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武帝殺母存子,背後的權力計算!

2021-01-08 謀略那些事

《資治通鑑》第22卷 漢紀十四

漢武帝後元元年(癸巳,公元前88年)

【原文】

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賜死。頃之,帝閒居,問左右曰:「外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之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住獨居驕蹇,婬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筆不得不先去之也。」

【譯文】

漢武帝藉故譴責鉤弋夫人,鉤弋夫人摘去首飾,叩頭請求寬恕。漢武帝說:「拉出去,送到掖庭獄中!」鉤弋夫人回頭看著漢武帝求饒,漢武帝說:「快走,你不能活下去!」終於將她處死。不久之後,漢武帝閒居無事,向周圍的人們問道:「外面對處死鉤弋夫人一事怎麼說?」被問者回答說:「人們都說『將要立她兒子為太子,為什麼還要殺他母親呢?』」漢武帝說道:「是啊,這就不是你們這些愚蠢的人能夠懂得的了。自古以來,所以出現亂國之事,都是因為國君年幼而其母青春正盛。女主一人獨居,就會驕橫不法,荒婬穢亂,為所欲為,而無人能夠禁止。你沒聽說過呂后之事嗎!所以不能不先將她除掉。」

【譯文】

上面這段材料就是著名的「殺母存子『』事件。

要說漢武帝的顧慮中,最關鍵還是這一段:

女住獨居驕蹇,婬亂自恣,莫能禁也。

咱們分析資治通鑑,按照時間線來算,也有快400年了。

想要揣摩漢武帝到底是什麼心理,還要往前看。

1.宣太后故事

這個宣太后就是秦昭襄王他媽,《羋月傳》中羋月的原型。

她在位期間,秦國發展的很好。

但是,她把秦國大權掌握在手中,大肆任用自己的親戚,以至於秦王相當於擺設。

後來還是靠著範雎出謀劃策為秦王一步步收回權力。

當然,在此期間,宣太后也和別的男人生了兩個娃。

2.趙太后故事

趙太后就是秦始皇他媽,現在熱播的《大秦賦》基本上還原的《史記》中的相關記載。

趙太后沒做出啥成就,至於權力沒怎麼去爭權奪力。

但是她的情人嫪毐卻獲得了不小的權力,形成與呂不韋分庭抗禮的局面。

更厲害的,趙太后還和嫪毐生了兩個兒子,最後嫪毐還發動叛亂。

3.呂太后故事

呂太后更熟悉了,劉邦的老婆。

劉邦死之前,呂太后就已經開始深度涉足朝政,而呂太后或者說呂氏自身本身實力極強,在輔佐劉邦鼎定天下時出力頗多。

劉邦死後,呂太后輔佐漢惠帝,漢惠帝死後,呂太后開始臨朝稱制,甚至一度廢立皇帝,分封呂氏諸王,最後釀成諸呂之亂。

在情感生活方面,呂太后和審食其更是說不清道不明,大概率是有一腿的。

所以,從三面三個例子來看,小皇帝登基之後,有太后在,雖然一定程度上對權力穩定有幫助。

但是同樣也存在極大的風險。

尤其是,在漢朝「兩宮制」之下,太后雖然不是最高國家領袖,但是他卻有廢立皇帝、限制皇權的力量。

你可以認為在實際級別、影響力上勝過皇帝,天下太后最大。

所以,一旦有這個影響力、力量的人失控,帶來後果極其恐怖。

上面的材料中,漢武帝為了自己死後權力平衡做安排。

那麼他殺劉弗陵之母鉤弋夫人有什麼用?

1.去除高位

基於上面的分析,未來太后權力極大,影響力極大,且不可控,那麼就在其尚未稱為太后之前,將其處死。

那麼未來漢武帝死後,天下無太后,最大的就是皇帝,哪怕他是小皇帝。

2.斷絕隱患

如果鉤弋夫人最後成為太后,會可能發生什麼?

這個要分兩種可能。

其一,安分守己,如薄太后一般,啥事都不管。這是最好的局面。

其二,再次一點,如竇太后、王太后一樣適度幹涉朝政,安插自家人,這點漢武帝自身深有體會。

其三,爭權奪利,如呂太后一般。這是最壞的局面。

這三個可能,對於未來的漢昭帝劉弗陵而言,第一個收益為0,其他的收益均為負。

所以,按照數學期望上來分析,這三個可能綜合的期望就是負數。

此時的鉤弋夫人,撐死不過30歲不到。

一個年輕姑娘死了老公,還是天下最大,且又大權在握之人,你覺得他會幹什麼?

反正我是不太相信她會老實本分吃齋念佛度過餘生。

3.簡化平衡

古代皇權,權力要掌握在皇帝手中。

但是,皇帝不可能把所有權力都在手裡拿著,他需要分權。

而分權的過程又要制衡平衡,確保不會一方權力過大反噬自身。

現在劉弗陵還小,要確保他最後長大能夠順利收回權力。

大前提必須是權力沒有出現過度集中,造成一方勢大。

如果有太后的存在,這就是一個不確定性。

因為太后這個位置,在皇帝上位成年時,基本上等同於皇帝。

一旦太后起了權力之心,勢必會大量任用自家親族進入朝堂奪取權力。

這就相當於裁判親自下場和其他運動員競爭,你說誰能勝?

到時候皇帝成年再想收回權力,一方面要面對上面的太后,另一方面又要面對龐大的外戚集團。

就算熬死了太后,想要對外戚動手,人家會坐以待斃束手就擒?

搞不好先讓皇帝娶個本家姑娘, 然後再殺,到時候又有新太后在手,再立個小皇帝。

屆時,天下姓劉還是姓趙,還真不好說。

但是,把太后殺了,皇帝最大。

依靠底下的臣子進行權力平衡,皇帝居中裁決,誰小扶一把,誰大打一下。

只要不出大問題,基本上不會出現大權旁落的局面。

【啟發】

你可能能找到歷史上出現過太后不專權輔佐幼年皇帝的例子,比如孝莊太皇太后,東漢鄧太后、北宋劉太后、明朝李太后。

但是我想說的是,可以相信別人,但是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對方的人品、道德上。

這東西你就是賭,對賭了沒事,萬一賭錯了不死也要元氣大傷。

相關焦點

  • 資治通鑑:難辦的事,領導問你啥意見,這種回答方式很油滑!
    《資治通鑑》第20卷 漢紀十二漢武帝 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原文】(可直接跳過看解析)初,司馬相如病且死,有遺書,頌功德,言符瑞,勸上封泰山。【譯文】(可直接跳過看解析)當初,司馬相如病重將死,臨終時留下遺書,稱頌漢武帝的功德,並談及祥瑞之事,勸漢武帝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漢武帝深受感動,適逢獲得寶鼎,他便與公卿大臣和儒生們商議封禪之事。(中間太長省略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資治通鑑》)於是漢武帝自定禮儀,多採用儒家學說加以修飾。
  • 資治通鑑:普通人如何判斷風口紅利,看這4點就夠了!
    《資治通鑑》第20卷 漢紀十二漢武帝 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原文】博望侯既以通西域尊貴,其吏士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原文太長略)以斥逐匈奴,不使遮漢使,皆不見匈奴一人。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
  • 《資治通鑑》25句至理名言,洞見古人智慧
    ——《資治通鑑•唐紀》釋義:德行勝過才能,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就叫做小人。4. 不誠於前而曰誡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資治通鑑•唐紀》釋義:大丈夫答應別人一句話,即使許以千金也不會改變。12. 凡人之情,窮則思變。——《資治通鑑•唐紀》釋義: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沒有辦法之時,就會設法改變現狀。
  • 漢武帝卻打了他的臉
    而這個人,便是我們所熟知的漢武帝劉徹。對於漢武帝,毛主席曾說他「略輸文採」。其實,毛主席對於漢武帝的評價,遠不止《沁園春·雪》中的這四個字。據相關文獻記載,毛主席在1957年6月17日與吳冷西等人談話時也提到了漢武帝,並評價他:「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 漢武帝的「推恩令」如此成功,後來的朝代為什麼沒有模仿?
    「推恩令」是漢武帝此生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徹底解決了西漢初年的藩王問題。但奇怪的是,漢武帝之後的有些朝代(如西晉、明朝初年)同樣有藩王問題,卻沒有皇帝模仿「推恩令」。這是為什麼呢?但西漢的藩王問題與西晉、明朝的藩王問題存在很大不同,其中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藩王割據的權力基礎不同。由於歷史的慣性,漢高祖登基後不得不在地方上實行「郡國並行」。因為是兩套平行的地方權力體系,所以西漢諸侯王在中央直轄的郡縣中是幾乎沒有實權的,西漢諸侯王的權力基礎只有王國封地。
  • 千古一後衛子夫,漢武帝最愛的女人,為何最後選擇自殺?
    對於天下人來說,漢武帝劉徹是千古一帝,把他和秦始皇放在一起來稱頌,是謂「秦皇漢武」。但對於家庭來說,劉徹是個薄情寡義的人,缺少人情味。為何說漢武帝沒有人情味?這得從漢武帝的親生經歷有關,從他16歲登基後,權力掌握在祖母竇太皇太后和母親王太后的手裡,劉徹幾次想要變革都被竇太皇太后掣肘,好基友韓嫣被王太后刺死。
  • 資治通鑑:人際關係中的3個基本規律!看懂,能明白很多!
    《資治通鑑》第19卷 漢紀十一 漢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 【原文】(可跳過直接看解析) 安與衡山王賜相責望,禮節間不相能。
  • 《資治通鑑》中魏文侯向李克詢問如何選相,暗含領導者的管理邏輯
    在《資治通鑑》第一篇周紀中有這麼一件事,當時魏文侯問李克對於魏成和翟璜這兩個人我選擇哪一個做魏國的丞相比較好。李克一開始是直接拒絕回答,理由是下屬不參與尊長之事,如今我在朝外任職,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一再逼問要李克不能推脫選相這件事情。
  • 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仍沒有善待太子後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漢武帝作為把漢朝推向頂峰的皇帝之一,其豐功偉績毋庸置疑,「秦皇漢武」的美稱便是對漢武帝一生成就的最佳讚譽。但後人對漢武帝一生往往毀譽參半,評價其一生做的最錯誤的決定便是相信巫蠱之禍而處死妻兒。但有趣的是,晚年時期的漢武帝已經意識到了當年太子所犯之事確有冤情,即使他後悔太子的死亡,卻也沒有選擇厚待太子的後人。實際上,雖然晚年時期的漢武帝表現出了對於太子劉據的愧疚,但是這並不表明,漢武帝就認為巫蠱之禍與太子無關。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愧疚之情嗎?
    平陽公主在府中秘密雲集眾多美女,就等機會獻給漢武帝劉徹,而此次劉徹前來,讓平陽公主感到大功將成。漢武帝看到這些美女之後並不動心,平陽公主大失所望,命令府中歌女前來助興。在歌舞女子當中,漢武帝一眼就看中衛子夫,隨後,漢武帝前去更衣,衛子夫侍候在側,也就是在這裡,衛子夫得到漢武帝的首次寵幸。
  • 司馬光:以一生精力成《資治通鑑》,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司馬光和他的《資治通鑑》也在中國史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司馬光生活於北宋年間,《資治通鑑》是他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為了編撰這部史學巨著,司馬光前前後後總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宋英宗在位時,司馬光就開始編撰《資治通鑑》。編撰完前八卷後,他將自己的成果呈給英宗看。
  • 辛德勇:為什麼要寫《製造漢武帝》
    去年底,我在《清華大學學報》上刊發一篇題作《漢武帝晚年政治取向與司馬光的重構》的論文。文章發表後,蒙三聯書店總編舒煒先生青睞,主動提出將其作為一本小書來出版。既然是一部著述,標題就應該簡潔一些,同時也想更清楚地點明主題,於是,就有了這本《製造漢武帝》。
  • 資治通鑑:領導問你這類問題,不表態就是最穩的回答!
    《資治通鑑》第12卷 漢紀四 漢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 2.直接表態的風險 看《資治通鑑》中另外一段材料。 參聞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蕭何的死訊公布的更快,而一個國家丞相的任命必須要慎重,這個消息絕對更慢。
  • 虎毒不食子,巫蠱事件,漢武帝為何殺掉自己的兒子,太子劉據?
    漢武帝晚年多病,疑其為左右人巫蠱所致。  漢武帝一生沉迷女色,後宮有多位佳人先後失寵,為重新獲得帝王的恩寵,後宮諸位多邀請女巫入宮,試圖以巫術達到目標,同時對其所嫉妒者便施以巫蠱之術,一時間後宮迷亂,時有發生因後宮的巫蠱之事而牽連朝中大臣的事件。而此時的皇后衛子夫年老色衰,失去漢武帝的寵信,同時外戚家族衛氏於朝廷當中的權勢日盛。
  • 溧陽高手施逸民:全國第一個用瘦金體抄寫《資治通鑑》的人!
    今天,我的《高手在民間》來到了第二十五帖「溧陽民間高手集錦之二十五」,我的標題是:用瘦金體抄寫《資治通鑑》全國第一人!我寫的這位民間高手就是溧陽南渡鎮西圩木杓兜村的施逸民。發現施逸民這位民間奇才,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朋友聚會上發現的。
  • 在漢武帝的求仙之路上,發生了哪些比較有趣的故事?
    在漢武帝的求仙之路上,發生了哪些比較有趣的故事?在古代時期,神靈的信奉,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帝王世家,展現的最為突出。他們把這些事情,當做是權力的象徵。大家最為熟知的,便是每個帝王,都有著傳奇的出身故事。
  • 南京高三男生殺母:為何我捧出真心,卻成了孩子最恨的人?
    每一個不懂感恩孩子的背後,都有無限縱容孩子的父母。物極必反,愛滿則溢。可以說,是父母過度的愛,把天真的孩子一步步催化成了惡魔。如果你想孩子獲得幸福,首先給他獨立選擇的權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學會退出。父母問題擔心孩子成績學不好,習慣不好,人生過不好。其實,真的沒必要那麼擔憂。越是擔憂,越會幹涉孩子的生活。
  • 漢武帝一個決定,竟讓兒子斷子絕孫!
    漢武帝登基時才十六歲,享年七十歲,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這已經是很好的記錄了,在位期間,他東臨韓國,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將國家打造成一個超級帝國。漢武帝文景之治、昭宣中興在歷史中留下印記,可就這樣一位天之驕子,因為一個錯誤決定,將自己兒子弄的斷子絕孫。這個決定就是,讓霍光輔佐漢昭帝劉弗陵,雖為大漢江山的穩固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如果伊稚斜不是遇到了漢武帝
    如果不是遇到漢武帝這個強大的對手,伊稚斜一定是一個可以攪的大漢朝天翻地覆的匈奴王。他心狠手辣,殺掉自己的父親和兄弟,自己稱王,很難說他是為了搶佔了漢朝的和親公主南宮,還是對於權利的渴望遠遠大於一切。可惜漢武帝和霍去病是他天生的剋星。伊稚斜是很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如果漢武帝沒有漢武帝沒有霍去病這個天才軍事家,很難說清楚,究竟誰更厲害呢。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漢武帝的那些豐功偉績
    說到我國古代盛世,大家一定會想到大漢盛世、大唐盛世,那在大漢盛世中,又不得不提漢武帝劉徹的大一統,他承接著文景之治,為之後的西漢的發展和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說漢武帝在位後期後期崇信方術、作風奢侈,窮兵黷武,爆發巫蠱之禍,引發社會危機,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漢武帝以往的貢獻,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漢武帝劉徹的那些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