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退役準將:對付巴格達地下掩體的幾種方案

2020-12-05 東方網

東方網4月7日消息: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導,聯軍星期天繼續對巴格達發動更多的突襲。雖然聯軍越來越接近於推翻薩達姆政權,但薩達姆的確切位置和命運仍不為人知。

西方專家一直稱,在底格裡斯河邊的一個共和和宮地下有一個造價為6千萬美元、面積為6000平方英尺(約600平方米)的地下掩體。專家們一直認為,這可能是伊拉克領導層隱藏的地方。

美國有線新聞網的軍事分析家、退役準將格蘭奇評估了聯軍將如何對付地下掩體的方法。

格蘭奇說,伊拉克領導人很有可能會隱藏在一個地下掩體裡。不是所有的掩體都會是在共和國宮、清真寺或醫院下面。它們可能會在100英尺(約30米)以下,有一到二個街區那樣大。這才是真正的地下掩體所在的位置。這一地點可能會是在一個居民區下面。

鑽地炸彈可能或不可能打到這麼深的地下。即使它打到這樣的深度,它也不能消滅指揮和控制中心。指揮、控制和通信中心的許多裝置是按照相互之間相隔很遠的方式來配置的。

一些特種部隊成員受過攻擊地下掩體的訓練,消滅整個地下掩體、破壞建築結構或其它結構。做到這一點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它需要經過由不同材料製造的多層門口、走廊和地板。他們進行過破壞這種建築結構的爆破訓練,他們將這稱之為「機械突破」。一旦他們進入地下掩體,他們將進行近距格鬥,消滅在那裡的警衛部隊,並試圖抓獲或幹掉敵方的領導人。

另外一個可選方案是你可以把他們燒出來。或是用濃煙將他們薰出來。也就是說,你使用某種空氣燃燒彈,不管你是用手投出去還是用飛機來投放。

特種部隊的成員能做到這一點。當然地面部隊也可以採用相類似的技巧。在他們進入之前,他們首先會將敵人燒死。如果他們要經過由多層防禦工事、走廊和門口組成的地下防禦工事,他們將冒很大的人員傷亡的風險。

相關焦點

  • 英國媒體分析美軍奪取巴格達的6種可能方案
    東方網4月7日消息:英國《泰晤士報》4日發表文章,談美軍如何奪取巴格達。認為美軍可能待增等援部隊再發動最後進攻。文章說,美軍對巴格達機場的佔領或部分佔領,向薩達姆政權證明,美國部隊現在已經到了他們的門口。這個機場可能成為調進更多兵力向巴格達發動總攻的中心。它還將為美國部隊提供一個用直升機向首都發動襲擊的戰略跳板。機動作戰需要速度和抓住時機。
  • 美海軍首現華裔準將 普通話流利以族裔背景為榮
    強納森·袁去年晉升海軍準將,成為美國海軍目前唯一華裔將軍。圖為他仍是海軍上校時所攝。Yuen, 譯音)準將,不久前抵達夏威夷珍珠港接任新職,挑起協助領導這支龐大艦隊的重擔。在加州土生土長海軍首見華裔準將的喬納森·袁是第二代華裔,祖父早年從廣東赴美謀生,父親後來移民舊金山。喬納森·袁擁有史丹福大學商學院學士與賓州大學碩士學位。在海軍官校1983年班以優異成績畢業,還曾以交換學生身份在西點軍校深造。
  • 懼怕被「團滅」,白宮究竟在地下挖了多少秘密掩體?數據已公開
    最近幾個月,美國可以說是禍不單行,疫情仍在大肆擴散,暴亂又加劇了目前混亂的局勢,而特殊時刻,白宮地下的秘密掩體也十分吸人眼球。據媒體報導,白宮地下至少有2個大型秘密掩體,而它們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一眾關鍵人物十分懼怕在危險時刻被「團滅」。
  • 美軍突進巴格達意欲何為:第三種方案攻城
    近兩天,有關美軍先鋒部隊突進巴格達的消息困擾著各國媒體。美伊雙方各執一詞據西方媒體援引美國軍方的消息報導,從南線一路向巴格達挺進的美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坦克旅在4日控制了巴格達西南20多公裡處的薩達姆國際機場後,不等美英聯軍對巴格達實施合圍,出人意料地沿南部高速公路向巴格達城區突進;巴格達守軍的抵抗雖然延緩了美軍20輛主戰坦克和10輛裝甲戰車的推進速度,但未能阻止美軍「且戰且進」。
  • 亞美尼亞士兵剛躲進掩體,一枚疑似溫壓彈襲來,大量士兵死亡
    亞美尼亞士兵躲進掩體,一枚炸彈襲來,導致多人死亡,疑似溫壓彈!土耳其星報11月1日報導,亞塞拜然公布的一則視頻顯示,亞美尼亞士兵交火過後躲進了掩體,亞塞拜然出動蘇-25攻擊轟戰機進行了空襲。從視頻可以看出,亞美尼亞剛剛躲進修建完好的掩體,一枚炸彈突然襲來,掩體內士兵多人死亡。亞塞拜然聲稱,空襲給亞美尼亞導致了嚴重的傷亡。
  • 維基解密地下掩體曝光 可抵抗氫彈爆炸衝擊波
    維基解密地下掩體曝光
  • 巴斯拉守軍頑抗為美英巴格達之戰敲響警鐘(圖)
    美英盟軍進入伊拉克南部地區已經整整10天了,但是當地最大城市巴斯拉依然在薩達姆支持者的嚴密控制下。雖然城外英軍將這座城市圍困起來,並多次炮打當地重要目標和集結的武裝分子,但始終不願進城同換上了便衣的伊拉克武裝人員進行血淋淋的城市巷戰,並希望能通過採取「斷水、斷電、斷糧」的政策來將其困死,或者引起城中發生「武裝起義」。
  • 巴格達伊核問題會談結束 談判雙方未達成協議
    中新網5月25日電 綜合報導,為期兩天的新一輪伊朗核問題會談2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式結束。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會後表示,此次伊核問題會談沒有達成協議,各方將於6月18日至19日在莫斯科再次舉行會談。
  • 巴格達的曾經榮光與悲劇宿命
    新王朝的第二任統治者曼蘇爾決定為自己營造一座新都城,最終將原有的小鎮巴格達擴建為王都。英國記者、歷史學家和旅行作家,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成員和白金漢大學高級研究員賈斯廷·馬羅齊在其所著的《巴格達: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一書談到,巴格達並不是762年那一年才出現的。這座城市以南20公裡,就是帕提亞帝國和薩珊帝國的舊都泰西封城遺址。曼蘇爾意識到巴格達作為王都,有利於更好的控制兩河流域。
  • 巴基斯坦空軍準將中文說出「中巴友誼萬歲」
    11月14日下午16點整,巴基斯坦Junaid Hhmed空軍準將在珠海航展現場接受了環球網的獨家專訪。  Junaid準將在採訪中告訴環球網記者,巴基斯坦空軍將有10架K-8教練機和兩架JF-17梟龍戰機參加飛行表演,其中K-8將進行6機編隊的表演和單機表演,JF-17梟龍戰機將進行單機表演,Junaid準將透露,此次來到珠海的K-8飛機的駕駛員中還有幾名女飛行員,巴基斯坦空軍有非常多的女飛行員。
  • 中國專家組走進巴格達新冠疫情定點收治醫院
    新華社巴格達4月15日電(記者張淼)中國紅十字會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近日走進巴格達多家定點收治醫院,深入病房,與伊方專家交流臨床診治與防控方案,分享中國經驗。  4月14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定點收治醫院,專家組成員韓孟傑(左二)、楊鴻輝(左一)與伊拉克醫護人員合影。
  • 巴格達爆炸-搜狐新聞
    時間詳情1月4日巴格達北部的一座清真寺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40人死亡、72人受傷。2月13日伊拉克什葉派朝聖者隊伍在巴格達以南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35人死亡、至少65人受傷。3月10日巴格達城西發生一起針對伊軍隊軍官和部族領導人的自殺式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33人死亡、46人受傷。
  • 美媒:圍攻事件讓國會大廈龐大地下隧道網曝光
    [美國國會大樓附近的工地,很明顯包括了大型地下設施]近日,在國會辦公樓附近發現了鋼管炸彈,促使國會大廈中的人們進行了撤離,其中部分人員是通過地下隧道撤離的。上周,川普總統的支持者對美國國會大廈的進行了圍攻,當國會大廈遭到破壞時,許多國會議員和副總統邁克·彭斯也通過地下通道進入了安全地區。這些事件披露了國會山下的大型隧道網絡,以及整個華盛頓特區的地下通道。
  • 《紀元1800》「圍攻者」史蒂芬·德瑞克海軍準將傳奇卡分享
    18183首頁 《紀元1800》「圍攻者」史蒂芬·德瑞克海軍準將傳奇卡分享 《紀元1800》「圍攻者」史蒂芬·德瑞克海軍準將傳奇卡分享 來源:網絡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1938年5月,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 。
  • 巴格達-柏林鐵路:德意志帝國插向大英海權的利刃
    由於兩頭的主要城市名字都以字母B開頭,所以其方案也被俗稱為2B計劃。 這是那個年代最具野心和挑戰性的洲際交通建設工程。同時,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對抗不列顛全球海權的利器。因此,直到一戰爆發,都沒有實現完全通車。沿途地區卻也不可避免的被拖入世界大戰。但其留下的卻地區內的各所在國都受惠至今。
  • 巴格達的前世今生:創造與毀滅,輝煌與苦難,和平與血腥
    成吉思汗的孫子——號稱「天命之主」的旭烈兀以志在必得的揮師攻向巴格達,並且以極其傲慢的語氣末代哈裡發穆斯塔綏姆發出了一道最後通牒。而此時的穆斯塔綏姆政權內部早就外強中乾,一擊即潰,攻進巴格達的蒙古軍大開殺戒,即使是旭烈兀本人保守的估計也自稱屠殺了20萬人,哀鴻遍野的巴格達從此元氣大傷。
  • 記者手記 | 巴格達,最漫長的夜
    對呵,去巴格達回來已經一年了。若不是劉俊提醒,在巴格達的十天於我而言似乎早已變成一個夢。但我知道這不是夢:新華社伊拉克分社當地僱員桑木送的薩達姆時期的錢幣,還在我書桌的一角,它旁邊放著一年前我戴的那塊手錶——從巴格達回來後,我再沒用過,現在看到的依然是當地時間,比中國晚五個小時。五個小時的時差之外,那是另一個世界。
  • 美國媒體出臺評判巴格達之戰成敗的6點標準(圖)
    ,第三步兵師6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甚至進入到了距離一座薩達姆總統官邸不到兩公裡的地方「示威」,以顯示其「隨時能攻打巴格達的能力」。鑑於此,美國報刊上預測巴格達之戰的文章驟然增多,一些專家也紛紛提出了評判巴格達之戰成敗的標準,綜合分析後,記者發現各方提出的標準多集中在如下六點:轉自搜狐  (一) 戰爭造成的平民死傷較少,巴格達外觀只經歷「有限改變」。當然,那些現政府賴以生存的機關將被徹底摧毀。整個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必須保持完整,以便讓當地居民「很快適應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