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民航局副局長呂爾學率調研組赴上海專題調研航班時刻管理工作。
根據中國民航網報導:在調研期間召開的民航航班時刻管理政策研討會上,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中南地區管理局、西南地區管理局等單位匯報了近期航班時刻管理工作,國航、南航、東航、海航、春秋航、吉祥航、長龍航、順豐航空以及上海機場集團、深圳機場、三亞機場、海口機場等企業圍繞航班時刻管理政策調整優化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在民航局副局長到上海調研的前兩天——9月15日,民航局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運輸司巡視員靳軍號介紹,民航局近日對國內航線航班管理政策進行了合理調整,主要包括兩方面措施:
一是放開核准航段每周最大航班量限制;
二是放寬涉及「北上廣」三大機場支線航線準入限制。
可以看下這兩條措施的關鍵詞:放開、放寬、限制,僅從字面意思我們應該也能理解:這兩條措施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之前被強約束的國內航線準入政策鬆綁。
再通俗理解就是:要儘可能的把國內民航運輸市場這塊蛋糕做大。餵飽三大航等大航司的同時,順帶奶一奶中小航司。
為什麼這麼說呢?
疫情之前,大航司國際客運航線佔比總的客運航線比例不少,以國航為例,經營客運航線達770條,其中國際航線137條,地區航線27條,國內航線606條。國際地區航線佔所有客運航線的21%。
疫情之後,國際客運市場大幅萎縮,以國際地區航線最密集的上海機場為例,8月國內的旅客吞吐量同比已經完全恢復了,但是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還是同比達到了94%以上的降幅。
上海機場8月簡報
疫情影響,國際客運市場恢復遙遙無期,那麼這麼多大航司多出來的「饑渴」的運力能投放去哪兒呢?
只能是國內了!但是按照國內航線準入的老政策,容不容得下這麼多運力呢?
所以我們看到民航局這次的政策鬆綁,也是緊緊圍繞北京(國航)、上海(東航)、廣州(南航)三個主角展開的。
至於第二和第三梯隊的航司,在疫情之前本身國際地區航線佔比就極少,疫情之後國內開始搞起了內循環,對中小航司影響也不會太大,反而可能因為大航司強勢介入國內航線,導致中小航司的經營壓力變大,特別是民營航司。
這時候就要拼綜合實力了,拼的過,就和各位老大哥一起分蛋糕吃;拼不過,就被別人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