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確診疑似病人不應使用帶呼吸閥的口罩 會將病毒排出

2020-12-06 新民網

  【新民晚報·新民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處研究員馮錄召今天下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使用帶呼吸閥的口罩時,呼吸閥是單向的閥門,人們在呼氣時可以迅速地將氣體排出,排氣過程中因為沒有過濾層,如果病人佩戴這種口罩可能會將病毒排出,所以確診和疑似的病人不應該佩戴此類口罩。(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我要爆料 聯繫電話:021-22899999 新民網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為何應慎選帶呼吸閥口罩?美媒:不能阻止口腔飛沫傳播
    美媒稱,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佩戴口罩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各種口罩阻擋飛沫的效果並不相同,但把這個過程具體呈現出來會使之更為真實可信。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最新論文幫助證明了為什麼有一類口罩——帶呼吸閥的口罩——在阻止口腔內顆粒物傳播方面跟不戴口罩差不多。
  • 新視頻說明了為何帶呼吸閥的口罩不能有效減緩COVID-19的傳播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一項新的流量可視化研究證明了為什麼帶有呼氣閥的口罩不能有效減緩COVID-19的傳播。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區仍在建議廣泛使用口罩,作為預防COVID-19感染和減緩病毒在社區中傳播的重要工具。當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什麼材料的口罩最具保護作用時,其他專家則建議我們需要避免使用某些特定種類的口罩。
  • 醫用口罩?病毒應該怎麼防
    至於棉布口罩,醫用口罩,運動口罩這些面對病毒氣溶膠防護效果有限,只能阻止部分飛沫,所以並不推薦使用,後續內容也不會討論這些口罩。當然如果沒有N95/KN95口罩的話,帶了總比不帶強。 還有就是所謂的電動口罩也是不推薦的,因為我國並未出臺相關的執行標準,這導致口罩防護效果如何全看商家心情了。
  •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為你送上口罩選購和使用消費指引
    口罩結構及作用(圖片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防護中心官網)口罩有呼吸閥和無呼吸閥之分。沒有呼吸閥的口罩,可以雙向阻斷自己或他人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所產生的飛沫傳播,保護自己不受感染的同時,也避免他人被傳染,起到雙向防護的作用。
  • 口罩不夠怎麼辦,三大攻略速來看!如何延長口罩壽命?如何重複使用口罩?
    普通公眾在人員密集場所防護,使用N95/N90,有無呼吸閥都可以。之前說帶呼吸閥的不能用是謠言……除非你自己是患者,那樣的話不要用帶呼吸閥的,無法阻擋你自己噴出病毒;或者你是醫生,口罩有更高要求。(大白話:不洗手你一切就是白瞎!)如果未通過用戶密封檢查,呼吸阻力不可接受或者呼吸器的結構存在明顯缺陷,則將無法使用呼吸器。(大白話:戴上可勁兒大喘氣,不漏氣就槓槓滴~!)防流體覆蓋物(面罩或醫用口罩)的選擇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功能和可用性。(大白話:買不到口罩,你可不得摳摳搜搜的麼!
  • 同濟醫院:孕婦疑似或確診感染,新生兒應立即隔離並檢測核酸!
    孕早期使用α-幹擾素有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的風險,應充分告知。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已列入HIV孕期首選用藥方案。基於動物實驗研究和有限的人類報告,該藥似乎不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醫務人員應向孕婦及家屬充分告知使用該藥的孕婦獲益及胎兒的潛在風險,權衡利弊,當潛在益處大於胎兒的潛在風險時,選擇用藥。利巴韋林動物實驗觀察到明顯的胚胎致死性和致畸性,妊娠期禁用。
  • 預防新冠,不得不了解的幾種口罩類型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不得不了解的幾種類型口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我們應該正確選擇合適的口罩類型,不可過度防護,也不可不重視對病毒的防禦。此次疫情,冠狀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接觸傳播等,因此這也是為什麼專家呼籲將N95留給一線人員及醫院相關醫護人員,N95對0.3um非油性顆粒過濾效果≥95%,可以預防由患者體液、唾沫或血液飛濺引起的飛沫傳染。3M公司生產的口罩基本分為3類,醫用口罩、顆粒物防護口罩、舒適保暖口罩。大部分都屬於顆粒物防護口罩,部分為醫用防護口罩。
  • 買哪種口罩能預防感染?看這篇就夠了
    佩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防護措施之一。但很多人還不知道如何選擇口罩,口罩該如何佩戴。記者採訪了公共衛生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鳴教授,以及綜合權威來源,整理了一篇關於口罩的文章,一起來學習下。01/戴口罩能預防感染嗎?
  • 安徽專家解讀:八大場景須當心
    在省城相關領域專家看來,所謂的密切接觸者,是指在沒有保護的情境下,跟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近距離的接觸,比如一米到兩米這個距離,或者共同生活、工作、學習、進餐,或者與病人或疑似病人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等,都算密切接觸者。2月6日,本網記者詳盡梳理出八大密切接觸場景,專訪安徽相關領域權威專家,通過舉案說理,為您多角度解鎖「密切接觸者」。
  • 以色列科學家研究出了可重複使用的口罩,USB接口接電可殺死病毒
    近日,以色列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聲稱他們研究出一種能夠重複使用的口罩,這種口罩可以通過手機充電器進行加熱,在加熱的情況下殺死新冠病毒。據了解,這種口罩的外形和普通的N95外形十分相似,口罩前面有一個呼吸閥,且也是用帶子固定在頭部。口罩有USB接口,用來與充電器相連,將內層的碳纖維加熱來殺死病毒。研究團隊稱消毒的時間大概是在半小時左右,在充電消毒時是不允許佩戴口罩的。
  • 2張科學圖片告訴你,什麼樣的口罩真正擋得住細菌病毒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等較嚴重疾病。 病毒是無法單獨存在的,它需要宿主,比如細胞,細菌等,而細菌細胞等又會依附在顆粒物上,而細菌是0.1微米,只有低於0.1微米才能具備細菌的防護級。
  • 使用過的口罩該怎麼處理?標準答案來了!
    疾控專家:不建議高溫確實是消毒的一種方式,如煮沸,而且簡便、易操作。但是使用開水燙口罩,肯定需要將口罩放置在容器或檯面上,避免不了汙染容器或臺面;其次,開水燙一下,無法滿足消毒所需的持續高溫,時間也不夠,可能僅能殺滅部分病原體。因此,不建議開水燙處理。
  • 「發燒咳嗽,鼻子沒有不通但失去嗅覺基本就可以確診」,武漢專家談國外確診症狀新變化
    法國的醫生還發現,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失去了嗅覺或者味覺,問我們這邊的病人有沒有這種情況。我說我們這邊很少,我接觸的病人中只有一例。但國外類似症狀的病人很多。那個醫生的意思是,假如你在國外發燒、咳嗽,並且在沒有鼻子不通的情況下失去了嗅覺,你可能連核酸檢測都不用做了,你就已經確診了。
  • 病毒的呼吸防護——關於口罩的科學常識
    一方面,當醫護人員給患者手術或治療過程中,為防止感染病人,所佩戴的醫用口罩必須能夠阻擋佩戴者呼吸、說話所產生的飛沫和細菌進入手術環境,而且口罩自身也必須是衛生的,所以原本口罩上微生物的數量不能超標,口罩上也不允許設呼氣閥。
  • 如何科學戴口罩和使用空調?權威指南來了!
    如商店、公共運輸工具、將館、食堂、旅館、單位社區進出口、企業前臺等場所工作服務人員。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三) 校園內人員。1.託幼機構人員。防護建議:因幼兒特殊生理特徵,不建議戴口罩。託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等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2.中小學校人員。
  • 關於印發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兒童和孕產婦管理等專家指導意見的通知
    多飲水,不吃野生動物,所有肉類烹飪熟透方可食用,所有飲食用具均應消毒。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均衡營養,培養良好飲食行為,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強免疫力。不可長時間看電視或玩電子產品,適當鍛鍊或活動,增強抵抗力。穿著合適,不要過度捂熱或受涼。6.母親哺乳時要佩戴口罩,注意手和乳房的清潔衛生。由於尚不清楚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於母乳中,疑似/確診病例應暫停母乳餵養。
  • 中國能生產多少口罩?解析從石油到醫用口罩的製造流程
    前四種都是物理因素,就是熔噴法生產的無紡布自然具有的特性,過濾性約為35%;這是達不到醫用口罩要求的,我們需要對材料進行駐極處理,讓纖維帶上電荷,用靜電捕獲新冠病毒所在的氣溶膠。4、駐極處理靜電吸附就是通過荷電纖維的庫侖力實現對新冠病毒飛沫(氣溶膠)的捕獲。
  • 會否引起疫情爆發?專家回應
    上圖提示,一個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經過14天的潛伏期,可能會有兩個結局,發病和不發病。但不管是否發病,都可能在潛伏期後期查到核酸。但核酸陽性,不一定意味著有傳染性。通常,發病後7-10天傳染性最強,而且有咳嗽等症狀者容易排出病毒,傳染性較強。而無症狀者不太容易排出病毒,傳染性較弱。隨著保護性抗體產生,病毒被清除,便沒有傳染性。
  • pm2.5口罩可以防止病毒感染嗎?
    Pm2.5口罩是指能有效過濾空氣中PM2.5顆粒的口罩,比如說霧霾以及空氣中的塵蟎、花粉、細菌、病毒等,主要適用於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下,病毒在空氣中主要存在於飛沫中,為直徑大於5um的含水顆粒,PM2.5口罩的防護功能不佳,而且有的Pm2.5口罩含有呼吸閥,呼吸閥為單向防護,即對佩戴口罩的人有防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