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水星的軌道屬性,探索其他行星的內部?

2020-11-24 騰訊網

在太陽系之中,水星雖然是離太陽最近、且質量最小的行星。它的一年只有88個地球日,它堅固的內核與地球內核的大小几乎一致,而其表面的隕石坑,又和地球的月亮表面所呈現的痕跡相似。雖然水星上的太陽光亮度會比地球高出7倍左右,但它並不是我們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在它的周圍,既沒有衛星,也沒有環的存在,白天能達到430攝氏度的氣溫,這也表明了該星球不太可能會有生命存在。但是,科學家們卻可以通過它的軌道屬性,探索到其他行星的內部特徵!

水星具有的獨特結構體和旋轉軌道

水星的誕生時間大約是45億年前,因旋轉的塵埃和氣體被重力拖拽到一起而形成。在同一個星系中,除了地球以外,水星是第二密集的行星,擁有堅固的地殼、一個巖石地幔和一個中心核心。它的金屬核心半徑大約為2074公裡,相當於地球半徑的85%左右。它薄薄的外層是由太陽風和撞擊流星體表面所噴射的原子而組成,主要包括鉀、氫、氦、氧氣和鈉。雖然水星地表的磁場強度只是地球的百分之一,但是,由於它會和太陽風的磁場產生相互作用,所以,有時候會形成特別強烈的磁龍捲風,這樣的事件會將太陽風等離子體漏到地表,而離子在撞擊表面之後,還會擊中那些帶有中性電荷的原子,並將它們發送到高空中的環路上。

水星比地球寬度高1/3左右,半徑為2440公裡,和太陽相聚0.4個天文單位,它以接近47公裡/秒的速度穿越太空,當它在圍繞太陽的橢圓軌道中移動速度最快時,由於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最近,水星的一個太陽日(完整的晝夜循環)相當於176個地球日,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在水星上並沒有伴隨著日出和日落的現象。並且,它也不像其他行星那樣經歷季節的變化,因為它的旋轉幾乎完全直立,相對於圍繞太陽的軌道平面,其旋轉軸僅傾斜2度。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這樣,水星的環境看上去並不利於生命存活。而且,對生物來說,這個星球的太陽輻射和溫度也都太過極端。

通過水星的旋轉探索其他行星的內部

水星的旋轉和重力,無法在地球上進行準確的測量,而關於太陽系的所有信息,又都有助於科學家們了解更大的宇宙。水星和地球相比,它的內部尚且處於比較活躍的狀態,需要的降溫時間會比地球更短,我們可以通過水星來預測地球的磁場,在核心冷卻的時候會經歷怎樣的變化。科學家們通過探測水星的內部,以弄清它的核心是什麼,並研究其旋轉和重力。因為重力只取決於行星的密度結構,所以這也是探索行星內部深處最有力的工具。研究人員將引力、軌道力學、地球化學和大地測量學等許多領域的信息都匯聚到一起,以確定水星的內部結構,並最終解釋其堅實的核心。

在探索行星內部的時候,如果想要不觸及到它,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其旋轉的方式。很早之前,科學家們就知道了水星和地球一樣,外核由液態金屬組成,都具有金屬核心,而且這個堅固的核心達到了地球體積的85%左右,水星和太陽系的其他巖石行星相比,這個核心無疑是巨大的,這也是水星的謎團中最有趣的一個。科學家們可以觀察行星的核心有哪些相似點和不同之處,因為這些信息都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很多重要線索,比如,太陽子是怎麼形成的,巖石行星又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的。

跟蹤水星運動可研究中年太陽

太陽的引力正隨著恆星老化而逐漸減弱,太陽系中的行星軌道也在不斷地擴大,但由於太陽和水星的距離足夠接近,並且它本身也足夠小,因此導致了它對太陽的動力學和引力都異常敏感,科學家們可以通過觀測水星軌道的變化,從而間接得出太陽的質量損失和其他參數。因為它和引力常數的穩定性有關,所以太陽質量的損失率是特別重要的一個數據,水星便是這些實驗裡比較完美的對象。研究人員利用無線電跟蹤數據監測太空飛行器在任務期間的位置,經過太空飛行器的多次飛行,科學家將分析水星運動的細微變化,作為了解太陽和其物理參數如何影響地球軌道的一種方式。

在水星運動的相關研究中,科學家們尤為關注它的近日點,也就是它在軌道上和太陽距離最近的點,因為這個點並不是保持不變的,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科學家們稱之為歲差,即使有其他行星的引力對水星產生了影響,但這並不足以解釋所有問題。科學家們此前所預估的太陽質量損失是百分之十億,超過100億年。雖然新值比早期預估的略低,這與從月球運動的研究得出的值相比,可以使G的穩定性提高10倍。這項研究表明了,在整個太陽系中,如何測量行星軌道的變化,為未來發現太陽和行星的性質,以及宇宙的基本運作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通過使用行星科學方法,從而解決太陽科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並通過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這種疑問,便可以對我們的太陽和行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關焦點

  • 九大行星:水星
    分日歲差和行星歲差兩種,後者是由行星引力產生的黃道面變動引起的。)在十九世紀,天文學家們對水星的軌道半徑進行了非常仔細的觀察,但無法運用牛頓力學對此作出適當的解釋。存在於實際觀察到的值與預告值之間的細微差異是一個次要(每千年相差七分之一度)但困擾了天文學家們數十年的問題。
  • 天文中的熱門問題:冥王星外還有行星嗎?水星的軌道中存在行星嗎
    當把那些質量數值代入等式中時,外部行星的運行速度與預期的一樣,可追溯回19世紀初期。位置測量儀未明確測量到行星X,但不排除行星X的存在,雖然它們確定它不會是一個大的天體。問題2:水星的運行軌道中存在行星嗎?
  • 風雲氣象專題—行星—水星
    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傾角。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弧秒(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由於其非常靠近太陽,耐受力非常強,且沒有大氣層所以光能夠射向表面,這個星球幾乎是不能有生命可以進化或者延續下去的。
  • 塑造宇宙的力量(5)不存在的行星 與 水星軌道
    上圖中左下角的黑色圓點 即是水星(Mercury),背景是巨大的太陽。幾千年來,我們一直驚奇於這顆匆匆掠過太陽的行星。但在150年前,天文學家注意到水星軌道的奇怪之處。水星的軌道相當複雜。至少它不是一個完美的圓,而是一個拉長的橢圓。它距離太陽最近處大約4600萬公裡,然後又遠至將近7000萬公裡。
  • 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它與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有關?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毋庸置疑,人類的確是已知世界中最有智慧的生物,不僅可以充分適應地球環境提升生活質量,更能飛入太空探索宇宙天體的奧秘。我們不再偏執的推崇地球是太陽系的中心,認識到行星、恆星、乃至整個銀河系都有其生命演化周期。
  • 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人類是如何一步步了解它的-水星探測史
    水星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行星,它有些許多的太陽系之最,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軌道速度最快的行星、溫差最大的行星、衛星最少、時間最快也就是水星上的一年在太陽系中是最短的。充滿著種種的神秘,水星探測有著重要的意義。
  • 給天文學家出難題的行星——水星的結構與起源
    1841 年,德國天文學家恩克率先通過分析一顆經過水星附近天區的彗星所受的引力攝動,對水星質量進行了粗略測算; 1968年,小行星伊卡洛斯從距離水星 1600 萬千米處掠過,天文學家們通過分析它所受的水星引力攝動,也對水星質量進行了測算。測算水星質量的其他手段還包括利用其對離它最近的行星——金星—— 的引力攝動,以及利用其對「水手10號」行星探測器的引力攝動等。
  • 水星是實心的嗎?探測水星的自轉和重力,發現內核是固態的!
    如何在不著陸情況下探索一顆行星的內部?從觀察行星的自轉開始,然後非常非常仔細地測量太空飛行器是如何繞其軌道運行的,這正是NASA行星科學家所做的,他們使用了NASA前水星任務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了一些秘密。人們早就知道水星和地球都有金屬內核。和地球一樣,水星的外核也是由液態金屬構成,但只有跡象表明水星最內層核心是固態的。
  • 冥王星和水星都很小,為啥水星沒被踢出行星行列?原因不在大小上
    很多年齡稍大一些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原本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然而2006年的時候,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將冥王星請出了行星的行列,可能很多朋友就不明白了,好好的為什麼將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呢?
  • 水星軌道上發現的塵環
    兩個塵土飛揚的發現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太陽系內部的理解。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水星與一大堆徘徊的塵埃分享它的超級軌道。另一篇新論文得出結論,一堆尚未被發現的小行星可能在金星附近產生類似的光環。一個非常接近太陽的戒指地球和金星都收集了共軌塵埃環,因為行星用強大的引力拖曳粒子。然而,水星的路徑被認為沒有這樣的特徵。
  • 冥王星和水星都很小,為啥水星行星之列?原因很簡單
    在2006年8月24號下午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上天文學家們投票通過了第五號決議,那就是把冥王星劃分成矮行星,將他在行星行列除名,把冥王星踢出了行星的行列。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被踢出行星?冥王星犯了什麼錯嗎?
  • 浩瀚宇宙探秘:太陽系行星系列科普《水星》
    我們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中心的距離排列,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是距離太陽中心最近的行星,它和太陽的平均距離僅為5790萬公裡,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發現過比水星距離太陽更近的行星。
  • 水星上有磁場、鐵核、火山,為什麼人類卻不願意探測水星?
    圖片來源:pixabay在所有太陽系巖質行星中,人類對水星的探索次數是最少的。相比太陽系裡的其他行星,人們似乎對於水星的探索興趣並不大。據統計,在所有太陽系巖質行星中,人類對水星的探索次數是最少的。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水星的探索成本高昂。
  • 水星真面目:除地球外唯一擁有磁場的巖石行星
    天文學家此前或多或少的認為水星在過去的數十億年間是基本沒有發生過變化的,而只是在接近太陽的軌道上靜靜地接受著高溫的炙烤。而現在我們了解到,這顆行星曾經經歷過狂暴的歷史。  保羅·拜恩(Paul Byrne)是設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的月球與行星研究所(LPI)的一名信使號項目組成員。他指出:「水星早期歷史上可能曾經存在過劇烈的火山活動。」
  • 水星為什麼被稱為「創紀錄的行星」?
    水星為什麼被稱為「創世紀的行星」?★水星非常小,是由巖石構成的,表面布滿被流星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山和坑洞,另外也有平滑、稀疏的坑洞平原。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所以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被歐洲的閃族人命名為「Ubu-idim-gud-ud」,而在中國古代,我們稱他為「辰星」,在西漢時期,我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司馬遷觀測到辰星,它呈現呈現出灰色,故將他與五行聯繫到一起,並正式命名為「水星」。
  • 水星軌道混亂,可能會在未來導致火星撞地球,我們需要警惕嗎?
    比起其他行星來說,水星很難引起我們的關注,畢竟它距離太陽太近,溫度極高並且要面對太陽風的超高輻射。但是這顆不起眼的行星,可能會是太陽系未來的一個安全隱患,因為它特殊的運動軌道,可能在幾十億年後,導致火星撞地球!
  • 太陽系最小的行星--水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18個水星合併起來才抵得上一個地球的大小。水星是一個類地行星,意思是主要由矽酸鹽礦物和金屬組成,比例大約是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材料。水星的鐵含量比太陽系中任何其他主要行星的鐵含量高。科學家猜測,水星曾經是一個被擊中的一個更大的星球,剝離了原來的地殼和地幔,留下了核心作為主要組成部分。
  • 歐洲空間局水星探測器 10 月 20 日發射:探索極端之地
    前往極端之地「水星是一顆極端的行星,到達那裡需要同樣極端的技術、導航解決方案和專業操作技能,」歐洲空間業務中心任務運營負責人保羅·費裡(Paolo Ferri)說,「探測器離開地球之後,將在7年內飛行90億公裡,以每秒60公裡的最高速度進行9次行星飛掠,最終到達內太陽系中被探索最少的那顆行星。」
  • 一起聊行星(1)——水星
    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巖石行星),質量被確定為33000億億(3.3×10^20)噸左右,僅相當於地球質量的5.5%左右,直徑約為4879千米,在太陽系行星之中是最小的。它有著和地球相似的核殼結構。然而,其他類地行星不同的是,科學家發現,水星的內核佔總質量的75%以上,其他太陽系的巖石行星如地球、金星、火星,它們的內核僅佔總質量的30%左右,相比之下,水星有點「皮薄餡厚」的感覺。
  • 為什麼行星的軌道在同一平面上?
    行星和太陽如何運動?根據太陽系的模型,人們可以理解其所有行星的軌道好像在同一平面上。如果外層空間是如此之大,那麼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為什麼行星會沿著這樣的軌跡運動,而不是繞太陽混亂地旋轉呢?太陽系的形成多年積累的知識使科學家只能對太陽系的形成方式做出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