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訪問|李曉江:農民為什麼不愛去大城市了?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國是直通車

縣城是關鍵

近年來,越來越多農民工不愛去大城市了,中國城鎮化的內涵應該深入觀察、詳細解讀。縣和縣級市,是我國城鎮化「半壁江山」。

縣域對城鎮化進程乃至整個中國經濟意味著什麼?未來五年,中國城鎮化如何才能走得更穩?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近日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表示,縣域城鎮化進程是一種長期趨勢,背後反映出中國城鎮化的整個運行邏輯。

以下是專訪實錄:

農民為什麼選擇

縣城和就地就近城鎮化?

國是直通車:您提到近年來農民工向一線大城市的遠距離流動逐漸減少,更傾向於到省內大城市或縣級單元聚集,這是近年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的一種短期現象還是中長期規律?

李曉江:這並不是短期現象。中國人口城鎮化的進程一直是多元、多向流動的。近年來,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從最高時的8600萬,下降到了7400萬。省內流動比例持續提高,同時,約50%左右是在縣級單元內流動。過去十多年,全國新增城鎮人口的50%以上並不在大中城市,而是在縣級單元。另外,農民工的增速在明顯放緩。過去中國每年有1000萬左右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入城市,現在每年新增農民工只有200萬左右。

我們發現,農民工流動方向的選擇和年齡有密切關係。比如二十多歲的時候可能希望到沿海大城市去闖蕩,三四十歲的時候轉向中小城市就業或者創業,然後五六十歲的時候返鄉養老。所以中國農村人口的城鎮化進程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次性進城定居的,而是多次選擇、多向流動的過程。

這是理性選擇的結果。從需求來講,農民工流動有幾個基本的需求。

一是就業和增加收入。

二是獲取公共服務,這一點近年來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很多農民湧入縣城不僅是為了增加收入,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家長陪讀,這是縣城人口集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經常說中國的縣城是「書包上的縣城」。

三是為了家庭的發展,包括結婚、安家、養老等。另外,近年來大城市的生產生活成本日益升高,留下來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因此它對農民工的吸引力在下降。綜合這兩方面因素,農民工向縣級單元聚集也就在情理之中。在人口密度較高、交通條件較好的農業地區,我們發現「城鄉雙棲」「城鄉通勤」「工農兼業」的現象十分普遍。通過這些靈活的方式,農村家庭既可享受城市裡的就業和服務,又可照顧家庭,保持較低的生活成本。

這個變化背後是中國城鎮化邏輯的轉變。中國城鎮化「上半場」的邏輯是「產業—人—城鎮」,即產業發展吸引大批人口湧入,人的集聚推動城市繁榮。那時人的選擇也很簡單,哪裡有就業機會、收入高就到哪裡去。但現在城鎮化進入了「下半場」,發展邏輯變成了「城鎮—人—產業」,即優質的城鎮生活和公共服務吸引人口流入,進而促進產業發展。換句話說,就是過去人們優先選擇在哪裡工作,現在優先選擇在哪個城市生活。然後再在那個城市裡選擇就業。這是個全球性的現象,中國當下所發生的變化和全球是相符的。

所以說,農民工傾向於到縣和縣級市聚集是一種規律和長期趨勢,背後反映的是中國人均收入進入到中高收入水平後,人們的價值選擇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變,人群之間的收入水平發生了分化。農村轉移人群不僅要追求較高的收入,還希望獲得更好並可承受的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今後,縣域城鎮化還會持續,並將伴隨中國整個現代化進程。

防止二三線城市加速萎縮

國是直通車:如果農民工持續湧入縣級單元,大學畢業生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日益向一線聚集,那麼今後中國城鎮體系格局是否將加速分化,一些二三線城市萎縮會不會成為常態?

李曉江:這種分化其實已經開始了。我們研究發現,地級市,特別是中西部的地級市近年來發展很不理想。地級市的資源其實比縣和縣級市要豐富得多,但人口卻增長緩慢,對產業的集聚和吸引能力也不強。原因在哪?在調研中不少農民的回答很有意思,他們說地級市有的,縣裡也有;縣裡沒有的,地級市往往也沒有。這意味著很多地級市在公共服務水平上和縣沒有拉開太大差距,但生活成本卻比縣級市高,這樣一來地級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被削弱了。實際上,現在除了沿海地區的地級市還不錯以外,中西部和北方很多地級市發展狀況都不理想。特別是北方地區中等城市的人口衰退更明顯。

國是直通車:對這種分化態勢,您認為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應對?

李曉江:這種分化可能帶有某種必然性,和地級市的發展理念、資源配置、同質化發展路徑選擇有關,導致中國當前城鄉發展的空間供給和需求失衡。要解決分化問題,最重要的還是有效推進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縮小差距,讓大中城市和縣城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不同的、互補的作用,讓不同收入人群有更多的選擇,促進人口和要素多元多向的流動。

我認為未來中國地級市發展的出路不是靠產業,而是靠公共服務,在縣級單元和省會之間發揮獨特作用。公共資源永遠是有限的,今後公共服務供給一定是金字塔結構,佔據「塔尖」的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能提供最高端的服務,其次是省會城市,下面是地級市,然後是縣,這樣公共服務體系才是完整、有效率的。同時,中等城市通過良好的公共服務、生活品質和人口聚集進而吸引產業發展。

城鎮化、現代化,關鍵在縣域

國是直通車:縣級單元作為中國城鎮化的「半壁江山」,這對城鎮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李曉江:中國縣級單元總人口有8億多,所以縣域城鎮化是關係中國絕大多數人口實現美好生活願望和國家現代化的一件大事。中國是一個具有長久農耕文明傳統和地域文化的國家。中國未來的城鎮化不會是北美、日本高度集聚的模式,應該是歐洲模式,長期擁有繁榮美麗的鄉村和小城鎮。

縣級單元城鎮化應該分類施策。可以分成以下幾類,一是大城市周邊的縣和縣級市,它們本身已經融入了大城市經濟圈,承接了大城市的輻射和轉移,分享著大城市發展的紅利,走上了一條和大城市良性互動的發展道路。二是高人口密度的平原和山區丘陵地區,這些地方勞動力非常豐富,但人均資源水平很低。這類縣的發展不能光靠農業,一定要利用豐富的勞動力和市場資源發展工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三是低人口密度的農業地區,這些地方發展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引導人口有序輸出和適度集聚,降低自然環境負荷;二是要發展公共服務,滿足民眾的基本需要;三是要走特色化的農業、副業、旅遊休閒業的綠色發展道路。

國是直通車:您剛才講到中國城鎮化從「上半場」進入了「下半場」,發展邏輯變了,那麼「十四五」期間城鎮化策略是不是也應當相應作出調整?怎麼引導縣級單元和大城市協調發展,避免二者割裂開來?

李曉江:中國城鎮化進程一定是大城市和縣域的雙輪驅動。重視縣域城鎮化,縮小大中小城市之間的層級差距,我認為是推動協同發展,促進人口和要素合理流動的一個最重要的戰略。如果大城市發展得越好,縣級單元越落後,要素流動就越困難;反過來,發展水平越接近,要素流動性就越強。

今後中國推進城鎮化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應保持縣(市)作為行政單元的穩定性,嚴格控制撤縣設市、改區,保持區域型行政體制。市或區的行政體制往往使政府的發展注意力集中在城裡,忽視農業地區發展。同時儘量減少行政層級,加快推進省直管縣的體制改革,儘快實現財政和建設用地指標省直管縣。縣是中國歷史上最穩定、職能最完整的一級行政單元,具有重要的社會、文化和治理意義。推進省直管縣,有助於防止中央或省級政府的相關政策或資金在中途「梗阻」,使重要政策能夠直接貫徹落實到基層。

第二,大力加快彌補縣域教育、醫療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短板。至2016年,中國68%的中學教育和72%的小學教育在縣和縣級市完成。

縣級單元的教育水平決定了中國人力資本的水平,直接影響到現代化進程。提高教育水平,徹底消除「大班額」,普及12年義務/強制教育,從而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提升人力資本競爭力,既是國家現代化的需要,也是發展縣域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最近國家發改委已經發布了文件,提出要圍繞環境衛生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等幾個方面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這個措施十分及時,應該加強並長期堅持。

第三,探索三大產業融合的經濟發展模式。我認為,縣域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利用豐富的人口和勞動力資源,通過城鄉融合,把三大產業有機融合在一個地域範圍內。地處高人口密度的平原丘陵地區,實力比較強的縣,可以把一些大城市因發展空間、生產成本等因素限制沒辦法做的產業和項目吸引過來並發展壯大,提升自身經濟競爭力;處於人口低密度的農業地區,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李曉江:大城市病最基本的根源是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化
    摘要 【李曉江:大城市病最基本的根源是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化】在6月7日舉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7年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曉江表示,大城市病最基本的根源是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化模式,越是高等級的政府聚集了越多的資源
  • 李曉江:「成都給自己找了個難題,但這是長遠利益所在」
    「如果你的孩子在雄安能上中國最好的學校,你去不去(雄安)?」面對參與成都東部新城建設的400餘位基層工作者,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希望藉此說明,城鎮化進入下半場,以「人」為核心,關鍵要研究「人的選擇」,特別是在這個「拼娃」的時代,哪裡有最好的學校,它就不怕招不到優秀的年輕人。
  • 李曉江:從野蠻蛻變到城鄉共融│觀點
    在此之前,UED拜訪了規劃設計大師——李曉江,對李曉江老師進行了專訪,希望聆聽大師對於「蔓藤城市」的理解和設想。城市把鄉村拆平,村莊的景觀和風貌都無從談起,在城市資本利益的驅動下,村莊快速改變了它的面貌;城市把鄉村保留在原地,不對它進行必要的幫助或者去有效、有機地利用,它就會自然地淪落為「城中村」。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曉江:城鎮化進入...
    李曉江:應該回顧一下這40年到底什麼成就了我們。不能光看到成果,你看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就是制度設計。NBD:您提出中國城鎮化的「三大利器」,能否再詳細闡述一下?李曉江:可以說,沒有「三大利器」,改革開放不可能有現在的樣子,在城鎮化的「上半場」,這絕對是最有效的工具。一是土地財政和房地產。
  • 城市規劃專家李曉江:道路越修越寬是現代化?不,是貧困時代的遺傳觀念
    「為什麼?這些城市本身就具備吸引人的基本條件。」深圳為什麼能聚集那麼多科創企業?因為深圳對人才具備足夠吸引力。在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時,李曉江給出結論:這一輪是好的城市發展吸引人,人才帶動產業布局和城市發展。
  • 李曉江:雄安新區將是一個全新概念的國家新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雄安新區是一個站在歷史新起點
  • 為什麼要建成都東部新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這樣...
    5月6日下午,剛剛授牌成立的成都東部新區,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在成都東部新區市民中心大講堂會議室解讀成都東部新區規劃。李曉江認為,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是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四川省戰略要求的重要舉措,「東部新區位於成渝發展主軸主幹,有利於帶動成渝中部地區城市快速崛起,推動成渝相向發展。
  • 突發:著名生物學家李曉江在美被判重刑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 著名生物學家李曉江教授「遭解僱,被捕,宣判」始末
    美國司法部發布的新聞去年5月,在李曉江教授回國訪問的第二天,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埃默裡大學突然關閉李曉江教授夫婦實驗室,並解聘了李曉江夫婦和實驗室部分中國人,要求30天內強制遣返,甚至連臨近分娩的孕婦也不例外。埃默裡大學以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方式對李曉江夫婦實驗室的處理方式,一時震驚中外學術界。
  • 著名生物學家李曉江教授「遭解僱,被捕,宣判」始末
    美國司法部發布的新聞去年5月,在李曉江教授回國訪問的第二天,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埃默裡大學突然關閉李曉江教授夫婦實驗室>,並解聘了李曉江夫婦和實驗室部分中國人,要求30天內強制遣返,甚至連臨近分娩的孕婦也不例外。
  • 李曉江:國土空間規劃與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著名華人生物學家李曉江教授「遭解僱,被捕,宣判」始末
    江教授回國訪問的第二天,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埃默裡大學突然關閉李曉江教授夫婦實驗室,並解聘了李曉江夫婦和實驗室部分中國人,要求30天內強制遣返,甚至連臨近分娩的孕婦也不例外。 5月17日,李曉江實驗室成員逐個接受5名校方人員的問訊,其中一位校方人員是代表埃默裡大學的律師。談話的內容主要是跟李曉江有關,如「李曉江在做什麼」、「他一年回幾次中國」, 「李曉江在中國的實驗室有什麼人,什麼實驗設備等」。
  • 埃默裡大學突然開除華裔遺傳學家李曉江和李世華教授夫婦,並要求30...
    美國埃默裡大學突然關閉了遺傳學家李曉江和李世華教授夫婦的實驗室。當地時間5月23日,埃默裡大學發表聲明稱,「李曉江和李世華教授夫婦沒有充分公開外國研究資金的來源以及他們為中國研究機構和大學所做的工作的範圍,因此決定關閉其所在實驗室。」
  • 李曉江:雄安的規劃也不可能追求十全十美,當地還有等待拆遷的老百姓……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是最早參與到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專業工作的專家之一。當然我們也不能說,因為我們要有歷史耐心,就拖著什麼都不幹。也真的不能太慢。因為雄安的規劃也不可能追求十全十美,當地還有等待拆遷的老百姓……因此,雄安新區既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又要有足夠的緊迫性,要在這兩者之間達成一個平衡。我覺得能夠看到雄安新區啟動區的初步面貌,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周期是需要的。
  • 華人學者李曉江面臨美國刑事訴訟,將於下月開庭審理
    起訴方認為,李曉江在中國研究機構任職的同時,還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的研究項目中為自己支取薪水,犯有欺詐罪。李曉江曾是埃默裡大學醫學院人類遺傳學系的傑出教授,因亨廷頓氏症研究而在神經科學領域內享有盛名。2019 年 5 月,埃默裡大學以「沒有完全披露國外研究經費來源、在中國研究機構和高校工作情況」的理由,突然解僱李曉江和他同為埃默裡大學教授的妻子李世華。
  • 李曉江:追求建築精品和城市空間的精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日,2020重慶·中國城市風貌大師論壇舉辦,本次大師論壇邀請了——中國建築學會原理事長宋春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董事長何鏡堂,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央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李曉江,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
  • 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暨大將全盤接手李曉江團隊歸國!
    近日,華裔教授李曉江及其妻子,還有其實驗室的多名中國學生全部被解僱的消息傳遍了學術圈,讓很多人對李曉江及其妻子和團隊將何去何從很是關注。而最新消息!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透露:暨大全盤接手李曉江團隊歸國!美國埃默裡大學日前以所謂中國「竊取機密」「違反NIH規定」為由,解僱華裔教授李曉江及其妻子,並關閉其實驗室。
  • 李曉江教授碩果纍纍的2019年,第一作者單位署名暨南大學引爭議
    暨南大學官網沒有任何的信息2019年5月23日,美國埃默裡大學把自己的華人終身教授李曉江,以官方郵件通知的形式正式開除,這也是對5月17日為何突然關停李曉江在美國實驗室的進一步解釋。埃默裡大學給出的理由是:「李曉江教授夫婦違反了美國NIH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規定,沒有向美國科研機構公開來自海外科研資金的具體情況。」
  • 李曉江:探路城市化下半場需意識到三個本質變化
    6月2日,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8年會」現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曉江發言的第一句話便是「中國城市改革開放發展四十年,這確實是一個時間節點了」,「回顧一下到底是什麼成就了中國的快速城市化」很有必要。「我覺得中國的城市化除了中國的農村改革、城市改革以外,很重要的是幾個利器。」
  • 城市規劃專家李曉江:組團緊湊發展拒「攤大餅」,成都東部新區發展...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看來,最關鍵的還是「人」,無論是產業的聚集,還是商業的繁榮,都離不開人的要素。  這也是東部新區的規劃理念。5月6日下午,在成都東部新區市民中心大講堂會議室裡,李曉江受邀解讀成都東部新區規劃。  在這位知名的城市規劃專家眼裡,如何創造一個吸引人才的城市環境、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體系,是剛剛成立的新區需要考慮的,這也是新區的營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