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敖,自稱其字是「最後的文人書法」,真實水準到底如何?

2020-12-05 老隱隱於宅

作家李敖,是禰衡式的人物,眼空四海,無事不狂,書法也不例外。他這輩子,雖然從未以書法名家,可實際上對於自己的翰墨,那也是極端自負的。

李敖,1935-2018,字敖之,生於黑龍江哈爾濱

遍檢他的文集,似乎有意避短藏拙,基本不寫書論。但他晚年登臺搞電視節目,又確實屢屢自誇書作筆墨,放言無忌。在《李敖語妙天下》某期脫口秀中,他曾於眾中漫言,自述其字,是等級最高的「文人書法」,充溢著文人氣和書卷味,非一般書家所能為,只有那些讀書破萬卷的大家才寫的出來。他如此自詡說:

「我是一個中國最後一個文人,那種會寫好毛筆字的文人。我有書卷氣,現在人寫的毛筆字,不是毛筆字,是用帶毛的筆寫字,所以亂搞一氣,那怎麼是毛筆字?」

他對自身的字,何其自視甚高,是不可一世的態度。他還說,「大家一看我的字,即知是行家所寫,因沒有匠氣,裡面涵蓋了中國文化,裡面有功夫。我寫的是最後的文人書法」,儼然書壇大師,自居不疑。

可要公平地講,我意還是不要把李敖看作「書法家」更公正些吧。畢竟,文章是文章,書法是書法,雖都屬文人常技,可也關別才異趣。他這樣的字,我的總觀點,標準稍懸高一點,連正經「書法」都還談不上,至多就算名人字,弄墨而已,好看而已。

這樣的字,自吹「最後的文人書法」,試問何足以觀,何足以道,何足以傳?

只是說,世上的狂者,如關公,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過華雄,若「知其狂」,確實多有資本。

當場題字.2005北京法源寺

李敖的字,論淵源是肯定有的,有文人氣也是清楚的,有自各的書風面目,也是一瞥就能不辯自明的。只是就功底而論,他的字,尚還是業餘水準,自誇「大行家」、「大師」,茫茫兮何其遠矣!總之,自負、自詡、自負、騙外行可以,但求慰藉無妨;可若口無遮攔、天馬行空、王婆賣瓜,恐怕是不免貽笑大方。

他的筆墨,朝最高美譽上套,也就是如他所言,是過去中國傳統所謂的「文人字」、「文人書法」。畢竟,他生在民國,是沐浴著舊時代最後的文脈餘蔭碾出來之人,也曾盡其才智深入過故國文史典籍,內外修為均非泛泛。寫字論書,他作為一代文人班頭,自有讀書多、學識高、論斷精、才情豪的絕大優勢。

李敖筆跡

再加上其人聰明絕頂,據說三歲即開始受蒙練字,平生洋洋3000多萬字均是手寫,「童子功」與「手熟」的功夫,不可太小覷。大體公正地說,他非專業書法家,決定了其字在民國及以前讀書人中不值一提。可他的學識、閱歷、積累,又擱在那裡,隨手一揮,拿到現在,也不會太丟人。

他當年回陸,電視上秀書晾字,一提筆就是懸肘而書,那架勢一看就非太外行。從這一點看,也可證實說,中國書法,真正價值確在「字外」。書法本是文人當行,空腹無經,定是字匠,心無情懷,永非書家,至理名言,永不過時。

李敖說自身字不是「匠氣」,理由也當這裡。李敖的字,說不上多好,可整體的確有文氣,甚至讓人意外的文質彬彬。我常說,他人比字外表好看,字比人認真恭謙。從紙面上看,他是人狂字不狂,有文人之風,這實在是狂人李敖的另一面目。

與前妻

自古留墨多名仕,從來字匠不足論。中國歷代文人,文化方為核心,書法乃其皮毛。退一步講,李敖稱不稱「書法家」,其實也無所謂吧。

端詳李敖的字,若溯根追遠,不難揣度,對他影響最深的字學前輩,當有二人。一是黃庭堅,一為胡適之,一古一今,前後輝照。

書作

這個脈絡淵源,李敖自己也是大方承認過的。在《李敖有話說》某期節目裡,他自稱書學黃庭堅,早年對胡適也臨模不少。這倒是很容易理解的吧,黃魯直的書作,大開大合之狀深契其為人性情,而他青少年時期最崇仰的偶像,就是績溪胡適,幾乎亦步亦趨。

從這些面向看,他的字,最大的擅處,在有文人氣與書卷味,內有博學的質實在潤澤,外顯文士格調瀟灑之狀。大略一瞧,粗疏有類高端點的江湖體,細看也能看出一些好來。

黃庭堅書法

暫且擱下是否屬於「書法家」的主觀爭議,實話說,他的字,風格、章法及品位,是有自家面目在的。其字結體,當歸於「內擫」一路,部分結構有歐柳之風,甚至部分章法是晉筆出黃勢,可看處不止一二。

總體來說,其章法明顯練過柳體和館閣體之類時風,可從筆意上看,他多少又習得了點黃魯直精神寬綽的縱態,從其經典的長槍大戟式的處理中學師到許多,同時結構上還可以看到明顯有「胡適之」拘謹嚴謹的影子,最後是以他的強烈個性,使這些淵源稀釋,化為己有,調和而為「李敖」自家面目。雖非專業,也較為難得。

晚年李敖與胡適字跡

只是這樣混雜又缺乏有意識去調度,李敖的字,兩極化也出來了:可以說是變得更舒朗,更流暢;也可以說是太調皮、太賣弄,轉化的更俗氣、更野狐化了。

把戲人人有,機關各不同。說完好處,認真檢討起來,他的字,核心弊端,至少也有二處。而對任何書法家來講,沾上這兩項缺陷,幾乎就是絕症,永難名家。

其一,就是下的功夫「成本」不足,劍拔弩張,過顯浮躁。他見識高,可弱勢在於,終究非專業書家,而且放在書法練習上的時、力,估計遠沒花在女人、掙錢及嘴炮大業上的多,致使內蘊貧血,常是信筆胡來,逸筆草草,慌率粗疏。他的很多字,專業而論,有形無神,支離輕滑,是欲沉無根欲飛無力。

其二,在于謙遜不夠,學習古人不深,臨帖不多,江湖氣、野狐化,也彰然在紙。書法之道,投機不行,猶如練武,打不好基礎,乏些根基,練出來的花樣再多,也是花拳繡腿架子功。因為隨性,好「自我作古」,他的字,任筆為體,流動感十足,做作氣少了,還顯得卓然不群,可是書法藝術的精魂,也是看不到的,完全粗頭亂服,橫七八叉,不精不美,不專不粹。

畢竟,他自豪的所謂「文人字」,書卷氣外,最重的實是肅靜之氣。而李大師的性格,偏偏終身與「靜」背道而馳,是以讀書再多,見識再高明,其字終究還是少了學者氣,多了村氣、匪氣、兵氣、甚至是流氓氣、婦人氣。

比如,你看看他的字,個性成分是瀰漫很多,紙張一攤開,一瞥往往就能默知是李大師濡筆出來的,讓你若對李的生平不熟,絕對很難瞧出他學的是哪位大家、哪種書體,可說哪家都染了點皮毛,可哪家都未曾探到精髓,似是而非,辭多受少。

說穿了,他的字,最大問題就是法度不行、功夫不深,完全憑著才氣、學力在勉力支撐其墨其骨。

可以說,李敖大師的筆墨,僅作為「字」而言,絕對是耐看的。只是,若高標為「書法」,顯然還不夠格。

印章與手跡

他信筆而落的作品,是彌散著股難以言明的書卷氣,可還是太缺少專業書法的訓練了,再加上其人本身就浮躁誇誕,一個人的字多少是隨如其人的,終究算不上什麼高明書法,更遑論啥「中國最後的文人,最會寫毛筆字」的書家了。

他在世時,曾嘲笑並世另一位「大師」南通範先生的書法,乃帳房先生之字,口舌毒辣,眼光也獨到。可說白了,他這也不過是大孬數落二孬、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範的字,固然呆頭呆腦一如帳房字,點畫「蜣螂足」,俗病在骨;可李大師的字,不也是撇胳膊摞腿嘛,雖有一二可觀,可又何曾完全脫身江湖體了呢?有如我一樣的刻薄人說,「範字可取如廁,李字但可糊牆」,語雖不恭,也有實話在。

總之呢,李大師是一輩子都吹牛的,狂傲、菲薄、謾罵、吹捧,紛紛擾擾,他說什麼,不必都信,笑笑即可。他晚年自白過,「我一生朋友不多,也不花時間在招朋引類,所以要『自大其身』,全靠自己吹捧自己才能出來」。這話,也算這位「現代第一狂士」,難得的「夫子自道」吧。

從這一點看,我們還當知道的是,李敖的「狂」,尤其特殊在,有時連此「狂」都不可盡信。他經常不是真狂,而是佯狂。他的敖,很多也不是傲,而是自信,是鄙視,他的那些大話裡,往往深藏自我調侃與笑看傻叉的成份在,並沒高人一等的自命清高。相反,有些讀書人,言行仿佛謙謙君子,可骨子裡卻真是自鳴不凡。

總之呢,若要給李大師的字,下個總斷語,我大概會說:他的字,確實稱不上什么正經書法,可處於筆墨漸廢的當代,他秉承古意,自成一格,實用書寫,隨手拈來,直抒胸臆,實屬難得。

況且,字隨人貴,是中國傳統。李敖的真正價值,並不在寫字,而在文章,而在獨立精神。講書法而崇李敖,可謂緣木求魚者;尊李敖而崇其書法,也是買櫝還珠者。

再插一段閒話。過去,我對李大師有許多腹誹。可待他過逝以後,才發覺,偌大一國,其實連求一諤諤狂人都不可得了,就餘下一堆偽君子,奄奄一息於名利場上,倒對他充滿懷念起來。

李敖,之所以稱為大師,不僅是因為文章出色,更是因為他活活的明白坦然,一生不戴面具,雖狂絕不虛偽,雖狂狂在陽光下。是寧狂狷,不鄉愿,徑情直遂,隨心快意,做回徹底的自己。他的狂與傲隱涵至深,狂是狂的一塌糊塗,罵也罵的淋漓盡致,盡顯傲骨文心,魏晉遺風。

他是出入文化殿堂的輕浮浪子,也是沉浮紅塵的世間草莽英雄,真惡人也,也是真文人也,是真老流氓也,也是真大丈夫壯士也。自古文人誰不狂,活出自我方是真。三分才氣七分傲,九分風流一分情,李敖是也。

而今,三尺白骨任寂寥,世間已無李大師。他生前最愛念誦陸放翁名言,「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他一生唯一沒有誑我的,可能就是這一句詩了。哀哉!

相關焦點

  • 李敖的真實面目是什麼?知識分子的良心代表?80歲開張風流韻事
    李敖是一個有爭議的名人。他在世時,給人的印象最大的是「傲慢」,他一輩子咒罵無數人,自大自大。更何況,他自稱是中國白話文的第一人。如此高調的文人確實不多見,晚年,他靠敢說寫電視節目,收視率很高,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在中國大陸,似乎很難繞過他或是聽不到他的聲音。
  •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書法淺析,莫言書法作品欣賞
    莫言,作家,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書法能關聯起來嗎?還真能,莫言不但舉辦過個人書法展覽,莫言的書法《沁園春·雪》還曾拍賣到一幅近百萬的價格。那麼莫言書法水平如何,莫言書法價格到底怎麼樣呢?我給大家冷靜分析分析。
  • 現代書法就是無恥書法和白痴書法!
    總體而言,這些探索性寫字或畫字作品,其線條往往極盡誇張變形,字體面目陌生醜陋。揮筆作馬,這一躍不但超過唐宋諸書法大家,而且還超過了東漢、魏晉,不管是鍾繇,還是二王等等全不在話下,揮鞭一躍兩千年,令那些古往今來的書聖、大家、高手名師全都目瞪口呆。
  • 郭沫若風骨不如魯迅聞一多,其書法卻拍出上千萬,他留下八字要訣
    文人界都以風骨自稱,古有魏晉之風下的竹林七賢不滿朝政,選擇隱居度日,以無聲的抵抗作為自己人生的態度。如今面對政府的黑暗,多數文人選擇用手中的筆抨擊,可是郭沫若就顯得非常異類了。「諂媚文人」、「崇拜權力」這些標籤打在郭沫若的身上就再也沒有摘下來。可見當時這些標籤給郭沫若的形象造成了多大的衝擊。在世人的眼中,文人風骨應該有,前有聞一多,後有魯迅,在如此參照之下的郭沫若顯得就是那麼的不堪。
  • 李敖曾痛批金庸 說了兩個詞五個字 金庸竟無言以對
    當然,李敖罵人的功夫並非凡人可以匹敵,不僅深刻,而且還直指痛點。李敖一生馳騁江湖,可謂罵遍天下無敵手,只見他罵人,從未有人敢罵過他。當然,李敖不會隨便去罵人,沒有點分量和影響力的人,哪裡能入李敖的法眼?能被李敖批評,說明自己在某方面還是頗有成就和建樹的。有人做過粗略的統計,被李敖罵過的人,已經超過了3000人。
  • 與李敖相差33歲的王小屯,成為最後一個女人,為其生養一兒一女
    這句話用來形容這位知名學者、作家、時事評論家應該是再適合不過了。他的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可以稱得上是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他的成就不凡,但是卻沒有那麼驚世駭俗。相反,他與那位小自己33歲的女孩的愛情故事,卻是比他的文章,更加讓人動容,更加值得思考與回味。
  • 再見,李敖,乘願去科學證明佛菩薩確實存在,且放光的世界!
    據人民日報消息,臺灣作家李敖因罹患腦瘤於昨日(3月18日)病逝。家屬的聲明指出,李敖近日病況轉危,18日上午10時59分安然離世,與世長辭,享年83歲。   李敖,字敖之,臺灣作家、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1935年生,祖籍吉林省扶餘縣。1949年舉家赴臺,定居臺中。
  • 筆畫越少的字越難寫?如何寫好書法中的獨體字,培養審美是關鍵
    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漢字書法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而漢字則是一種奇妙的語言符號,要想寫好一個字,就要掌握它的基本結構,筆順及筆畫。只有寫好每個部分,才能寫好一個字。
  • 如何寫好書法初學者如何學習書法?
    你也可以在寫作的時候看看你自己和範冰冰的文字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改進它們。一天寫一到三次,不要再寫了。但要堅持每天完成定量任務,三天不捕魚,兩天不曬網。先寫五六十本書,然後再開始粘貼。至於你想拜訪誰,這取決於你的個人愛好。它也需要毅力和堅持到底,。臨時貼就是把貼放一邊,盯著一個字看一會兒,記住它的特點並寫下來,每天只練一個字,寫一百遍。用筆寫字最好的紙是舊報紙。
  • 李敖開天眼:不可思議的二人對話
    李敖:你們怎麼樣區隔,就是一般人認為是迷信,或者說得恐怖的,怪力亂神這個系統這種看法,我是受這個影響的和你們自己這種科學可以檢驗出來的成績,如何區隔?李敖:能不能舉個例子給我們見識一下,,李敖授:我們去年從手指識字的實驗裡面,有一個重大的發現,我這篇論文大概在下個月會在國內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我們做很多小朋友手指識字實驗,有些小朋友很厲害,你給他什麼字,他就看到什麼字,他就馬上給你寫出來,顏色,字,都對,你給它畫一個圖,他也就馬上把你圖畫出來,他很忠實的把你紙上的字可以呈現在他的天眼上面,但是我們後來發現
  • 作家曹乃謙稱未獲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複評通知
    搜狐文化:近年來國內屢屢爆出某作家獲得諾獎提名的新聞,您如何看待?  陳曉明:這個事情不必看得太嚴重,有些作家希望被國外重視的心理可以理解。我感覺這些消息更多是一種無聊的炒作,真正有影響力的作家不會做這種事。對於此類新聞,我們可以持一種娛樂態度,看熱鬧吧。
  • 範曾書法「屎殼郎體」特徵愈發明顯,和他的握筆方式有無關係?
    現在的很多書法家們,一旦成名之後,就想著創出一門屬於自己的的獨特書法,能夠成為開山立派的宗師級人物,如果在傳統書法上一直摸索,不管再怎麼努力,想要超越兩王、歐顏柳等書法大家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聰明的大師們發明了所謂的現代書法,沒有對比,自然也無優劣之分。
  • 宜興之外的文人壺與作坊 玉成窯
    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感覺很有共享的價值,特意轉發於此浙寧玉成窯是同光時期寧波慈城鎮的紫砂名坊,該紫砂坊由清代寧波書法大家梅調鼎所創辦,日本書壇稱梅調鼎為」清代王羲之」。梅調鼎當年曾聘制壺名家何心舟、王東石為其作壺,他們都以制壺為樂,常與任伯年、胡公壽、虛谷等海上畫家往來密切。
  • 什麼是「文人畫」?繪畫大師劉海粟:「紙抄紙!」
    中國傳統繪畫中,有一個很有名的術語——「文人畫」,它是宋代蘇東坡提出來的。《東坡題跋·跋宋漢傑畫》中說:"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後發,看數尺許便倦。漢傑真士人畫也。"那麼什麼是「文人畫」呢?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精神與禪宗思想美學
    蘇軾雖自稱「道人」,同時也號「居士」,自謂「吳越多名僧,與吾善者常十九」。黃庭堅篤信禪宗,其論書語,常如禪家句,和用禪家臂喻,還說自己「是僧有發,似俗無空,非夢中夢,見身外身」。《論書》說:「書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論詩文,指出蘇軾詩、書、文具有脫盡凡俗的禪意;明代董其昌也是著名的禪宗居士,名其齋館為「畫禪室",也常以禪理論書畫;明末清初,禪宗更成為文人書畫家逃避現實、保持氣節的淨土。
  • 好書法「一氣呵成」,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人講「書氣」、「氣脈」,到底是什麼?筆連、意連、勢連又是什麼?  氣貫全篇  劉熙載在《書概》中論章法有道:「章法要變而貫。 」變,即是要筆畫與字的勢態有千變萬化; 貫,即是要無論怎樣的變化,前後氣脈須暢通。
  • 醫道書法是相通的,看醫學博士的草書行書什麼水準
    觀賞賴坤人的行書作品《天道酬勤》一幅,結體構字,以仙風道骨為形態,直取王羲之暢快書蘭亭的法道,字字如飄仙,精通神逸,各具奇妙姿態。天字跳躍,道字隨風,酬字綿纏,勤字醇厚,四字一幅,恰如四仙聚道天門去,瑤池盛會待我來。四字之下,又以輕逸之筆行草釋文,縱向看如流瀑,橫看如雲霞,行草祥雲託天道,美哉悠然為酬勤。
  • 李敖:學國學增加向心力
    早報訊 (記者陳小芬 實習生羅麗莎)昨日上午,作為廈門大學90周年校慶的重要活動,以「國學的現代意義」為主題的「國學高峰論壇」在廈大科學藝術中心舉行,參加此次論壇的有臺灣學者李敖、汪榮祖、徐泓、陳鼓應,大陸學者劉再復、陳來、張立文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他是國學與佛學的雙料大師,著作50多部,足有數千萬字,其作品之豐富,內容之廣博,少有人可比;他的著作被奉為「劃時代的巨著」,不說臺灣、香港,便是大陸,每年出版就達百餘萬冊之巨,而且在他2012年去世後非但未減,反而仍呈增長普及之勢,這在當代學問家序列中,絕對鳳毛麟角;他享譽海內外,粉絲遍布全球,人們尊稱他為「哲學家」、「宗教家」、「大居士」、「禪宗大師
  • 李敖:美國會像果汁機 最後把臺灣榨乾、賣掉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6日報導,李敖罵人罵了一輩子,如今卻覺得「努力都是空的」。他說他在臺灣住了68年,深感臺灣已沒有希望,「臺灣關著門這麼小,以前被蔣介石騙,現在被民進黨騙,但以前人們還可渾水摸魚,現在年輕人連魚都摸不到,民進黨要負最大責任」。李敖說,民進黨起來後,大家期待它擊敗國民黨,但事實上民進黨根本是小型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