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風險參考評級模型(2014版)

2021-01-10 人民網

2013年,我國對外貿易額高達4.2萬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高達5.9萬億美元,龐大的海外利益亟需中國視角的國家風險評價體系保駕護航,以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習總書記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近年來,無論是國際社會對三大評級機構公正性和權威性的質疑,還是西方對中國對外經濟合作方式的詆毀,都體現出這個領域內所存在的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之爭,也折射出建立中國國家風險評價體系的意義所在。長期以來,西方國家通過掌握評級話語權,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國際信用資源。在國家風險這一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必須發揚自力更生的創新精神,建立自主的國家風險評價體系。

中國信保作為國有政策性保險公司,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過程中積極履行政策性職能,為中國企業全球布局提供全套風險解決方案。但是中國信保如何管理自身積累的龐大的海外風險,特別是國家風險這種系統性風險,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自中國信保成立以來,就一直堅持跟蹤研究國家風險,通過國別分類和國家限額等方式實現了對國家風險的初步管控,特別是國別風險研究中心以來,張陽博士等人就一直專注於國家風險研究領域,努力吸收和借鑑各國在國家風險研究方面的優秀成果,完善中國特色的國家風險理論體系和評價方法,不斷更新和改進現有的國家風險參考評級模型,每年以全球風險地圖的形式對外發布國家風險參考評級,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和運營提供智力支持。

通過新版的國家風險參考評級模性,可以識別51種企業海外經營可能遇到的風險事件,並且從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商業環境風險和法律風險四個維度綜合分析了各國潛在的風險熱點,為及時掌控和有效管理各國風險提供了系統的分析框架,為國別分類和國家限額管理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在國家風險領域趕超國際同業的重要一步。

具體來說,2014版國家風險參考評級模型較之前有如下幾點改進:

1. 借鑑貝葉斯思想,引入先驗信息

國家風險參考評級是從多個維度對一國的國家風險進行綜合分析,而在評級之前,研究者對一國的國家風險狀況並不是一無所知的。比如,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政治穩定性高於大多數發展中經濟體,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速領先其他國家等等,諸如此類的信息統稱為先驗信息。而根據貝葉斯定理,後驗概率與先驗概率和相似度的乘積成正比。在這裡,也就是說,先驗信息會影響到一國的國家風險參考評級。為了充分吸收這些先驗信息,2014年國家風險參考評級借用世界銀行按照人均國民收入的國家分類作為先驗信息的概括,然後結合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商業環境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四個維度的國家風險信息測算一國的2014年國家風險參考評級。

2. 以有序加權法替代普通加權法

國家風險是系統性風險,無論是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商業環境風險還是法律風險當中的哪類風險事件出現都表明一國的國家風險水平在當時達到了一個極大值。因此,在測算2014年國家風險參考評級時,借鑑有序加權法,選取四個風險維度中最有可能發生國家風險事件的那個維度作為國家風險水平的代表。具體來說,就是用四個風險維度的最低得分(風險水平最高)來表徵國家風險水平。

3. 以國家風險事件為指引,進一步精簡指標體系

2014版國家風險參考評級在收集整理國家風險事件的基礎上,將一國的國家風險分為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商業環境風險和法律風險四個維度。其中在政治風險中有四類12個指標;經濟風險中有六類17個指標;商業環境風險中有四類13個指標;法律風險中有三類9個指標。和以前相比,2014年國家風險參考評級精簡了一個風險維度,將雙邊經貿關係納入到經濟風險當中;具體考察指標從71個下降到51個,指標體系的設置更為科學合理。

4. 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的處理方法差異化

在2014年國家風險參考評級中共有8個定性變量和43個定量變量,其中政治風險中3個定性變量和9個定量變量,經濟風險中有2個定性變量和15個定量變量,商業環境風險中有3個定性變量和10個定量變量,法律風險中有9個定量變量。在以前的處理方法中,在每個風險維度內,將所有定量變量和定性變量混合在一起按照主成份方法計算綜合得分。這種方法會嚴重影響主成份方法的有效性,因此在2014年國家風險參考評級對定量變量和定性變量進行差異化處理,定量變量仍然按照主成份方法計算綜合得分,而定性變量則作為對綜合得分的衝擊納入到評級當中。

5. 將一國的數據缺失程度視為國家風險的組成部分

在國家風險參考評級的計算過程中,有很多國家存在不同程度的數據缺失。在以前的處理當中,會借鑑其他的數據來源渠道儘量補充完善這些缺失數據,但是仍有很多數據無法獲得。數據缺失導致在計算一國的國家風險時只能用樣本均值或樣本最小值替代缺失值進行計算,產生了刪失數據(Censored Data)問題。為了更好的處理數據缺失問題,2014年國家風險參考評級將一國的數據缺失程度視為國家風險的組成部分,即認為一國的數據缺失程度和一國的國家風險水平負相關,將一國的數據缺失程度視為對一國當前風險水平的負的衝擊,最大值為一個標準差。

從2014版國家風險參考評級模型結果看,與2013版相比,國家風險水平下降、評級調升的國家有28個;國家風險水平上升、評級調降的國家有15個;其中,評級調升的國家主要是部分西歐和中東歐國家;評級調降的國家主要是部分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這些國家受政治局勢動蕩、外部經濟風險衝擊的影響較大,社會經濟發展可能面臨更大阻力。

國家風險評價涉及範圍廣泛,涵蓋了一國的政治體制、宏觀經濟、財政金融、法律體系、對外貿易、投資環境等諸多領域。因此,國家風險評價體系建設,是一個涉及到多學科多領域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紮實的理論研究,更要能指導實踐。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國家風險相關研究已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隨著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強以及金融創新不斷深化,國家風險的內涵仍在不斷豐富,外延在持續擴展。中國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實踐中,迫切需要在國家風險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先進的建模技術,開發各類評級、指數等工具,使得國家風險能在一定程度上可排序、可分類、可量化。還要增強模型預測能力,在短期預測之外,完善對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期的預測,著力提高模型預測精度,不斷完善國家風險研究和應用體系。

相關焦點

  • 《中國金融》|開展央行內部評級工作的思考
    央行評級工作從2014年至今,已平穩度過了業務初創期、平臺建設期和工作推廣期,業務運作模式逐漸成熟,在支持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引導中小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7年末,FIBEN通過企業、金融機構、法國國家統計局、國家支付登記中心等渠道收錄了超過760萬家企業。 基於評級數據,建立模型分析和專家分析相結合的評級方法。在評級方法的選擇上,德國、法國央行均採用了模型分析和專家分析相結合的評級標準。
  • 【主權評級】國家主權風險月報(2017年11月)
    沙特王室掀起「反腐風暴」  債務重組談判失敗,委內瑞拉出現債務違約  第20次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舉行  韓國央行宣布加息25個基點  國家主權評級動態  聯合資信將墨西哥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  聯合資信首次評定馬來西亞長期本
  • 【標普:亞太區銀行面臨評級降為垃圾級的風險】標普認為,存在亞太...
    【標普:亞太區銀行面臨評級降為垃圾級的風險】標普認為,存在亞太區未來兩年有更多銀行加入「墮落天使」名單的「重大風險」。「墮落天使」指的是評級從投資級降至投機級的公司。標普對該地區15家銀行的評級為BBB-級,即投機級中的最低評級。其中有6家銀行的評級展望為負面,有1家被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 專題研究:基於Carhart四因素模型的基金業績評價
    基於Carhart四因素模型的偏股型基金超額收益指標與其海通綜合評級呈顯著正相關。近三年在380隻偏股型基金中有72.89%能夠通過主動投資管理獲取超額收益,且380隻基金的超額收益能力指標α與基金的海通綜合評級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性,表明該模型對於基金業績評價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 貝氏評級:國內險企評級增多源自兩大裡程碑
    裡程碑之二是2015年3月原中國保監會發布《關於實施再保險登記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做再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提出具體要求,其中一個要求是信用評級必須達標。《通知》規定,如果是合約再保險的首席或最大份額接受人,要求至少滿足四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的財務實力評級達標:標準普爾評級應不低於A-;貝氏評級應不低於A-;穆迪評級應不低於A3;惠譽評級應不低於A-。
  • 關注交易對手風險、規避B級以下券商:一年一度的券商監管評級結果...
    考慮到券商分類評價結果對商業銀行合作對手的選擇具有較大參考價值(規避B級以下券商),且也更有助於理解券商行業的起起伏伏,本文對此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一家券商被劃歸至C類及以下,說明已經有一定風險隱患。
  • 89股獲買入評級 最新:N傳智
    參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並考慮到公司在陶瓷電容等領域業務拓展的潛力,給予公司2021 年50 倍PE,合理目標市值為375 億元,對應目標價94 元。首次覆蓋,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該股最近6個月獲得機構11次買入評級、5次推薦評級、3次審慎增持評級、1次Outperform評級、1次持有評級。
  • 經濟學人智庫料新風險評級系統今年將令內房市場震蕩
    原標題:經濟學人智庫料新風險評級系統今年將令內房市場震蕩   1月6日,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 發表報告預期,2021年中國GDP的強勁復甦將會淡化國內經濟面臨的一些挑戰
  • 15萬億資金迎風險評級,保險資管步入分類監管時代
    來源:北京商報國內金融市場積累十餘年經驗後,以風險為導向的分類監管終於在保險資管行業吹響了「號角」。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建立實施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制度,同時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 2011銀行從業《風險管理》第三章第二節考點
    信用風險計量經歷了從專家判斷法、信用評分模型到違約概率模型分析三個主要發展階段,特別是《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鼓勵有條件的商業銀行使用基於內部評級體系的方法(InternaRating-Based Approach)來計量違約概率、違約損失並據此計算信用風險對應的資本要求,有力地推動了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內部評級體系和計量技術的深入發展。
  • 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發布 設定監管評級要素
    設定監管評級要素和方法存在重大事件評級不高於3級《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要素包括五方面內容,分別為公司治理與內控,資本管理,風險管理,專業服務質量,信息科技管理。各部分權重佔比分別為28%、12%、35%、15%、10%。
  • CDSS行業報告:從評級深入臨床流程,疾步邁向二次跨越
    2018年,國家衛健委啟動了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醫療機構採購CDSS的剛性需求大大增加,行業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此時,CDSS相關企業一邊完善產品以滿足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評級需求,一邊深挖應用場景,開發新一代CDSS進一步精準服務於臨床工作。
  • 10公司獲得增持評級-更新中
    1月11日給予麗人麗妝(605136)增持評級。  投資建議與盈利預測  風險提示:行業增速趨緩、競爭加劇,頭部品牌收回代運營權風險。考慮到公司20-22 年CAGR 為43.0%,高於可比公司均值32.9%,選擇PEG 為相對估值的參考指標;參考可比公司21 年PEG 均值1.41x,該機構認為公司HJT 技術布局完善,GW 級訂單及整線供應經驗有望支撐業績較快增長,給予21 年1.45xPEG,目標價629.25 元,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HJT 進展不及預期;疫情反覆;股東減持;產業園進度不確定。
  • 信用評級全新管理辦法出臺 機構違規罰款提高
    對評級機構及其人員的監管也有所明確,更提高了對信用評級機構和從業人員做出違規行為的罰款金額。東方金誠技術委員會主任俞春江預計,《辦法》將重塑評級行業發展格局,強化評級行業發展規範性,提升評級機構評級服務水平,推動評級行業在新的歷史時期邁上新臺階;進一步發揮信用評級機構在風險揭示和風險定價方面的作用,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防範金融風險,促進我國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
  • 2020年CDSS研究報告:從評級深入臨床流程,CDSS行業疾步邁向二次跨越
    2018年,國家衛健委啟動了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醫療機構採購CDSS的剛性需求大大增加,行業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此時,CDSS相關企業一邊完善產品以滿足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評級需求,一邊深挖應用場景,開發新一代CDSS進一步精準服務於臨床工作。
  • 網貸天眼3月網貸評級綜合實力TOP50排行榜
    近期涉及高利貸、暴力催收的平臺面臨較高的政策風險,投資者應防範現金貸平臺借款人逾期率上升的可能性,同時建議投資者關注涉及相關業務平臺的代償金額是否大幅上升。2 月 20 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對外發布「 2018 年度非銀行支付機構自律管理評價通知」。對 238 家支付機構在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期間的自律管理情況進行評級。
  • 美國基金評級系統--晨星公司評級體系
    它的核心評級方法如下:一、晨星風險晨星風險的計算公式是:某基金A的晨星風險=基金A的月平均損失率÷所屬類型的基金月平均損失率。這就是晨星風險的數值。二、熊市評級選擇一個特定的熊市,根據該時期內基金的業績表現來評級。比如選擇最近幾年的熊市月---股市為標準普爾500指數下降3%以上的月為熊市月,債市為雷曼兄弟綜合債券指數下降1%以上的月作為熊市月。比如在美國1992.10.31-1997.10.31的5年間,標普500下降超過3%的共有6個月。
  • 5公司獲得推薦評級-更新中
    公司將顯著受益於iPhone 的換機潮,未來軟硬板有望兩翼齊飛,當前估值顯著低於可比公司,維持 「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iPhone 出貨量不及預期和高端PCB 普及率不及預期的風險。  該股最近6個月獲得機構34次買入評級、7次增持評級、6次推薦評級、5次強烈推薦-A評級、4次強推評級、4次跑贏行業評級、2次優於大市評級、2次審慎增持評級、1次買入-A評級。
  • 國際信用評級巨頭陷信任風暴:吃人家的嘴軟(圖)
    在歐洲,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薩科齊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等在內的多名領導人抨擊評級機構在歐洲債務危機期間,接連下調歐元區國家主權信用評級是「落井下石」,要求審查評級機構評估政府債券及公布決定的方式,並呼籲成立歐洲自己的評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