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新技術應用於廣闊市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1-01-09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月22日,世界最大玻璃製造商旭硝子(以下簡稱AGC)集團攜其先進技術和光伏相關產品亮相第五屆(2011)國際太陽能光伏大會暨(上海)展覽會。在布置緊湊的展臺上,此次高性能蓋玻片、玻璃基板、氟素系列產品,具有高效率、高耐久性、高產量的太陽能電池相關產品,可運用於太陽能發電的材料和備件吸引了大量專業人士駐足。

光伏產品並不是AGC的主業,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企業,在玻璃、化工、電子和陶瓷領域擁有不少高端技術和產品,其中平板玻璃和汽車玻璃市場佔有率更是全球第一。但正是看到了新能源產業的巨大發展前景,AGC開始利用自己的優勢,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AGC是太陽能電池產業的部件和材料提供商。」這是AGC中國副總經理早田一人對其在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個定位。他透露,2010年,太陽能產品佔集團全年銷售額3%左右,集團希望在2015年將這一領域的銷售額提高到77億元左右。為此,AGC特別成立了光伏事業部,希望加大發展力度。據悉,AGC集團今後將集合旗下玻璃、化學、陶瓷的全部力量向太陽能相關市場發力,不斷提高產品的高性能,將低輻射鍍膜玻璃、高溫耐熱玻璃基板以及ETFE薄膜等,這些在建築、汽車、顯示器市場中被客戶高度評價的產品和技術運用到太陽能相關產業中。

「中國是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大國,但還不是消費大國,從依賴出口轉為依託內需增強將是很重要的課題。」早田一人也提出對我國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的建議,「只要提供符合中國國情的技術和產品,一定能打開太陽能電池應用的廣闊市場。」

他舉了兩個例子。在AGC的展品中有兩個產品,一個是太陽熱聚焦的發電裝置,另一個是SunjouleTM。這一太陽熱聚焦發電裝置通過一個大鏡盤反射,將光聚焦在一根金屬軸棒上,使棒內的油遇熱蒸發產生電能。他認為這一裝置非常適合在中國新疆、內蒙古等地域廣袤開闊的區域應用;SunjouleTM是一種垂直放置的太陽能電池,可兩面採光且不受朝向限制,適宜應用在中國飛速發展的鐵路和公路網建設中。

可以感受到,在中國光伏市場剛剛起步的AGC集團迫切希望以多種多樣的合作方式加入到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中來。

相關焦點

  • 世界屋脊上的「吉祥天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針對青藏鐵路特殊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和線路凍土路基,青藏鐵路公司探索建立了適合高原鐵路特點的「養修分立」和「綜合維修」新體制。全線線路、通信、供電等設備的養護維修委託給專業公司,對投入運用的新技術、新設備的技術標準和作業標準以及設備技術管理和設備檢查工作則由青藏鐵路公司全面把關,科學的設備維修工作機制滿足了運營的需要。  青藏鐵路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脆弱。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19年4月,馬旭夫婦將第二筆700萬元捐款匯往家鄉,完成了捐款心願。 馬旭14歲參軍,先後被授予解放獎章、勝利功勳榮譽章。1956年,她到原武漢軍區總醫院工作,20歲剛出頭就是科室的技術骨幹。1961年,組建空降兵部隊時,馬旭參加跳傘衛勤保障工作,憑著過硬的跳傘技術,成為第一代跳傘女兵,被稱為「軍中花木蘭」。年屆50歲時,馬旭投身科研。
  • 風雨彩虹二十年 資本市場擔重任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6萬億元市值———  全球第三的資本市場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截至今年11月底  □ 滬深股市總市值達到26.43萬億元,相當於2005年的8.2倍,市值排名上升到全球第三,基本和我國經濟的全球位次相匹配。  □ 期貨市場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商品期貨市場。
  • 甲醇制烯烴技術開闢「以煤代油」新途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副所長、DMTO課題首席科學家劉中民研究員介紹,多年來,大連化物所不斷研發新一代甲醇制烯烴技術,在煤制烯烴領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新路子。通過與企業合作,大連化物所研發的DMTO技術於2006年完成了萬噸級工業性試驗,並於2010年開始百萬噸級工業化生產。
  •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它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圍繞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 叫停原因: 規範市場 對於基因測序的「叫停—重啟」,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郭安源認為,這是國家規範市場的行為。 謹慎源於風險。
  • 超級計算機能算「天地人」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近年來從外部引進的科技創新平臺中,天津濱海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中英生物醫藥技術轉化與產業化基地等8個科研機所被譽為「八大金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 「最初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了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談技術合作,沒想到的是,竟然開啟了一段不尋常的研發之路。」中昇創舉(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 變幻光波成新材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發現BBO、LBO的同時,陳創天意識到,由於微觀結構條件的限制,這兩個晶體均無法通過簡單的倍頻技術產生深紫外光譜區的諧波光輸出。經過反覆計算和思考,陳創天又踏上一條長達10多年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探索之路。  1998年,陳創天被調至中國科學院新成立的理化技術研究所,負責組建中國科學院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
  • 水泥窯減排技術 取得原創性突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近日召開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驗收會上,由中國建材聯合會組織開展的「水泥窯爐粉塵及氮氧化物減排關鍵材料及應用技術開發」項目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技術突破,這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對降低水泥生產過程中的整體性環境負荷具有良好效果。 按照不同技術路線,該項目分為水泥窯爐富氧和分級燃燒減排氮氧化物技術與示範應用、水泥窯爐氮氧化物中低溫催化還原減排材料與技術示範應用等5大課題。
  • 德耀中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19年4月,馬旭夫婦將第二筆700萬元捐款匯往家鄉,完成了捐款心願。 馬旭14歲參軍,先後被授予解放獎章、勝利功勳榮譽章。1956年,她到原武漢軍區總醫院工作,20歲剛出頭就是科室的技術骨幹。1961年,組建空降兵部隊時,馬旭參加跳傘衛勤保障工作,憑著過硬的跳傘技術,成為第一代跳傘女兵,被稱為「軍中花木蘭」。年屆50歲時,馬旭投身科研。
  • 在「城市礦山」中尋珍覓寶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是記者在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武漢市陽邏經濟開發區生產基地看到的情形。 「從你丟棄的垃圾中,我們看見一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近日,在武漢市陽邏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的「格林美武漢市電子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投產慶典上,這一橫幅特別醒目。據了解,該項目是武漢市首個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設計年處理3萬噸電子廢棄物,循環再造3萬噸塑木型材,同時實現無廢水、廢渣和廢氣排放。
  • 為推動水處理行業技術創新做貢獻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海南立升淨水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不僅研發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全球領先的PVC合金超濾膜核心技術,並通過降低超濾膜的生產和應用成本,使企業成為引領水處理行業的中國「晶片」。  作為上海世博會直飲水惟一指定供應商,「立升直飲水設備」在世博園內設置了114個直飲水點和1684個直飲水龍頭,採用「活性炭+PVC合金超濾膜+紫外線」組合處理工藝技術,使直飲水的渾濁度、pH值、氨氮含量100%達標,受到世博園內中外遊客的好評。  超濾膜是近些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膜分離技術,然而由於超濾膜價格昂貴,因此一直以來沒有在行業內普及應用。
  • 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發起創建了我國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也是我國最早主張研製電子計算機的科學家之一。  1958年,華羅庚被任命為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應用數學系主任。在繼續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同時,他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
  • 汽車業轉型升級須破除「路徑依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實現了高增長,但眼下不爭的事實是,傳統汽車企業已經面臨市場和政策的「紅燈」。歷史和現實都已經表明,走依靠政策的老路子不能長遠。所以,傳統車企要破除對傳統燃油汽車巨大利潤的「路徑依賴」,避免由於新消費供給模式的出現而「亡」,唯有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發展困局 回顧2016年中國車市,在經濟下行和股市低迷的環境下,依然保持了產銷的高增長,創下歷史新高;自主品牌強勢逆襲合資品牌;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一個個驚喜,大大超乎年初人們對市場的預期,有人將其比喻為中國汽車市場久違的「政策年」
  • 國內原料奶生產布局持續優化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他長期從事奶業經濟研究,也是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 記者:今年我國奶業總體情況如何? 劉長全:2019年,中國奶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牛奶總產量同比增長4.1%,是自2014年以來牛奶總產量增幅最大的一年,有效保障了非洲豬瘟疫情下國內對畜產品的消費需求。
  • 編織科技和產業的「連體衣」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別小看這些形態功能不一的爐子,雖然數量不多,但這些自主開發的設備和技術,多數在國內乃至全球同行業中領先,是我們打開國際市場的鑰匙。」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紅衛說起各個車間的裝備如數家珍。 在合金車間,李紅衛指著一臺釹鐵硼速凝薄片生產爐對記者講述了它背後的故事。
  • 魯錦,當是彩虹落人間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嘉祥縣的紡織工藝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嘉祥一帶就是桑蠶之地,紡織技術已經成熟。在嘉祥武氏祠漢畫像石刻中,有一幅《曾母投杼圖》,其中曾母使用的斜織機就是今天遍及魯西南家家戶戶的立式織機的先祖。到了元明之際,隨著棉花在黃河流域大面積種植,魯西南群眾將傳統的葛、絲、麻的織繡工藝應用於棉紡織上,形成了如今魯錦的雛形。
  • 質量強國之路從質量安全起步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 質量安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安全,事關經濟發展,事關社會穩定,事關國家信譽 □ 質量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3月,由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上海市質協用戶評價中心組織的「質量強國戰略——全國社會公眾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6.5%的公眾認為質量安全是民生關注的焦點問題,57.4%的公眾認為質量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 兩化融合:求實創新才有深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導讀:今年4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對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工業轉型升級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和9省市日前共同開展了「兩化融合深度行」活動,以促進信息通信技術在工業體系中的充分運用,建立起資訊時代的競爭新優勢。
  • 想辦法破解紡織原料瓶頸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據化纖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化纖產量將達到4100萬噸,化纖佔紡織纖維加工總量比例將達到76%左右。與此同時,化纖差別化率將提高到60%以上,產業用化纖比例達29%,彌補棉花不足為主要目標的高仿真纖維佔化纖總產量的15%。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連串的數字不僅代表了化纖業未來五年發展的目標,或許也讓受制於棉價困擾的紡織相關企業找到了一個有效的突破路徑。
  • 大數據: 一種新經驗主義方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是在充分收集、整理和分析歷史經驗數據的基礎上,運用已有經驗對新事物進行判斷與預測的新興思維和方法。 在人類傳統的思維、行為模式中,受數據收集的歷史條件局限,所謂理性主義長期佔據主導地位,即:通過長期觀察和經驗的積累,人類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總結出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具體說來,便是從有限數據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模型,將泛化有限經驗推廣到一般情況。所以說,理性主義方法就是模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