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發表了一篇推文,叫《關於牛奶養胃護胃的真相,這裡有你想知道的!》,收到了不少朋友的好評,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還追問我關於羊奶、駱駝奶的知識。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我對牛奶、羊奶、駱駝奶的一些看法。
現在市場上能買到的奶製品種類越來越多了,如牛奶、水牛奶、羊奶、犛牛奶、駱駝奶、驢奶等等,而且價格一個比一個高。有人說羊奶是「奶中之王」,比牛奶的營養更全面,人體更易吸收。還有人說駱駝奶是「沙漠軟黃金」,營養價值高,能提高免疫力等等。作為普通群眾,我們該如何科學選奶、科學喝奶呢?
01 各種奶的營養成分對比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之一,被譽為「白色血液」,一般我們說的牛奶是黑白花奶牛泌乳所得。市面上有「一杯羊奶=三杯牛奶的說法」,隨著羊奶的宣傳普及,近幾年喝羊奶的人也多了起來。駱駝分為有一個駝峰的單峰駱駝和2個駝峰的雙峰駝,因此駱駝奶也被細分為單峰駝奶和雙峰駝奶,駱駝奶對於多數人來說較為陌生,但在許多國家它已被視為一種極其重要的營養品,它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區的主要奶源之一。從現代營養學來分析,究竟哪一種奶營養價值更高,更容易消化吸收?
奶中常規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和乳糖,從營養成分來看,羊奶、駝奶與牛奶的營養價值的確略有不同。比如雙峰駝奶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最高,因此說駱駝奶營養豐富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羊奶的乳糖含量最低,因此,說羊奶比牛奶更容易吸收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總的來講,牛奶、羊奶、駱駝奶的營養價值差異並不大,都能提供足夠的營養。至於選擇哪種奶,主要還是看個人喜歡的口感味道、價格可接受範圍及食用後的自我感覺狀態如何等。
02 中醫對各種奶的看法
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有「牛乳、羊乳實為補潤,故北人皆多肥健」之說。奶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補充身體營養的佳品,但每種奶的性味功效其實各有差異。
■ 牛奶
牛奶性微寒,味甘,具有補虛損、益肺胃、養血、生津潤燥的作用,對於飢不欲食、唇乾少飲、大便偏幹、手足煩熱、舌質嫩偏潤、苔少的脾胃陰虛人群來講,牛奶是養胃護胃的佳品。正如《本草經疏》:「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氣微寒無毒。甘寒能養血脈,滋潤五臟,故主補虛贏,止渴。」
■ 羊奶
羊奶性溫,味甘,能補虛、潤燥、和胃、解毒,對於虛勞贏瘦、反胃嘔逆者有不錯的效果。牛奶性寒,而羊奶性溫,更適合陽虛之人食用,如《別錄》:「補寒冷虛乏。」此外,古代醫家還發現羊奶有一定的補氣效果,如《食療本草》:「補肺、腎氣,和小腸,亦主消渴,治虛勞,益精氣。」
■ 駱駝奶
駱駝奶性溫,味甘,與羊奶相似,同樣適合虛寒者進行補益身體,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駝乳味甘、溫、無毒,可補中益氣,壯筋骨,令人不飢。」《飲膳正要》記載:「駝乳,性溫,味甘。有補中益氣、強筋壯骨。治脾氣虛弱、腹瀉、四肢痿軟的功效。」
03 喝奶不消化
有不少患者朋友問我,都說羊奶更容易消化,是最接近母乳的優質奶,而且羊奶乳糖含量比牛奶低,為什麼我喝了一樣會腸鳴、腹脹甚至腹瀉?其實,喝奶能不能消化,除了與乳糖是否耐受有關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取決於脾胃的運化功能。因為奶的營養豐富,蛋白質、脂肪含量均較高,對於平素脾胃氣虛,運化能力差的人群就顯得難以消化,即使乳糖耐受也會出現腹脹、腸鳴等消化不良的情況。因此,要想品嘗奶的美味,就要先把脾胃調理好,平時適當選用一些人參、黃芪、黨參等藥材進行健脾補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對於平素脾虛溼困者,還要加強健脾祛溼,吃點茯苓、白扁豆、薏苡仁等。關於乳糖不耐受該如何調理,可以點擊以前的文章複習一下《關於牛奶養胃護胃的真相,這裡有你想知道的!》
‖ 食療方推薦
肉桂牛奶飲
材料:牛奶250ml,肉桂1.5克。(1人份)
做法:牛奶煮沸後,加入肉桂,熄火加蓋焗3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補益身體。
適合人群:適合形體消瘦、食慾下降,喝奶容易腹脹、腸鳴、便溏,但又想通過喝奶來補充身體營養的人群。
之前給大家推薦過姜撞奶,有朋友說做法太複雜了,想要更便捷的,其實,肉桂牛奶飲也可以。肉桂性大熱,味辛、甘,歸腎、脾、心、肝經,能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牛奶營養豐富但難以消化,溫熱的肉桂,能夠暖中下焦,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加強營養的吸收,減少腸胃的負擔。
提醒:對於虛寒體質者,可將性微寒的牛奶替換成性溫的羊奶或駱駝奶。
小貼士:喝奶有講究
無論是牛奶、羊奶、駱駝奶,在飲食的過程中,要想保證科學、安全地食用,還有不少竅門需要掌握。
1、看:正常奶呈乳白色或淡黃色,如出現沉澱物或色澤異常均是變質。如遇包裝破損或包裝異常的也不要飲用。
2、聞:奶中含有特有的奶香,如出現酸敗味或其它難聞的異味,提示受汙染變質的可能。
3、嘗:奶一入口要先嘗判它的味道,正常奶味微甘甜,如果奶變質會出現酸味和苦味。
4、加熱:將奶加熱後出現沉澱物或出現豆腐花狀凝固者,即為變質奶。但奶不宜久煮,容易導致蛋白質變性。
5、查:常溫保存的無菌奶也可能會出現壞包,主要表現為脹包或酸包(內容物變成豆腐花狀或水渣分離)。因此,在飲用前要先檢查奶的外包裝,看有無脹包、酸包現象。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