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雞蛋比喻地球的內部結構?這是如何劃分出來的?

2020-12-03 成長的地理小白

地球的結構有內外兩部分圈層,內部結構分為三個圈層:地殼、地幔、地核。這和雞蛋的分層:蛋殼、蛋清、蛋黃十分相像。尤其是地殼(qiao)部分,它和雞蛋殼一樣是整體中最薄的部分,也是接觸外界的部分。那這樣的結構是如何劃分出來的?我們難道能到達地心?

很遺憾,現在的我們還無法到達地心。我們使用的方法是地震波。通過地震波傳播過程中波速的變化來劃分地層。

第一、地殼和地幔

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當從地表傳播到地下平均17千米的時候它們波速均增大,人們就把這處出現波速不連續的地方作為劃分地殼和地幔的界面,並用發現它的科學家的名字命名--莫霍面。

由於地表形態複雜多樣,所以地殼厚度也不同,陸地的地殼厚度大於海洋,而且陸地內部地形不同厚度也不同,如高原的地殼厚度大於平原的。

第二、地幔和地核

從地表向下到2900千米的位置,波速第二次發生劇烈的變化,橫波和縱波都減小,橫波減小到消失,縱波減小後繼續向下傳播。這個界面是科學家古登堡發現的,所以被稱為古登堡面。它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線。橫波無法穿過液體,其在此處消失,所以科學家認為地核和地幔接觸的部分(外核)是液態的。

小編覺著比起地心旅行,太空旅行或許更容易實現。

相關焦點

  • 幾張圖看懂地球內部結構,地殼,地幔,地核層層驚豔
    這些物質又因為自身引力互相吸引,最終在某一時刻,形成了一個球,地球。地球從最開始的小球逐漸變大,在今天已經成長為了直徑一萬三千公裡的大球。現代地理學對地球內部的劃分,大致可分為三圈層,最外面的一層稱為地殼,中間一層稱為地幔,最中心部分稱為地核。
  • 地球內部結構和雞蛋有什麼聯繫?如何高效形象記憶初中地理板塊構造知識點?
    比如在認識地球結構這一章節中,老師會先提出問題:地球內部非透明的,我們又怎麼知道地球內部的組成結構呢?與B超、X射線及胸透的原理作比較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地震波的測量方法後,讓學生們記憶地震波的特點以及地球的內部結構。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總論
    (具體在本頭條號翻閱查看),目前人類最多往地下的打井深度也只有10幾千米,這對於地球6371千米的平均半徑來說只是皮毛。地震及相關知識我們根據地震波的傳播特性來對地球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根據地震波中橫波和縱波的速度變化,我們推測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 高中地理《地球的結構》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環節二:新課教學過渡:與吃雞蛋不同,我們要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肯定不能把地球剝開看看到底有幾層,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呢?1.劃分依據——地震波【教師引導】(1)夏季我們挑選西瓜的方法。為了能夠吃到可口的西瓜,我們通常把西瓜託在手上,用另一隻手敲打西瓜,靠聽這種敲打產生的震動在西瓜內部傳播的聲音來判斷西瓜的生熟、質量的優劣。(2)播放「汽車從柏油路駛向高速公路」的視頻資料。通過上述材料啟發學生可以用震動速度的變化來探索地球內部結構。【學生活動】讀教材閱讀部分「認識地球內部結構」,思考問題:什麼叫地震波?
  • 智能工廠內部結構層次劃分
    智能工廠內部結構層次劃分:   基礎設施層   指的就是工廠用網絡覆蓋,實現指令自動下達和設備產線信息採集;解決各種設備、機器人、傳感器和工控之間的聯網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建立一個全網絡覆蓋的工廠這就好比新裝修的辦公室通了Wi-Fi, 滿格信號才能擁有強大的工作動力!
  • 打洞比登天還難,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的?
    當美麗的女醫生拿著個小儀器抹上凝膠在你的肚子上划來划去一番調戲之後,你會拿到一張列印出來的黑白或彩色的報告,上面就有你內臟的圖片了。這幾張圖片你能看得懂嗎?如果你不是醫學專業的肯定是看不懂,但沒關係,醫生能讀懂就行。
  • 《地球的圈層結構》說課稿
    二、說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夠說出橫波和縱波的的傳播特徵及其在劃分地球內部圈層方面的運用。(2)了解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和內部圈層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狀等。(3)掌握地球外部圈層的組成和特徵。(4)通過歸納、總結、對比地球內部各層的特點,使學生形成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
  • 科普 | 顫抖的地球:初識地球的內部結構
    大家經常會看到,菜市場買西瓜的阿姨在不切開西瓜的情況下,通過敲打西瓜外皮來判斷西瓜的內部成熟情況。
  • >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教學,培養學生「本質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的,而現象總是表現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1.了解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結構,並能概括出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考點練習題及解析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考點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這一知識點是教師考試中的,今天特為大家總結了這一考點的相關知識,並結合練習題進行鞏固,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是地震波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地震波有橫波和縱波之分。
  • 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是如何劃分
    本篇將介紹的是資料庫的體系結構是如何劃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什麼是資料庫?可以從它的字面意思理解,資料庫是數據的集合。比如:我們在筆記本上把圖片或者文檔、電影等資料放到一個文件夾下,那麼這個文件夾就是一個資料庫。那麼如果運用在系統開發的時候呢?它所存儲的便是應用系統內的數據,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資料庫的概念需要掌握才能更好的使用和發揮資料庫存儲數據的功能。
  •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3.圈層劃分地球的內部圈層類似於雞蛋殼(地殼)、雞蛋清(地幔)、雞蛋黃(地核)(1)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2)界面:圖中C為莫霍界面,D為古登堡界面。(3)圈層:由內向外E+F為地核,G為地幔,H為地殼。
  • 地球深部探測 了解地球內部奧秘
    19世紀,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描寫了人類到地球深部進行探險的故事,與《地心遊記》中對地心熔巖、火焰等新奇想像相比,人類對地球內部的真實了解還遠不夠豐富。科學家們是如何了解地球內部結構的?利用深地震反射技術如何得到地球深部的結構圖像?
  • 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地球內部圈層結構》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地球內部圈層結構,並能概括出各圈層的主要特點;2.嘗試根據地震波劃分地球內部圈層。3.能夠區分橫波和縱波的特點以及巖石圈和軟流層的範圍。【過程與方法】能夠結合地球各圈層結構特點,分析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幔:地球表面火山活動的巖漿來源地
    之前我們介紹了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殼,我們已經了解地球內部由外到內分別由地殼(qiao)、地幔和地核組成,而地殼是地球內部結構中最外面的一層,也是最薄的一層,但是確是和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層。今天我們繼續向地球的深處來進行研究,來聊聊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幔。
  • 科普|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輝煌70年的地球物理:搞清地球內部結構...
    一、地球內部結構地球物理學在20世紀中,特別是在中、末葉以來發展迅猛。這是由於,地球物理和人類繁衍生息,科學技術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要更多的資源和能源。人類生活和生存的環境、空間與可持續發展,減輕由於地球運動引起的自然災害影響,必須深化對地球的認識。
  • 地震儀器發明以前,人類是如何了解地球內部結構?
    呵呵,事實上地球內部還真是圈層結構,不過沒有十八層那麼多。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認識主要由地震學完成的。但現代地震儀器發明之前,人們其實已經提出,儘管沒有那麼詳細,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地球密度的不平衡之前說過地球的大小早在公元前240年由古希臘埃拉託色尼完成,地球的質量以及密度在1798年由英國卡文迪什完成(圖1)。
  • 你知道地球內部構造是如何揭秘的嗎?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最外部薄薄的地殼好比蛋殼;位於中心部位的地核就是蛋黃;像裹著蛋黃的蛋白一樣包圍著地核的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類對地球內部一直充滿好奇。如果能鑽入地下,來一趟穿越地心之旅,會看到哪些奇景呢?然而,當今的技術手段尚不足以讓我們直接深入地下觀察研究。
  • 地球內部結構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將兩個面分別命名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並根據這兩個面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殼與地幔之間由莫霍面界開,地幔與地核之間由古登堡面界開。
  • 地球的內部結構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二三百萬年,它的內部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有人說,如果我們向地心挖洞,把地球對直挖通,不就可以到達地球的另一端了嗎?然而,這卻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孔也僅為地球半徑的1/500,所以人類對地球內部的認識還是很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