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號遺孀堅守亡夫使命 悲痛中發現生活意義

2020-11-30 搜狐網
「挑戰者」號上遇難的7名太空人,前中為機長斯科比。
紀念儀式上的茱恩


  25年來除了對親人的思念,還懷揣著對航天事業的無限希望

  1月2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舉行儀式,紀念「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25周年。數百名普通民眾到場參加了對「挑戰者」號上7位遇難太空人的悼念,這其中也包括那些可敬太空人們的遺屬。25年來,他們帶著無盡的思念堅強地生活著,並用實際行動緬懷著逝去的親人。

  從悲痛中發現生活意義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凌空爆炸,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或許很多人都沒有忘記,那個震驚美國和世界的日子……」在25年後的紀念儀式上,「挑戰者」號機長弗朗西斯·迪克·斯科比的遺孀、如今已經68歲的茱恩·斯科比·羅傑斯以此作為講話的開場白。此時的她表情凝重,但眼神中透出堅定。

  25年前,和其他幾位罹難太空人的家人一樣,已育有一雙兒女的茱恩親眼目睹了自己親人遭遇不幸的一幕。在近日接受的一次採訪中,她再度回憶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慘痛經歷。「迪克遇難後,我的精神一度崩潰,甚至試圖自殺。幸運的是,我最終告別了絕望,並決定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來繼續他們(遇難太空人)的使命。」

  正是出於這樣的願望,茱恩在「挑戰者」號失事僅僅3個月後,便聯合其他罹難者遺屬,創立了「挑戰者號空間科學教育中心」。作為非營利機構,該教育中心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培養和激發廣大少年兒童對宇宙探索相關學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迄今為止已經發展到50多家,分布在美國和世界各地。   

    在緬懷中完成逝者遺願

  茱恩和迪克結合於1959年,當時兩人分別只有17歲和19歲。茱恩在採訪中回憶說,她的少女時代充滿動蕩,是堅強樂觀的迪克給了她穩定的生活。「他是我的心靈伴侶,他挽救了我的生活。」

  1989年,已經重拾生活信心的茱恩嫁給了美國陸軍中將唐·羅傑斯。但這並未淡化她對迪克的感情和思念。多年來,她始終在家中各處擺放著迪克的照片。「這是我的無價之寶。」茱恩說。

  和其他罹難太空人的遺屬一樣,茱恩沒有因為親人離開了自己、離開了航天事業,就再也不觸及這個敏感的傷疤。相反,他們希望出現更多「挑戰者」繼續迎接新的挑戰,這也是他們創辦「挑戰者號空間科學教育中心」的初衷。正如茱恩所說:「所有人都看到了挑戰者號太空人是如何喪生的,但我們也希望世人能夠了解他們是如何生活和奮鬥的。」談到對孩子們的希望,這位曾從事過幼兒園到大學幾乎所有教育工作的堅強女性表示:「挑戰者號失事的教訓令人警醒,但太空探索計劃應當繼續下去。挑戰者號的遺產之一,就是激勵下一代探索者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因為上天賦予了我們好奇心。」(記者/張媛媛)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周徑偲)

相關焦點

  • 沒有2號就沒有24號
    而科比遺孀瓦妮莎也再次通過社交媒體發聲,哀悼亡夫和女兒吉安娜。美國當地時間1月26日,包括湖人名宿科比和二女兒吉安娜在內的9人在一起直升機事故中罹難。科比父女去世的消息傳來,科比的妻子瓦妮莎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 特大空難之美國「挑戰者」號失事
    這一天,在佛羅裡達的卡納維拉爾角,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件讓人們感到無比的悲痛。「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1983年4月4日,「挑戰者」號首次前往太空執行任務。「挑戰者」號的名字有特殊意義,這個名字來自1870年航行於大西洋與太平洋上的英國海軍研究船「挑戰者」號,美國的太空梭都是以早期的研究船名命名,「挑戰者」號的命名也不例外。
  • 現代版人鬼情未了:遺孀們的最後希望
    【睿醫嚴選】現代版人鬼情未了:遺孀們的最後希望,死後取精最近高以翔去世的消息沸沸揚揚,大家都忙著惋惜和悼念他,以及譴責浙江衛視。但是我關注到的卻是他的家庭,和真正的朋友的反應,尤其是他女友的那句話:我想和他組建家庭。組建家庭,幸福美滿...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和自己的職業關聯起來。
  • 挑戰者號:被直播的美國航天慘案
    在環繞地球飛行二周後,「暴風雪」號返回大氣層,並成功著陸,鑑於之前挑戰者號的前車之鑑,「暴風雪」號的首航採取的是無人飛行。由於較美國研製航天技術遲,蘇聯的暴風雪號實際上大量的參考了美國太空梭的設計,因此進展頗為迅速。但奈何蘇聯解體,整個項目在接近完成時被廢棄。
  •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空難罕見細節曝光,竟沒準備逃生系統
    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在霧氣籠罩中往發射架移動。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開發初期原本是被作為高擬真結構測試體1986年1月28日,在升空高度達到大約10英裡(約合16公裡)後,「挑戰者」號發生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調查發現這場空難事故由其中一個火箭發出故障所致。
  • 美國挑戰者號爆炸事故,竟然是因為那一天太冷了
    (關注我了解更多航空、天文知識哦)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它於1983年4月4日正式進行任務首航。之後的數年中,挑戰者一號一共執行了包括第一次在內的共9次太空飛行任務,且都圓滿完成任務並且成功返航。
  • 太空中的輓歌:紀念「挑戰者」號失事30周年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僅73秒後解體爆炸。當時這架太空梭正在執行第十次飛行任務。  隨後的調查發現,爆炸是由於兩個O形環失靈所致,即連接固體燃料助推器不同部件的裝置。發射前一晚的氣溫較低,導致O形環變脆。當太空梭發射時,助推器中的燃燒氣體洩露,燒穿了燃料室外壁。  此次事故導致機上7名航天員全部喪生。
  • 「挑戰者」號慘劇,沒有阻止美國對新一代空天飛機的研製
    不過在「挑戰者」號失事之前的 24 次飛行中,120名太空人都平安返回地面,使人們沉浸在一片歡樂聲中,對太空梭可能帶來危險這一點印象淡薄。這次飛機失事,給一些人的打擊很大,有人「談虎色變」,一時間在美國出現了一種輿論,似乎載人宇航費錢費時還不安全,得不償失,不如搞不載人宇宙空間飛行來實現考察探索。但是大多數美國人還是肯定地回答,太空梭應該繼續上天,安全措施要跟上。
  •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照片公布
    「挑戰者」號空難後,宇航局的太空梭計劃暫停3年。1988年9月29日,「發現」號太空梭發射升空。「挑戰者」號空難後,太空梭計劃暫停3年。     在最近去世的祖母家的閣樓,網名「美國鬍子」的Reddit用戶發現了這些照片而後上傳到網上,紀念這場發生在大約30年前的空難事故。「美國鬍子」表示他的祖父是宇航局的一名承包商,這些照片是當時的一位同事給祖父的。後來,祖父遺失了這些照片,儘管找了很長時間,最終也沒有找到。
  • 挑戰者號太空人羅納德·麥克奈爾的30個事實
    兩人成了朋友,羅納德同意在賈爾即將發行的專輯中演奏薩克斯管。獨奏將在太空中錄製。令人驚訝的是,兩人還計劃羅納德通過視頻連結,在一場Jarre演唱會上現場獨奏!不幸的是,羅納德在挑戰者號上致命的第二次任務是兩次合作的時間。在這張專輯中,1986年的Rendez Vous將由麥克奈爾薩克斯獨奏,Jarre將「Dernier rendezvous」獻給了太空人的記憶。
  • ...在奮鬥中堅守初心使命 ——靈川法院赴全州湘江戰役紀念館開展...
    在傳承中砥礪責任擔當,在奮鬥中堅守初心使命 ——靈川法院赴全州湘江戰役紀念館開展黨性教育活動 2020-07-03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史上的今天 : 挑戰者號的探索之旅
    為了銘記挑戰者號這趟前無古人的發現之旅,包括海洋科學學會、太空梭在內的大批科研機構、載具,均以「挑戰者」之名命名。 ▲表現挑戰者號在大洋上馳騁的畫作 挑戰者號科考船原本一艘隸屬於英國皇家海軍的珍珠級蒸汽護衛艦,其排水量為1400噸,裝備了一具400馬力的蒸汽機作為輔助動力源。
  • 《挑戰者號之殤》,一次徹底失敗的溝通案例
    如果有誰想了解1986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失事這一重大事件,不妨看看2019年的美國新電影《挑戰者號之殤》。電影沒有直接聚焦這一慘痛事件的全景,而是定格在了幾位倒黴的工程師身上。之所以說倒黴,是因為這幾位工程師恰恰是導致太空梭失事關鍵部件「O型環」的設計者。以男主人公亞倫為代表的五位工程師,供職於一家與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密切合作的商用科技公司。
  • 徵服挑戰者深淵!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探索海洋深處,對我們人類來講意義重大。>1872 年 12 月,英國的挑戰者號,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海底測繪任務。在這次任務中,挑戰者號完成了 492 次深度測量,發現了 4700 種新的海洋生物。1875 年 3 月,挑戰者號航行到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群島,開始第 363 次深度測量。科研人員通過下沉系有重物的繩索,發現此處的深度超過 8000 m,比繩索的極限長度還要深。這次科學考察,給科學家們留下了一個迷題,那個8000m繩索都沒有到底的地方,到底是什麼地方?是個海底深洞嗎?
  • NASA首次展出挑戰者號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殘骸
    【每日科技網】   (神秘的地球報導)事隔數十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舉辦展覽,首次向公眾展出太空梭「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殘骸。
  • 天文史上的今天 | 「挑戰者號」太空梭首次飛行
    ▼「挑戰者號」太空梭首次飛行,STS-6任務徽標 / NASA1986年1月28日,美國「 挑戰者號」太空梭凌空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在遇難的太空人中,還包括了第一位太空教師克裡斯塔·麥考利夫。那是「挑戰者號」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
  • 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爆炸驚人相似
    東方網2月2日消息: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昨天在高空分裂解體,導致7人死亡。這震驚世界的意外事件立刻令人聯想到十六年前相差不到幾天、升空即爆炸的挑戰者號的悲劇。比較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媒體認為,這些巧合,簡直是小說也杜撰不出來的情節。
  • 崔維成 極限深淵挑戰者
    2017-06-08 彩虹魚 彩虹魚深海11000◆  《崔維成  極限深淵挑戰者》,時長24分30秒
  • 美國挑戰者號悲劇20年 航天事業仍是最尖端挑戰
    「挑戰者號」遇難機組人員的資料照片。 「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時的情景。 新華社發  新華網華盛頓1月30日電 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日前舉行了「挑戰者號」悲劇20周年紀念。在美國,先後有17位太空人為航空航天事業犧牲,他們分別來自「阿波羅1號」宇宙飛船、「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下屬最大的太空研究中心——詹森航天中心的總指揮邁克·科茨在紀念感言中說:「他們和他們的家庭在追尋他們和我們的夢想時,付出巨大犧牲。我們從未,以後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犧牲對我們每個人的意義。」
  •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內幕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15年後,兩名飛船設計高級工程師終於打破沉默,披露了導致飛船爆炸的前因後果。  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基地發射升空後73秒起火爆炸,這一事件已經過去15年了,但看過電視直播的觀眾對那觸目驚心的火球一定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