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大足:高質量發展在歷史傳統與現代科技中融會貫通

2020-11-13 華龍網

記者團成員在觀摩修復後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3日6時訊(記者 伊永軍)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重慶行記者團第一隊走進大足區,通過採訪高新技術型企業重慶盛泰光電有限公司,以及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工程,感受到了高質量發展在傳統和現代之間的融會貫通、與時俱進。

記者團在參觀大足石刻。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洋 攝


創新引領發展 大足2020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將超700億

記者團一行走進重慶盛泰光電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CCM攝像模組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汽車、醫療以及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航天航空等領域。

通過持續的研發攻關,這家企業在高端攝像頭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對產業鏈的帶動作用也逐步顯現。

記者團成員看到,該公司建有140000平米的現代化生產基地、85條現代化生產流水線、1000餘臺先進生產設備及3000多平米的企業研發測試中心。

重慶盛泰光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盛泰於2006年7月成立於深圳,2018年成立重慶公司。該公司積極與國內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匯聚了一大批國內最早從事模組研發、設計、生產的高素質專業精英管理人才。未來將會帶動三到四家配套企業,同步在重慶進行落戶,落戶之後他們的產能預計在30億左右。

據大足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創新發展,讓大足工業經濟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為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當地還出臺了30條具體扶持政策,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幫助企業智能化改造,建立技術研發中心、數字車間、智慧工廠,預計2020年全年大足規上工業總產值將超過700億元。

記者團在參觀重慶盛泰光電有限公司。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 傳統工藝與科技創新完美結合

隨後,記者團一行來到大足石刻。大足石刻造像始建於初唐,歷經唐末、五代,興盛於兩宋,歷時千餘載,被譽為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後一座豐碑。

據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介紹,大足石刻植根於悠久的巴蜀文化沃土,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開拓了石窟藝術的新天地。以鮮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範。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位於大足寶頂山石刻區大佛灣的南崖,開鑿於南宋淳熙至淳祐(公元1174-1252)年間,為我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

經過千年歲月,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可謂「百病纏身」,國家文物局將「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搶救加固保護項目」列為國家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自2008年開始,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開啟。

記者團在觀摩了解重慶盛泰光電產業園規劃布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洋 攝


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告訴記者團成員,針對造像石質、貼金、彩繪出現的34種病害,既發掘傳統髹漆、貼金技藝,結合地域特點,在修復中延續使用大漆、金箔、礦物顏料等原材料、原工藝,又研發新型保護材料,組織微環境監測、微生物病害處理、三維掃描與虛擬修復、X探傷等多學科技術力量,順利完成了造像的保護修復工作,對國內同類型的石窟寺文物保護工作具有示範作用。

走訪完後,記者團成員深有感觸,他們紛紛表示,此次大足之行,既領略了傳統文化,又感受了現代科技。並且兩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交相輝映。可謂現代中有歷史的傳承,傳統中也融入了科技創新的元素。這一刻,高質量發展在歷史傳統與現代科技中融會貫通。

相關焦點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央媒記者:重慶不僅宜居 更是一個與科技緊密聯繫的城市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啟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9日22時15分訊(記者 伊永軍)今(9)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啟動。採訪首日,第一隊採訪團成員前往兩江新區,現場走訪感受了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新區智慧城管系統、兩江新區智慧工地系統、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等,體會到重慶在智能製造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央媒記者:重慶不僅宜居 更是一個與...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啟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9日22時15分訊(記者 伊永軍)今(9)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啟動。採訪首日,第一隊採訪團成員前往兩江新區,現場走訪感受了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新區智慧城管系統、兩江新區智慧工地系統、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等,體會到重慶在智能製造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武漢江岸:在舊廠房感受歷史與...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昔諾】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團來到武漢,到訪始建於1905年的平和打包廠。一百多年過去了,平和打包廠成為武漢現存最完整的早期工業建築,也是最早的大型鋼筋混凝土建築,廠房規模龐大,至今內部結構保存完好。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看,這裡有大麋鹿自由遊蕩!
    《詩經》中有關麋鹿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如今再現石首天鵝洲。12日,記者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媒體採訪團來到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群麋鹿自由遊蕩在天然的棲息地。該保護區目前共有麋鹿1600餘頭,建成了江北楊波坦、兔兒洲及江南三合垸、湖南洞庭湖四個野生種群,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
  •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此,我們要做好戰略謀劃,努力實現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一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把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本要求。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湖北石首:原生地恢復野生種群...
    11月12日,「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帶來的生態紅利。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石首市長江北岸天鵝洲。春秋時期《墨子·公輸》就有「荊有雲夢,麋鹿犀兕滿之」的記載,為麋鹿回歸自然,1989年中外專家進行聯合考察選址,認為地處江漢平原的石首天鵝洲水草豐茂,溼地廣闊,是麋鹿的理想棲息環境。1991年,湖北省政府批准在石首市天鵝洲長江故道建立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1998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生態畫卷:候鳥齊飛 千鶴...
    2020年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活動走進吳城,一副「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鄱陽湖生態畫卷在記者面前徐徐展開。吳城鎮佔地面積368平方公裡,其中60餘萬畝的溼地草原是世界六大重要溼地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
  • 促平衡轉動能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長江經濟帶GDP與人口佔比高,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但當前長江經濟帶建設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新舊動能待轉換等一系列問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未來長江經濟帶建設應按照因地制宜原則,轉換發展動力,力促平衡發展,堅守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經濟帶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圖片特刊:江西冬遊打卡地...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圖片特刊:江西冬遊打卡地——「白鶴王國」 2020-11-22 09:52:34   來源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備感振奮,表示一定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 人民論壇網評 |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
    5年來,長江經濟帶沿江11個省市漁民退捕上岸,制度法規紛紛出臺,破舊船舶與廠房不見蹤影,母親河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為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生態環境質量是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改善和加強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坐標,深切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 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黃金經濟帶
    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充分利用長江經濟帶資源集中、人口集中、市場集中、產業集中、城市集中等發展優勢,在沿江城市基礎設施一體化的基礎上,通過地區間競相開放、破除政策壁壘和統一市場建設,實現合理的產業競爭和分工格局,發揮長江經濟帶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將其打造成黃金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重慶:智慧之城兩江畫卷正徐徐展開
    位於長江之北、嘉陵江以東的重慶兩江新區,是我國內陸首個國家級開放新區。11月9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這裡啟動。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在重慶市經濟發展指標中取得「雙第一」:新區直管區GDP達877.8億元、增長4.8%、增速全市第一;招商引資662.4億元、投資額全市第一。
  • 應勇: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湖北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五周年之際,1月7日上午,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生態保護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觀看國家《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進一步研究部署我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點任務和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 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重要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5月2日,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主持召開部長辦公會議,強調要發揮好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實際行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司法部工作部署,6月10日,全國律協在武漢舉辦第三屆長江經濟帶律協會長年會,就如何發揮律師行業在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舉行實務研討和工作部署。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年原生態風貌再現 麋鹿、江豚...
    作為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之一,近年來,石首奮力打造荊江生態保護示範區,積極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11月12日下午,「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了荊州石首市,感受水清岸綠的長江本色。  石首市地處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結合部,市內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是目前長江中下遊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溼地。
  • 長江大保護,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
    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統一部署,沿江省市和有關部門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安徽涇縣:「宣紙之鄉」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安徽涇縣:「宣紙之鄉」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   新華網合肥11月10日電(楊曉波 李東標)地處皖南山區的安徽省涇縣,是全國聞名的「宣紙之鄉」。近年來,這個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譽的千年古縣,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堅持把開放創新作為發展的最大變量和最強動能,助力經濟發展不斷邁向高質量。
  • 雲南抓實長江大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環境報記者 蔣朝暉 1月12日昆明報導 記者從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今日召開的雲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五年來,雲南省標本兼治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突出重點推進生態環境系統修復、破舊立新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健全機制凝聚共抓大保護合力,全省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新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 更有底氣喊出 「縣域高質量發展看江陰」——訪江陰市委書記許峰
    奮進「十四五」,勇做「排頭兵」,深刻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江陰將如何實現「十四五」發展首戰告捷,確保現代化建設開局必勝?「更有底氣地喊出『縣域高質量發展看江陰』。」江陰市委書記許峰表示,江陰將依託長江經濟帶,面向太湖科創灣,深度融入長三角,精心布局「十四五」,南徵北戰、東西互搏,奮力當好新時代縣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先行軍、區域一體化發展領跑者。穩固底盤新一輪區域競跑中立於不敗「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勇做「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