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輕中微子質量首次限定,為宇宙間最小最難研究組成部分之一

2020-12-05 天眼新聞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英國科學家使用與整個宇宙結構有關的數據,限定了宇宙間最小、最難研究的組成部分之一 —— 中微子家族中最輕成員的質量:不超過0.086電子伏特,約為單個電子質量的600萬分之一。  中微子無處不在,但由於它們幾乎不與普通物質發生反應,所以被稱為「幽靈粒子」,很難被探測到。儘管經過50多年追尋,科學家仍對它們所知甚少,甚至不知道它們的質量。  但科學家們知道,中微子的行為會改變整個星系和其他巨大天體結構的行為。在即將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基於此,從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精確測量中,反算出了最輕中微子的質量(有3種中微子質量)。  他們從重子振蕩光譜巡天調查中獲取了約110萬個星系的運動數據,結合其他宇宙學信息和地球上中微子實驗獲得的結果,將所有這些信息輸入一臺超級計算機。論文合著者、倫敦大學學院天體物理學博士生安德烈·庫丘說:「超級計算機耗時50多萬小時來處理數據,這個項目突破了宇宙學大數據分析的極限。」  該研究並沒有為最輕中微子的質量提供固定數值,但它縮小了範圍:不超過0.086電子伏特,約為單個電子質量的600萬分之一。   據以往實驗所知,3種中微子中至少有兩種有質量,且它們的質量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最新研究還為3種中微子的混合質量設定了上限:0.26電子伏特。

研究指出,物理學家可能永遠無法精確地確定這3種中微子的質量,但他們可以不斷接近。隨著地球上的實驗和太空測量的改進,中微子的質量範圍將不斷縮小,從而更好地解釋整個宇宙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來源 科技日報

編輯 彭謙

編審 肖慧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反向推算最輕中微子的質量
    北京時間8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使用了有關整個宇宙結構的數據,對宇宙中最小、最難研究的組成部分之一的質量進行測量。▲這張照片顯示的是一個圓柱形反中微子探測器的內部。
  • 科學家反向推算最輕中微子的質量:能發掘宇宙秘密
    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使用了有關整個宇宙結構的數據,對宇宙中最小、最難研究的組成部分之一的質量進行測量。中微子是一種電中性的基本粒子,已有證據顯示,中微子具有質量,但相比其他亞原子粒子而言非常微小。
  • 不超過0.086電子伏特,科學家算出了最輕中微子的質量!
    由於物理學的原因,最小粒子的行為可以改變整個星系和其他巨大天體結構的行為,如果你想描述宇宙的行為,你必須考慮到它最小組成部分的性質。如果中微子真的具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就可以用宇宙的形狀來稱量它們,近日,一支物理學家團隊就完成了這樣的工作,研究人員利用這一事實,從對宇宙大尺度結構的精確測量中,反向演算出了最輕中微子的質量(有三種中微子的質量)。
  • 宇宙中最小「幽靈粒子」質量首獲上限!快抓住它
    近日,英國科學家使用與整個宇宙結構有關的數據,設定了宇宙間最小、最難研究組成部分之一——中微子家族中最輕成員的質量:不超過0.086電子伏特(eV),約為單個電子質量的600萬分之一。
  • 中微子被稱「宇宙隱身人」 無論多小都有質量(圖)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宣布這一消息時認定,兩名獲獎者證明了中微子無論多小都具有質量,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對物質內部運作的認識,有助提升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上述兩名獲獎者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諾貝爾化學獎等其他獎項的評選結果將逐一揭曉。  你聽說過中微子嗎?
  • 中微子將成為解開宇宙未解之謎的關鍵:物質為何存在?
    中微子,這一個神秘的粒子,普通人從未見到過它,但是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最關鍵的是它非常小,可以輕易穿透任何物質,並且它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每秒鐘通過我們眼睛的中微子數以十億計,每秒鐘會有1000萬億個來自太陽的中微子穿過每個人的身體。
  • 物理學家發現了最小的「鬼粒子」
    宇宙中到處都是中微子,但我們卻看不見它們,它們掩藏在普通物質中間。我們完全不了解中微子,甚至不了解它的重量。但是我們知道中微子有改變整個宇宙的潛力。由於中微子有自己的力量,我們能夠藉助宇宙來衡量中微子的重量。 在物理學中,這種最小的粒子的狀態會改變整個銀河系以及其它巨大天體結構的狀態。
  • 幽靈般的中微子:我們越來越接近了解它的質量
    中微子無處不在,但我們甚至不知道它們的重量,這真的有點瘋狂。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試圖稱量中微子的質量。今年9月,經過18年的籌劃、建造和校準,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卡爾斯魯厄氚中微子(KATRIN)實驗宣布了首批結果:中微子的質量不超過1.1電子伏特(eV),約為電子質量的15萬分之一。
  • 盤點這個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排名
    中微子又譯作微中子,是輕子的一種,是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常用符號ν表示。中微子不帶電,自旋為1/2,質量非常輕(有的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以接近光速運動。中微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地球,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科學界從預言它的存在到發現它,用了20多年的時間。2013年11月23日,科學家首次捕捉高能中微子,被稱為宇宙"隱身人"。
  • 科學家發現中微子的質量上限 竟然比之前的估計值輕了一半!
    科學家發現中微子的質量上限 竟然比之前的估計值輕了一半!中微子是一種非常神秘的粒子,雖然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它們存在的證據,但他們仍然在努力了解中微子的各種特質。因為中微子在宇宙中的數量非常豐富,所以他們想要知道更多關於這種粒子的信息,科學家們相信,在宇宙裡中微子的數量是原子的10億倍。許多科學家還相信,中微子是了解早期宇宙、也許還是了解最微觀物理學的關鍵。
  • 中國最重要的中微子實驗正式退役
    (圖片來源:中科院高能所)退役儀式上,水池蓋子八年來第一次打開,露出下方的四個中微子探測器,浸泡在高度純淨的水中。來自 6 個核反應堆的中微子抵達探測器,和其中的液體閃爍體發生反應,產生的光信號被探測器中的光電倍增管記錄下來。通過這種方式,號稱「幽靈粒子」的中微子現出真身,為科研人員透露宇宙的秘密。中微子研究是當前物理學中最熱門的領域之一。
  • 撼動宇宙的小粒子——中微子
    也可以理解為,灰色小三角顯示的「失去的能量」就是被中微子的靜止質量帶走的。圖片來源:KATRIN實驗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的瞬間,整個宇宙像一碗超級熱湯,各種粒子(包括中微子)不停地產生和泯滅。非零質量中微子的存在,仿佛在宇宙的「國畫」上潑了一層墨,把細線都暈開了。也正是對宇宙中這些大尺度結構的觀測,讓我們有可能去限制中微子的具體質量。
  • 科學網—PRL:英科學家測算出中微子質量上限
  • 一口氣讀懂最鬼魅粒子「中微子」
    如果你要問在眾多粒子當中,誰是最難被發現的?物理學家一般會說是希格斯玻色子,這個粒子直到2012年才被找到,也被稱為上帝粒子。它賦予了粒子質量。如果你要問在眾多粒子當中,誰是最讓物理學感到困惑的?那物理學家一般會說是中微子,物理學家至今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它的情況,甚至連它的質量都測不準,堪稱最鬼魅的粒子。因此,它有一個外號叫做:幽靈粒子。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波爾曾經就差點因為中微子而放棄能量守恆原理。那為什麼我們說中微子是最鬼魅的粒子呢?
  • 9位科學家因中微子斬獲諾獎,卻缺少了這位最該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中微子就是屬於輕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任何物體,自旋為1/2,質量非常輕(有的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以接近光速運動,所有中微子都不帶電荷,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但參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也被稱為「幽靈粒子」。
  • 科學家破解中微子如何在銀河系聚集 事關「嬰兒宇宙」
    東北大學供圖  日前,東北大學理學院教授張鑫與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博士後張珏合作,在「宇宙遺蹟中微子的引力結團效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N單體模擬中發展了一種重要的計算方法——重加權方法,使得只利用一次模擬即可得到不同中微子質量和相空間分布下的中微子密度輪廓,從而研究宇宙中最古老的中微子如何在銀河系中結團。
  • 研究表明:中微子應該是有質量的,但右手中微子卻很難被發現
    一個追蹤「新物理」中微子的國際研究團隊,對照理論家提出的標準模型擴展研究了與中微子探測相關的所有相關實驗數據。最新分析是第一次有如此全面的報導,顯示了右手中微子探索者面臨的挑戰規模,但也帶來了希望的火花。在所有已觀測到涉及中微子的過程中,這些粒子都表現出一種被物理學家稱為左手性的特徵。右手中微子,這是標準模型最自然的延伸,無處可見。
  • 幽靈粒子的質量之謎
    ○ 已知的中微子有三種:電子中微子(νe)、μ子中微子(νμ)和τ子中微子(ντ)。中微子在傳播的途中會發生轉變。迄今為止,科學家對中微子的質量依然知之甚少。而一項剛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的新研究首次設定了最輕中微子的質量上限:至少比電子的質量輕600萬倍。2.中微子對理解宇宙非常重要。
  • 「宇宙幽靈」中微子到底有沒有質量,總量為什麼是其他粒子10億倍
    「宇宙幽靈」中微子到底有沒有質量,總量為什麼是其他粒子10億倍。在天然界中,中微子共有三種形態:電子中微子、繆子中微子、陶子中微子。它們雖然同屬構成物質世界的根基粒子,但因其極難探測,成為物理學界的「宇宙鬼魂」。中微子的質量極其微小,幾乎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
  • 何為中微子振蕩?為什麼說中微子有質量呢?
    ——約翰·巴赫    中微子難以捕捉、無處不在的性質,讓它博得了「幽靈粒子」的稱號,人們首次在核反應中發現中微子以後,一直認為其為0質量粒子,但後來太陽中微子的消失之謎,也稱為太陽中微子振蕩問題預示著標準模型預測的錯誤。今天我們就說下,何為中微子振蕩?為什麼說中微子有質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