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結構有內外兩部分圈層,內部結構分為三個圈層:地殼、地幔、地核。這和雞蛋的分層:蛋殼、蛋清、蛋黃十分相像。尤其是地殼(qiao)部分,它和雞蛋殼一樣是整體中最薄的部分,也是接觸外界的部分。那這樣的結構是如何劃分出來的?我們難道能到達地心?
很遺憾,現在的我們還無法到達地心。我們使用的方法是地震波。通過地震波傳播過程中波速的變化來劃分地層。
第一、地殼和地幔
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當從地表傳播到地下平均17千米的時候它們波速均增大,人們就把這處出現波速不連續的地方作為劃分地殼和地幔的界面,並用發現它的科學家的名字命名--莫霍面。
由於地表形態複雜多樣,所以地殼厚度也不同,陸地的地殼厚度大於海洋,而且陸地內部地形不同厚度也不同,如高原的地殼厚度大於平原的。
第二、地幔和地核
從地表向下到2900千米的位置,波速第二次發生劇烈的變化,橫波和縱波都減小,橫波減小到消失,縱波減小後繼續向下傳播。這個界面是科學家古登堡發現的,所以被稱為古登堡面。它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線。橫波無法穿過液體,其在此處消失,所以科學家認為地核和地幔接觸的部分(外核)是液態的。
小編覺著比起地心旅行,太空旅行或許更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