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地球運行規律與系統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全睿嫻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就「基於無痛分娩的科學與人文考量」「食鹽中亞鐵氰化鉀安全防控」話題作了專題發言,受到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並受到多家媒體報導或轉載。這是全睿嫻執著科學探索、關注民生需求締結的又一成果。
全睿嫻圍繞無痛分娩指出,麻醉劑在無痛分娩中的謹慎使用和科學管控很重要。孕產婦需不需要實施無痛分娩,該不該採取無痛分娩,要有科研的研判。醫院既要秉承人道主義精神,更要遵從人體規律和科學實踐,應避免推薦甚至誘導誤導孕產婦選擇無痛分娩。嬰幼兒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關係祖國的未來,嬰幼兒身體的好壞及智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人類未來的發展。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健全無痛分娩實施的標準和規範,並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和問責法律法規,讓無痛分娩在陽光下進行。期望醫療服務機構和醫務人員恪守良好醫德醫風,多為病患著想,以救死扶傷精神履職盡責。呼籲政府相關部門想方設法加強醫療隊伍管理,解決醫療隊伍所面臨的經濟和生活等切身問題,共同致力「健康中國」戰略目標。
經過深入研究食鹽中亞鐵氰化鉀,全睿嫻以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保障民眾健康的負責態度,指出要防控亞鐵氰化鉀大量攝入人體、在烹飪中極高溫度爆炒等,應進一步研究亞鐵氰化鉀進入人體後能否被正常吸收分解代謝,能否有其他物質進行取代。
全睿嫻不僅在醫學、健康學領域多有涉獵,在自然科學領域同樣建樹頗多。其十幾年執著於地震新理論、氣候異常變化等課題的研究,其負責的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地球運行規律與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於2016年4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揭牌成立。
全睿嫻表示,地震的預測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其所負責的中心主要側重於地震的預測和防災減災的研究。雖然面臨許多挑戰和困難,基於十幾年來對地震的觀察、分析、研究以及數以百計的成功預測案例,讓她相信地震的可預測性。但要準確預測地震,需要氣象、天文、地理、地質、物理、化學、衛星監測、大數據分析、統計、網絡技術等十多個學科的緊密結合,互相支撐,以獲得豐富的科學信息和數據。
近年來,全睿嫻通過多種時機和場合,依託行業高端專業性會議、論壇、研討交流等,向國家減災委、民政部減災辦、國家氣象局、國家地震局等相關單位領導和專家,闡述地震預測、氣候異常變化、霧霾治理等發現和研究成果,呼籲加大對相關方面的研究與治理力度,以守護社會和諧安寧。
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全睿嫻以獨到的視角、深刻的筆觸及言簡意賅的表述風格,撰寫並發表了《探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鄉規劃和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中國西南震中區等地地質災害原因分析及治理的措施和意義》《治理霧霾的措施和建議》《夯實勞動保障收益體系 給傳統種植業更多「獲得感」》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一些新穎的思路方法和措施,被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在立法、決策、戰略規劃、制度出臺等方面予以考量和汲取,如「海綿城市」建設等,發揮出「智力支撐」。
由於事跡突出,示範意義顯著,近年來全睿嫻獲得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機構授予的「中國改革創新風雲人物」「管理創新傑出人物」「中國高質量發展創新人物」「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等,展現出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能力素質和格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