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海洋,才能落在沙灘之上;一群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也許前方的路早已註定充滿虛無與悲傷,但是只有一次次地出發,一次次地在路上,方不負輪迴一場。
如果有人問:中國四大名著之中,你對哪部最熟悉?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會回答:《西遊記》。不錯,這麼一部老少皆宜、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上至七旬老者、下至幾歲小童皆能把其中情節講得繪聲繪色。正是因為太過熟悉吧,我們喪失了去探究它的興趣。所以在看了許多年《西遊記》之後,深深印在腦海中的只有「師父」被各種想吃「唐僧肉」的妖怪抓走,但都在大師兄孫悟空的高能武力護航之下順利救出,最後師徒四人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但是《西遊日記》與《西遊記》,一樣的人物、一樣的故事,僅一字之差,其所表達的心境卻走向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也許只有看過《西遊日記》之後才能懂得:這是一群被流放的狂徒,一群不可能有家的人,拼了命去尋找一個沒有痛苦地方的故事。
書中的唐僧是以第一人稱的形式來表現的,也就是說他是這本日記的執筆者,借他之眼,來敘述西行之路。這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映射了大部分人的價值觀。在本書中孫悟空這個角色多了一些悲劇色彩,自從他的那次大鬧天宮之後,便帶上了緊箍咒。緊箍會鎖住他的靈魂,帶上它,悟空就會忘記自己的過去,忘記仇恨,只記得自己的罪孽,一路西遊。當楊戩等人看上金箍棒時,悟空棒子一揮準備戰鬥,而在這時頭上的緊箍急急收緊,他按住頭晃了晃,之後卻只是淡淡一問:剛才發生了什麼?「不過沒關係,悟空。我已經知道了你的真實願望。我會把你帶到西天去,讓你站在曾經的敵人面前。我會親手摘下你的緊箍,讓你們公平地決戰。而在那之前,我會保護你,直到終點。」這是唐僧的承諾,也是猴子內心深處的願望。
悟空走向火焰山,走向被安排好的結局。一切只是一場宿命的輪迴,它給我們的結局,只是讓我們攤開手心,看到的只不過是那些清晰的線條,但又有些詭異神秘,若即若離,它讓我們明白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有些劫難你是逃不掉的,在宿命裡,一切反抗都顯得這般有心無力,英勇者如孫悟空,他以為自己的反抗可以改變命運,但是掙扎了許久之後,還是眼睜睜地看著那些殊途同歸的結局。
有些相遇,儘管一開始就是錯誤,但命定的軌跡終究無法阻擋。所以,當五歲的高翠蘭將那頭出生就絕食的小豬抱在懷裡的時候,他們的悲傷就註定了無處可逃。儘管「沒有人敢惹那頭豬,因為高翠蘭會和他拼命;也沒有人敢惹高翠蘭,因為那頭豬會和他拼命」,但是,豬的強悍、翠蘭的堅定,終究還是敵不過這個世界的無情……豬成為了悟能,終於還是戴上了那個緊箍,去尋找那個沒有痛苦也沒有憤怒的地方。從此,各自天涯、念念不忘。
奎木狼、百花仙子,兩個私奔的神仙,卻陰差陽錯,一個成了妖精黃袍怪、一個做了凡人百花羞。但最悲哀的是百花羞完全不記得自己苦苦追求的他了,她只記得自己是被擄來的,她心心念念的,是離開黃袍怪、離開這個地方。終於有一天,最後的時刻來臨,黃袍怪遺憾地說:「這些年,除了愛,我一無所有,但你不愛我的一無所有」。百花羞也明白了,「原來和你在一起的這幾年,才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但我卻從來沒有珍惜過」。好多事情,總是後來才看清楚,然而早已找不到來時的路。
時間可能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五百年前,五百年後,物是人非,時過境遷,能留下的還有什麼?很多曾經在一起的人,因為時間都會分開,只剩下時光的氣味。「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後沒有你也沒有我」,又何況是五百年的漫長時光?五百年過去了,誰又能分得出真與假、對與錯?
孫悟空最後還是記起了一切,在最後的那一瞬間。他在日記裡說,我不知道後世會怎樣記述我們的故事,我想我終將倒在這條長路的某一個地方,因為從來就沒有終點。
從《悟空傳》到《西遊日記》,十二年的時間,今何在又重新解讀了一次西遊之路,少了幾分激情,多了幾分回味。可能唐僧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一切,而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想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也許根本就沒有答案,那些淋漓的血、絕望的犧牲,那一片廢墟和無盡的荒涼,全來自當年的熱愛與理想。又或許西遊本身就是目的,這一路的激情、愛情與友誼,才是西行的最終意義,一場尋找自我與救贖的過程。讀罷此書,西遊再也不只是原來的形象,我們要記得,曾經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熱血賁張,懷著正義與理想,去往一條沒有終點的路上尋找答案。「沒有西天,沒有極樂,只有永遠無盡的長路,走著一代代不肯絕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