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本節教材內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單元的第四節,是在學習了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和地球的運動之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習地球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奠定基礎。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激發學生探索地理的興趣,學會以地理的視角看世界。從內容上看,本節的巖石圈、軟流層等概念以及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的相關知識可以為之後的學習埋下伏筆並作了相應的知識儲備。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說出橫波和縱波的的傳播特徵及其在劃分地球內部圈層方面的運用。
(2)了解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和內部圈層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狀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層的組成和特徵。
(4)通過歸納、總結、對比地球內部各層的特點,使學生形成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訓練,提高讀圖、析圖能力,明確地震波和地球內部圈層的關係,地殼與巖石圈、軟流層的位置關係等。
(2)聯繫實際,結合圖示,了解各圈層的特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鼓勵學生獻身於科學教育事業。
(2)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從宏觀上認識全球的整體面貌,形成地球系統觀和責任感,增強環境及保護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傳播特點,區別橫波與縱波。
(2)地球內部圈層劃分實況及各層主要特點,特別是地殼的特點。
(3)地球外部圈層的組成和特徵。
【難點】
(1)兩種地震波的傳播特徵極其在地球內部圈層研究中的運用。
(2)地球各圈層的物質組成和主要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人類飛上太空已經成為現實,人類對進入地心也在不懈努力,從封神榜裡的土行孫,到1864年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旅行》,乃至2003年美國的科幻片《The cord》的情節,都反映了人類想進入地心一探究竟的願望。但是這些都離我們太遠,有點虛無縹緲的感覺,大家想了解真正的地球結構嗎?好吧,隨我來,我給大家一點踏實的感覺。
大家在平時吃雞蛋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雞蛋是分幾層?學生回答:略。總結:好,由此可見同學們平日裡觀察生活還是非常的仔細的。那麼有沒有哪位同學知道,我們的地球可以分幾層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地球的圈層結構》的有關內容。
【講授新課】(多媒體顯示課題)設問:由於我們平時都吃過雞蛋,所以同學們都能記得雞蛋的分層。但是,我們是怎樣知道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的呢?閱讀課本的相關內容並思考下列問題: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分組探究】
主題一: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的研究方法
1、人類能進入地球內部較深的地方進行直接研究嗎?
2、目前人類研究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主要手段是什麼?
3、人類是否還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獲取地球內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請簡要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