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下,全球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如何?路線是怎樣的?哪家最安全...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不能簡單判斷某種路線「最為有效」,因為有效性是看實驗結果數據。既然疫苗開發不一定都有效,多重路線同時開發、同時進行,是希望最終加大疫苗的成功率。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作 者丨特約記者房珊珊

編 輯丨李豔霞

圖/ 視覺中國

全球新冠確診病例數仍在快速攀升。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9月17日發布的疫情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3000萬例。

疫情肆虐下,對新冠疫苗的冀望越來越大。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如何?疫苗能否滿足大流行階段注射最大需求?特殊人群如嬰幼兒等能否注射?史丹福大學免疫學博士黃璜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就這些普遍關心的疫苗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21記者梳理多方資料發現,從全球一眾大型醫藥巨頭如輝瑞、莫德納、強生、阿斯利康,高校如牛津大學,到各國政府等,積極推動新冠疫苗前進,呈現校企合作、多國合作狀態。

儘管跟疫情賽跑,但安全性和有效性才是疫苗能否成功上市的衡量標準。阿斯利康於9月8日宣布,由於受試者出現不良反應,暫停所有第三階段臨床試驗。業內人士指出,暫停是常規流程,何時繼續取決於獨立委員會調查結果。同日,全球9家製藥巨頭髮表聯合聲明,聲稱堅持「科學性第一」。

可以預見的是,此輪新冠疫苗競賽,即使有勝利者經過監管部門批准上市,但疫苗的長期有效性將成為科研界的重要研究議題。

領跑巨頭解析,多國合作是趨勢

圖/ 視覺中國

一款疫苗從誕生到批准,通常分為四個階段:臨床前、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以及監管部門批准後的第四階段。

黃璜稱,嚴格意義上來說,第四階段臨床試驗也稱為上市後監督階段,目的是觀察藥物對更大人群的長期影響。在第四階段,醫生已可以向目標人群開注射處方。

從疫苗研發平均年限來看,研發到上市過程耗時長達10—15年。但隨著生物分子技術等進步,疫苗開發年限已逐漸縮短至5年,這次新冠疫苗的研發更是舉全球之力加速進行。

儘管全球超過100家藥企加入新冠疫苗研發的隊伍中,但進入研發後期(第三階段)的新冠疫苗企業,不超過10家。

世界衛生組織9月的最新數據顯示,包括阿斯利康(AstraZeneca)、康希諾(CanSino)、楊森製藥(Janssen)、科興控股(Sinovac)、國藥集團(Sinopharm)、莫德納(Moderna)和輝瑞(Pfizer)等都在前列,一共9家。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國內藥企包括康希諾(CanSino)、科興控股(Sinovac)、國藥集團(Sinopharm)三家,外國藥企則有美國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強生(Johnson & Johnson),大型英瑞合資企業阿斯利康(AstraZeneca),以及德國的默克(Merck)、生物製藥新技術公司(BioNTech)。

但上述企業並非單獨對疫苗進行攻堅,例如像阿斯利康是跟牛津大學共同研發,莫德納跟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合作,而輝瑞則跟生物製藥新技術公司、復星醫藥在中國形成新冠疫苗戰略聯盟。

截至北京時間9月17日,上述研發新冠疫苗的美國藥企尚未有疫苗被FDA批准面市,但均已處於三期臨床實驗階段。

多種開發方式,並無某種特別有效之說

21記者統計發現,當前進入後期(第三階段)的幾種疫苗,主要為以下三類開發方式:

第一類是:滅活疫苗(Inactivated),例如,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的製品為該類;這也是最為傳統、技術最為成熟的疫苗製備方法,即培養病毒,再用「殺死」的病毒注入體內。

第二類是:非複製性病毒載體(Non-replicating viral vector),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領銜研發的疫苗Ad5-nCoV就屬於這一類,阿斯利康也採取這一路線。是把沒有毒性的腺病毒作為載體,裝入蛋白基因,再注射到體內。

第三類是基於RNA的疫苗(RNA-based)。今年3月初,美國首家在人體進行疫苗一期實驗的生物製藥公司莫德納(Moderna),就是採用這一開發平臺,其候選疫苗為其mRNA-1273。

史丹福大學免疫學博士黃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路線本質是給人體注射編碼抗原的核酸(DNA/RNA),從而產生抗體。這種路線最快的原因是只要知道分子序列即可,「製備方便,容易大規模批量生產,並且成分相對簡單,相對安全。」

儘管研製方式眾多,但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兒科學教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疫苗諮詢小組成員保羅·奧菲特(Paul Offit)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堅決反對被問及像「目前正在開發的疫苗哪種最有可能成功」這類問題。

黃璜博士告訴21記者,不能簡單判斷某種路線最為有效,因為有效性是看實驗結果數據,既然疫苗開發不一定都有效,多重路線同時開發、同時進行,是希望最終加大疫苗的成功率。

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來看,其在6月30日指南中明確表示,申請方需要提供安慰劑對照試驗數據,表明疫苗對COVID-19的有效性至少為50%,才能獲得授權使用。

黃璜指出,這一比例實際上已就疫情流行性這一特殊時期進行了調整,一般有效性比例需要60%-70%。

有效性是什麼意思?簡單而言,就是注射疫苗後對人體的保護程度如何。100%有效意味著打了疫苗後100%不會得病。但事實上,疫苗並不是完美的,這也是為什麼奧菲特博士建議,即使接種疫苗的患者也需要通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來避免感染,並將其結果與接受安慰劑的人進行比較。

在高風險國家招募志願者,已提交兒童測試計劃

除了有效性之外,安全性是疫苗臨床實驗的又一重要目標之一。並且隨著臨床階段越往後,需要的志願者數量就越大。

第三階段臨床實驗目標之一就是評估更廣泛人群的疫苗安全性,因為某些罕見副作用可能不會在早期階段測試的較小對象組中出現。

因此,第三階段往往需要30000人參與,並且數月才能完成。證明該疫苗至少在1.5萬至2萬人中是安全的,並且至少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是有效的。完成第三階段試驗後,即可提交監管部門進入審批環節。

當前,一眾進入第三階段實驗的藥企均已進行志願者招募,並著重在高風險高感染率國家。

21記者從輝瑞官網看到,輝瑞在美國預計招募3萬名志願者,年齡在18-85歲之間,參與臨床2/3期研究,全球則有120個招募點。莫德納三期臨床實驗階段則在美國境內招募3萬名志願者。

強生三期臨床實驗則預計從美國及全球共180個點,招募6萬名18歲以上的健康成年人,這是目前為止測試新冠病毒疫苗的最大群體試驗。

據強生拉丁美洲醫療事務副總裁Josue Bacaltchuk透露,海外志願者招募會佔到1/3,主要包括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以及智利、阿根廷和秘魯。當前從全球感染新冠人數總數前十的國家當中,南美洲佔據了一半,巴西、哥倫比亞、阿根廷、墨西哥和秘魯皆在其中。

(截至9月12日,數據來源:Worldometer)

黃璜告訴21記者,選擇感染率高的國家進行志願者招募是合理的,因為實驗數據的收集將會更迅速,有助於判斷疫苗的有效性。「高風險區域意味著普通人群具有較高的感染概率,容易在短時間內對比實驗組(注射了疫苗)和對照組(注射了安慰劑)的感染情況是否有差別。「如果在低風險國家做測試,可能2個月才收回20份數據,速度會慢很多。」

伴隨一眾疫苗第三階段臨床實驗的同時,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等特殊群體對新冠疫苗的測試也成為提上議程的話題。

已知的是,輝瑞和BioNTech正與FDA商討開始在兒童中測試COVID-19疫苗,預計將會在年齡較大的青少年群體中測試,然後到年齡較小的青少年,最後到兒童。

輝瑞疫苗臨床研發高級副總裁比爾·格魯伯(Bill Gruber)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透露,已經有跡象表明,與成年人相比,年輕人對疫苗的反應會更高,例如手臂酸痛和發燒。因此,正在向FDA提交安全性數據,並制定針對兒童的測試計劃。

美國知名傳染病專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接受ABC採訪時表示了樂觀,他認為,如果過程正確,對兒童群體注射疫苗的測試可能會趕得上成人,「沒有理由不相信成人和兒童不能同時買到一種疫苗。」

黃璜告訴21記者,嬰幼兒群體、孕婦等特殊群體無論是在疫苗實驗,還是用藥實驗過程中,都有專門分群體測試的。此次疫情中,儘管有數據表明嬰幼兒感染症狀不那麼嚴重,但嬰幼兒免疫系統更加脆弱,一旦出現其他不良反應,可操控的餘地更小。

從9月9日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HHS)頒發關於新冠疫苗操作指南的一個細節可以看出:持牌藥劑師對3歲或3歲以上的人群進行COVID-19疫苗接種。這意味著,至少3歲以下兒童不在當前考量範圍內。

專家:單個藥企產量無法滿足所有需求

8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俄羅斯衛生監管機構批准了全球首例新冠疫苗。這款疫苗的研發機構是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Gamaleya Institute),並將其命名為史普尼克V。史普尼克是1957年10月前蘇聯發射的第一顆進入行星軌道的人造衛星。據塔斯社報導,越南很快同意購買5000萬至1.5億劑。

由於該疫苗批准之前並未進行第三階段臨床實驗,曾被疫苗專家批評此舉冒險。按照最新消息,俄羅斯將在4萬名志願者上進行三期試驗。

葛蘭素史克疫苗部門副總裁、科學事務和公共衛生總監倫納德·弗裡蘭德(Leonard Friedland)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最好希望上述疫苗都能成功,畢竟,疫情「大流行」情況下,全球70億人都有接種的可能性,但是「沒有任何一家製造商,能夠為70億人提供足夠的劑量。」

確實如此。

21記者查閱發現,按照輝瑞公司最新進展顯示,假設臨床成功,輝瑞和BioNTech有望最早在2020年10月提交至監管部門審查,如果獲批,2020年底能提供多達1億劑,到2021年底提供約13億劑。

莫德納官方則表示,2021年開始公司有望每年提供約5億劑,最高可達10億劑。另一美國製藥巨頭強生此前曾表示,如果疫苗效果良好,到明年4月份預計可以生產6億至9億劑。

那麼,新冠疫苗價格如何呢?

現有公開消息顯示,數家企業公布的價格從幾美元到幾十美元不等。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的疫苗價格披露為「幾美元」。莫德納疫苗價格小批量將在每劑32至37美元,高於輝瑞、BioNTech跟美國政府達成的每劑19.5美元價格。

黃璜指出,本身疫苗生產的成本取決於劑量(需求)。價格範圍主要跟政府是否資助、生產劑量多少等多個因素相關。這次新冠疫苗從普通民眾身上所賺取的利潤並不高。

這是因為早在3月,美國國會兩黨一致同意通過了《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簡稱CARES),這意味著只要在美國國內購買私人保險的民眾,無需擔心價格。因此,輝瑞、BioNTech公司公布的價格是與美國聯邦政府談判達成購買協議的價格。

毫無疑問,新冠疫苗面臨的是一個極為龐大的市場,前提是全球有70億人需要注射。按照精品投行Evercore ISI分析預測,新冠疫苗的總市場價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稅後利潤將達到400億美元。

黃璜表示,這背後體現出藥企競賽的商業考量所在。儘管利潤不高,但只要被證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兼具的疫苗首個批准上市後,將會迅速佔領市場,具有先發優勢。而第二款上市的疫苗,必須在例如有效性上證明高於第一款,或者產量更高等,才會成為優先選擇。

九巨頭聯合聲明科學性第一

就在9月8日,研發進展位居前列的阿斯利康宣布暫緩所有第三階段實驗,原因是有志願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阿斯利康公司官方表示,已按照人體試驗規定觸發「緊急暫停」指令,並將由第三方獨立機構審查目前已獲知的試驗數據,分析該名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是否與新冠疫苗直接相關或無關。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隨後9日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也表示,一旦獨立調查委員會證實不良反應是由疫苗引起的話,數百萬劑(疫苗)將「被丟棄」。有業內人士指出,委員會審查包括深入研究患者的病史、疾病發生的時間和生物學疫苗等。

這是否意味著該疫苗不夠安全呢?

黃璜告訴21記者,「暫停指令」是必須對外公布的,但患者具體情況因為隱私等原因可以不對外公布,這種暫緩也並非「史無前例」,在疫苗研製過程中和普通藥物研發中是經常發生的。

然而,就在9月7日,白宮新聞發布會上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某個特殊日子之前」疫苗應該可以大規模投放。與此同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則要求各州政府隨時做好投放、分發準備,這被認為是川普政府在釋放政治信號:大選之前要進行投放。

目前,進入EUA階段的藥企尚未出現,因此引發民眾擔心:是否會提前為了大選而投放?

黃璜指出,美國政府要求投放、CDC要求各州做好投放準備以及FDA是否批准,需要分別看待。

首先,CDC要求各州做好分發、投放,乃至建立冷藏儲存庫等措施是合理的,因為這本身需要一定時間準備,不可能一蹴而就。疫苗的運輸、存儲、投放等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問題,早準備是正確的。事實上,已有疫苗在進行製備了,一旦三期臨床數據是被證明有效的話,這批製備的疫苗是可以隨時投放的。因此,相應的配套環節不可缺失。

其次,不得不提到FDA的一個機制:緊急授權使用(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屬於在第三階段和上市後監督(第四階段)中間階段。讓可靠疫苗進入快速通道,允許在一部分需要人群中進行注射。

儘管該機制一般用於特殊大流行病爆發時期,屬於在大流行壓力下的一種特殊行為。但黃璜表示,這需要藥企完成或部分完成第三階段實驗,獲得一定量的實驗數據結果,證明疫苗有效性,才可進行下一步。即使FDA利用緊急授權批准疫苗上市,但該疫苗能持續多久有效,人體的免疫記憶能持續多久,都將是科研界持續關注的議題。

就在阿斯利康宣布暫停第三階段實驗的當天,阿斯利康、生物製藥新技術公司、葛蘭素史克、強生、默克、莫德納、輝瑞和賽諾菲等九家製藥企業的CEO發出聯合聲明,作出了致力于堅持科學過程完整性的統一承諾。

(輝瑞官網,聯合聲明截圖)

聲明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直到證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才會尋求政府對其開發疫苗的批准。

相關焦點

  • 李湛:全球新冠疫苗研發展望
    ,全球「有效新冠疫苗」供給不足,疫情將持續存在,直至疫苗或藥物研發再次出現較大突破。當下距WHO確認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經約6個月時間,各國的防控目標、防控策略以及執行效果均已非常明確、同時全球多數國家的現存病例均處於較高水平,再結合新冠病毒本身的傳染能力(綜合估計新冠R0值約2-3),我們認為,依靠人為的疫情防控措施已經無法扼制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與爆發,預防用疫苗和治療用藥物的開發可能是影響全球疫情進展的重要變量。
  •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重啟英國試驗 全球疫苗研發競賽白熱化
    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表示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暫停並未引起世衛組織的過度擔心,反而提醒了國際社會醫藥研發充滿波折。新冠疫苗臨床暫停事件後的思考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在全球率先較好地控制了新冠疫情,進入了低發的「後疫情時代」。
  • 新冠疫苗研發,中國為何全球領先
    近日,我國首個新冠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從全球第一個新冠疫苗獲批開展一、二期臨床試驗,到全球第一個啟動三期臨床試驗,再到第一個疫苗附條件上市,我國新冠疫苗研發工作始終處於全球第一方陣。
  • 中泰證券--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進展跟蹤:新冠病毒疫苗研發 誰領...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海內外加速推進疫苗研發,截止目前多個企業參與/合作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進入臨床試驗。6個月以來個月以來各個企業進展如何?我們在此做了一個匯總梳理。
  • 我國新冠疫苗研發最新進展如何?聽專家權威解答→
    10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新冠疫苗有關情況我國新冠疫苗研發最新進展如何?我國新冠疫苗何時上市如何定價?其中,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兩種技術路線共4個疫苗進入三期臨床,總體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共計約6萬名受試者接種,未收到嚴重不良反應報告,初步顯示了良好的安全性。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何時能上市?
  • 新冠肺炎下的「疫苗賽跑」:多技術路線齊頭並進,但遠水難解近渴
    3月3日晚,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陳薇院士注射了第一支新冠疫苗。網頁截圖自2019年末新冠肺炎出現以來,疫情已蔓延至全球近百個國家,造成8萬餘人感染,近3千人死亡。包括中國、美國、法國等國家在內的數十支科研團隊,將目光對準了疫情的「罪魁禍首」新冠病毒,一場新冠疫苗研發賽跑早已展開。儘管所有選手都在拼命向前跑,但研究資金緊張、動物試驗資源緊張、臨床研究不充分等問題制約了研究速度。事實上,即使拼盡全力,研發出的疫苗也很難在這次疫情中及時應用。但一些研究人員希望,當新冠病毒在未來再次出現時,人類可以擁有反擊的「武器」。
  • 英國批准新冠疫苗上市,全球疫苗研發都咋樣了?中國5支疫苗進三期試驗
    據法新社報導,截至11月中旬,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顯示,共有49種「候選疫苗」處於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其中13種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三期,正在大規模測試疫苗的有效性。如今,輝瑞疫苗已獲授權,全球其他疫苗研發進程如何?各國又制定了怎樣的疫苗接種計劃?「外事兒」帶你一探究竟。
  • 一文讀懂:五種新冠疫苗研發路線,各有哪些優缺點?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病毒,疫苗研發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雖然最樂觀的估計是今年9月就有疫苗能獲得應急使用,但失敗的可能性也不小,所以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多種技術路線並進才是多保險方案。那麼,新冠疫苗研發有哪些技術路線?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 新冠疫苗研發5種技術路線同步開展,部分項目至動物試驗階段
    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對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進展進行了介紹,在疫苗研發上有5條技術路線在同步開展,包括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以及減毒流感病毒疫苗載體製成的疫苗。據曾益新介紹,滅活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生產出來以後進行滅活,滅活的病毒經過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以後就可以用於臨床試驗。
  • 史丹福大學免疫學博士解析國際疫苗研發路線:多國合作是趨勢
    史丹福大學免疫學博士解析國際疫苗研發路線不能簡單判斷某種路線「最為有效」,因為有效性是看實驗結果數據。既然疫苗開發不一定都有效,多重路線同時開發、同時進行,是希望最終加大疫苗的成功率。全球新冠確診病例數仍在快速攀升。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9月17日發布的疫情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3000萬例。
  • 新冠疫苗怎樣從實驗室理論走向臨床實驗?
    大家常說2020年是改變歷史的一年,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肆虐。2020年9月17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舉辦了中國科協2020年中國科技峰會,主題為冠疫情背景下的基礎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以下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創新疫苗與免疫研究組組長戴連攀的演講內容。
  • 新冠疫苗:免費接種?哪些人優先接種、安全性如何?
    當下,作為控制傳染病公認的、最有利的科技手段,疫苗自然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新冠疫苗,似乎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希望,要想戰勝這場肆虐的疫情,只有找到有效的疫苗才能夠完成這一目標。,制止這場全球範圍內新冠繼續蔓延。
  • 從新冠疫苗研發看應急科研管理:如何做到「召之即戰」
    從新冠疫苗研發看應急科研管理:如何做到「召之即戰」追問新冠疫苗本報記者 張佳星截至10月20日,全球44個在研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我國自主研發或合作研發的疫苗數量達到15個(含四川三葉草在澳大利亞開展臨床試驗的重組蛋白疫苗),是全球獲批開展臨床試驗最多的國家,接近總數的四成。
  • 中國跑贏全球,Nature公布全球新冠疫苗科研最新進展
    9月4日,《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綜述》發表了一篇全球新冠疫情的進展研究。這是整個人類史上的一次最重大的疫苗研發競賽,從未有這樣一款藥物或者疫苗引發過如此大的關注。從疫苗的研發的技術路線來看,傳統疫苗與新技術疫苗齊頭並進,而從國內技術來說,目前看傳統技術疫苗跑的竟然更快一些。
  • 新冠疫苗研發:我太難了!
    疫苗是人類抵抗病毒入侵的保護盾:天花這一危害人類數千年的烈性傳染病,因為疫苗的推廣而被徹底根除;麻疹、脊髓灰質炎、B肝等曾肆虐全球的傳染病,都是通過疫苗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今天,人們期待新冠病毒疫苗儘早研發成功,為人類提供保護。
  • 新冠疫苗研發,爭分奪秒的科技之戰
    原創 陳正權、陳禾君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新華科普新冠疫苗研發——爭分奪秒的科技之戰自去年12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參與了防疫阻擊戰。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了離漢通道管制,我國的新冠肺炎防控也進入了常態化的趨勢。為最終戰勝新冠肺炎,我國疫苗的研發爭分奪秒。截至目前,已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具體取得了哪些進展?不同技術路線的作用原理分別具有哪些特點?本次科普將為大家全面解答。
  • 新冠疫苗迎來「高光時刻」:全球新冠疫苗進展加速 中國已做好大...
    12月1日,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於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採購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指出,為保障江蘇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江蘇省將進行三款新冠疫苗的採購工作。另據《華西都市報》11月23日報導,四川省也已經開始了新冠疫苗的採購工作,今後預計將有更多人緊急接種上新冠疫苗。從目前地方的價格看,在試點中,多地是每支200元。
  • 我國新冠疫苗研發獲重大進展,今年年底產能可達6.1億劑!誰先打?如何定價?權威人士這樣說……
    當前我國新冠疫苗研發最新進展如何?今日(10月20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外交部、科技部、衛健委、藥監局,以及國藥集團、科興中維有關負責人與專家介紹了新冠疫苗有關情況。此次發布會透露了大量重要信息,目前我國4個進入三期臨床的疫苗總體進展順利,共計接種約6萬名受試者,未接到嚴重不良反應報告,初步顯示了良好的安全性。產能方面,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新冠疫苗年產能能達6.1億劑,明年我國新冠疫苗年產能在此基礎上會有效擴大,切實保證我國以及全球其他國家對中國新冠疫苗需求。
  • 史上最全科普 | 新冠疫苗來了,打還是不打?
    疑問:「五條技術路線進度怎樣?會不會有更好的新冠疫苗?」了解疫苗研發最新進展,看這裡!儘管還沒有新冠疫苗真正獲批上市,但進入臨床三期、獲批緊急使用的它們離我們越來越近,它們屬於哪個技術路線?目前進展如何呢?科技日報根據已經披露的信息進行了梳理。
  • 全球疫苗研發都咋樣了?
    當地時間12月2日,在英國政府正式宣布由美國輝瑞公司Pfizer和德國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獲得緊急授權後,英國首相詹森如此評價。 據美聯社報導,英國藥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表示,這款疫苗已經被證明是安全的,可以在英國大規模接種,英國由此成為了西方第一個批准新冠疫苗上市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