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翼的奮戰、中央的死鬥
查圖希茲會戰進行中。普魯士軍在北,奧地利軍在南。
為了要爭取時間,腓特烈要求騎兵部隊全力出擊,用盡一切手段遲滯奧地利軍的推進。馮.華爾道與布登巴洛克分別率領左右翼騎兵隊出擊,襲擊奧地利軍的側翼。
馮.華爾道將軍指揮他的騎兵,與奧地利較薄弱的右翼進入激戰,並且成功的撕開了一道缺口,但是由於投入的兵力數量不足,而且奧軍步兵源源不絕的增援,在約上午八點鐘左右封住了這一波攻勢,並且將馮.華爾道的騎兵往河岸方向壓迫。
所幸奧軍因為視野不良未能及時封住缺口,在千鈞一髮之際,馮.華爾道才成功的把所部向李奧波特的中央本隊收攏回來,免於遭受殲滅的危機。隨後,馮.華爾道又試圖派出支隊向奧地利後方作大迂迴,這個行動在天候的保護下,並沒有被敵軍發現。
布登巴洛克的狀況更慘,他直接撞上奧地利軍最強的左翼騎兵,交戰後不到一小時就被逐退,而且損失慘重。普魯士軍在這個階段的收穫,大概就是稍微推遲了約一小時奧地利軍發動總攻的時刻吧。
馮.羅希林根公爵在確認普軍的左右翼騎兵都被他擊潰之後,於八點半左右下令步兵向中央靠攏,並且讓炮兵放列射擊,準備強攻查圖西茲。
李奧波特指揮的中央普軍遭受到了極為艱困的挑戰,近一萬名奧地利軍步兵從他的正面逼近,步兵炮的直接射擊精確有效的拆了所有普魯士軍可以能拿來當作掩護的磚造房舍,炮兵火力確實地彌補了原先奧地利軍步槍兵火力不足的缺點。
九點過後不久,奧地利軍與普魯士軍進入白刃戰,雙方的步兵混亂地在查圖西茲鎮四周擠成一團。稍後,在肉搏戰中無法發揮絕對優勢的普魯士軍終於被奧地利軍的數量優勢壓迫,查圖西茲宣告失守。但是,嘗試追擊的奧地利軍卻意外的發現,當他們踏出村北時,就會受到重整完畢的普魯士軍步兵猛烈排槍射擊。
十點鐘,援軍尚未出現。腓特烈與李奧波特交代「繼續堅守」的命令之後,策馬離開本陣。
普魯士軍此時已經全線告急。普魯士的右翼已經是不設防狀態,中央部份只能保持有秩序的後退,但交戰一整個上午的速射排槍下來彈藥已經快用盡,他們的左翼正在承受近六千奧地利騎兵的強襲。
奧地利軍只差一步就能在查圖西茲擊潰普魯士!
就在此時,轉機出現了。
決戰
時間是一七四二年五月十七日上午十點半,這一天是星期四。
在戰場的西北方、也就是奧地利的左前翼方向,從奧地利軍所觀察不到的視覺死角處,冒出了為數約二十三個大隊、為數約一萬兩千人的普魯士步兵。
在地形與風砂的掩護下,他們出現的地方距離奧地利軍實在是太近,而且奧地利軍主力已經全部擠在查圖西茲鎮前,所以沒有人能夠阻止這些步兵以每分鐘一百二十步的縱隊隊形,齊步來到奧軍側翼,一齊左轉,開槍。十二秒後、再度開槍。
奧地利軍的左翼騎兵與步兵在一瞬間內遭受猛擊,多位將官與軍官在槍林彈雨中陣亡。奧地利軍的左翼已經失去了統御能力,隨即開始失去秩序而崩潰。
馮.華爾道將軍的別動隊騎兵此時在絕佳的時機迂迴來到奧地利軍背後,給予奧地利軍司令部階層最後的一記重創,馮.羅希林根公爵下令「全軍撤退」。
奧地利軍總崩。普魯士軍全線反攻。
戰況至此已經演變成一面倒的大屠殺———馮.羅希林根公爵將軍所率領的奧地利軍團幾乎在查圖西茲被消滅,普軍與奧軍雙方的損失都達七千人以上,但是奧地利軍有一萬兩千人至一萬五千人被俘,十八門大炮被普魯士軍接收。
奧地利軍逐退普魯士的希望再次被敲碎,而且這一次,腓特烈靠自己的雙手贏得了毫無爭議的壓倒性勝利。
可是,腓特烈在這一場會戰中幾乎折損了普魯士全國上下所有的軍馬和騎兵,而且他也體認到普魯士軍現今的不成熟和不足之處。普魯士在此一戰之後,就幾乎退居二線,並在1445年與奧地利講和,退出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
在這場會戰中,他得到了兩個教訓:第一是要建立強大的騎兵和偵查部隊。第二就是,側擊遠比正面攻擊要來得更具毀滅性和震撼力。
年輕的國王,找到了取勝的訣竅。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豐特努瓦戰役
法國德薩克斯伯爵莫裡斯元帥(de Saxe Maurice)大捷之役,導致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法國徵服法蘭德斯。這場戰役發生在圖爾奈(Tournai, 在今比利時)東南8公裡(5哩)處,交戰雙方為德薩克斯統率的52,000法軍和由英格蘭國王喬治二世的兒子坎伯蘭公爵(Duke of Cumberland)所統率的大約50,000同盟軍(由英國、漢諾瓦、荷蘭和奧地利部隊組成)。
莫裡斯元帥將法軍布置在一個位置極佳的小山坡上,以彌補法軍與英軍實力上的差距。法王路易十五,親臨戰場鼓舞士氣。法軍的陣線以一座名叫豐特努瓦的小村莊為頂點構成一個直角,並且在關鍵處構築了堅固的陣地。豐特奴瓦的兩邊布置了眾多的地堡和防禦工事以加強其防禦。法軍右翼依靠著斯凱爾特河邊的小村莊 Antoing,而左翼則靠近森林Le Bois de Barry。莫裡斯元帥精心挑選了這個位置布置軍隊以將聯軍的攻勢限定在豐特努瓦和森林之間的開闊地上。
聯軍由Marshall Koningseck帶領奧軍向Antoing進發,Waldeck王子則率荷軍突襲豐特努瓦。而擔任的主攻的則是坎伯蘭大公指揮的英軍和漢諾瓦的 15000人和20門火炮,他們將通過豐特奴瓦與森林間的狹窄通道發起進攻。在英軍左翼Waldeck王子對豐特奴瓦的兩次突襲都被打退回來,而在右翼自 Ingoldsby的分遣隊的進攻沒能夠拿下d.eu堡壘,這就使英軍的兩翼都暴露在法軍的炮火之下。
英軍原先計劃由近衛團在左翼漢諾瓦軍在右翼組成的一個寬廣的縱深的被稱作'Infernal Column' 的縱隊形越過豐特努瓦向法軍進發,但是這個目標卻沒能實現。在英軍前進時狹窄的通道將兩排隊列壓縮成了三排,當越過豐特努瓦時大部分原先布置在左翼的漢諾瓦軍隊已經被擠壓到了第三列,縱隊的側翼因此而暴露出來。起初,聯軍訓練有素的軍隊彌補了側翼被暴露的不利。但是莫裡斯元帥早已就此做了準備。當法軍和瑞士軍被聯軍持續而猛烈的排射擊退後,莫裡斯元帥組織了幾次騎兵和步兵的反攻。愛爾蘭旅撲向英國近衛團的右翼,瑞士近衛團進攻漢諾瓦的左翼,而法國近衛團向方陣正面發起了進攻,最後是法國皇家近衛騎兵的衝鋒,戰鬥再此時達到了頂峰。戰鬥極端的殘酷血腥,英國的一些步兵團幾乎傷亡過半,如皇家威爾斯火槍團損失了322人,其中200人陣亡。法軍的反攻最終阻止了方陣的推進並且迫使其後退,取得了勝利。
此役由於坎伯蘭首先發兵,以解救被法國圍困的圖爾奈。莫裡斯元帥依靠堅固的防禦陣地,包括匆忙構築的工事,準備迎戰同盟軍。同盟軍直接正面進攻,荷蘭和奧地利人進攻法國人的右翼,英國人和漢諾瓦人衝向有充分準備的法國左翼。法國炮兵和騎兵反攻以及愛爾蘭旅(在法國服役)向英軍右翼衝鋒,迫使英國-漢諾瓦步兵退卻,損失約一半;而另一戰場,荷蘭人也損失慘重。法國人損失共7,500餘人。坎伯蘭向布魯塞爾退卻,莫裡斯元帥在以後的4個月裡,乘勝佔領了圖爾奈和法蘭德斯大部。
莫裡斯元帥德薩克斯伯爵(de Saxe Maurice)
本文是看北朝發布內容。主編原廓,作者北朝網友,歡迎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轉載,轉載同時需註明出處,若有未註明者取消轉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