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汽車將不再是今天的樣子,它將受四個因素的影響:
1. 緩解溫室效應的需求
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擔憂,讓汽車製造商有了亟需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壓力。根據日本經濟貿易部的數據,全球由交通產生的溫室氣體佔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的22%,預測203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是1999年的1.75倍。
2. 便利使用汽車的需求
由於私家車數量的增長,全球交通情況越來越糟,私家車95%的時間都是未使用的。這也給共享汽車等行業提供了機會。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日本總務省的數據,全球城市人口從2010年到2025年將會有50%的增長。日本居民每人每年在交通擁堵上浪費的時間長達30小時。
3. 對汽車安全性的要求
減少事故一直是汽車行業的首要目標,人口老齡化讓這一目標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日本總務省的數據,到2025年,全球將有10%的人口大於65歲。現今,全球共有50萬人在交通事故中喪生,7百萬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司機將會更多,比起年輕司機,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有更高的安全隱患。
4. 性價比
隨著全球人均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人買得起小車,這些新的買家更希望買到小型,便宜的車。根據高盛的研究預測,2025年,全球小車銷量將達到1.2億輛,其中,中國將會高達3500萬輛,而印度將會高達740萬輛。
除了這四大因素,高盛還為我們總結了汽車行業轉變的7大趨勢:
趨勢一:由加油轉為充電
溫室氣體的排放和空氣汙染情況,逐漸讓汽車行業開始改變汽車的驅動方式。關於節約使用石油資源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規,也讓汽車製造商們不得不提高汽車引擎的效率。到2025年。25%的新車將會有電動引擎,比今天的5%高出20%。雖然,屆時,大部分的車還是混動的,95%在使用中的車還是完全使用或支持使用石油,但汽車製造商們仍然不得不製造更高效的內燃引擎,來適應新的標準。
人們也會開發新能源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例如,如果能解決價格問題,燃料電池也將會投入使用。日本政府已經將2025使用燃料電池的小車的目標價格定為1.8萬美元。雖然預測這類車並不會大賣,但是這一價格,跟流行的混動汽車相比,又有很大的優勢。
此外,高盛還預測,汽車在動力方面會發生以下改變:內燃機:通過組合一些技術,可以降低內燃機動力系統對汽油的消耗,例如通過直接噴射、渦輪增壓、高速自動變速箱等。
混動:混動汽車將會使用石油,柴油或電能作為能源,並能夠通過再生制動和汽車的引擎來給汽車充電。
插電式混動:插電式混動與傳統混動汽車相比,有更長的電動驅動裡程,因為這類汽車能夠從外部能源中充電。這類汽車也保留了內燃機引擎。
純電動: 純電動車只有電動引擎,比起傳統汽車和混動汽車,有更簡單的傳動系統,對於這類車的研究,汽車製造商主要關注如何降低電池的成本。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電池的成本就佔售價的一半。
燃料電池:燃料電池電動車通過氫氣來提供能源,這類車能真正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在駕駛過程中,只排放出水。
趨勢二:汽車原材料改變
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汽車製造商們正研究如何降低汽車的重量,然而,更嚴格的安全規範卻要求製造汽車使用更重的主體零件。
不過,這種衝突正在緩解。各公司都在尋找重量輕、強度大的原料,包括鋁、高強度鋼材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CFRP)等。但是這些材料價格相對較高,碳纖維目前也主要用於跑車。隨著時間的推移,鋁和高強度鋼材也將會得到更多的使用。
根據高盛的研究,普通鋼材、高強度鋼、鋁、鋁合金、碳纖維等材料的密度以此降低,但是價格卻一個比一個高,其中碳纖維每千克就需要花費40美元。
趨勢三:自動駕駛
目前,為了獲得自動駕駛行業的主導地位,不論是汽車行業內,還是汽車行業外,入局的公司都摩拳擦掌,甚至有的公司已經路測能夠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在未來的一到兩年內,半自動駕駛的汽車將會上市。
但是,自動駕駛存在著汽車製造商無法忽視的風險——通過軟體來控制汽車或許會有安全上的漏洞。
根據高盛的研究,自動駕駛將會分四個階段實現。
1、安全助手階段:司機可以將讓系統來控制汽車的自適應駕駛。
2、複雜協助駕駛階段:有兩個以上的系統共同合作,司機將視路況決定是否人工控制汽車。
3、半自動化駕駛階段:汽車能夠完全自動駕駛,但是司機在緊急情況下能夠人工控制。
4、全自動化駕駛階段:汽車能自動處理任何駕駛情況。
趨勢四:企業變革
為了提高燃油能源的利用率,汽車零件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平均每輛車將會有2500美元的增長。零件供應商也需要根據科技趨勢進行變革,並維持價格的穩定。在這一變革對零件供應商們來說,也意味著許多新增的機會。
根據英國數據研究公司IHS和高盛的調查研究, 2025年,每輛車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所花費的加權平均成本,將從2010年的274美元上升至2500美元。
另外,對於大公司來說,為了降低駕駛風險,則意味著更高的研發投入,並增加新技能。而對於小公司來說,深入地專注於核心科技並聯合其他領域的供應商,將會是不錯的發展策略。
趨勢五:出現新玩家
由於在自動駕駛中軟體和其他技術才是核心,因此科技公司也踏入自動駕駛行業之中。這些公司更加注重設計、易用性、自動輔助、和電池壽命。他們也將會給這一行業帶來創新。這些公司之所以入局,也得益於一個事實:製造電動車所需要的零件是製造傳統汽車的1/3,造車門檻大大降低。
趨勢六:車聯網
到了2025年,汽車也受受使用環境的影響。駕駛人群、駕駛方式的改變也都給汽車製造商提高了新的機會。車聯網將令汽車連接到網絡中,並改變我們的用處習慣。
聯網的車,能夠與更大範圍的其他車進行溝通,它不僅能夠減少交通事故和緩解交通壓力,還能影響汽車行業。例如汽車保險,將會有全新的評估司機行為的方式,對優秀司機進行獎勵,並對表現惡劣的司機進行處罰。而共享出行公司將為空置汽車和有需要的消費者進行匹配。
以下四圖體現了各大洲居民共享私家車的意願:
其中,Generation Z指新千年之後出生的人,Millennials指的是千禧一代,隨著網絡出生的一代人,Generation X代表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人,而Baby Boomers則指嬰兒潮世代,即1946年到1964年之間出生的人(雷鋒網注)。圖中由內至外,分別是Baby Boomers、Generation X、Millennials、Generation Z。可見,各大洲中千禧一代對共享私家車的接受程度更高。
全球:
亞太:
中東:
拉丁美洲:
北美:
歐洲:
趨勢七:不斷增長的市場
到2025年,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都將會增長至2萬美元的水平,因此,人們的購車需求也相應增加,尤其是對小型、低維護成本車輛的需求。
例如印度,到2025年將會成為全球第三大小車市場,銷量將達740萬輛。而中國,則會在原有的繁榮汽車市場上再添增長,同時共享車輛服務也會迎來更大的市場。
根據高盛的研究,發展中國家在未來幾年對車輛的需求逐漸增長,且遠遠大於發達國家。
全球汽車產業正處於一個轉型的階段。技術是這個轉型的主推因素,而買車群體、法規、環保壓力將重塑這一產業。到2025年,全球汽車及其所處環境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汽車:汽車將會變得更加輕巧,搭配高效的引擎,使用更輕的材料,並搭載自動駕駛系統。
行業:汽車行業也會發生改變,一些科技公司、生產高科技零件的供應商將成為新玩家。
司機:司機對汽車的看法也將改變,他們將願意共享私家車,並將其視為一個休閒娛樂、溝通的工具。這類型的司機將主要出現在新車主中(年輕人)。
來源:雷鋒網
作者:彭賽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57171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雷鋒網,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轉載內容並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