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利用豐富的N2、H2O、太陽能和可再生電能進行光催化和電催化N2還原反應(N2RR)合成NH3是非常有吸引力。有鑑於此,深圳大學米宏偉研究員首次對用於光催化和電催化N2RR的2D催化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固,氮氣加氫還原反應很難進行,且析氫電位和氮還原電位非常接近,析氫作為競爭反應會嚴重製約氮還原合成氨的效率。但其在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還是效率太低,因為它的HER催化活性會明顯抑制氮氣還原反應(NRR)活性。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可以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但是由於氮氣分子非常穩定,氮—氮三鍵難以斷裂,面臨著低活性和低選擇性的難題,難以得到實際應用。為變廢為寶,在一氧化氮和氨之間架起一座切實可行的橋梁,該團隊提出了將煙氣中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的新策略。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CBG在線商店防疫專區現已上線 限時優惠進行中詳情點擊「閱讀原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溫和可控的條件下電催化還原轉化二氧化碳為有用燃料和化學品是能源化學的重要前沿其核心挑戰是開發高性能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的電催化劑,提高目標產物產率和實現高選擇性。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近年來,將CO2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燃料(如CO,甲酸,甲醇,乙醇等)是催化和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CO2還原這些年的發文量非常大,筆者課題為電催化CO2RR,很好奇自己研究方向哪些研究論文成為高被引。為此,我們盤點了2019年以來關於電催化還原CO2被引次數排在前十的研究性論文(基於Web of Science),供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
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上海大學劉浩:電紡絲氮摻雜碳纖維用於電催化
靜電紡絲技術因其易於操作、環保以及適宜進行大規模生產而在電催化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電紡氮摻雜碳纖維具有尺寸均勻、缺陷可控、排列有序和可批量生產等優點,這有利於在電催化中的實際應用。氮摻雜可以激活相鄰的碳原子。
-
大連化物所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近日,大連化物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氧化氮是一種有害的大氣汙染物,通常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火電廠鍋爐煙氣、汽車尾氣等,一氧化氮的去除在工業煙氣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
硼路易斯酸位點調控提升非金屬硼碳氮材料電催化固氮活性
在此,本文作者充分利用硼元素的路易斯酸性,設計合成了一系列硼碳氮(BCN)材料。通過調整B路易斯酸位點實現了BCN材料電催化固氮活性的提升。BCN上硼活性位點的氮吸附自發性和較低的反應決速步能壘,實現了氮還原活性的提升。背景介紹氮,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可被轉化為氨和其他衍生物。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
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我國科學家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
Catalysis:電催化硫還原反應
本文亮點作者使用雜原子摻雜的石墨烯作為模型系統來探索電催化SRR。結果表明,氮和硫雙摻雜石墨烯可大大降低活化能,從而改善SRR動力學。密度泛函計算證實,摻雜可調節活性炭的p帶中心,以獲得最佳的中間體吸附強度和電活性。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催化】負載錳鈷尖晶石的缺陷活性炭作為一種高效的氧還原電催化劑
由於活性炭價格低廉而且已經實現了大規模化生產,那麼活性炭經過簡單的改性處理後能否具有很高的電催化活性呢?最近,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姚向東教授課題組基於他們所提出的一種缺陷催化機理,成功地使活性炭具有很高的氧還原反應(ORR)催化活性,並通過負載少量的錳鈷尖晶石納米顆粒,在鹼性條件下使其具有和商業化的Pt/C可以媲美的ORR催化性能。
-
電催化還原CPET分子介體
如圖1A所示,不飽和底物的還原(電)催化CPET需要形成一個X–H鍵(X = CR2、NR、O),但是伴隨形成的α-自由基使其難以均裂(BDFEX–H = 20~40 kcal mol-1)。另一方面,競爭性析氫反應(HER)在熱力學上是有利的(ΔGHER = -20~-60 kcal mol-1)。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雖然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作為高選擇性、高效、低成本的CO2還原電催化劑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其在ECR中的構效關係及催化機理的研究以及工業化的應用仍需要更多的關注,這也是未來該領域發展的重要目標。並且從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詳細討論了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的反應機理和構效關係。【內容簡介】1.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分子催化劑具有活性中心明確、結構容易調控等特點而被廣泛研究。可以建立精確的結構模型以更好地研究電催化CO2還原機理。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N4 Interface
-
天津理工大學JACS:單原子鋅高效催化CO2電還原制CH4
開發用於在水性介質中電化學還原CO2(ERC)為CH4的高活性和持久性電催化劑是解決能源和可持續性全球性問題的有效且環保的解決方案。Xin報導了一種由單Zn原子負載在微孔摻氮碳上的電催化劑(SA-Zn/MNC)用於在1 M KHCO3溶液中催化ERC到CH4的多電子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