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被人遺忘的大師,用一生表明:畫畫沒捷徑可走,就一個字——「練...

2020-12-10 騰訊網

在上世紀中國畫壇上,有一位著名的工筆花鳥畫家承前啟後、別出新意、獨樹一幟。他早年曾受到金城指導,後師從傅雪齋、汪慎生學畫。

30年代中期在北京古物陳列研究所學習期間,還受到張大千、黃賓虹、于非闇等大家傳授,那時他與田世光、俞致貞、晏少翔、鍾質夫等是同學,40年代畫藝與田世光齊名。他的《荷塘風雨》《松綬朝陽》已成為當代美術經典之作。這位畫家就是被人遺忘的張其翼。

張其翼:(1915—1968年),字君振,號鴻飛樓主,北京人,滿族漢軍旗人,祖籍福建閩侯,生於北京。原任教於河北藝術師範學校,後到天津美術學院任教,畫法師宋人,亦善畫猿。

作品有《九壽朝陽圖》,《玉蘭綬帶》(曾入選第二屆全國美展,藏於中國美術館),《池塘雨露》(陳列於人民大會堂),《雪鶴芭蕉》(藏天津藝術博物館)。出版有《我怎樣畫翎毛》、《張其翼畫集》、《張其翼白描畫集》等。

張其翼從小就受到家庭薰陶和良好的教育。他自幼即喜好繪畫,並表現出很高的天賦。為此,家長曾請北平著名畫家金城到家裡指授他畫法。16歲張其翼就成為名家雲集的湖社畫會最年輕的會員;20歲考入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師從汪慎生學山水、花鳥,同時隨西方畫家學水彩;

21歲被聘為湖社畫會的花鳥評議,這一年還創辦鴻飛畫社,招收學生,開班授課;22歲始任北京古物陳列研究所武英殿國畫館研究員,對故宮歷代藏畫進行了系統的觀賞、研究、臨摹。

作為一名卓越的花鳥畫畫家,張其翼先生繪製了大量的禽鳥形象。郎紹君先生曾經在文章中寫到,「在二十世紀畫家中,若論畫禽鳥動物之多、之精、之生動傳神,恐怕很少有人可與張先生相匹敵。」

張其翼在談到他怎樣畫翎毛時說:我很愛禽鳥,在十來歲時,家裡飼養著各種的鳥,因此我對於鳥的聲音,感覺比較敏銳,不論什麼小鳥,只要飛到我家院子來,在沒有看見它時,就能想像出它的樣子來。同時,它的生活情況,也在我的頭腦中顯示出來了。

如要觀察鳥的生活習慣,應在群鳥嘲鳴的時候,或在它飲啄棲息的地方,或當它正在餵養鳥雛的時候等等。要想觀察鳥類的生活,必須儘量掩蔽自己的身體,行動要輕、要穩,以免驚動它們。

最好能在晨曉的時候,常去野外觀察鳥的生活,或在野外短期居住,以便收穫豐富的素材和學識。在出行時,要帶筆記本,要有望遠鏡,必要時,還可以用照相機去拍照,借作參考。

如要觀察鳥的生活習慣,應在群鳥嘲鳴的時候,或在它飲啄棲息的地方,或當它正在餵養鳥雛的時候等。要想觀察鳥類的生活,必須儘量掩蔽自己的身體,行動要輕,要穩,以免驚動它們。」

張其翼筆下的工筆花鳥畫,題材極廣,畫鳥類幾乎什麼都能畫、什麼都精到,這一點不在海上畫鳥四大名旦之首江寒汀之下;畫動物也是如此,猿、猴、馬、免、虎、獅、羊、鼠、狐、蛇、犬、貓、熊、熊貓等無所不涉、無所不精,與天津走獸繪畫名家劉奎齡有得一拼。

他還熟悉禽鳥動物的習性、解剖、結構、聲音、動態、色彩,熟知它們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知道它們羽毛的色彩如何變化、為何變化。

1961年,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受邀訪華,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見張其翼先生畫的一幅猴畫,二白一黑的三隻猴子,其頑皮可愛,勝過真猴,遂專程到天津拜訪張先生。張先生當著總統的面,展紙揮毫,很快畫了一幅猴畫相贈,總統先生興奮不已,為之傾倒。

張先生是當代中國四大花鳥畫家之一,曾肩挑中央美院和天津美院兩個高校花鳥課的教學任務。張先生的畫風承宋徽宗趙佶,其鐵線描功夫乃畫壇一絕,無出其右者。張先生常掛在嘴邊上的話是,「執筆如壯士,磨墨若病夫」「國畫家要食筆喝墨」「要九朽一罷」。

他與學子們混在一起,談笑風生,對學子的習作,總能點到要害處,現身說法。他說: 「學畫畫沒捷徑可走,嚼爛、吃透經典名作之後,就一個「練」字。作畫要中鋒懸腕,掌能藏卵,屏氣凝神,全身舉力。」

這些主張在他的畫面中得以體現,他的畫面乾淨利索沒有隨意的塗抹,感覺每一筆都是精心安排的結果, 這不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才能和修養,只有在技法上達到爐火純青在精神層面上升到一定的境界的時候,那就是出好作品的時候了。

張先生筆下的走獸、翎毛、花卉,無論嚴謹精到的工筆,還是遺貌取神的寫意,纖而不弱,工而不膩,粗而不野,清新剛健,氣韻生動,栩栩如生,攝人魂魄。張其翼能工能寫,最突出的特點是寓寫於工,寫中有工。「寓寫於工」,指他以工筆為主體,同時含有寫意,在工整細麗的同時兼能生動活潑,絕無一般工筆畫的刻板之病。「寫中有工」,是說他畫寫意也講究造型、結構、筆墨,包含著精審的工筆態度。

從另一角度說,他兼擅賦色和水墨,不論以賦色為主還是以水墨為主,都能把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使作品明麗而剛健,柔美而不乏雄強,既有色彩的充分表現,也有筆墨的恰當發揮。能達到這種水準和境界的近現代花鳥畫家,實不多見。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張其翼:學畫畫沒捷徑,就一個「練」字
    張其翼從小就受到家庭薰陶和良好的教育。他自幼即喜好繪畫,並表現出很高的天賦。郎紹君先生曾經在文章中寫到,「在二十世紀畫家中,若論畫禽鳥動物之多、之精、之生動傳神,恐怕很少有人可與張先生相匹敵。」
  • 修傘匠出身,卻能在米粒上刻下324個字,3年前一幅畫被拍出1.87億
    近現代咱們中國湧現出了許多的繪畫大師,比如著名的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等人,咱們下面要介紹的是另外一個近現代畫家,他的一生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其實他是修傘匠出身,可是卻偏偏對畫畫非常的有天分,最後驚動了大師徐悲鴻,徐悲鴻資助他留學,可以徐悲鴻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了。
  • 成忠臣:現在普天下的畫畫人都跪錯了祖宗,數典忘祖!
    傳統的中華繪畫給予人的是最高的境界,至尊的理念,卓越的智慧,可淨化心靈。傳統的繪畫與儒釋易道等國學知識密不可分,可以講一個畫畫人境界高深,完全是與國學基礎捆綁在一起的,它拼的是文化和自身修養層度。
  • 大師貝聿銘逝世:他曾飽受爭議,卻用一生為世界留下傳奇
    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北大教授陸揚說:「他才是李小龍之後唯一一個可以在世界範圍內,稱得上真正偶像級的華裔。」他就是貝聿銘。1即便對建築藝術並不熟悉的人,也一定不會沒聽過這位大師的名字。有人跑遍世界,就是為了要看他的作品一眼。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把自己設計的建築種在4個大洲、10個國家的土地。
  • 9種花的畫畫口訣,學會了小孩子都會愛上畫畫
    現在很多小孩子都很喜歡畫畫,畫畫已經成了我們很多孩子生活的一個部分。並且很多孩子學習國畫。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國畫。§文§微細雨其實畫國畫,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能力。所以很多家長讓孩子學習畫畫也並不是完全為了能讓孩子以後再繪畫上有什麼成就。能鍛鍊心性就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些畫的國畫花的口訣,讓孩子們能更快的掌握。
  • 她從76歲開始畫畫,成為風靡全球的畫家,她說:時光很長,慢慢走
    76歲開始畫畫,80歲在紐約舉辦個展,90歲作品暢銷歐美,100歲她啟蒙了後來成為世界一流文學大師的日本青年渡邊淳一。她就是摩西奶奶。我人生的大部分記憶都是關於紐約州格林尼治村的一個平凡農場。我在那兒出生,在那兒成長,有許多美好的記憶印在我的腦海,時至今日仍然無法忘懷。
  • 星雲大師:中華民族合成一個拳頭
    在揚州建城2500周年之際,雲水一生、自稱「地球人」的星雲大師回到心愛的故鄉。今起,89歲高齡的他將在鑑真圖書館連講3場文化講座。  「在這美好的時刻,在鑑真圖書館,弘揚中國人創造的中國文化非常有意義!」星雲大師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要合,合才是一個拳頭!」
  • 洛克菲勒:人在困境中,牢記這2個字,早晚能走出來
    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有的人甚至一出生就是貧窮,迷茫一生,不知如何走出困境?洛克菲勒曾寫信告訴兒子:能從困境中走出來的人,往往悟透了2個字。他說自己剛出來打工時,年僅16歲,因為家境貧寒,他天天幻想著有錢,卻無可奈何。
  • 飛出太陽系或許有捷徑可走
    正因為如此,我們特別期待受控核聚變技術的成功,因為這項技術可以給我們帶來幾乎無限的能量。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要獲得強大的能量來源,飛出太陽系其實也不必掌握受控核聚變。事實上,我們還有一條捷徑可走。理論上,人類不能穿越星際的主要原因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缺乏物質,這種物質是&34;,注意&34;不是我們經常聽到的&34;。
  • 造就Talk | 馬家輝: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遺忘權利的時代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下去,我們才能走下去。所以「遺忘」是一個何等強大,而我們又不太注意到的一個自我保護的方法,一個功能。 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那這個自我保護的、叫「遺忘」的東西,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會是什麼?
  • 學畫畫什麼時候開始最好?這位畫壇宗師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經常有人在問:學畫畫什麼時候開始最好?我們可以看看中國美術史。在中國美術史上,像王希孟(《千裡江山圖》的作者)一樣的少年天才其實是很少的,大部分畫家都是中年以後才有所成就的。尤其是今天一笑要介紹的這位畫家,到了50歲才開始學畫畫,但他最後成為了中國山水畫的一代宗師,名列「元四家」之首。
  • 星雲大師:自小喜歡詩詞 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圖)
    我從小也喜歡詩詞,也曾把一些隨性寫的句子寄給揚州當地的報館,沒想到,他們便刊載了,從那時起,我對詩歌對文學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06年3月,我在長沙「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的講堂做過一次演講,主要講兩岸佛教的一脈相承。幾百人冒雨聽我的演講,我很感動。我在湖南還辦過書法展。我對湖南的印象很好,還想到湖南走一走,也希望湘臺兩地加強宗教和文化的交流。
  • 人活著有啥意義?很多人一輩子沒搞懂,稻盛和夫僅用8個字就道破
    人活著有啥意義?很多人一輩子沒搞懂,稻盛和夫僅用8個字就道破人活著的意義是啥?你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嗎?你為此感到困惑嗎?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搞明白,活得很糊塗。可在日本有一位88歲老人對於人生的意義看得十分透徹。這個富有哲學思想的老人就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
  • 作家李敖,自稱其字是「最後的文人書法」,真實水準到底如何?
    在《李敖語妙天下》某期脫口秀中,他曾於眾中漫言,自述其字,是等級最高的「文人書法」,充溢著文人氣和書卷味,非一般書家所能為,只有那些讀書破萬卷的大家才寫的出來。他如此自詡說:「我是一個中國最後一個文人,那種會寫好毛筆字的文人。我有書卷氣,現在人寫的毛筆字,不是毛筆字,是用帶毛的筆寫字,所以亂搞一氣,那怎麼是毛筆字?」
  • 小學生寫「鼻」字走紅網絡,網友:整容失敗了?孩子寫不好字咋辦
    小學生寫「鼻」字上熱搜,網友懷疑「鼻子整容失敗」有這樣一個小學生,他剛剛學習寫「鼻」的時候很難過,因為他總也掌握不好這個漢字的架構,每次寫到一半就發現漢字已經在田字格外面了。不僅是這個小學生,隨便翻翻熊孩子的作業,寫的字都堪稱神來之筆!比如,在這個孩子的筆下,爸爸慢慢長出了犄角,有種羚羊的既視感。趕上孩子開心的時候,他寫的字會打太極,還會練武術,仿佛下一秒就能從紙上走下來,和你來一場對打。
  • 小學生練「字」成段子?掌握「筆畫秘訣」,一旦領悟,進步神速
    講真,小學生真是段子王,隨便練練字,都能成了熱搜段子!怎麼回事呢?一位小學生考試時「員」字屢次寫錯,媽媽一怒之下,罰孩子寫100遍「員」字,媽媽的初衷是一來加強記憶,二來練練字,畢竟現在小學生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是硬要求。
  • 人的一生究竟為何而活?答案只有這四個字,但卻很少有人能夠明白
    人的一生經常被這樣一個問題所困惑,那就是:我是誰?我從何處來?我到何處去?這是一個哲學的根本問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終其一生,也沒有弄明白。也許理解這個問題,並不需要很高深的哲學思想,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我是我自己,我從父母那裡來,我到越來越好的地方去。
  • 最文藝貧困戶:40年畫了數萬幅作品,畫畫是他一生的堅持
    他是隆昌市雲頂鎮前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祖金,一個用一生學習畫畫的文藝農民。可儘管這樣,他仍在與時俱進地學習最新的畫畫技術。「幹畫畫這一行,你不學習就落後了。」 「你看這就是刀畫,我新學習到的技術,這樣脫離畫筆出來的畫,看起來層次感更加豐富。」 緣起 偶然之間愛上畫畫 原來,李祖金對畫畫的喜愛,在小學便已開始。
  • 解讀鄭燮《新竹》:28字表達了一個深刻道理,也是個活明白的人
    雖然成名較晚,但無論是做官還是畫畫,都比較成功,留下的故事也很多,民間的名聲和名望也高。#郝人讀詩詞#一幅「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成為現在最流行的裝飾用字一個小縣令也被他做到了離職時被百姓設立生祠的高度,也是歷代少見的。就這樣一個做啥都能做到極致的人,命運卻多坎坷。從小家境沒落,生活拮据,3歲就沒了母親,30歲沒了父親,37歲時妻子去世,一生中有兩個兒子,也都早逝。中年以後做了縣令,又公正清明,沒有什麼進項,生活過得十分清苦。為了維持生計,開過私塾,賣過畫。
  • 李立群講中國內功,他師父斷氣後不讓人碰,交代遠離練鐵砂掌的人
    《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搞笑龍王,《風雲》中的帝釋天,可你知道李立群還是一個內功大師嗎?據李立群親口述說,他的師父就是一名真正的內功高手,在去世後不讓人碰,交代遇到練鐵砂掌的人遠離。李立群笑的時候學習不好,所以就像去練點功夫,在他的認知裡,基本上每座廟都會有那麼一兩個高手。所以李立群就一個個的去找,沒想到還真讓他找到了一個高手,後來李立群拜在師父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