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 LED晶片焊盤表面結構對封裝的影響分析

2020-11-26 慧聰網

    慧聰LED屏報導  

   本文通過對現有用於微顯示的LED晶片使用過程分析,指出目前使用過程中主要限制問題,設計三種電極焊盤表面結構,並完成晶片製作;通過對三組實驗品的外觀及固晶後推力進行對比評估,指出三組晶片焊盤表面電極結構各自的優缺點及適用性,對後續晶片選擇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1、前言

  隨著近年來的技術發展,作為LED在顯示上的一個重要應用,小間距顯示屏在進入室內顯示後,逐漸走向成熟。傳統的小間距顯示由於像素間距的影響以及分立器件的固有缺陷,依然存在顯示視距不足、摩爾紋等現象,為滿足人們不斷追求顯示效果的需求,以及進一步擴展應用領域,小間距顯示在往更小點間距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這就意味這晶片的尺寸不斷減小,Min LED由於其能夠避免原有晶片的種種缺陷,而成為更小點間距的唯一選擇,同時也成為近兩年業界研究的熱點。

  今年以來各類相關應用也不斷展出,目前常規Min LED結構皆採用倒裝結構,晶片尺寸在100*300um之間,受到晶片及電極NP電極間隔尺寸的限制,晶片的焊盤尺寸較小。同時為克服分立器件尺寸對點間距限制,Min LED大多採用集成封裝(COB)方式進行,其對作業過程中的穩定性一致性等要求較高,因此在封裝過程中實現穩定可靠的晶片與基板的焊接是Min LED應用過程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本文從晶片端出發,製作不同電極焊盤結構,通過對比焊接過程後的參數表現,分析對晶片及封裝的影響,為後續使用提供一定經驗。

  2、機理分析及實驗設計

  針對倒裝LED晶片焊接,常規方式是回流焊及共晶焊兩種方式。

  其中常規回流焊方式,封裝過程中通過錫膏固定方式進行,對應電極表面為Au結構,具體的需要在基板對應焊盤位置點錫膏,再固定晶片,然後再按照一定的溫度曲線通過回流焊爐進行高溫固化,錫膏的選擇決定了固化所有需要的溫度,通常會在180~260℃之間進行選擇,溫度相對較低,與晶片製程溫度基本一致,對晶片結構影響較小,同時由於Min LED晶片及焊盤尺寸較小,錫膏使用量及位置準確度極為重要,與此同時晶片電極焊盤對錫膏的適應性也較為重要,若防護不足,極易發生電極侵蝕而脫落情況。

  另一種共晶焊,封裝過程中通過助焊劑固定方式進行,對應晶片電極焊盤表面為AuSn結構,具體的需要在基板對應焊盤位置點助焊劑,再固定晶片,然後再按照一定的溫度曲線進行高溫固化,過程中由於AuSn材料本身共晶溫度限制,通常最高溫度在320℃左右,對晶片結構及輔材等高溫的穩定要求較高,但其避免了小尺度下錫膏控制的問題。

  在以上兩種方式之外,另一種目前在IC集成封裝工藝中用到的鍍錫工藝則集合了以上兩種方式的優點,對應晶片電極焊盤表面採用Sn結構,具體的需要在基板對應焊盤位置點助焊劑,再固定晶片,然後按照一定的溫度曲線進行高溫固化,溫度方面與常規回流焊類似,晶片電極焊盤表面SnAg成份決定了固化所使用的溫度,目前常用溫度在240℃左右,該方式一方面避免了錫膏情況下的精準控制問題,另一方面固化溫度也在相對較低位置,但晶片製程相對複雜,同時晶片結構對最終效果影響較大。

  考慮以上三種方式對晶片及封裝效果的影響,本文採用三種方式製作同尺寸Min LED晶片,再按照對應焊接所需溫度曲線進行晶片與基板焊接,然後從外觀、性能、推力等方面進行測試分析。

  3、實驗準備及實施

  3.1晶片製備

  按照現行晶片工藝,選擇外延片進行常規工藝流水,電極焊盤製作前暫停分為3組,其中組1在電極焊盤製作時採用現行Au電極結構,焊盤厚度2.4um,組2在常規電極製作後,採用使用熱蒸發方式,使用有研億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AuSn材料(99.999%)製作AuSn焊接層(Au80%:Sn20%),厚度4um,組3在常規電極製作後,在電極焊盤位置製作焊錫層(Sn97% :Ag3%)焊層厚度10um, 從製作過程看,常規Au電極及AuSn鍍層採用蒸發方式進行,整體良率較為穩定,焊錫層製作時,由於過程中含有一定腐蝕性成份,需要在晶片表面非鍍膜區域做鈍化加強,防止作業過程中出現晶片結構的損傷,同時整個鍍膜製作過程中參數調整對最終良率影響較大,三組樣品焊盤表面SEM形貌正面及側面對照如下:

  

  其中圖1為組1表面為Au結構晶片;圖2為組2表面為AuSn結構晶片;圖3為組3表面為鍍Sn結構晶片;由上圖可以看出,組1及組2樣品在完成電極製作後,焊盤表面較為平整,但一次電極結構表現明顯,組3由於製作方式原因,焊盤表面相對粗糙,但由於整體厚度較厚,底層一次電極形貌未表現出,同時由於Au材料屬性限制,在測試過程中,測試探針極易在焊盤表面形成明顯痕跡。

  在完成晶片前道作業流水後,將3組按照常規方式進行研磨劃裂,同機臺測試結果如下: 

▲表1 測試匯總

  由以上測試結果,3組晶片光電性能參數基本一致,綜合良率基本一致,其中組3,Ir良率略低,通過觀察晶片表面,部分區域出現金屬沾汙,這主要是由於製作鍍錫層後,溶液清洗過程中產生,導致出現漏電通道產生漏電,這也是在該工藝實施過程中,最主要控制環節。

  3.2晶片封裝

  從以上3組製備完成樣品中,各自選取50pcs參數相同晶粒進行封裝樣品製作,根據實驗室條件,錫膏使用晨日科技ES1000(粒徑1-15um)實驗組2/3助焊劑使用晨日科技ES930系列(粘附強度15mg/mm^2)固晶完成後使用型號為SIKAMA Falcon 5C的5溫區回流焊機進行,三組作業過程如下(回流焊曲線):

  

  其中組1使用圖a曲線,組2使用圖b曲線

  過溫完成後,焊接形貌情況如下:

  

  由圖4顯示:三組差異較為明顯,其中組2、組3由於未使用錫膏,外觀較好,完全避免錫膏過量的問題,組1封裝在使用錫膏過程中,易發生類似錫膏過量導致的晶片歪斜現象,同時由於晶片焊盤間距為100um,因此在錫膏過量情況下,固晶過程導致錫膏擠壓流動,容易產生焊盤連同,形成漏電通道,造成最終失效。

  4、結果與分析

  使用型號為TRY MFM1200多功能推拉力測試機(下圖a)對三組樣品進行推力測試,數據採集效果曲線如圖(下圖b)。

  

  每組實驗品測試10pcs,對推力測試數據進行統計(表2),同時對推晶過程中掉落晶片電極表面進行SEM分析如下:  

  從推力測試匯總數據看,實驗組3(鍍Sn)推力明顯高於組1及組2,組2推力最低,推落晶片焊盤完整,但形貌相對有一定差異。結合前述樣品製作與封裝過程推測:組1推力相對偏低與所使用錫膏粒徑偏大有關(1~15um),用於測試晶粒焊盤面積為76*62um,因此在封裝過程中,會導致部分晶粒焊盤下錫量不足,進而表現為推力不足,在組1SEM圖像上可以明顯發現,有較大區域空洞位置,同樣對於組2樣品,受制於晶片結構設計原因(目前全部為DBR工藝),在前述晶片SEM圖像中,焊盤正面平整面積較小,底層電極圖像明顯,因此在固晶過程中,晶片會產生輕微傾斜,後續回流焊過程中易在焊盤對應位置產生大量空洞,導致焊力不足;對於組3,由於後續鍍錫製程所製作錫層厚度達10um,焊盤表面未表現出底層電極結構,相對平整,因此在固晶及過溫後,晶片與基本貼合緊密,後期使用可靠性更高。

  綜合以上3組實驗品情況,由於目前小尺寸晶片因可靠性問題都採用DBR結構的倒裝結構,其底層一次電極結構在焊盤表面表現明顯,且佔據較大比例,因此電極表面採用AuSn結構(組2)在現有封裝過程中易產生空洞,其並不適用於現有常規製程下的小尺寸倒裝晶片。電極表面採用Au結構(組1),其採用錫膏方式固晶使用,能適用於現有製程,但使用過程中需結合焊盤大小選擇合適粒徑錫膏,有助於提高焊接可靠性,同時錫膏使用量對封裝良率影響較大,電極表面採用鍍Sn結構(組3),晶片製程較為複雜,對晶片良率稍有影響,但在封裝過程及推力表現較優。

  5、結論

  基於前述實驗及分析,針對目前微顯示LED晶片焊盤結構,由於晶片工藝路線限制,AuSn結構不適用於該應用下晶片,表面Au結構,符合現有常規倒裝晶片使用方式,但錫膏選擇及封裝過程控制要求較高,表面鍍Sn結構,晶片製程較為複雜,成本略高,但封裝使用效果較優,封裝應用廠商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晶片焊盤結構。

  參考文獻

  [1]連程傑.LED晶片倒裝技術簡述[J]. 長江大學學報,2013(31):96-97

  [2]薛棟民.鋁/鎳/銅UBM厚度對SnAgCu焊點的力學性能及形貌影響[J].半導體光

  電.2014.35(2):278-281

  [3]王陽元.集成電路工藝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程明生.倒裝晶片熱電極鍵合工藝研究[J].電子與封裝.2006.6(6):9-13

   優質商鋪推薦:深圳市錦凌電子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李莉梅

相關焦點

  • IC封裝樣品失效分析,微觀分析晶片內部結構.
    一、IC封裝樣品失效分析FA(Failure Analysis),失效分析不僅有助於提高產品可靠性,而且可以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是IC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按照分析目的或分析手段,FA可分為:PFA(Physical Failure Analysis),是主要做物理、材料方面的失效分析EFA(Electrical Failure Analysis),是以電學測試為主的失效分析,IC封裝樣品失效分析失效分析的目的:分析失效現象,確定失效原因
  • 大功率LED封裝結構及技術原理透析
    LED封裝的功能主要包括:  1、機械保護,以提高可靠性;  2、加強散熱,以降低晶片結溫,提高LED性能;  3、光學控制,提高出光效率,優化光束分布;  4、供電管理,包括交流/直流轉變,以及電源控制等。  LED封裝方法、材料、結構和工藝的選擇主要由晶片結構、光電/機械特性、具體應用和成本等因素決定。
  • qfn封裝怎麼焊接_qfn封裝焊接教程
    由於QFN是一個全新的封裝類型,印製板焊盤設計的工業標準或指導書還沒有制定出來,況且,焊盤設計完成後,還需要通過一些試驗來驗證。當然,在充分考慮元件底部的散熱焊盤以及引腳和封裝的公差等各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參考IPC的方法來制定設計原則。   QFN的焊盤設計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周邊引腳的焊盤設計;②中間熱焊盤及過孔的設計;③對PCB阻焊層結構的考慮。
  • LED倒裝技術及工藝流程分析
    針對傳統正裝LED存在的散熱差、透明電極電流分布不均勻、表面電極焊盤和引線擋光以及金線導致的可靠性問題,1998年,J.J.Wierer等人製備出了1W倒裝焊接結構的大功率AlGaInN-LED藍光晶片,他們將金屬化凸點的AIGalnN晶片倒裝焊接在具有防靜電保護二極體(ESD)的矽載體上。  圖1是他們製備得到的LED晶片的圖片和截面示意圖。
  • 小間距LED晶片 不只是縮小尺寸
    眾所周知,封裝燈珠的尺寸縮小,必然要求晶片尺寸的縮小。目前,市場常見小間距顯示屏用藍綠晶片的表面積為30mil2 左右,部分晶片廠已經在量產25mil2 ,甚至20mil 2 的晶片。  另一方面,晶片表面積的變小,單芯亮度的下降,一系列影響顯示品質的問題也變得突出起來。  首先是對於灰度的要求。與戶外屏不同,戶內屏的需求的難點不在於亮度而在於灰度。
  • to封裝的管腳排位
    這是早期的封裝規格,例如TO-92,TO-92L,TO-220,TO-252等等都是插入式封裝設計。近年來表面貼裝市場需求量增大,TO封裝也進展到表面貼裝式封裝。   TO252和TO263就是表面貼裝封裝。其中TO-252又稱之為D-PAK,TO-263又稱之為D2PAK。   D-PAK封裝的MOSFET有3個電極,柵極(G)、漏極(D)、源極(S)。
  • LED導電銀膠、導電膠及其封裝工藝
    特別適合大功率高高亮度LED的封裝。      特別是UNINWELL的6886系列導電銀膠,其導熱係數為:25.8剪切強度為:14.7,堪稱行業之最。      二封裝工藝      1.LED的封裝的任務      是將外引線連接到led晶片的電極上,同時保護好LED晶片,並且起到提高光取出效率的作用。
  • LED封裝工藝流程
    二、封裝工藝  1. led的封裝的任務  是將外引線連接到LED晶片的電極上,同時保護好LED晶片,並且起到提高光取出效率的作用。關鍵工序有裝架、壓焊、封裝。  2.LED封裝工藝流程  4.封裝工藝說明  1.晶片檢驗  鏡檢:材料表面是否有機械損傷及麻點麻坑(lockhill)  晶片尺寸及電極大小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電極圖案是否完整
  • 從間距到封裝,小間距LED技術PK新階段
    其次,採用SMD封裝技術,LED的燈腳焊盤裸露外部易被氧化,造成水汽入侵LED內部晶片,在水氧作用下長期運行造成燈芯內部發生電化學反應,出現死燈、「毛毛蟲」現象。此外,靜電對LED燈珠的傷害也不容忽略。小間距SMD產品靜電敏感,裸露的燈腳焊盤很容易受到靜電的影響,造成死燈。
  • 【朗迅課堂】晶圓級封裝技術
    再分布工藝就是在器件表面重新布置I/O焊盤。圖3示出了鍵合閃速存儲器上再分布的情形。從圖中可見,閃速存儲器晶片四邊上的原有焊盤轉換成了凸點陣列。在此實例中,器件表面使用了兩層介質層,中間夾有的一層再分布金屬化層用於改變I/O的分布。在這工序之後,電鍍上焊球凸點,於是晶片就變成了WLP產品。
  • 解決大功率LED散熱問題的3 種封裝結構及4種封裝材料詳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7157.htm大功率LED封裝散熱分析下圖為LED封裝結構圖,由圖分析出該封裝散熱途徑如下:(1)LED晶片—封裝透鏡—外部環境(2)LED晶片—鍵合層—內部熱沉—
  • 主板用MOSFET的封裝形式和技術 -主板,MOSFET,封裝形式和技術...
    所謂封裝就是給MOSFET晶片加一個外殼,這個外殼具有支撐、保護、冷卻的作用,同時還為晶片提供電氣連接和隔離,以便MOSFET器件與其它元件構成完整的電路。晶片的材料、工藝是MOSFET性能品質的決定性因素,MOSFET廠商自然注重晶片內核結構、密度以及工藝的改進,以提高MOSFET的性能。這些技術改進將付出很高的成本。
  • 晶片巨頭們都在爭相研發的3D封裝關鍵技術究竟有多難?
    在倒裝晶片中,使用各種工藝步驟在晶片頂部形成大量的焊料凸塊或微小的銅凸塊,然後將器件翻轉並安裝在單獨的晶片或板上。凸塊落在銅焊盤上,形成點連接,稱之為晶圓鍵合機的系統鍵合裸片。WLP是直接在晶圓上進行封裝測試,之後再切割成單顆組件。扇出晶圓級封裝(Fan-out WLP)也是晶圓級封裝中的一種。
  • LED封裝結構、工藝發展現狀及趨勢
    最近晶片級封裝CSP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所以現在與未來的LED封裝技術,更需要在LED封裝設計上與晶片設計上同時進行, 並且需要對光、熱、電、結構等性能統一考慮。在封裝過程中, 雖然材料( 散熱基板、螢光粉、灌封膠) 選擇很重要, 但封裝結構( 如熱學界面、光學界面) 對LED光效和可靠性影響也很大, 大功率白光LED封裝必須採用新材料, 新工藝, 新思路。
  • 乾貨|QFN封裝懶人焊接方法
    QFN(Quad Flat No-lead Package,方形扁平無引腳封裝)是一種焊盤尺寸小、體積小、以塑料作為密封材料的新興的表面貼裝晶片封裝技術。由於底部中央大暴露的焊盤被焊接到PCB的散熱焊盤上,使得QFN具有極佳的電和熱性能。
  • EMI的來源 IC封裝的特性是什麼
    將去耦電容直接放在IC封裝內可以有效控制EMI並提高信號的完整性,本文從IC內部封裝入手,分析EMI的來源、IC封裝在EMI控制中的作用,進而提出11個有效控制EMI的設計規則,包括封裝選擇、引腳結構考慮、輸出驅動器以及去耦電容的設計方法。
  • 大功率LED導熱導電銀膠及其封裝技術和趨勢
    特別適合大功率高亮度LED的封裝。  二、大功率LED封裝關鍵技術  大功率LED封裝主要涉及光、熱、電、結構與工藝等方面,這些因素彼此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其中,光是LED封裝的目的,熱是關鍵,電、結構與工藝是手段,而性能是封裝水平的具體體現。
  • 各種晶片封裝介紹
    所以我們會推出一系列關於封裝方面的介紹資料,希望給大家一些有價值的參考。這次,我們推出的是《各種晶片封裝的結構與特點》,主要想幫助大家對各種晶片封裝形式有一個入門了解。本次分享主要內容有:晶片封裝形式晶片引腳方向識別方法晶片結構和分析方法晶片封裝與焊接方法
  • 超越摩爾,一文看懂SiP封裝技術
    SIP 封裝製程按照晶片與基板的連接方式可分為引線鍵合封裝和倒裝焊兩種。2.1.引線鍵合封裝工藝引線鍵合封裝工藝主要流程如下:圓片→圓片減薄→圓片切割→晶片粘結→引線鍵合→等離子清洗→液態密封劑灌封→裝配焊料球→回流焊→表面打標→分離→最終檢查→測試→包裝。
  • SiP封裝工藝介紹
    在本工序主要是把晶片和金線用塑膠密封起來,使其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失效,主要過程如下:1)     將完成超聲焊接的基板,放置在注塑機的下模(Bottom chase)(見下圖)上預熱。2)    將上模(Top chase)下壓,並將預熱後的環氧塑封料(Epoxy Molding Compound,簡稱EMC)從注塑口投入到投料罐(Pot)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