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教授簡介

2021-01-17 中國網

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高錕一九九六年在「高錕星」命名典禮上。 圖為香港中文大學向中新網提供

高錕。 圖為香港中文大學向中新網提供。

中新社香港十月六日電原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光纖之父」高錕教授六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高錕教授獲獎是因為他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

高錕教授在一九六六年發表「光通訊」基礎理論,提出以一條比頭髮絲還要細的光纖代替體積龐大的千百萬條銅線,用以傳送容量幾近無限的信息傳送,當時被外界笑稱為「痴人說夢」,但高錕教授的理論於九十年代被廣泛利用,造就了今天網際網路的大發展,被譽為「光纖之父」。

高錕教授曾表示,一個人有這樣的好運氣,能夠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而且做出來的影響非常非常大,「我感覺很滿足,拿到獎沒有拿到獎,完全對我是沒有什麼意思;我實在不是一個太有趣的人,沒有什麼大喜大悲,一直以來都太過平穩。」

高錕教授一九三三年出生於上海,曾住在法租界。高錕的父親是位律師,家境還算富裕,住在一棟三層樓的房子裡,而三樓就成了高錕教授童年的實驗室。

有人說「科學家都應該是很固執的」。高錕教授說,我不是,假使科學家太固執的話,就不能夠想像不同的未來。因為腦子裡面想的東西是幻想,所以假使一個人很固執的話,那個人可能是很容易想不通的。

科學是和實驗分不開的。有傳說稱高錕和夫人結婚之前,夫人提出要做一個試驗:兩人分開半年不見面,看彼此是不是還掛念對方,如果是的話就說明是相愛的。高錕承認有這事,但他說那樣不行。他說,時間當然是一個考驗的過程,但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家分手半年,這種提議沒有什麼意思。

高錕教授說,「實驗室應該做實驗的,但是這個(婚姻的)實驗不能夠做,我不需要做」。

高錕於一九四八年移居香港,就讀於聖約瑟書院,未畢業就前往英國留學,先後取得倫敦大學理學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六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備受學界尊重。一九九六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於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三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三四六三」的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

高錕亦曾獲多個國際學術獎,包括美國工程學會的一個被譽為「工程界諾貝爾」的獎項。如今,諾貝爾獎委員會終於將二OO九年物理學獎授予他。

高錕教授是繼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及錢永健之後,第八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華裔科學家。(完)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在港逝世
    新華社香港9月23日電(記者丁梓懿 張雅詩)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3日對高錕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她表示,高錕出類拔萃,是香港人的驕傲。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逝世 被譽為「光纖之父」
    新華社電(記者  丁梓懿  張雅詩)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3日對高錕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她表示,高錕出類拔萃,是香港人的驕傲。他是開發和應用光纖技術的先驅,為現代通訊科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 高錕簡介
    (1997)  諾貝爾物理學獎(2009)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高錕一九九六年在「高錕星」命名典禮上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高錕一九九六年在「高錕星」命名典禮上。圖為香港中文大學向中新網提供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這是高錕、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從左到右)的照片。
  • 諾貝爾獎得主高錕舉殯 香港送別「光纖之父」
    10月8日上午,被譽為「光纖通訊之父」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告別儀式在香港殯儀館舉行。圖為告別儀式結束後高錕的遺像被送上靈車。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中新社香港10月8日電 (記者 楊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上月辭世。其告別儀式8日上午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眾多親友、市民到場向這位被譽為「光纖之父」的教授作最後的道別。
  • 遲到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光纖之父」高錕
    10月8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演講廳,大屏幕上放映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獲獎演說的普通話結束視頻。臺下觀眾在笑聲中鼓掌,這是今年這裡持續時間最長的掌聲。「最感人的獲獎演說」因為在「用於光學通信的光在纖維中傳輸的突破性成就」,瑞典皇家科學院將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高錕等三人。黃美芸笑著說:「我會專門去找物理學獎的負責人,問他們為什麼這麼久才給他頒獎?」
  • 「光纖之父」、諾獎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
    香港01新聞9月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高錕在六十年代已提出光纖理論,但初時不獲認同,更被批評「痴人說夢」。然而,他並沒有放棄,更持續不懈研究,終獲得世人拜服的成就。
  • 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屆得主一覽:最年輕獲獎者僅25歲
    (原標題: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歷屆得主一覽) 中新網10
  • 諾獎得主高錕靈堂在香港設立 致祭者嘆其貢獻卓越
    中新社香港10月7日電 (記者 楊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上月辭世,香港社會各界紛紛表示哀悼。其靈堂本月7日在香港殯儀館設立,供公眾致祭。2004年初,高錕被證實患上早期阿茲海默症,為協助阿茲海默症患者和家屬,高錕及夫人黃美芸成立高錕慈善基金。
  • 光纖之父高錕逝世 高錕一生最大成就發明光纖通訊
    原標題:「光纖之父」高錕辭世 香港特首及中文大學致以深切哀悼【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媒體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也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頒給女性 美法加科學家同獲殊榮
    此次諾獎得主之一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是一名女性,這意味著,時隔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再迎女將,她也是118年諾史上第三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此外,物理學獎在全球華人諾獎成績單裡佔據重要位置。
  • NB獎得主高琨教授的開山之作發表在哪裡?
    看新聞報導【1】獲悉,NB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教授於2018年9月23日離世,享年84歲。在網上,已見多篇沉痛悼念和緬懷的文章。大家之所以尊敬高琨教授,是因為他在光纖通訊方面為人類社會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 諾獎得主高錕:給我的?哦……挺好的
    ,手舉印有諾貝爾頭像的金牌模型,齊聲用英語高呼:「高錕教授,恭喜您!」    這位中文大學的原任校長,和兩位美國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因為在駕馭光能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被評獎委員會譽為「光學大師」。     其中,高錕獲獎是為了表彰他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這一43年前就已完成的研究成果,已經成為越洋通信、網際網路技術基礎,並推動人類社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 香港中文大學發文悼念光纖之父高錕
    IT之家9月23日消息 今天下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離世,終年84歲。而作為高錕曾經擔任校長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也在今天發文,回顧了高錕的生平,同時發文悼念這位光纖之父。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成就貢獻和故事簡介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0分許,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54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 霍尼韋爾將首次直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演講
    北京2016年11月7日電 /美通社/ -- 霍尼韋爾(紐交所代碼:HON)將於2016年11月9日上午9點30分至12點直播世界著名物理學家、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教授 (George Smoot) 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相關活動,包括主題報告「宇宙大爆炸的奧秘 -- 宇宙及其歷史測繪」,及媒體見面會
  • 浙大杭州科創中心迎來諾獎講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lbert Fert教授親自揭秘自旋電子學的奧秘
    主講人是: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自旋電子學的創始人Albert Fert教授,他將圍繞「自旋電子學將在資訊時代超越傳統電子學」的主題,通過線上遠程的方式講授自己最拿手的一課,為大家帶來一場面向未來的奇妙科技之旅!
  • 諾獎得主高錕等待43年 成就被肯定自己不知(圖)
    諾獎得主高錕:給我的?哦……挺好的  本報記者 付雁南  2008年10月7日,香港中文大學何善衡工程學大樓裡,100多位師生站在一個大型諾貝爾獎證書的前面,手舉印有諾貝爾頭像的金牌模型,齊聲用英語高呼:「高錕教授,恭喜您!」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南郵教授彼得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南郵教授彼得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編輯:劉魏2016-09-30 10:50分享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前現代快報記者獲悉,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南京郵電大學教授彼得•格林貝格爾獲此殊榮。他在大會現場,作為獲獎代表發言。他的重大發現讓我們能在很小的硬碟上存儲海量信息據悉,彼得•格林貝格爾是德國科學家。1939年出生,現年77歲。
  • 日媒: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3日報導,12日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他是全球第一個捕獲到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中微子的科學家。據報導,2002年,他因為開拓了中微子天文學這一全新天文學領域,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雷蒙德·戴維斯等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來源:參考消息網
  • 日媒: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3日報導,12日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他是全球第一個捕獲到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中微子的科學家。據報導,2002年,他因為開拓了中微子天文學這一全新天文學領域,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雷蒙德·戴維斯等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