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報導中國智造「火鷹支架」

2020-12-01 人民網上海站

英國時間2018年9月3日晚,世界頂級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全文刊登了中國自主研發的Firehawk(火鷹)冠脈雷帕黴素靶向洗脫支架系統(以下簡稱「火鷹支架」)在歐洲大規模臨床試驗(TARGET AC)的研究結果,該研究破解了困擾世界心血管介入領域10多年的重大難題。這是《柳葉刀》創刊近200年來首次出現中國醫療器械的身影,標誌著中國企業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生產的火鷹支架已成為全球新一代心臟支架行業新標準的引領者。該企業為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一家在國家科學中心張江科學城土生土長的海歸創辦企業。

在歐洲10個國家的21所醫院進行臨床研究,開創了多個醫學界「第一」

《柳葉刀》作為目前世界醫學界權威的頂級醫學刊物,也是影響因子最高的SCI刊物之一,其在醫學界的影響遠遠超過《Nature》和《Science》。

在這期刊物中,對火鷹支架於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歐洲10個國家的21所醫院進行的臨床研究給予重點關注。這項試驗難度極大、開創了多個醫學界「第一」,科學無國界,當面對這項屬於全人類的高科技成果,歐美各國的對學術持有最「苛刻」標準的醫學專家們都紛紛對火鷹支架給予了極高評價。

該研究項目的主席和首席研究者、愛爾蘭國立戈爾韋大學介入心臟病學William Wijns教授都不禁感慨:「這項試驗最吸引研究者的一點是其All Comers(全人群)的性質,因為任何醫療器械若不是有信心確保肯定能取得穩定優異的臨床療效,是絕不會冒風險進行All Comers試驗的。微創敢於將火鷹支架與目前國際公認的藥物支架『金標準』支架雅培的Xience支架進行對比,儘管這個項目包括了歐洲現實世界中最複雜的患者人群。」他同時表示:「火鷹支架必定是中國最早一個成功完成如此全面的臨床試驗評估的醫療器械產品,其中,TARGET AC的隨機臨床試驗是使其達到了臨床試驗的巔峰,它的成功註定是中國醫療器械製造業短短二十年歷史中一個偉大的裡程碑。我很榮幸能夠參與到這場試驗中,並見證TARGET AC試驗的主要結果被發表在世界頂尖同行評審的醫學雜誌《柳葉刀》上。」

參與此臨床研究的共同首席研究者、倫敦瑪麗女王大學Andreas Baumbach教授表示:「這款支架有著成為業內經典產品,應用於日常診療的一切出色特徵。」另一位共同首席研究者、來自耶魯大學醫學院Alexandra Lansky教授評價道:「TARGET AC臨床研究確認,作為一種低藥劑量雷帕黴素洗脫、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藥物洗脫支架,火鷹支架對於廣大患者和廣泛的複雜病變是安全和有效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影響因子高達53的SCI刊物之一,《柳葉刀》對於刊載文章的審核要求極為苛刻,審核期通常為數月甚至一、二年。然而本次《柳葉刀》雜誌從收到投稿到做出刊登的決定,僅僅用了三周時間,且五名同行評審專家不約而同地做出了非常正面積極的反饋,其速度之快和評價之高在整個學術界都可謂是相當罕見。

《柳葉刀》用最權威、最客觀的聲音證明,在心臟支架這一被譽為高端醫療器械「皇冠上的明珠」的核心領域,「中國智造」用了二十年時間不僅僅完成了「在創新賽道上從隨跑、並跑到領跑的超越」,甚至另外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賽道」——一種在保證最高療效前提下,追求最低藥劑量的反常規作法:以微包裹槽靶向洗脫為設計特點的火鷹支架以全球所有藥物支架中最少藥劑量和最小副作用獲得了最高級別的療效,同時兼具了裸支架的更安全優點和藥物支架更有效性優點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特性,完美避開了裸支架「易產生血管術後再狹窄」和藥物支架「易引發晚期和極晚期血栓」各自固有的特徵性缺陷。

 

在頭髮絲般的管壁上挖凹槽藏藥,可將誤差控制在微米級別

 

(火鷹支架實物模擬圖)

 

(第二代傳統藥物洗脫支架與火鷹支架的結構設計對比)

 

(火鷹支架製造工藝示意圖,火鷹支架的厚度只有86微米!相當於在頭髮絲上做雕刻,可謂「航天級精度」。)

 

(雷射刻槽模擬示意圖)

 

(火鷹支架壁的凹槽與頭髮直徑對比圖)

在心臟介入治療的發展歷史中,球囊擴張解決了心臟搭橋手術的創傷性問題,但也引發了高達50%的再狹窄問題,金屬裸支架將再狹窄率有效地降至25%,只有藥物支架完美地解決了再狹窄問題但卻引發了晚期血栓問題(四年晚期血栓率高達5.5%),晚期血栓極其兇險,一旦發生,死亡率高達令人恐懼的50%。「藥」既有利又有害,解決再狹窄和晚期血栓似乎是一個魚和熊掌難以兼顧的矛盾,十幾年來令全球心血管介入專家困惑不已。靶向洗脫的新概念將藥減少到僅僅足夠防止再狹窄的劑量(無冗餘),而這個劑量又不至於誘發晚期血栓(小於0.5%,與裸支架近似),從而做到了魚和熊掌兼得,這就是火鷹支架的功能特徵。

目前,傳統主流心臟支架品牌均採用在金屬裸支架表面塗抹藥物以持續擴張血管,避免安裝後再次出現血管狹窄的問題,但是傳統藥物支架因藥劑量大等原因存在晚期血栓發生率高、支架體內安裝輸送過程中如果遇到像鈣化等複雜病變容易導致聚合物和藥物破裂脫落引起血栓等危險,而且支架安裝後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進行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給患者帶來沉重的藥費負擔,不但對於消化系統等身體器官造成損傷,一旦忘記服藥又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種種術後併發症、沉重的醫藥負擔和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得心臟支架作為在患者心目中治病救人的「利器」卻也成了懸在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微創作為全球第一個成功上市的擁有在支架梁非血管面微槽包裹藥物、提供精準靶向釋放藥物專利技術的靶向藥物洗脫支架系統,與現有的藥物洗脫支架相比,火鷹支架的藥物搭載量是全球最低的,還不到其它支架的1/3,即可實現同等療效,且安全性大幅增加。它集裸支架與藥物洗脫支架的優點於一身,採用了獨特的雷射單面刻槽塗藥技術和靶向洗脫技術,這種創新技術使得火鷹支架可避免在無效面上載藥,僅在有效面上載藥且通過包裹槽嚴密保護塗層防止塗層在輸送過程中脫落和藥物流失,從而使藥物以點灌方式精準地擴散至血管病變區,提升藥物的利用率;由於支架壁薄如頭髮絲且空間極其有限,火鷹支架的製造工藝可謂精微至極,要在細如頭髮絲卻極其堅硬的鈷鉻合金上均勻「挖」出近600個凹槽,其難度比「髮雕」還要高出不少。因為避免了在無效面(內壁)上塗藥,從而避免了藥物對內皮細胞的抑制,使得支架表面能像裸支架一樣儘快被內皮細胞覆蓋。其結果就是在保證了藥物有效性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藥物使用量,目前火鷹支架的藥劑量為全球最低,它成功解決了一系列心臟支架領域的國際難題,包括血管修復較慢,患者服用雙抗藥物時間長等。

此外,由於通過遍布於支架杆外表面的數百個微槽將藥嚴密的包裹起來,在將支架輸送到病變區的過程中,藥物不會因血液衝刷或因與血管壁刮蹭而產生無效損耗。支架釋放後支架杆嵌入到血管壁內,數百個陣勢排列微槽(槽開口面積僅佔小於5%的金屬總面積,保持了裸支架的基本形態)在功能上即刻轉化為等量等形的陣勢排列微針注射孔,針槽內的藥物大分子按一定的可控動力學模式無損耗地通過定向點灌和扇形擴散向平滑肌細胞精準釋放;正是這種無冗餘最優劑量預埋和無損耗藥物輸送機制使得火鷹支架僅需要極少的藥劑量就能取得防止再狹窄之效,也正是這種低劑量和極高的裸支架表面積佔比(約95%),賦予火鷹產品與裸支架一樣低的晚期血栓事件,有效避免了藥物對支架內皮化的負面影響,克服了一般藥物塗層支架固有的晚期血栓問題,從根本上使火鷹靶向支架既獲得了普通藥物支架的療效,同時又保持了金屬裸支架的長期安全性。

為將藥物精準地注入這些微型凹槽,微創還自主研發了獨一無二的藥物塗層噴塗設備,全自動三維列印微凹槽填充,可將誤差控制在微米級別,藥物塗層的面積僅佔金屬覆蓋面積的20%。對於這項技術,火鷹研發團隊的技術人員都笑稱這是醫療器械領域的「宇航飛船船艙對接」,因為採用的正是最先進的航天級目標智能捕捉與定位技術。

 

(傳統藥物支架的藥物在植入血管後向四周漫灌)

(火鷹支架微槽和點灌技術使支架植入血管後藥物精準釋放)

 

(TES Technology噴塗捕捉系統模擬圖)

 

(火鷹支架藥物噴塗模擬示意圖)

帶藥的火鷹支架,可為國家醫保每年節省支出近60億元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為2.9億,每10秒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病,且患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35到44歲的男性患者在過去15年增加了111%。心血管病死亡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並居首位,其中農村佔比45.01%,城市42.61%。從2004年至今,中國心血管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國家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2017年我國冠心病介入例數為753142例/年;因病致貧的事例更是不計其數。研究表明,火鷹支架的使用者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的時間預期可以從長期治療縮短至1個月,可為患者每人每年節省近萬元,如果服用其他新型抗血小板凝聚藥物則節省更多,可為國家醫保每年節省支出近60億元。

隨著火鷹支架在歐洲十國一鳴驚人,目前其已在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上市或完成註冊,而以「微創」為代表的中國醫療器械品牌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被譽為「經橈動脈介入治療之父」的荷蘭著名心血管介入專家Ferdinand Kiemeneij教授,作為在歐洲首位使用火鷹支架完成手術的醫生,稱讚火鷹支架是非常有前途的最新一代支架:「我對微創支架的技術非常有信心,火鷹支架操控性很好,而且支架的臨床數據結果顯示也相當好。」火鷹支架TARGET I RCT研究共同首席(主要)研究者、全球知名心臟專家,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Martin B. Leon教授一再表示:「儘管火鷹支架的藥劑量顯著降低,但其臨床有效性能與傳統的全塗層支架相比毫不遜色;像火鷹支架這樣單面塗層,只有極低量的藥物及可降解聚合物儲於凹槽內,使之不暴露於血液,雙聯抗血小板時間縮至更短時間是合理的。微創應該將此產品向全球患者推廣使用。」全球知名心臟專家,英國國王學院Patrick W. Serruys教授指出:「來自亞洲的介入器械研發之進步已經深刻地影響著歐美市場,未來亞洲對於醫療器械的創新或將引領行業趨勢。」

本世紀初,全國只有為數不多的醫院和少數醫生能實施類似手術,而且所用器材百分之百全部依賴進口,價格極其高昂。微創通過20年持續不間斷地創新研發活動,推出了全國第一根球囊導管,第一個裸支架,第一個藥物支架……直接撬動了海外巨鱷同類產品市場佔比,使其大幅降價並實現進口替代,使數以百萬計中國患者受益;目前進口藥物支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雖然不到半壁江山,但銷售價格比火鷹支架要高出很多,如果實現完全進口替代,每年可以給國家醫保和患者節省超過14億醫療費用;隨著火鷹支架進一步翱翔於海外各國,來自中國的醫療領域高科技成果必將惠及全球更多患者。截至2017年底,微創生產的包括火鷹支架在內約450萬個冠脈產品已救治了全球約350萬名患者。此外,由微創自主開發的第二代可降解藥物支架火䴉已經進入臨床階段,臨床安全性和有效驗證已初步取得良好結果。

微創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常兆華博士說:「歐美是公認的全球醫學最發達、學術標準最嚴格的區域。微創火鷹支架的這項試驗,臨床方案採納歐美標準和規範,全程在歐洲醫院進行,全部由歐洲權威專家實施操作,患者全部來自歐洲各國,對照組產品也是目前國際公認的藥物支架『金標準』的歐美產品。儘管這是在看似最為『苛刻』的試驗背景下進行,卻獲得了以審慎立身和嚴謹成名的歐美醫學界和科技界在職業修養範圍內能夠給一個醫療產品的最高評價。在開發這個產品的萌動之初,我們就堅信這種以低劑量藥物洗脫為特徵的前瞻性治療理念一定會取得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只是沒有想到資源投入強度會如此之高,過程會如此之曲折,幾代的研發團隊歷經了15年之久的艱辛才修成正果;期間不得不首先克服諸如『雷射顯微雕刻、超微3D精準列印、光學智能微信號捕捉和精準微量點灌』等高科技手段,其中任何一項技術攻關的失敗都會讓這個產品的開發功虧一簣,當然任何一項技術攻關的成功自身就構成一項其重要性可能並不亞於終端產品的重大科技成果。」

他說,「我們衷心希望隨著火鷹支架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國內的大規模推廣使用, 『非進口支架不用』這種慣性思維和歧視性行為可能偃旗息鼓。」

(責編:龔莎、韓慶)

相關焦點

  • 『重磅』火鷹支架登上柳葉刀
    中國醫療器械登上》儘管已是北京時間9月4日早晨,但微創執行長常兆華坦言自己一夜未眠,為這則來自英國的消息守了個通宵,因為這是上海醫療器械行業近年來罕見的巨大榮譽,「能夠代表中國智造在國際舞臺上得到權威認可,太自豪了!」
  • 火鷹支架破解心血管介入治療難題
    英國時間9月3日晚,醫學雜誌《柳葉刀》全文刊登了中國自主研發的Firehawk(火鷹)冠脈雷帕黴素靶向洗脫支架系統(以下簡稱火鷹支架)在歐洲大規模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該研究破解了困擾世界心血管介入領域10多年的重大難題。這是《柳葉刀》創刊近200年來首次出現中國醫療器械的身影。
  • 《柳葉刀》發布中國自主研發心臟支架試驗結果
    北京時間9月4日,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全文刊登Firehawk(火鷹)冠脈雷帕黴素靶向洗脫支架系統(以下簡稱「火鷹支架」)在歐洲大規模臨床試驗(TARGET AC)的研究結果,並稱該研究破解了困擾世界心血管介入領域10多年的重大難題。
  • 微創火鷹支架引發關注 投資資金加快布局醫療器械
    上周末,正當米歇爾·歐巴馬在北大演講中如此慨嘆之時,在千裡之外上海舉行的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CIT)上,上海微創醫療推出的一款名為火鷹的心臟支架產品Firehawk®冠脈雷帕黴素靶向洗脫支架系統,正以其獨有的創新技術,開啟著世界的大門——經過8年的自主創新和研發,火鷹在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的上市批准後,正式宣布投放市場。
  • 國產支架不遜色於進口—新聞—科學網
    近日,記者從法國舉行的歐洲血運重建大會上獲悉,通過TARGET AC臨床研究項目證實,國產FirehawkR(火鷹)支架僅需同類產品1/3的全球最低載藥量就可以達到同等安全性和有效性
  • 冠脈支架集採「腳踝斬」,醫療器械未來悲觀嗎?
    文 | 阿基米德君 來源 | 阿基米德Biotech今天是醫療器械雙十一,冠脈支架價格腳踝斬。以前一個支架買6瓶茅臺,經過96%降價跌幅之後,現在1瓶茅臺可買6個支架。上午10點,醫療器械第一次全國集採報價結束,10個冠脈支架擬中選,涉及8家企業,平均擬中選價格692元,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
  • 神舟十一號搭載金立M6 中國智造閃耀太空
    原標題:神舟十一號搭載金立M6 中國智造閃耀太空 在經歷了33天的太空遨遊之後,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已經成功返回祖國。很多人跟老冀一樣估計都會很好奇:除了WORD航天員之外,神舟十一號飛船還把哪些東東帶上了太空?
  • 印表機類唯一榮獲2017中國設計智造大獎
    近日,由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協辦的中國首個工業設計領域學院獎——「2017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揭曉獲獎名單。
  • 「國家隊」出手採購冠脈支架,企業會不會賠本?
    2011年,美敦力新一代多聚物塗層藥物支架Resolute在中國正式上市,Resolute支架應用的多聚物BioLinx是專為藥物支架設計的生物相容性多聚物,表面親水,核心處親脂,提高了藥物洗脫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當時Resolute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銷售。
  • 「宇宙中心」實現「智造」轉型
    「中關村智造大街」亮相 支撐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中關村智造大街」位於海澱五道口腹地,北起雙清路,南至成府路,全長380米,優越的區位優勢和濃厚的科技氛圍讓這裡迅速匯聚了一批專業服務平臺和國際化創新機構。
  • 三大關鍵詞,走近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
    記憶中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疫」路走來哪些舉措讓你忍不住怒贊?哪些畫面值得你長按保存?哪些瞬間曾讓你熱淚盈眶?我記得很清楚,大家在施工群裡你一言我一語,有擔憂也有焦慮,一方面是害怕工期趕不上,另一方面是對疫情的未知,一時有些手足無措,好在每天都能從富閻新區微信公眾號平臺、微博了解園區目前情況,看到不間斷的防控訊息報導,還有園區負責人微信電話與我們定時溝通,互通信息強化宣傳,大家也都心安了很多。
  • 蘇州醫工所和棗莊市舉行籤約儀式 打造中國醫療器械生產智造和產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9日訊 7月9日,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與棗莊市人民政府、棗莊市市中區人民政府就共同建設「國科醫工(山東)智造基地」項目在蘇州舉行籤約儀式。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黨委書記、副所長楊洪波,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石愛作,棗莊市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劉中波代表各方進行籤約。
  • 戰忽局年終盤點:2019中國智造TOP10
    文/周郎局座帶領戰忽局給大家送上兩個專題的年終盤點,昨天先「上線」的是「2019年國際風雲年終盤點TOP10」,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2019年中國智造年終盤點TOP10」。航母:山東艦服役要問你2019年度大事,你一定毫不猶豫張嘴就答「建國70周年」,那如果在年度大事前在加上中國智造,大家依舊可以不用停頓續上答案「國產航母——山東艦服役」。
  • 「東莞智造」在世界舞臺加速崛起
    記者調研發現,東莞智造頻頻亮相世界舞臺的背後,依託的是通過科技創新重塑經濟發展競爭力,某種程度上也是這座製造業大市產業突圍的縮影和新的延續。這些世界級的「東莞智造」力量正在東莞凝聚,迸發出強勁的新動力。
  • 「蕪湖雲雀」助力「中國智造」逐夢藍天
    該發動機由蕪湖本土企業安徽航瑞航空動力裝備有限公司自主研製,助力「中國智造」逐夢藍天。發動機如同飛機的「心臟」。隨著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日益提升,國產飛機紛紛搭載「中國心」。「艦載無人機必須使用重油油品,而許多無人機因為搭載汽油型發動機,所以無法上艦。」
  • 中國智造「歐洲攻勢」 說明了什麼?
    該航線的開通,將為中國車企發力歐洲市場奠定基礎。數據顯示,通過搶抓新能源市場發展機遇,今年1-9月份上汽MG和MAXUS新能源汽車在歐洲銷量近1.2萬輛,創下歷史新高,未來5年市場將要達到「10萬輛級」。在上汽啟動歐洲航線之前,國內今年已經有多家車企開始加速布局歐洲市場。5月,愛馳汽車出口歐盟定製歐版愛馳U5已經發往歐洲。小鵬汽車100輛小鵬G3i也預計將在11月完成首次交付。
  • 高端智能紡織用上「中國智造」石墨烯技術
    原標題:高端智能紡織用上「中國智造」石墨烯技術圖說:當紅的石墨烯技術與高端紡織相結合。網絡 圖  2017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昨天(3月17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落幕。期間,「中國智造」的石墨烯纖維引發關注。將「材料之王」石墨烯與纖纖紡線相結合,織出來的「布」有何特別?  石墨烯是當前當紅的新材料之一,正在新能源、電子、新材料等方面取得初步應用。石墨烯複合纖維的產業化,在我國剛剛起步。
  • 綜述:「中國智造」亮相北美放射學會年會
    新華社芝加哥12月6日電 綜述:「中國智造」亮相北美放射學會年會  新華社記者徐靜 苗壯  2019年北美放射學會年會1日至6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多家中國企業攜自主開發的智能產品參加這一年度展會,吸引了眾多參會者的目光。
  • 弘揚工匠精神 成就中國「智」造
    原標題:弘揚工匠精神成就中國「智」造 「『連鋼創新團隊』的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力量。」在看完「連鋼創新團隊」的故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半導體量子點量子晶片研究方向帶頭人郭國平給記者發來了這樣一段文字。
  • 華為生態鏈「智造中心」落地成都!
    華為生態鏈「智造中心」落地成都!「華灝是華為供應鏈中一個重要企業,華為在成都有研發中心、軟體中心,但是缺一個智造中心,我們過來就剛好可以彌補這片空白。同時,成華區的營商環境讓我們感覺這裡是一片開發的沃土。」深圳市華灝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龍介紹,「華為大部分產品在我們公司總裝總測,最後做成產品,這裡將是華為的一個產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