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1957)
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附屬標準通訊實驗室(1960)
香港中文大學
電子學系教授及講座教授(1970-1974)
校長(1987-1996)
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
首席科學家(1974)
工程總裁、行政科學家(1982);
研究事務總裁(1986)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0)
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
香港高科橋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1996-)
學術榮譽
美國矽酸鹽學會摩尼獎(1976) 高錕(Charles K. Kao)
美國富蘭克林研究所史特活·柏蘭亭獎章(1977)
英國蘭克信託基金會蘭克獎(1978)
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摩理斯·H·利柏曼紀念獎(1978)
瑞典艾力松基金會L·M·艾力松國際獎(1979)
美國武裝部隊通訊及電子學會金章獎(1980)
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亞歷山大·格林姆·貝爾獎章(1985)
美國馬可尼基金會馬可尼國際科學家獎(1985)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85)
義大利熱那亞市哥倫布獎章(1985)
日本通訊及計算機促進基金會通訊及計算機獎(1987)
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法拉第獎章(1989)
美國物理學會新材料國際獎(1989)
英國塞薩斯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90)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0)
日本創價大學榮譽博士(1991)
英國格拉茲高大學榮譽工程學博士(1992)
SPIE金章獎(1992)
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
英帝國司令勳章(1993)
英國達勒姆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94)
世界工程組織協會傑出工程成就金章(1995)
澳大利亞格理斐思大學第一服務榮譽博士(1995)
第十二屆日本國際賞(1996)
北京郵電大學名譽教授(1997)
諾貝爾物理學獎(2009)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高錕一九九六年在「高錕星」命名典禮上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高錕一九九六年在「高錕星」命名典禮上。 圖為香港中文大學向中新網提供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這是高錕、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從左到右)的照片。新華社/路透
高錕、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新華社記者吳平攝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
個人其它信息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貢諾·厄奎斯特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將獲得今年物理學獎一半的獎金,共500萬瑞典克朗(約合70萬美元);博伊爾和史密斯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將分享今年物理學獎另一半獎金。
隨後,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約瑟夫·努德格倫用一根光纖電纜形象地解釋了高錕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錕就取得了光纖物理學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計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導纖維中進行遠距離傳輸,這項成果最終促使光纖通信系統問世,而正是光纖通信為當今網際網路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社會評價
另一位評委英厄馬爾·倫德斯特勒默手持一部數位照相機深入淺出地描述了另兩位科學家的成就。他說,博伊爾和史密斯1969年共同發明了CCD圖像傳感器。這個傳感器好似數位照相機的電子眼,通過用電子捕獲光線來替代以往的膠片成像,攝影技術由此得到徹底革新。此外,這一發明也推動了醫學和天文學的發展,在疾病診斷、人體透視及顯微外科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用途。
在記者招待會上,厄奎斯特還撥通了博伊爾的電話向他表示祝賀。85歲高齡的博伊爾表示,能夠成為今年的獲獎者他非常激動,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會獲得諾貝爾獎。
高錕1933年生於中國上海,人稱「光纖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博伊爾1924年出生於加拿大阿默斯特,史密斯193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兩人發明CCD圖像傳感器時均供職於美國貝爾實驗室。諾貝爾科學獎通常頒發給年齡較大的科學家,因為獲獎成果都經過了幾十年的檢驗。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今年公布獲獎名單的第二個諾貝爾獎項。本年度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將獨享或分享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