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開始,掌握國際初中生物最難學的遺傳與進化

2021-02-08 英倫雲學

在國際初中科學課程中,生物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分支。

廣義而言,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和生物體各種生理機制、發育和進化原理的自然科學。

根據英國國家教學大綱對初中生物的學習要求中,初中學生需要學習四個主要的生物主題,分別是:

生物的結構和功能

物質和能量的循環

生態系統中的依賴關係

遺傳與進化

其中的遺傳與進化,是國際學生中公認的最難學的一個主題。

遺傳與進化在生物學中的學習內容篇幅並不大,這個主題下的小分支也只是遺傳,染色體,DNA和基因這四個小內容,但可能是絕大多數學生需要花最長時間去理解和學習的一部分內容。

遺傳與進化難在哪裡?

1、抽象概念多,理解難度大

首先,本身遺傳與進化這個章節的內容難度就比較大。

不同於其他的生物主題如人體的結構功能,生態系統的變化這些我們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東西,遺傳與進化包含著非常多抽象的學科概念,比如隱形遺傳、伴性遺傳、分離定律、自然組合定律等等,單看這些名詞根本無法聯想出它的內在含義。需要老師逐個對這些概念進行闡釋。

2、專業詞彙多,學習障礙多

剛才提到的各種遺傳與進化的概念,不僅難於理解,還難於認識和記憶。

Invisible inheritance;sex-linkage;law of segregation;Law of natural combination,生僻詞多,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會造成很大的閱讀障礙,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

3、與數學技能相輔相成

如果說生物課程的哪部分內容最能體現它的理科性質,肯定是這節遺傳與進化無疑了。

遺傳與進化中關於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與數學中的概率問題關聯度很高,學生不僅要理解複雜的遺傳概念,還需要通過數學計算,驗證生物遺傳中的特殊規律,難度更高。

相關焦點

  • 生物的進化,繼達爾文以後的進化研究
    達爾文之後, 幾乎所有高水平的生物學家均承認進化是事實, 並且認可自然選擇是引起進化性變化的必要理論。但是, 追溯到18世紀或更早期, 獲得性遺傳則被認為是引起進化性變化的另一個可能性。獲得性遺傳曾被達爾文認為是進化中的一個極重要的輔助性因素。達爾文還指出, 獲得性遺傳是一個可以反證的假說。
  • 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
    文/瑤堇雲詩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類是怎麼來的吧,就是從古猿人一路進化而來的,一直到現在的人類,其中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完成,其過程是相當漫長和艱辛的,讓是生活著不過百年的人類自然是沒有什麼感覺,但要將這些進化的歷史扒出來探討一番,就會發現其中奧秘,當然啦,肯定不會所有人都能發現,這也是需要探討研究一番的。
  • 達爾文進化論被科學開始動搖,生物到底是進化論還是造化論?
    達爾文進化論被科學開始動搖,生物到底是不是進化而來?再論:生命的進化、塑造和創造?自然、宇宙、及一切生命現象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其過程是及其複雜的:單純的 「進化論」肯定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並且漏洞百出!在自然條件下,生命和物種的演變不可能都是盲目的、無序的、或被動的被選擇:而一切都好像有目的的、積極的、能動地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的;1、可以預見:生命中遺傳和變異的現象絕不是偶然的!其中機率的設計、程序的設定肯定超出了我的想像!就好像宇宙的背後有一個精密的、萬能的設計師?
  • 現代生物進化論的象徵 達爾文響徹2009
    特展包括圖片展和化石展兩個主要部分,其中圖片展包括達爾文與「貝格爾號」(小獵犬號)、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人類的進化、進化論的進化等主題,展出了80餘張反映達爾文生平與達爾文進化論的圖片,也包括對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具有重要影響的「貝格爾號」環球航行的大幅路線圖。化石展以「生物進化的化石實證」為主題,向觀眾推介了8種典型的過渡型生物的實體標本或骨骼化石。
  • 達爾文創立了自然選擇生物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對人類位置的看法
    拉馬克在1809年出版的《動物哲學》一書中詳細闡述了他的生物轉變論觀點,並且始終沒有動搖。18世紀末~19世紀後期,大多數動植物學家都沒有認真地研究生物進化,而且偏離了古希臘唯物主義傳統,墜入唯心主義。「活力論」雖然承認生物種可以轉變,但把進化原因歸於非物質的內在力量,認為是生物的「內部的力量」即活力驅動著生物的進化,使之越來越複雜完善。
  • 達爾文生物進化論難以解釋生物大爆炸,驟變論才是最適合的理論?
    科學家認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提出,為現代生物學奠定了基礎,甚至改變了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不過,隨著近年來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達爾文進化論也受到了人們的質疑。其中,影響整個生物進化論的重要原因,是科學家們並沒有在大量的生物化石中找到從猿類到人類的過渡物種,所以進化論中生物根據生存環境調整自身生理結構以及循序漸進的觀點缺乏足夠的依據。在這樣的背景下,學術界提出了很多種猜測,「驟變論」就佔據了一席之地,地球上曾經出現的生物大爆炸就是最有力的依據。
  • 如何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
    達爾文的最大貢獻是促進了進化論思想的傳播,但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方式的解釋對不對,卻一直存在著爭議。現在一般人了解的達爾文進化論並不是原汁原味的達爾文進化論,原始的達爾文進化論相當龐雜。作為生物科學高度綜合的進化論,它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而不斷顯露出矛盾、問題、錯誤和缺陷,理論本身就不斷被修正和改造。達爾文學說經歷了兩次大修正。
  • 達爾文進化論錯誤?人類的源頭究竟是什麼!
    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認為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學過一點生物的人,想必對達爾文並不陌生,就連我這樣的生物白痴都還依稀的記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進化論的祖師爺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是不是就完全是對的呢?
  • 人類社會發展是否類似生物進化論?
    達爾文在大量觀察、研究動植物的基礎上,於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發展起來的,現在的各種生物擁有共同的祖先(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這就是經典進化論。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生物進化的歷程
    C.人工選擇的結果D.自然選擇的結果     13.達爾文對生物的理論貢獻是()     A.物種分類B.生物進化論C.物種遺傳D.物種變異     14.達爾文環球航行到達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某島嶼時,發現這裡仙人掌非常豐富,地雀的喙也與其他島嶼地雀的喙不同,大多為尖而長(如圖).對這一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是()
  • 達爾文進化論漏洞百出?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也就是我們生物學課本中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達爾文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經歷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在如此之大的實驗數據的基礎上,他發表了《物種起源》這本書,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
  • 達爾文「進化論」
    1、達爾文其人: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他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
  •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回國之後,達爾文開始整理考察資料。他一面深入實際,向育種家和園藝家請教;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為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1842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44年,又把這個只有三十五頁的提綱擴充到二百五十頁。1859年11月,達爾文經過二十多年研究而寫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出版了。
  • 達爾文的困惑,人類是最不符合進化論的
    2018年5月份美國一份權威雜誌上刊登了一篇基因學文章,文章內容是該組織對地球上10萬種生物和美國國際基因銀行裡的500萬個DNA片段進行研究後發現。地球上90%的生物都是在10-20萬年前的某一段時間突然出現在地球上的。發表這篇文章的組織是一個由一百名跨國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基因組織,他們得到了這個結論後也在試圖推翻這個結論。因為這個結論與當今生物界的進化論相悖。
  • 遺傳密碼進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應該把DNA看作是「能量密碼」
    11-17 11:09:11 來源: 原創科普文章 舉報   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們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應該擴展到考慮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生物的進化
    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分析斑馬的進化過程。     (1)斑馬群中存在著不同體色的個體,說明生物具有的特徵,這種特徵一般是的,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     (2)隨著環境的不斷改變,體色為黑白相間的斑馬因與環境相適應,不易被敵害發現而在中獲勝得以生存、繁衍。環境對斑馬起了     作用,它決定著生物進化的。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事實上,達爾文自己始終反對把進化論用於社會思想學領域,直到臨終時他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理由可以把進化論用於哲學。他在1878年評價這種做法時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觀念。」
  • 達爾文崇尚科學,闡明了生物進化論,為何還要娶表姐為妻?
    達爾文崇尚科學,闡明了生物進化論,為何還要娶表姐為妻?達爾文是先娶表姐為妻,然後才是撰寫《物種起源》,表達自己的生物進化觀;達爾文雖然意識到了生物受到的自然選擇,但卻不知道「基因」的概念,不知道近親繁殖的危害。
  • 北大教授談生物進化論:生靈之美,演而化之!
    課程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和「生命之樹」為主線,重點介紹達爾文生物演化理論,以及自然界推動演化的主要力量,如遺傳變異、自然選擇、遺傳漂變等,同時還介紹了生物演化研究領域的各種方法和技術,並在此基礎上通過生動的實例對從遠古的化石到現今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從生物的形態改變到遺傳物質的變化、從生物分子的起源到人類的起源等現象和問題進行闡釋。
  • 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
    ,19世紀最具爭議的著作 ,是當代生物學的基石。簡介:全書分15章節對其首次提出的進化理論體系進行了詮釋和佐證:家養狀態下的變異,自然狀態下的變異,生存鬥爭、自然選擇即適者生存、變異的法則、學說之疑難、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各種異議、本能、雜種性質、地質記錄的不完整、古生物的演替、生物的地理分布、生物的地理分布(續前)、生物間的親緣關係:形態學、胚胎學和退化器官、綜述和結論理論體系:達爾文的進化論實際包括5個相對獨立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