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813年歐洲戰場上俄國名將庫圖佐夫率軍出國西徵,歐洲建第六次反法同盟,以及拿破崙在德勒斯登會戰中打了他在國外作戰的最後一次勝仗。北美戰場上美軍進攻加拿大首府,放火燒毀議會和眾多民房。
同年(1813年)10月16—18日,反法同盟軍與法軍在德意志境內的萊比錫平原上進行了一場大決戰,史稱「諸民族之戰」。聯軍方面投入戰鬥的兵力多達22萬人,法軍方面也有15萬餘人。
10月16日,聯軍發動向心攻擊,「諸民族之戰」開始了,雙方激戰一天,勝負難分,交戰雙方各傷亡約20000人。第二天,雙方喘息休整,拿破崙請求休戰,但聯軍未理睬,因為拿破崙的外交伎倆他們早就領教夠了。但聯軍也不急於重新開戰,因為他們還在等待即將趕來的俄軍。
隨後的會戰中,同盟軍從普萊澤河彼岸的後備隊調來帕倫的哥薩克騎兵和西裡西亞的胸甲騎兵,及時發起衝鋒,把法軍騎兵打得慌亂而退,兩位驍勇善戰的軍團將領折損。同盟軍收復了所有丟失的陣地。當日結束時,雙方不分勝負,各損失約20000人。
與此同時,在萊比錫的西邊,貝特朗打退朱萊的奧地利軍團向林德聯村的進攻。但在這以北,法軍元帥馬爾蒙受嚴重挫折。他遵照拿破崙的命令,正撤回萊比錫時,在默克思受到約克軍團猛烈攻擊。
10月18日,戰鬥又開始進行。7時,聯軍發起衝鋒,法軍抵抗一陣後,終因眾寡懸殊被迫退守萊比錫郊區。此時法軍的炮彈幾乎耗光。從早晨到傍晚的交戰,雙方損失都達25000左右。夜幕降臨後,拿破崙被迫放棄戰鬥,下令向西南撤退。法軍撤退時,狹窄的路擁塞不堪。在艾爾斯特過河時,由於一位工兵少尉的錯誤,在後衛部隊未退過之前就把石橋炸毀了,結果,3.3萬名法軍後衛軍和260門火炮全部落入聯軍之手。
拿破崙殘部奪路逃往萊茵河。10月30日,在法蘭克福,4萬名巴伐利亞軍擋住了他的去路,德勞特指揮50門火炮投入戰鬥,將其擊退。11月2日,拿破崙到達美因茨,在此留下馬爾蒙的3個軍為後衛,自己則啟程回了巴黎。
萊比錫會戰以法軍失敗而結束。聯軍雖也付出近6萬人的代價,卻取得決定性勝利。
同年(1813年)10月24日,俄國、波斯籤訂《古利斯坦條約》,將俄軍所佔領的波斯領土共12個省全部劃歸俄國,同時規定波斯不得在裏海設置海軍,兩國商人自由通商,俄國保證支持波斯王儲阿巴斯·米爾扎繼承王位。這樣,俄國搶佔了大部分高加索地區,並控制了裏海。之後俄國繼續向南侵襲,不斷蠶食波斯國土,佔領塞凡湖邊的哥卡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