展,RNA-seq已成為繼microarray之後研究基因表達的黃金標準。到目前為止,公共資料庫釋放的擬南芥相關的RNA-seq文庫數目已經超過20000個。這些海量數據資源對研究基因的轉錄調控、組織特異性、脅迫處理以及不同發育階段的基因表達是十分寶貴的資源。然而,如何高效地利用如此龐大的高通量測序數據資源,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特別是在缺少編程基礎的實驗人員或者計算資源短缺的研究團隊使用時。

翟繼先課題組此次發布的資料庫(Arabidopsis RNA-seq database, ARS)整合了來自GEO、SRA、ENA和DDBJ資料庫的20,068個擬南芥RNA-seq數據,提供了「Google-style」在線查詢工具。該研究對所有文庫進行了基因表達水平定量和共表達網絡分析,並將所有文庫進行分類,總共涉及1176個突變體、1102種處理條件、12個組織和176個發育時期,同時也對突變體和處理條件分別同對應的對照組進行差異表達分析。

圖1: 網頁數據集與功能說明(上圖),網站首頁及部分button說明(下圖)

為提高實驗人員搜索海量數據的效率,ARS不僅支持基因的搜索,同時還提供文庫、項目編號、關鍵字以及任意不同組合的查詢方式。ARS具有快速查找基因表達量、組織特異性、突變體和處理響應的功能,並以多種圖表返回搜索結果,同時支持下載搜索結果。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在搜索前和搜索後對表格結果進行過濾,在畫圖區域單擊獲取相應文庫的信息。此外,網站設置了online基因組瀏覽器(IGV),實驗人員可更加便捷地查看每個文庫的詳細比對情況。為便於研究者之間快捷分享最新搜索結果,ARS提供了網頁共享功能,並定期更新文庫資源,研究者可通過共享按鈕來共享相關搜索結果。

圖2: 基因表達量結果展示(上圖),IGV查看序列比對情況(下圖)

課題組研究助理張洪、研究助理張飛、博士研究生於義溟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翟繼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南科大為唯一通訊單位。生物系講席教授郭紅衛和研究助理教授李博生參與了本研究的部分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廣東省創新創業團隊、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20)30257-4

相關焦點

  • 南科大翟繼先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刊文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翟繼先團隊在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題為「新生RNA的轉錄後剪切有助於植物廣泛保留內含子」(「Post-transcriptional splicing of nascent RNA contributes to widespread intron retention in plants」)的研究論文。
  • 南科大近期發表了這些科研成果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翟繼先團隊發布包含兩萬多擬南芥公共RNA-seq文庫的生物大數據在線分析平臺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翟繼先課題組發布可以方便快速查詢超過兩萬個公共RNA-seq文庫的在線資源,相關成果以
  • 南科大的2019年:創新,再創新!
    南方科技大學張立源團隊合作研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這一事件入選,該重要研究成果去年5月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後,引發學界關注,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指出,這一研究補全了霍爾效應家族的一個重要拼圖。
  • 中科院趙方慶團隊在Genome Biology發表環形RNA大數據整合挖掘平臺
    該研究基於現有的海量轉錄組數據,採用多維數據智能整合分析手段,成功解析了跨物種、多組織、大樣本的環形轉錄本表達特徵和進化規律,為探索真核生物複雜多變的環形RNA全貌和產生機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近年來,環形RNA作為一類新型的內源性非編碼RNA在生物系統調控和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意義不斷被擴展。
  • 「雲南核桃有害生物智能空間大數據平臺」(三維版、二維版、微信端...
    參選案例  「雲南核桃有害生物智能空間大數據平臺」(三維版、二維版、微信端、APP端)  案例介紹  我公司為雲南省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自主研發了1.「雲南核桃有害生物智能空間大數據平臺(二維、三維版)」2.「雲南核桃有害生物智能空間大數據平臺(微信端)」3.雲南核桃有害生物智能空間大數據平臺(APP)。
  • 南科大Sandro Lera團隊在PNAS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風險分析預測與管控研究院、信息系統與管理工程系助理教授Sandro Lera團隊為複雜網絡中的動態風險管控開發了新的方法。該研究以「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disproportionally dominant agents in complex networks」為題,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
  • 大數據分析平臺搭建架構圖
    最基礎的大數據分析平臺有上述的幾層架構,如果是數據量龐大的企業,會需要架構更加複雜的分析平臺。 通過數據平臺和BI應用建設,他們可以搭建統一的大數據共享和分析平臺,對各類業務進行前瞻性預測分析,並為集團各層次用戶提供統一的決策分析支持,提升數據共享與流轉能力。搭建一套成熟的大數據分析平臺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BI工具顯得尤為重要。
  • GB-GIAS基因組數據分析一體化服務平臺
    第三屆「精準醫療與基因測序大會」期間,23GENEBANK正式發布GB-GIAS基因組數據分析一體化服務平臺,受到廣泛關注。本屆大會於2017年7月15日,在北京·協和學術會堂盛大召開,並圓滿結束。羅氏、賽莫飛、諾河致源、瑞寧、23GENEBANK等企業代表參展,與會的數百位醫療行業從業者共同進行了最直觀的交流。
  • 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助力科學抗疫
    王騰蛟團隊研發多源大數據疫情防控研判系統1月底,實驗室數據管理及分析中心王騰蛟教授團隊接到學校一項緊急任務安排:發揮團隊在大數據分析技術方面的優勢,立即投入大數據疫情防控研判系統的研發,為疫情研判服務。從那時開始,王騰蛟團隊的老師和同學們聞令即動,爭分奪秒,立即進入了全力以赴的科研攻關狀態。
  • 國家級一站式微生物資源鑑定、保藏、測序、數據分析及發布平臺
    目前平臺了整合微生物資源保藏庫、高通量測序平臺、高性能計算和存儲資源,依託中心在菌種資源保藏和標準化菌種庫建設、微生物培養組技術、微生物基因組和元基因組測序技術、大規模數據挖掘技術方面的團隊技術優勢,構建標準化實驗與分析流程、建立自主的微生物資源庫與資料庫、開發生物信息學新方法新工具,挖掘微生物大數據蘊含的價值,服務國內外整體科研需求,現面向微生物領域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開展微生物菌種鑑定與保藏、微生物資源菌種庫
  • 觀遠數據3.0平臺發布:Universe數據開發、Galaxy數據分析、Atlas雲...
    觀遠數據聯合創始人兼CTO 張進發布會上,觀遠數據聯合創始人兼CTO張進帶來觀遠數據全新產品與技術,現場超600位觀眾和超18萬直播在線人次見證了觀遠數據3.0新平臺的發布一個平臺,三大產品線在發布會上,觀遠數據首次對外發布一站式智能分析3.0平臺,涵蓋Universe數據開發、Galaxy數據分析
  • 南科大在近紅外二區成像材料設計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取得系列進展
    南科大生物醫學工程系2019級碩士研究生查夢蕾為論文第一作者,李凱為論文通訊作者,南科大為論文第一通訊單位。基於此,李凱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由疏水性供體-受體-供體(D-A-D)核心和親水性聚乙二醇(PEG)鏈構成的兩親性AIEgens(TTB-PEG1000),並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團隊實現了其在大動物模型中的成像應用。
  • 南科大尖端超算助多學科應用性能創新高
    、環境監測模擬類應用、生命科學類應用以及數學、經濟涉及的金融統計和大數據應用四大類。、序列對比分析、拼接,蛋白質模擬,質譜分析等多項應用。  數學、經濟類應用對計算規模的需求相對較小,主要集中於算法的實現,金融統計分析、大數據等應用可能會需要搭建MapReduce運行環境。  浪潮超算系統兼顧計算需求與調度管理  為滿足南科大複雜的超算系統建設需求,浪潮首先組織HPC應用專家團隊對各院系的應用需求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以便為後續超算系統設計提供科學的依據。
  • 南方周末:南科大籌建團隊核心成員為何退出
    南方周末:南科大籌建團隊核心成員為何退出無論國外還是國內,從根本上能支撐高校「自主招生權,自授文憑權」的是一個學校建基於教授質量教育質量之上的「質量信譽」,而不是具有這些權力本身。 如果只爭「自主招生,自授文憑」權,而避談如何提高教授質量、教育質量和管理質量的具體措施,則無異於只追求教改的形式而忽略教改的本質,這種徒有其表而無其裡的所謂高教改革註定是既誤人子弟又貽誤高教改革機遇並最終貽誤國家發展的口號喧囂。
  • 臺灣團隊發布最新地震預警數據分析系統,只需3秒
    創始人和他的團隊在CES發布了新的數據分析系統,用來設計地震預警模型。  P-Waver團隊強調,海量數據分析與最先進的電子技術是決定系統效率的關鍵。該團隊的服務還包括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和地震災害預防諮詢,以及通過物聯網設備或控制系統為建築物或家中的人們提供智能安全解決方案。P-waver的願景是加強民眾和整個企業的安全。
  • 霧霾大數據預報分析系統「NARS」北京發布—新聞—科學網
    解析度高達1-3公裡 可實現大氣汙染溯源   科學網訊(記者趙廣立)9月12日,可實現大氣汙染溯源、解析度高達1~3公裡的「全國空氣品質高解析度預報和汙染控制決策支持系統(NARS)」(中文簡稱「吶思系統」)正式發布。
  • 創新的接地故障大數據分析平臺,有效提高數據處理效率
    為了在實際故障數據的基礎上解決小電流接地系統接地故障檢測問題,本文根據具體需求提出了接地故障大數據分析平臺的設計方案,並針對分析平臺中故障資料庫的搭建進行了詳細地說明。故障資料庫搭建構想以湖南某地區變電站實際錄波數據進行驗證,通過制定的故障數據篩選清洗策略,提高了資料庫存儲效率,為後續故障數據分析及在線故障診斷奠定了基礎。
  • 最新發布!全球冠狀病毒組學數據共享與分析系統
    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支撐,2020年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主持的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發布「全球冠狀病毒組學數據共享與分析系統」(http://nmdc.cn/#/coronavirus)。
  • 南科大核心團隊離開 多名院士不見蹤影(組圖)
    熱議中,一件波瀾不驚的事情被忽略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在內的4 名協助創辦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學教師,在開學前後,便已先後離開了南科大。核心籌建團隊成員帶著失望離去南科大的改革之路,該如何走?中國國情和教育的普遍規律之間,到底應該如何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