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未來農業一定是網絡化;我國化肥用量是40年前的55倍

2021-01-09 農業行業觀察

導讀:今天是2020年8月28日(星期五),成本是經營企業的雙刃劍。尤其是對於農業來說,一個高成本行業!如何降低成本,除了藉助現代化、科技化的技術提高效率,其實還有一個就是自產自銷。比如,牧原股份、新希望、大北農、溫氏等養豬巨頭都自己生產飼料,從而降低飼料購買成本。

【熱點】

智慧農業專家:未來農業一定是網絡化

中國農業科學院智慧農業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吳文斌表示,我國農業生產近年都在不斷豐收,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伴隨著大量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我們的勞動生產效率,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產出率是不高的。這就需要我們引入新的信息技術的手段,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另外我國信息化發展也到了一定階段,可以把數位技術和農業產業結合,未來的農業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數位化、智能化、網絡化。

我國今年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融資金額達百億元

據報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線上買菜的頻次急速上升,整個社區團購行業迎來春天。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大陸地區有近200家涉及社區團購、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我國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已累計發生十餘次融資,金額達百億元。

更多關注農業、食品、農業科技、生鮮領域的新政策、創新、新商業、新布局,請閱讀由【農業行業觀察】編輯團隊梳理的價值信息:

1、業內人士:我國化肥用量是40年前的55倍

我國化肥的利用率不高,當季氮肥利用率僅為35%,而溫室大棚內更低只有10%。肥料利用率偏低一直是中國農業施肥中存在的問題。

研究發現,中國農田磷肥的利用率僅為10%~25%左右。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分析指出,我國化肥用量是40年前的55倍。

我們每生產9斤糧食就需要消耗1斤化肥。如果每個人糧食定量按照30斤/月計算,那麼每個人每年因為生產糧食就消耗化肥40斤。

2、宏輝果蔬:籤約新型電商發力冷鏈

近日,宏輝果蔬公告,該公司與廣州千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在產地產品合作、食品加工中心及面向未來新型電商的先進食品冷鏈倉配體系建設,擴展雙方業務領域與規模。

3、巴斯夫:整合拜耳部分業務 布局中國市場

8月28日,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BASF)農業解決方案部總裁馬庫斯·海爾特(Markus Heldt)在上海接受採訪表示,巴斯夫已經開始整合以75億歐元(約合88億美元)從拜耳(Bayer)收購的種子、除草劑、殺蟲劑等業務,該收購給巴斯夫帶來了4500名左右新員工和約22億歐元的年銷售額。

4、京東農場:海南落地首個農場合作項目

日前,京東農場與茂源集團海南分公司聯明農業基地達成合作,建設全程可視化溯源「京東農場」,對農作物耕種管收全過程實施管控和數據管理,以確保高品質農作物生產全鏈條信息公開,這也是目前海南省唯一一個「京東農場」。

據悉,目前農場已投資2.82億元,完成火龍果種植4000餘畝,主要著力發展鄉村觀光旅遊,生產放心糧食、水果等,著力打造產、學、研教學基地、提升農業技術創新水平和現代農業管理創新水平。

5、海天味業:進軍火鍋底料市場 硬剛海底撈

近日,海天味業天貓旗艦店推出海天牌火鍋底料,有韓式辣牛肉、新疆番茄等4種口味,售價15.9元/包。這被認為是海天味業開始進軍火鍋底料市場的標誌。

其實,在火鍋底料領域,早有龍頭老大——海底撈背後的頤海國際。業內人士指出,頤海國際做的火鍋價位偏中高端,海天味業相對低一些,所針對的人群有區分。另外,海天味業的渠道能力非常強大,這一塊如果發力,應該會有很好的銷售效果。

6、阿里朱霞:發力直播助農

阿里巴巴春雷計劃農業負責人朱霞說,以電商直播為代表的內容營銷是打造品牌的一個重要手段。「大家關心的不僅僅是能賣多少貨,更關心的是原產地的品牌能不能打造出來。我們看到,現在很多線上消費者很喜歡通過內容的方式來接觸產品,通過內容教育更容易轉化成購買行為,所以我們也會通過直播讓消費者更容易去接受這些農產品。」

儘管電商渠道火熱,但是業內數據顯示,線上銷售目前在整個農產品流通領域中的佔比依然不到5%,這意味著還有進一步的潛力可以挖掘。

7、安井食品董事長:速凍食品市場巨大!

對於行業內的整合,安井食品董事長劉鳴鳴認為目前仍處於洗牌中後期,品牌企業的市佔率依舊不高,未來會朝龍頭集中的方向發展,伴隨大眾消費習慣和消費場景的變化,行業將出現規模擴大、品類豐富的趨勢,特別是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的有效運用還將使整個行業的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促使市場競爭趨向穩定與成熟,他還認為速凍食品行業未來在中國會有非常大的潛力。

8、金正大:發力磷化工產業鏈

近日,在金正大集團成立22周年之際,金正大與貴州中能、貴誠公司、北京奇典陽光、施可豐等投資公司和磷化工企業達成三項合作並正式籤約,不僅標誌著磷石膏綜合利用這一世界性產業難題得到了解決,也標誌著磷化工產業鏈條的發展瓶頸被徹底打通。

9、報告顯示:三隻松鼠增收不增利、依賴電商平臺嚴重

報告顯示,三隻松鼠上半年營收52.52億元,同比增長16.42%。但由於營業成本以25%的幅度增長,所以淨利潤有所下滑,上半年三隻松鼠的淨利潤同比減少29.51%到1.88億元。

從銷售渠道上分析,三隻松鼠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線上獲客成本增加以及線下固定費用攤銷攀升。財報顯示,上半年,三隻松鼠通過電商平臺獲得營收44.4億,佔總營收的84.54%,是最主要的銷售渠道。

10、牧原股份:養豬飼料全部由內部飼料廠生產

近日,牧原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飼料全部由內部飼料廠生產,沒有外購。同時,牧原公司採用無抗飼料均由內部飼料廠生產。公司飼料不添加任何抗生素,豬場採用飲水加藥及個體治療進行精準治療,同時提升生物安全標準、新豬舍空氣過濾減少發病及病原擴散,從而減少抗生素使用。禁抗後整體生產成績沒有受到影響。

好的,這就是今天(8月28日)的三農日報全部內容,看趨勢、看預判、看布局~~~

相關焦點

  • 農業生產被大量化學品裹挾:60年間化肥施用量增長100倍
    蔣高明攝     我國化肥平均用量是發達國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    我國每年約50萬噸農膜殘留於土壤被指「白色恐怖」    我國每畝農田需用近兩斤農藥且60%~70%殘留土壤中「科學認識植物生長調節劑」、「規範使用無害健康」、「已納入農藥嚴格監管
  • 「中國農業新聞網」央視: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我們別再折騰...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所以重視農業發展是國之大事。農業問題事關每一個國人!化肥農藥的貢獻與弊端!貢獻: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我國化學農業高速發展時期至今已有近40年,不可否認化學農業給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 打響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 昆明力爭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
    市漁政執法局局長李德運介紹,作為一種傳統生態種養模式,稻田養魚能大量減少農藥、化肥等化學藥劑的施用,魚在田間遊動形成水流循環,對殘留在稻田裡的化肥起到了降解作用,有效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  一直以來,受種植習慣等因素影響,我國農業對化肥、農藥依賴嚴重。官方數據顯示,長期以來,我國化肥用量一直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75倍,而利用率卻僅為30%,遠低於世界水平。
  • 中國農業生產日益淪為化學農業
    2013年,我國農業種植化肥施用量為5911.9萬噸,比2000年增長42.3%,比2010年增長6.3%。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了225公斤/公頃的安全上限,我國已經達到了400公斤/公頃以上,遠遠超出發達國家每公頃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國過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地質下降,因此化肥使用量並未與農作物產量成正比。
  • 5年內糧食產量不減,化肥用量減500萬噸,有機肥增400萬噸
    雲天化集團可以這樣講,預計將來10年內,我國會出現至少1個產銷量佔全國化肥需求量30%的大型化肥生產企業。這樣才能滿足我國化肥提質降耗的要求。也就是說,產能達1500萬噸的大型化肥企業一定會有,而且不止一個。
  • 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土地經不起我們再折騰了
    有機肥與化肥的貢獻與缺點 奉獻: 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我國化學農業高速發展時期至今已有近40年,不可否認化學農業給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巨大貢獻。相關數據顯示: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糧食產量只有2264億斤,人均糧食產量僅209公斤。
  • 化學農業的貢獻已到盡頭!生物農業已然到來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大約8億農民,糧食是一切發展的根本。人要是吃不飽肚子,一切都是空談!所以重視農業發展是國之大事。農業問題事關每一個國人! 化肥農藥的貢獻與弊端! 貢獻: 我們所說的化學農業就是指:依靠化學肥料,農藥種植獲得的產量!
  • 科學看待化肥 勿讓化肥「背鍋」—新聞—科學網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糧食總產量翻了一番,從1978年的3億噸提高至2013年的6億噸。此後,全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多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
  • 正達農業「叢枝菌根真菌項目」重磅上市!
    10月26日,由正達農業舉辦的「叢枝菌根真菌戰略合作項目啟動儀式」在13朝古都洛陽圓滿召開,來自全國各地代表近百人參加了此次項目啟動儀式,共同見證校企合作在正達農業落地開花。」▲正達農業集團總經理常瑞常女士會議開幕致辭化肥零增長還在耳邊——2015年3月國家農業部制定、印發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
  • 未來農業氮素來源:生物固氮和生物質氮再利用
    未來農業氮素來源:生物固氮和生物質氮再利用 梁鳴早 蔣高明 氮對植物生長是至關重要的。植物體內各種蛋白質、核酸、磷脂都需要氮的參與才能合成。
  • 中科院博導的十年農業實驗:化肥農藥「六不用」卻有五倍效益
    10年前,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研究員蔣高明在他山東農村的家鄉籌辦弘毅生態農場,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農村變革實驗。他的農場嚴格執行「六不用」原則: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農膜、不用添加劑、不用除草劑、不用轉基因。讓鄉親們頗為不解:「這不明擺著是要絕產嗎?」
  • 儲成才團隊找到使用更少的化肥,達到相同產量的方法
    2021年1月7日,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研究所 儲成才團隊發表題為「 Genomic basis of geographical adaptation to soil nitrogen in rice」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成果揭示了氮素調控水稻分櫱發育過程的分子基礎,使得 在水稻生產中,使用更少的化肥
  • 生態農業是對化學化農業的撥亂反正
    現代農業與資本結合密切,最終綁架了農業,還綁架了政府。沒有政府的高額補貼,現代農業是沒有能力生存下去的。看看美國的例子就知道,美國農場主收入中的40%來自政府補貼。美國用中國耕地的193%,才生產了相當於中國52%的糧食,而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動用了多於中國農民近十倍的政策補貼。從這些數據來看,美國的現代農業還有哪些優勢呢?
  • 中國化肥市場迎來「大硝基」時代
    工業遇冷,產能施壓,行業將農業需求視為出路,硝酸銨「列隊」挺進農用領域似是大勢所趨。對此,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硝酸硝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立慶解釋說:「短期內產能過剩的矛盾仍將困擾硝酸、硝銨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是行業今後時期的重要工作。2020年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的提出,對肥料利用率的要求越來越高,硝基類肥料由於其優良特性會佔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 農業化學製品的生產
    農業化學製品的生產一、行業現狀。    使用肥料和農藥將使哈農業綜合體的勞動生產率提高30-50%,因此,農業化學產品生產是2020年前哈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的優先方向。在加快工業創新發展國家綱要框架下,哈開始改造現有的農業化學產品生產企業並興建新的企業。
  • 農業農村部批准登記的微生物肥料只有這11類
    然而,我國農業長期過度依賴化肥,導致土壤中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壞,土壤活性下降。改善當前破壞嚴重的土壤生態系統,提高土壤地力,當務之急就是補充土壤有益微生物,施用微生物肥料是最直接的有效方法。
  • 專家建議:從源頭控制化學氮肥汙染環境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葛 誠 農業微生物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高祥照 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 張福鎖 植物營養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中國濫用化肥和農藥造成的汙染,尤其是氮汙染,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體健康和環境質量,中國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已到極限。」這是在2004年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年會上中外專家發表的意見。
  • 日本化肥減量增效實現途徑及啟示
    此外,有機食品和生態農戶的認證制度使得環保型農業生產模式得到大規模應用,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的轉型升級。我國農業生產特點和日本存在相似之處,解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瓶頸問題可以借鑑日本在節肥增效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政策經驗,如化肥和有機肥的規範化管理,對公眾的宣傳教育以及環保生產認證制度等。文/王晨琿1,李婷玉1*,馬林2,賈小紅3,張衛峰1,張福鎖1(1.
  • 這些肥料基本知識你一定要知道!_化肥綜合_中國化肥網
    4.按形態分類   (1)固體化肥 在工廠中製成結晶狀、顆粒狀或粉末狀的固體形態的化肥,這在包裝、運輸和施用方面很適合我國的農業技術水平。   (2)液體化肥   在工廠中製成液體形態的化肥,如液氨、氨水、溶液肥料以及膠體肥料等,既可根際土施,也可葉面施肥,它的生產成本較低,但需要相應的貯存和施用機具,適用於機械化的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