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我想帶大家看看,歡迎大家觀看本期內容
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有很多動物得以滅絕,同樣人類無意間拯救了很動物,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禽家畜就是因為人類而從上萬種動物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人生贏家。就好比家禽雞,它外無爪牙之利,內無筋骨之強,由於抱上了人類的大腿,這種平平無奇的鳥類一下子繁殖到了200多億隻,如果外星人到訪地球,他們可能會認為地球是被雞統治的。
但是如果人類突然消失了,這些家禽家畜的命運又會如何呢,它們大多也是能在幾代之內迅速野化,回歸自然狀態。只有一種動物夠嗆,那就是下面的主角:
馬,最為一個古老的奇蹄目家族的動物,這個家族曾在歷史中也輝煌過,歷史上的奇蹄目動物在草原生態系統也曾稱霸幾千萬年,衍生出龐大的家族體系。下面簡單看下他們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成員:
但是自從能反芻的偶蹄目動物誕生之後,便終結了屬於奇蹄目動物輝煌的時代,這些反芻動物憑藉更先進的消化系統,強勢崛起,並且一發不可阻擋。面對突如其來的競爭,古老的奇蹄目動物毫無招架之力,陣地紛紛失手,物種一個接一個的滅絕,而馬作為奇蹄目家族的代表性物種,在沒有遇到人類之前,也曾一度瀕臨滅絕。
美洲是馬最早誕生的地方,但歷史可笑的是,這同樣也是馬最早開始滅絕的地方。以至於來到新大陸的印地安人從來不知道馬這種動物,所以當西班牙殖民者騎著歐洲馬來踏上阿茲特克帝國的都城時,印第安人被眼前這從來沒見過如此巨大的怪獸,和聽到它們的嘶鳴之聲時,讓印第安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於是一個擁有上百萬人口的大帝國,就被區區幾百個西班牙殖民者給徵服了。
在美洲馬滅絕之時,僥倖有一群美洲馬從白令地峽進入了亞洲,從此在這片馬的新天地上艱難的生存下來,暫時躲過了馬這個物種團滅的命運。但亞洲的生活依然艱難,他們不僅面對著比美洲更加兇殘的捕食者,還要同野牛山羊這些反芻動物爭奪草場。對於馬來說,亞洲的生活只是延緩了滅絕的時間,但滅絕的命運依然不可逆轉。
直到有一天,從非洲風塵僕僕趕來的智人,才改寫了它們的命運。然而馬迎來的並不是智人溫暖的懷抱,而是他們投來的石矛,對於智人來說,相對於脾氣不可控的野牛、飛巖走壁的山羊和身軀龐大的猛獁象來說,馬這種憨憨真的是絕佳的蛋白質來源,於是從歐洲到亞洲,到處都留下了智人捕食野馬的痕跡……
就在野馬即將被智人趕盡殺絕的時候,智人終於開竅了,發現原來馬可以騎,於是這個在滅絕邊緣徘徊的物種終於得救了……在人類的輔助下,馬從滅絕的邊緣解脫了出來,並且數量一路攀升,超過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度,而且馬也讓人類意識到了它無可替代的巨大價值,人類拯救了馬,而馬又深刻的影響了人類的歷史。在馬輔助下,距離變得不再遙遠,人類的知識與技術交流變得日益頻繁,人類的文明開始從未有過的突飛猛進,聚落變成了集鎮,集鎮變成了城邦,城邦變成了帝國。馬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記,從沒有哪種動物像馬這樣對人類歷史做出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此馬也因此變得越發的依賴人類,而那些沒有被人類馴化的野生馬的種群依然延續著註定的命運,一步步走向滅絕,美洲馬在人類到達之前就已經滅絕,歐洲野馬在十九世紀滅絕,野生的馬如今只剩亞洲的普氏野馬,還有幾百頭。
雖然目前數量一直在回升,但其實這是人類的功勞,就像大熊貓一樣,如果失去人類的影響,在偶蹄目動物強勢競爭下,估計仍是逃不掉滅絕的命運。
可能有人會想到為什麼非洲沒馬呢?非洲不是有斑馬嗎?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斑馬嚴格意義上說不是馬,馬和驢的關係,都比馬和斑馬的關係更近,如果你認為驢不是馬的話,那斑馬也不能當作馬,這就類似於人和黑猩猩的關係。
即便是拿斑馬來說,作為一種奇蹄目動物,在競爭激烈的非洲大草原上,生存狀況也好不到哪去。只要你經常看紀錄片,就能看到到這樣的景象: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龐大角馬群中,只會零零星星的點綴著幾個斑馬的身影。
這就說明即便是混的最好的斑馬,也被反芻動物給擠兌成了邊緣物種,雖然不至於滅絕,但是前途一片黯淡。馬作為古老的奇蹄目家族的孑遺,已經將所剩無幾的演化潛力發展到了極致,即便人類能幫他最後一把,在反芻動物強大的競爭力面前,卻也註定是無力回天,縱有千萬不舍,也不得不屈服於自然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只能承認那句話:大人,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