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人生必須旅行的33個理由

2020-12-07 鳳凰網讀書

摘自:畢淑敏 著 《藍色天堂》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1年1月 出版

閱讀提示:畢淑敏談旅行的意義:「最壯觀的景色我已飽覽,最險惡的風暴我已穿越,最艱苦的航程我已一寸寸挪過,最蒼涼的海天一色我一分分領略……生命中有這樣一次蕩滌身心的旅行,當我垂垂老矣行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勢必會回憶它,然後浮出若隱若現的歡顏……」【閱讀《藍色天堂》連載

旅行不管遠近,是需要理由的。

旅行最普遍的理由——遠方有故事。

小時候,都喜歡聽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我們瞪大了眼睛,隨著顫抖的聲音,幼稚的腦,被故事勾引著,插上翅膀,飛向遠方。在我們懵懂的小心眼裡,第一次產生了惆悵。為什麼好玩的事請都發生在遠方?有趣的人,都生活在很久之前?對於時間和地點的不確定性,是為了留有更多發揮想像和虛構的空間。如果說這事就發生在前兩年,地點就是離咱家2裡遠的鄰村,所有的光環,都被嗑咬的跑風撒氣了。從幼年時代,就對遠方充滿了期待。如果我們沒能滿足願望,總會覺得那原因是自己走的還不夠遠。就算把整個世界都走了一圈,你還會把目光投向遙遠的宇宙。這可是一個沒邊沒沿的空間,你渺小的生涯,窮盡永世也走不到頭……

第二個原因,為了看到不同的景物,激發自己的荷爾蒙。認真講起來,這句話的前半段——看不同的景物,是我做問詢他人的時候,常常聽到的話。這句話的後半段,卻從來沒有人講過,是我狗尾續貂加上去的。那些說看不同景物的人,說完了前半截話,就沒有下文了。看景物幹什麼呢?總不能呆呆地看完就完了,什麼也不曾留下吧?然後呢?我問。

沒有然後。看完了,就回家了。

再然後呢?我窮追不捨。

再然後?被問到的人輕輕重複著,好像這是一個奇怪的問題。終於,他回答:在家裡呆上一段時間,就煩了,厭倦了。渾身的血液又開始激蕩起來,蠢蠢欲動。這時候,我知道,又該出發了。我就會再次走出家門,去看不同的風景。

我停止了追問,估摸著是問不出什麼新鮮東西了。看完了新的風景,他又回家了,過一段,再次出發。循環論證以至無窮。

於是我把這句話補足——看不同的風景,激發自己的荷爾蒙。

遠方是魔術師。你在熟悉的地方,很少能發生新奇的思索。儘管有很多人說,他們的發現是在床上昏睡的時候,半夢半醒中靈感來拜訪,但我還是頑固地認為,那些想法的胚胎,還是來自走動的步伐、馳騁的飛馬,騰雲駕霧的機器等等快速移動的時刻。這時你的身體在變化,卻又不需要太費力(走得不要太快,如果氣喘籲籲,自然沒希望遐想),最有利於荷爾蒙的分泌,分泌出來又無需補充到身體的肌肉裡發動興奮,那就只有興奮大腦了。大的思考需要大的舞臺,大的背景。旅行會逼著我們看名山大川,看萬米高空上的雄闊景致,看奔湧不息的大海……這都將強有力地刺激我們的思維。

在我們的身體裡,棲息著一個奇怪的悖論。身體是屬於自己的,這一點毫無疑問。可是身體裡寄居著一個我們不認識、不能控制的陌生人,它大模大樣地反客為主,操控著我們的方方面面。它不高興了,我們就會生病。它昏聵了,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敵我不分,亂殺亂砍自己人。它擅離職守,就無法識別入侵的毒菌和傷害,反倒認敵為友,養虎為患,釀出大禍。它若是一發脾氣開始搗亂,要命啊,人乾脆就崩潰,出現各種致死的問題。反過來說,它若是勤勤懇懇堅守崗位,人就可以頤養天年萬事順遂……這就是荷爾蒙內分泌系統。它包括但並不僅僅指性腺的分泌。

相關焦點

  • 畢淑敏:讓自己幸福,是人生的第一要務!
    畢淑敏說,我們對幸福的追求,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意義,感受到人生價值的莊嚴。著名作家王蒙稱畢淑敏為"文學的白衣天使",與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不同,"文學的白衣天使"會引領我們走出迷惘和悲傷,每當我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們迷失在黑夜中時,閱讀的力量是動人心魄的。
  • 畢淑敏:人生有三件事不可儉省
    最近讀到作家畢淑敏在某報發表的文章,裡面有段話寫的特別好:「人生不可儉省的三件事:第一是學習,第二是旅遊,第三是鍛鍊。」學習關於學習,畢淑敏說:「機遇是牽著婚紗的小童,如果你不學習,新娘就永遠不會出現在你人生的殿堂。」自從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工作後,你有多久沒摸過書本,沒好好充實自己了?
  • 畢淑敏:人生有三件事不可儉省,尤其是第一件!每一件都是大事!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明的話題。在這千姿百態的人生中,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而我們這一生,「窮」和「累」似乎是大部分人必須要走過的階段。畢淑敏說:人生,有三件事不可儉省,一時學習,二是鍛鍊,三是旅行!不可儉省是學習人無完人,也不存在說一生下來就是天才的人。人生所有的成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才能達到!所謂天才,也不過是99%的汗水,加1%的努力。
  • 65歲登頂北極點:七大洲四大洋73個國家走遍,她依然孤獨|畢淑敏新書上架
    這幾個理由看起來很雄辯,不過直到16 世紀,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所繪地圖,並無統一的方向感,而是遵循自己的法則,各行其是。由於不同文明所尊崇的人和事物有所不同,在早期地圖中,代表尊崇位置的地圖上方,便五花八門。不過西這個方向,代表著日落與黑暗,比較不受人待見,從未被設為上方。
  • 畢淑敏:經歷過磨難,一度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用30年走出自卑
    ——畢淑敏畢淑敏的身上有很多標籤,崑崙女兵、醫師、心理諮詢師、作家,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集名利、地位、財富、於一身的人,也難逃脫芳華之年的"人生經歷"帶給她的自卑跟悲觀心理。用30年時光走出陰霾,一定會經歷尋常人所不能想像,望而不及的事情!
  • 畢淑敏:感悟生命與死亡共同的綻放
    畢淑敏:日新月異的變化是中國人民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在我們的物質基本上富足、滿足之後,怎樣去確立人生的方向,怎樣去把握幸福?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我個人來講力量極其微薄、力不從心。但我想提出問題的本身,可能就具有一定的意義,大家來重視這個問題。什麼叫做幸福?在溫飽解決以後,我們將向何處去尋找更豐富內容的幸福,是當代中國一個重大的問題。
  • 畢淑敏:「快」年代關注永恆的生命
    畢淑敏:這些書的主題一以貫之,是討論生命價值和意義的作品。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若干年,但書中所涉及的問題,依然存在,甚至越來越尖銳地擺在了今天中國人的面前。在一個越來越追求「快」和「變異」的年代,也有一些東西是經久不變、愈老彌堅的,比如對如何把握人生和窺到人性的弱點。在具體的細節上,我做了一些調整。
  • 畢淑敏:人生,本沒有意義,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
    01 人生意義追問作家畢淑敏曾經應邀到一所大學演講,學生提出的問題異常犀利。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問題是:「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畢淑敏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是啊,消極地想,人被迫來到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也被迫離開這個世界,你在世間追逐的任何名利,最終都是一場空!這樣想來,人生真的很悲催。人生於自然,最終歸於自然,那我們又何必在世間努力、奮鬥、追求,歷經生活的種種艱難困苦?
  • 畢淑敏:人生沒有意義,為什麼我們還要努力
    作家畢淑敏在某所大學做演講時,不斷有學生遞上字條提出自己的疑問。字條上提得最多的問題是——「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實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她把這個問題讀了出來,並說:「你們今天提出這個問題很好,我會講真話。
  • 畢淑敏:文字背後溫情的「生活家」
    自這位作家的作品中可尋找智慧,自這位「生活家」的人生裡可讀到「溫情」。畢淑敏本身就是一部內涵豐富的書 畢淑敏的身份很多:醫生、心理師、作家,還有一個就是「生活家」。她的作品多與自己的職業角色有關,筆下流淌出的質樸文字,滲透著睿智、哲思和溫情。
  • 大學生困惑人生意義何在?畢淑敏:人生沒有意義你要給它一個意義
    「人生沒有意義,需要你給它一個意義。」當作家畢淑敏看到了大學生的困惑,做出這樣的回答的時候,臺下掌聲雷動,久久不能平息。很精彩的一句話。面對年輕人有這種成年人的困惑時,畢淑敏順勢引導大學生們,尋找自己對人生的定義,設立目標,並為之奮鬥,不虛度一生。其實人生的意義這個話題,中年人的困惑要大得多。中年是一個很尷尬的階段,家庭、事業、健康,件件都是大事。
  • 畢淑敏:生命地圖(圖)
    當年,畢淑敏是軍隊裡的小醫生,經常拉練穿越無人區。那一次,她身背重負要走60公裡的高原路程,對平原部隊來講可能不是特別漫長,對於高原部隊來說,這的確是個漫長的徵程。「中午的午飯由於自己不小心都扣在了牛糞上,然後餓著肚子繼續走。心裡想,休息一下吧,休息一下我就趴在地上,實在是走不動了」。畢淑敏說。這時,指導員走過來對她說,下午就不休息了,太陽落山之前要趕回去,否則就會被凍死在雪地裡。
  • 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喚起心靈的感動
    畢淑敏還是一位心理學家,她了解兒童心理,善於捕捉兒童的心理變化,並相應提出解決之道。畢淑敏專為青少年創作的「給孩子的心靈成長書」系列叢書,用充滿母性光輝的文字、豐富真切的人生經驗、透徹心扉的成長期盼,為孩子們開設了一堂堂有趣而真摯的心靈成長課,妥善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靈謎題。  「成長不僅是青春期的拔節,還是人生都在進行的過程,你能夠看到自己身心的變化,甚至人生休止符的到來。
  • 為什麼有些人越長大越傻,你看看畢淑敏怎麼說的,真的是一針見血
    想不明白沒有關係,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畢淑敏的語錄,真的是一針見血!文字如下: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蝌蚪,長大了都變作井底之蛙。這不是你的過錯,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法彌補。要了解世界,必須到遠方去。旅遊是需要花錢的,誰都知道。旅遊的好處卻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蓄積。有人以為旅遊只是照一些相片,買一些小小的工藝品,其實不然。
  • 她人生 | 畢淑敏:關於讓孩子更幸福的4個建議
    關於教育孩子,畢淑敏有四點建議,希望能為家長們解決困惑。成功是為了什麼?成功之後又將如何? 人們對於成功的理解越來越功利,以至於成功的標準最終都可以簡化成掙錢的多少。人生是一個過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課,撒下一粒種子,不懂得等待,是不會看到它開花結果的那一天的。
  • 畢淑敏談明星吸毒:罌粟本身沒有罪 毒品是人禍(圖)
    近日,明星吸毒事件頻頻發生,柯震東、房祖名、張默、高虎、寧財神、李代沫、張元等星光耀眼的名人,紛紛倒在毒品之前,使讀者再度關注畢淑敏20年前這部「深挖毒品」的作品。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畢淑敏。畢淑敏說:「中國打過鴉片戰爭。一個國家的歷史和一種毒品聯繫到一起,對整個民族傷害之深,屈辱之甚,值得深思。
  • 畢淑敏:希望《花冠病毒》永遠只是預言
    2月初,面對確診人數的不斷飆升,有網友評論,今天所發生的一切都與作家畢淑敏在2012年出版的小說《花冠病毒》中描述的是那麼的相似,「突發瘟疫、城市封鎖、民眾出逃、搶購成風……這本小說像是一則『預言』。」 在小說的序言中,畢淑敏說,「這本書裡,滲透我人生的結晶……包含我對以往和將來世界的回眸與眺望。包含著我對宇宙的好奇和幻念。」 2003年,「非典」暴發。
  • 畢淑敏:我希望,《花冠病毒》永遠只是預言
    今年2月初,面對確診人數的不斷飆升,有網友評論,今天所發生的一切都與作家畢淑敏在2012年出版的小說《花冠病毒》中描述的是那麼的相似,「突發瘟疫、城市封鎖、民眾出逃、搶購成風……這本小說像是一則『預言』。」  在小說的序言中,畢淑敏說,「這本書裡,滲透我人生的結晶……包含我對以往和將來世界的回眸與眺望。包含著我對宇宙的好奇和幻念。」  2003年,「非典」暴發。
  • 畢淑敏:《花冠病毒》所寫 希望永不重現
    2月6日晚,國家一級作家畢淑敏女士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從事軍醫工作20年的她,擅長撰寫心理諮詢方面的書籍。她在2012年推出了長篇小說《花冠病毒》——裡面描寫了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突發瘟疫,然後城市封鎖、民眾出逃、搶購成風……當然,更多的是英勇抗擊。畢淑敏希望小說所寫,永遠不重現。
  • 印度尼西亞旅行的14個理由
    這個洲際國家擁有超過17,000個島嶼,橫跨東南亞地區。憑藉其完美的大規模擴張,它在歷史上被認為是最好的交易場所之一。結果,它也成為文化的熔爐。1.科莫多斯龍科學上科莫多巨蜥,也被稱為科莫多巨蜥,是監視蜥蜴科的成員,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