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清理太空垃圾,各國都有啥高招?

2020-11-27 中國科普網

人類自1957年10月4日第一次發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進入太空以來,第一個太空垃圾便已誕生。

太空垃圾包括因壽命已盡而報廢、因事故和故障而失控的人造衛星、發射各類太空飛行器時使用過的火箭本身及其一部分零件,多級火箭分離時產生的碎片、大塊碎片相互碰撞後產生的小碎片,甚至還有太空人在太空作業時遺失的手套和工具等物品。

據不完全統計,從1957年到2005年,世界各國發射成功了約6000個太空飛行器,其中俄羅斯3121個,美國1802個,其中通信衛星1671顆,遙感衛星2107顆,導航衛星384顆,科學衛星和試驗衛星1049顆,空間探測器140個。

一些太空作業過程也會意外地遺留下太空垃圾。在愛德華·塔夫特所著的《構想信息》書中提到現存的太空垃圾當中,包括太空人愛德華·懷特在進行艙外活動時遺失的一隻手套,麥可·科林斯在雙子星座10號執行任務期間遺失的攝影機及和平號空間站運作15年間棄掉的垃圾袋、一個扳手和一個牙刷,參與STS-116(第120次太空梭計劃)的蘇尼特·威廉斯在一次艙外活動期間也丟失了一個攝影機,STS120的工作人員在維修國際空間站上一塊太陽能電池板時遺失一對鉗子。

太空垃圾的另一主要來源是冷戰時期反衛星武器的研發,美國與蘇聯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所進行的一系列反衛星武器試驗製造了大量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一般在高300-450公裡的近地軌道上以每秒7-8公裡高速運動,而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靜止軌道上則以每秒3公裡的速度運動。根據軌道傾角碰撞時的相對速度甚至可以達到每秒10公裡以上,具有巨大的破壞力。

因此,太空垃圾若與運作中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或國際空間站相撞,會危及到設備甚至太空人的生命。

據計算,一塊直徑為10釐米的太空垃圾就可以將太空飛行器完全摧毀,數毫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使它們無法繼續工作,而太空垃圾也因此成為了國際問題。

目前比較具體的太空垃圾清理方案設想有五個,包括「彈弓-衛星太空清掃器」「立方太陽帆」、大氣層爆炸、「雷射掃帚」、太空清理衛星。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提出「彈弓-衛星太空清掃器」的設計方案。該方案能夠捕獲太空垃圾,再將太空垃圾投向地球大氣層燃燒,之後使用動量航行至下一個太空殘骸目標進行清除。

英國提議建造「立方太陽帆」,使用小型人造衛星帶動太陽帆捕獲太空殘骸至低軌道。最初計劃於2011年實施,但目前該計劃仍在籌劃之中,期待生產商薩裡太空中心製造更多小型人造衛星來實現。

美國維吉尼亞州雷神BBN科技公司的丹尼爾-格雷戈裡提出一種策略——在大氣層製造「爆炸」,使人造衛星殘骸進入低軌道燃燒。他們在高海拔平原釋放氣球爆炸,2012年初進行的研究測試表明,該方法足以擾亂低地球軌道太空殘骸的運行路徑。

美國航空航天局希望研製「雷射掃帚」,它主要針對直徑1—10釐米的太空垃圾。「雷射掃帚」鎖定某個太空垃圾目標後,將發出一束雷射,照射在太空垃圾背離地球的一端,使之部分升華為氣體。就像噴氣式飛機的原理一樣,利用氣體的反作用力推動太空垃圾朝地球的方向運動,最終使其進入大氣層,與大氣層產生強烈摩擦而燃燒自毀。

瑞士航天中心正在研發一種超快仿生手臂,將其安裝在「清潔空間一號」衛星上,捕捉並回收太空垃圾。瑞士航天中心希望這個機械手臂能在0.05秒內抓住各種不規則形狀的拋擲物。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2016年6月25日首飛搭載的遠徵1A上面級,為中國未來空間碎片清理等軌道服務奠定了工程應用基礎,對於中國空間運輸與應用系統的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首飛火箭搭載載荷「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也在探索太空垃圾清除相關技術。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鹿跳跳 中科院地質地球研究所

編輯:吳桐

終審:尹宏群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

相關焦點

  • 清理太空垃圾又有新招數
    李會超  新聞背景  據報導,美國仁斯利爾理工大學的工程師團隊正在研發一種名為OSCaR的小衛星,以較為低廉的成本搜尋和收集軌道上的空間碎片,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太空垃圾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除了OSCaR外,各國航天科技人員們還提出了多種清理太空垃圾的設想,其中有不少都已經付諸實踐。
  • 清理太空垃圾31萬億
    我是A微說科學,今天我們講講關於清理太空垃圾的事,垃圾是我們平時接觸的最多的一種東西,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製造垃圾,垃圾處理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然而太空垃圾我們好多人都不了解,因為它好像與我們毫不相關,最近歐洲空間局與瑞士初創公司「清潔太空」籤署了總額為8600萬歐元的合同,委派該公司製造一款特殊衛星「清潔太空-1」,並於2025年發射,捕獲一塊約100公斤重的太空垃圾。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
    在太空中,一個拳頭大小的碎片撞擊到太空飛行器,相當於地面上一輛小汽車一百碼速度的撞擊——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車多了,會發生擁堵,太空也一樣。但不同的是,地面的交通事故,可以及時清理。太空如果發生了撞擊,產生的碎片可沒那麼容易清除。  怎麼辦?這個問題需要可持續性的探討。4月25日,在2019年「中國航天日」航天標準化專業分論壇上,記者了解了這有趣的航天領域問題。
  • 太空垃圾數量已達臨界點 製造容易清理難
    這已是空間站太空人第三次前往俄羅斯「聯盟」系列飛船躲避太空垃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地球周邊有50多萬塊太空垃圾,其速度都在每小時2.8萬公裡以上。美國戰略司令部下屬的空間監視網一直在對直徑不小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進行監控。
  • 中俄航空航天開展新合作 著眼清理太空垃圾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6日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表示中國正在考慮與俄羅斯合作清理太空垃圾。田玉龍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俄過去在航空航天方面有著良好的合作。中國目前在海南有新的發射地點,俄羅斯在東方港也有東方航天發射場,兩國未來合作將著眼於聯合發射活動。此外,中俄還將在空間物體、太空垃圾觀測及管理方面展開合作。田玉龍還表示,中俄兩國正在對遠程遙感衛星展開緊密合作。他指出,兩國政府間合作十分融洽,並且合作還涉及工業和商業領域。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用魚叉擊中太空垃圾碎片
    一項名為RemoveDebris(清除碎片)的太空垃圾清理衛星項目通過關鍵測試,項目衛星用類似於魚叉的設備成功刺穿太空中的模擬碎片。據悉,該項目旨在清理目前環繞地球運行的數十萬塊太空垃圾。試驗的畫面顯示,這顆名為RemoveDebris的歐洲衛星將書寫筆大小的帶刺鈦矛試射到附在衛星短吊杆的一塊鋁質面板上。這個類似於魚叉的設備從冰箱大小的衛星上以每小時44英裡的速度射出,其拖著一根繩子猛烈刺穿了鋁質面板。
  • 發射衛星一時爽,處理殘留淚兩行,各國都在想辦法處理太空垃圾
    隨著地球上的人類對太空探索活動越來越頻繁,對近地空間的利用也越來越成熟,很多衛星在空中為我們提供通訊、監測、導航等等服務,截止到2020年,全球各國累積執行了4000多次發射任務,將近6,000顆衛星被送上近地軌道,但其中約60%已變為太空垃圾。隨著垃圾增多,以後在軌運行衛星、航天飛行器受到這種無法準確預測和規避的碰撞機率越來越大。
  • 清理太空垃圾那些招 伸手抓撒網撈魚叉捕雷射打
    李會超  新聞背景  據報導,美國仁斯利爾理工大學的工程師團隊正在研發一種名為OSCaR的小衛星,以較為低廉的成本搜尋和收集軌道上的空間碎片,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太空垃圾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除了OSCaR外,各國航天科技人員們還提出了多種清理太空垃圾的設想,其中有不少都已經付諸實踐。
  • 航天事業的重要挑戰:如何有效處理「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對太空飛行器存在巨大威脅,因此各航天國家都對太空垃圾的處理方法進行了研究。解決太空垃圾最根本的辦法是減少太空垃圾的產生,如對報廢衛星進行受控墜毀處置以及將到達壽命末期的高軌道衛星移入墓地軌道等方法,都可有效減少大型太空垃圾的產生。此外,通過對使用完畢的運載火箭末級進行「鈍化」處理——排除殘餘的燃料和氣體,也可避免火箭殘骸爆炸產生更多的空間碎片。
  •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了——歐空局2025年怎樣去太空回收垃圾?
    太空垃圾一直是困擾著航天活動開展的一個問題。隨著微小衛星技術的成熟,擁有一顆衛星的門檻越來越低,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使太空垃圾帶來的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近期,歐空局和「清潔太空」公司籤訂合同,將在2025年發射世界上第一個太空垃圾清潔衛星「清潔太空一號」。我們約請航天學博士李會超和讀者聊聊與此有關的一些事。
  • 如何「科學」地清理太空垃圾?
    構成地球「行星環」的物質並非星體碎片和巖屑,而是人類親手製造的「白色汙染」——太空垃圾(Space debris)。地球的「行星環」  什麼是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又有空間碎片或軌道碎片之稱,主要包括世界各國的運載火箭和太空飛行器在發射過程中產生的碎片與廢棄不用的衛星,以及太空飛行器爆炸、碰撞過程中產生的碎片等。
  • 如何科學地清理太空垃圾?
    什麼是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又有空間碎片或軌道碎片之稱,主要包括世界各國的運載火箭和太空飛行器在發射過程中產生的碎片與廢棄不用的衛星,以及太空飛行器爆炸、碰撞過程中產生的碎片等。太空飛行器上脫落下去的漆塊,甚至軌道上爆炸的火箭殘留下的發動機都能成為環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太空垃圾的形成需要追溯到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它的廢棄是太空「白色汙染」的開始。隨之而來的就是太空垃圾大爆發。
  • 太空垃圾數量驚人,人類該如何清理?
    但是,太空還飛行著很多體積並不比拳頭大的太空垃圾,同太空垃圾的數量相比,數千顆衛星只算是少數。圍繞地球飛行的物體中,大約有95%都是太空垃圾,其中包括:失控的空間站、用廢的火箭碎片、遺棄的衛星、遺失的太空人工具等。這些危險的軌道垃圾飛行的速度比子彈還要快10倍,要過很長時間才會墜落到地球。「這些垃圾能夠在太空中存在數百年。」
  • 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太空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垃圾,如何清理他們已經成為新難題。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可以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太空彈弓」。為了節省燃料,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提出「彈弓-衛星太空清掃器」能夠捕獲太空垃圾,再將太空垃圾投向地球大氣層燃燒,之後使用動量航行至下一個太空殘骸目標進行清除。2013年初,研究人員仍在審查這一設計方案。「立方太陽帆」。英國提議建造「立方太陽帆」,使用小型人造衛星帶動太陽帆捕獲太空殘骸至低軌道。
  • 歐空局「魚叉」清理太空垃圾試驗成功
    圖片來源:太空網  科技日報北京2月19日電 (實習記者胡定坤)日前,歐空局「碎片清理」(RemoveDebris)項目試驗取得成功,衛星發射「魚叉」成功捕獲目標。該技術為太空垃圾清理提供了新途徑,但其潛在軍事價值也讓人「毛骨悚然」。
  • 太空也會堵塞,垃圾如何清理
    車多了,會發生擁堵,太空也一樣。但不同的是,地面的交通事故可以及時清理。太空如果發生了撞擊,產生的碎片可沒那麼容易清除。    怎麼辦?這個問題需要可持續性的探討。4月25日,在2019年「中國航天日」航天標準專業分論壇上,記者了解了這個有趣的航天領域問題。
  • 俄羅斯有意研發太空垃圾清理飛船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俄羅斯國家技術倡議Aeronet工作小組文件顯示,該小組計劃訂製和撥款研發衛星維護和太空垃圾清理拖船。文件稱,這種太空拖船可能執行的任務包括:在軌道上配置衛星、維護衛星群、收集和銷毀太空垃圾。
  • 這項實驗將嘗試用魚叉和網來清理太空垃圾
    【《太空》網站4月6日報導】旨在對空間碎片主動清理技術進行在軌驗證的首套實驗設備已在4月4日由太空探索公司的「龍」貨運飛船運抵國際空間站。由英國薩裡大學一個團隊牽頭設計的這項實驗稱為「清理碎片」(RemoveDebris),是由歐盟出資支持的一個1520萬歐元(1870萬美元)項目的一部分。
  • 清理太空垃圾任重道遠 多種技術輪番登場
    為了實現進駐太空的夢想,各國紛紛投入大量人、財、物,研究航天技術、發射衛星、建立空間站,在航天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去太空旅遊、在失重中漫步的夢想本已不再遙遠。幾乎所有的航天國家都為太空垃圾作出了「貢獻」,當然美國在這裡面有最大的「股份」——大約佔到了其中的30%。前蘇聯和中國也曾產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
  • 太空垃圾危害大 消滅這一潛在的「太空殺手」刻不容緩
    > 「中國航天日」掀起了一股航天熱(劉淮宇/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