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波控制無人機到底靠不靠譜?

2020-11-23 搜狐網
腦電波控制無人機(圖片來自網絡) 

  無人機競賽近年來比較常見的玩法是FPV(第一人稱視角飛行),而在近日,一場特殊的無人機競賽在佛羅裡達大學籃球場館內上演,因為參賽選手不是靠遙控器讓無人機起飛和飛行,而是意志力。

  腦電波的研究已經超過百年,不過除了在醫療上有一些應用,比如幫助癱瘓者移動四肢,一直處於研究階段。這次的比賽也是學校的研究團隊想要將實驗成果得到應用,並且推廣其中的核心技術BCI,也就是腦機機口技術。

  這場比賽共有16名無人機競速選手參賽,每名選手佩戴EEG頭戴設備emotiv,emotiv可以識別出選手大腦釋放出的電信號,並通過電腦程式進行解碼,在之前的設定下,相應的代碼對應著相應的命令,從而操控無人機的行為。用腦電技術控制無人機飛行此前已有多次案例,一般的設定是,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能讓無人機起飛並且加速,放鬆狀態下無人機會放緩速度,也就是說你如果想讓無人機保持長時間的飛行,就看你注意力能否穩定了。當然,從目前的信息,我們無法得知這次比賽的具體規則。

腦波的四個波段 

  「像美國的這個比賽,其實信息還不是很多。不過我估計他們無人機的飛行速度應該是與專注力掛鈎的。而飛行高度和方向什麼的很可能就是飛控定製的,可能不能通過腦波自由控制。」BrainLink員工向雷鋒網(搜索「雷鋒網」公眾號關注)記者分析道。BrainLink是國內較早將腦電波技術應用在消費級市場的,不過他們的產品主要應用在健康市場,以此檢測用戶的情緒狀態等。對於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他們並不是很看好。

  「現在存在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腦電波技術還無法充分的將人的思維提取出來並轉化成數位訊號。只能進行非常有限而且基礎的腦機交互。因此無法實現對無人機的精確控制,比如說想僅通過腦電技術控制無人機在任意環境下自如穿梭,這是不可能的。但是通過預設程序和指令觸發的形式讓無人機去做一些特定場景下的固定操作是可行的,比如讓無人機起飛,並做一個簡單的翻滾機動,這個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就是對操作人員會有一定的要求,操作的人員需要進行一定的訓練,去熟悉這種新的操作方式,而且這種操作可能並不是一種很直觀的「意念操作」。比如想要讓無人機起飛可能並不是操作員在腦中默默地發出一個「起飛」的指令,而是需要他通過調整思緒和情緒來控制自己的專注力,當專注力達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才會觸發無人機起飛。因此對操作員的要求也會比較高。」

  BrainLink也在做這方面的試探,除了無人機,他們還在試圖用腦電波控制機器人的運動或者讓水杯懸空,不過除了研究的意義以外,他們也沒有看到太大關於腦電波控制的商業價值。而這個問題,也是腦電波技術研究者和創業者一直在探索的。

  目前對於腦電波技術,當下它的最佳領域還是在大腦和心理健康領域。對腦部疾病的整療,配合其他方式對人的精神進行鍛鍊。而另一方面,智能家居與時下較熱的虛擬實境機器人等,都有應用的可能,但關鍵是要找到需求點。

  在不久前華盛頓大學公布的一項研究中,腦電波技術識別人腦電波信號的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5%,但具體能有怎樣的實際應用,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news.sohu.com true 雷鋒網 http://news.sohu.com/20160503/n447377738.shtml report 2162 腦電波控制無人機(圖片來自網絡) 無人機競賽近年來比較常見的玩法是FPV(第一人稱視角飛行),而在近日,一場特殊的無人機競賽在佛羅裡達大學籃球場館內上

相關焦點

  • 不靠遙控器 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靠不靠譜
    編者按:用腦電技術控制無人機飛行此前已有多次案例,但是人啊有時候腦子太會受到外部幹擾,炸機不說了,傷人了怎麼辦?   無人機競賽近年來比較常見的玩法是FPV(第一人稱視角飛行),而在近日,一場特殊的無人機競賽在佛羅裡達大學籃球場館內上演,因為參賽選手不是靠遙控器讓無人機起飛和飛行,而是意志力
  • 解開「腦電波控制」的虛偽面紗
    目前的腦電波控制,只能進行非常有限而且基礎的腦機交互,因此無法實現對外在的機器設備進行精確控制。這就搞笑了,那些披著腦電波控制外衣的研究和演示,到底演示的是什麼?比如這次的軍民融合展上,三樓的一個演示,胖胖的小哥帶著布滿線的帽子,聲稱可以通過腦電波控制無人機,並實現無人機的發起攻擊。我懇請小胖哥演示一下,小胖哥一百個不情願,說演示一次很累人的……最後還是勉強給演示了一個動畫,裡面的無人機據說是按照小哥的意念指示轉了個彎兒……太勉強了,我就不好意思再提別的請求了。
  • DARPA:腦電波控制無人機
    目前的無人機主要通過操縱杆或者手機操控,這意味著一位飛行員只能夠同時操控一架無人機。藉助腦機接口技術,一位飛行員就能夠同時操控多架無人機,讓它們形成一個編隊,或者讓它們分散在不同的飛行路線上。根據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署(DARPA)提供的項目摘要,該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找到人類大腦「感知多代理系統信息」的運行機制,繼而從中提取「控制命令」。
  • 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你的智商還夠用嗎?
    ,因為參賽選手不是靠遙控器讓無人機起飛和飛行,而是意志力。不過我估計他們無人機的飛行速度應該是與專注力掛鈎的。而飛行高度和方向什麼的很可能就是飛控定製的,可能不能通過腦波自由控制。」BrainLink員工向雷鋒網記者分析道。BrainLink是國內較早將腦電波技術應用在消費級市場的,不過他們的產品主要應用在健康市場,以此檢測用戶的情緒狀態等。對於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他們並不是很看好。
  • 無人機操控技術變革 腦電波控制無人機
    組隊後的第一次頭腦風暴中,他們發現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無人機仍是利用傳統手持遙控器進行操作。他們相信,未來的無人機的操作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會是什麼樣子?常玉虎突然想到,為什麼不能用腦電波來控制飛機?這個想法得到一致認可。最終,一個通過腦電波與手勢協同控制、鏡頭跟隨頭部運動、並能虛擬還原空中視角的無人機系統的設想就此成型。
  • 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辦比賽?可能!
    操作者們頭上戴著一個探測器,它通過探測大腦發出的腦電波訊號,實現對無人機的直接控制。比賽中,參賽的選手們需要時刻盯著電腦中一個有無人機虛擬模型的程序頁面,並在腦中一直想著「向前」,無人機才能起飛。因為它目前的空間感仍然很差,而且由於頭蓋骨的阻礙,探測器所能捕捉到的腦電波訊號並沒有理想中的那麼集中而有效。此外,相較於植入類的腦機接口,操作者需要進行更多的注意力方面的訓練。否則,你用腦波控制的無人機可能會掉下來。
  • 創新大賽炫出「黑科技」 腦電波控制無人機受矚目
    創新大賽炫出「黑科技」 腦電波控制無人機受矚目 2017-08-20  一名頭戴網狀頭盔的男生端坐著專注冥想,離他不遠的一架四旋翼無人機就緩緩地飛起來了!前進、後退、向左、向右……通過思維活動,他指揮著空中翱翔的飛機,瀟灑地切換動作。  這可不是電影中的科幻畫面,而是8月19日在第三屆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決賽上展出的「黑科技」。
  • UDrone意念無人機初體驗 玩轉腦電波控制
    UDrone意念無人機後來發展到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的設想,UDrone意念無人機應運而生,在這裡我科普一下,這是深圳創達雲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融合了腦機接口技術,體感交互技術和圖像識別技術的腦控無人機。
  • 自動駕駛越玩越強大 腦電波控車技術來了
    據說,這個B2V技術的原理跟我們人腦控制小型無人機的原理是一樣的。無人機?。。。。。 根據日產指出,通過腦控車可比人類肌肉提前200-500毫秒執行大腦意圖;技術成熟後,不僅能控制車輛行駛狀態,還能通過腦電波控制車內各種電子功能。  其實日產這個技術並不算太高端的技術,因為早在2015年的時候,我們中國南開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已經開始在研究這個東西了。
  • 國外研究腦電波控制技術
    不過這些遊戲方式還是要身體力行,不管是用手、用講還是用肢體動作來玩遊戲,總比不上用「腦電波」思想控制。    其實以往的科幻小說中常常見有用到腦電波「意識控制」的未來機械,但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不少科學家在研究以腦電波控制機械的方法,透過裝置在大腦上的微小電極,感受腦電波的細微電波變化,只要用腦來移動遊標,不需要靠肢體動作,就可以進行機械操縱。
  • [圖]可以用腦電波控制音樂的耳機
    Neurowear 公司發明的這個耳機,可以讓你用腦電波來控制音樂,例如暫停、上一首、下一首什麼的。看上去,貌似比線控會更加方便?!因為本人從未試過腦電波玩具,完全不知道這類東東,控制起來到底是怎樣?
  • 無人機都可以用意念控制了 腦控耳機還遠嗎?
    現在我又想,哪天可以直接用意念來控制耳機那該多方便!自從前些天體驗了一次用意念控制無人機的風騷操作後,我對用意念控制耳機這件事的渴望變得愈加強烈了。何為用意念控制無人機?其實就是在使用者的頭部佩戴一個體感裝置,這個裝置與無人機通過無線連接,當你做抬頭的動作無人機就會往高飛,當你把頭轉向左邊無人機也會往左飛。
  • 太陽能取暖到底靠不靠譜?看了你就知道了!
    太陽能取暖設備其主要利用太陽能板和供電設備協同對家中取暖設備提供熱能,這種取暖設備的最大好處就是一年可以節省大量電費,當然其初期的安裝費用和後期的養護費用自也自然不菲,但是從常規使用上來說太陽能取暖設備究竟靠不靠譜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美國大學研究腦力控制無人機:以腦電波通訊,獲美國防部支持
    據美國《財富》網站10月22日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的人機界面與控制實驗室正在開發一種腦力控制的無人機導航界面,用腦電波來指揮一群無人機工作。目前的無人機主要通過操縱杆或者手機操控,這意味著一位飛行員只能夠同時操控一架無人機。藉助腦機接口技術,一位飛行員就能夠同時操控多架無人機,讓它們形成一個編隊,或者讓它們分散在不同的飛行路線上。
  • 西工大腦控技術體驗:可人腦控制控制無人機運行,應用前景廣闊
    謝松雲說,這種模式需要集中注意力,但實際操作中很難做到不分神,眼睛的餘光也容易看到其他方向的燈,所以採集到的腦電波不一定就是單一的一種,容易發生偏差。 >>其他成果 大腦進行想像就能控制無人機左右運動 謝松雲說,其實利用視覺刺激的方式進行腦控只是腦控技術的一種模式。
  • 代餐粉到底靠不靠譜?專家:長期使用有損健康
    原標題:代餐粉到底靠不靠譜?專家:就是變相節食而已 長期使用有損健康   現在的減肥方式五花八門,不少人為了快速瘦下來,想盡了辦法。最近,代餐又火了,因為號稱「飽腹感強,見效奇快」受到了熱捧。果真如宣傳一般安全有效嗎?
  • 由腦電波控制的輪椅問世
    阿根廷科研人員日前結合自動化控制和大腦神經學,研製出一種新型輪椅,它能根據使用者的腦電波信號指令完成移動任務。據阿根廷《號角報》2日報導,大腦由神經元組成,當人腦產生意念活動時,相關神經元會依次放電,當這種電荷到達頭皮後,可被事先貼在頭部的電極及解析裝置轉化為腦電波。
  • 什麼是腦電波?意念控制,離我們還有多遠?
    該遊戲方式是:通過佩戴在頭上的傳感器,採集比試者的腦電波信號加以放大(據說是要放大10000倍以上),以此來控制小球的運動,腦電波信號的強弱,作用在小球上的力也就不同,於是球就會向弱者的方向滾動。其實這個遊戲主要靠集中注意力來增加腦電波的強度,算是【意念控制】最初級的應用了。
  • 電視劇裡的「咬舌自盡」到底靠不靠譜?不清楚的,不妨了解一下!
    電視劇裡的「咬舌自盡」到底靠不靠譜?1、疼死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種情況,如果平時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咬到了舌頭,簡直會痛到眼淚都流出來,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舌頭上有著豐富的肌肉組織和神經,對於疼痛是會感到非常敏感的,如果不小心咬到舌頭的話,會感覺到非常強烈的疼痛,會刺激到我們的神經系統,對於那些非常怕痛的人來說,甚至會痛到暈厥。
  • 腦電波可以控制意念!未來可期!
    兩人用盡辦法,假意「怒髮衝冠」,嘉賓韓雪的腦電波數值達到82的頂峰,率先爆破氣球,隨後嘉賓主持人也「憤而」引爆了氣球,一度「叫囂」要用學霸的「腦力」碾壓對方的主持人惜敗。實際上,氣球並非是被「想」炸的,而是通過道具桌上的隱藏針刺裝置刺破的,這個針刺則是通過腦電波數值來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