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秒連開兩槍能打贏會戰?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裡的排隊槍斃故事

2020-12-05 騰訊網

兩翼的奮戰、中央的死鬥

查圖希茲會戰進行中。普魯士軍在北,奧地利軍在南。

為了要爭取時間,腓特烈要求騎兵部隊全力出擊,用盡一切手段遲滯奧地利軍的推進。馮.華爾道與布登巴洛克分別率領左右翼騎兵隊出擊,襲擊奧地利軍的側翼。

馮.華爾道將軍指揮他的騎兵,與奧地利較薄弱的右翼進入激戰,並且成功的撕開了一道缺口,但是由於投入的兵力數量不足,而且奧軍步兵源源不絕的增援,在約上午八點鐘左右封住了這一波攻勢,並且將馮.華爾道的騎兵往河岸方向壓迫。

所幸奧軍因為視野不良未能及時封住缺口,在千鈞一髮之際,馮.華爾道才成功的把所部向李奧波特的中央本隊收攏回來,免於遭受殲滅的危機。隨後,馮.華爾道又試圖派出支隊向奧地利後方作大迂迴,這個行動在天候的保護下,並沒有被敵軍發現。

布登巴洛克的狀況更慘,他直接撞上奧地利軍最強的左翼騎兵,交戰後不到一小時就被逐退,而且損失慘重。普魯士軍在這個階段的收穫,大概就是稍微推遲了約一小時奧地利軍發動總攻的時刻吧。

馮.羅希林根公爵在確認普軍的左右翼騎兵都被他擊潰之後,於八點半左右下令步兵向中央靠攏,並且讓炮兵放列射擊,準備強攻查圖西茲。

李奧波特指揮的中央普軍遭受到了極為艱困的挑戰,近一萬名奧地利軍步兵從他的正面逼近,步兵炮的直接射擊精確有效的拆了所有普魯士軍可以能拿來當作掩護的磚造房舍,炮兵火力確實地彌補了原先奧地利軍步槍兵火力不足的缺點。

九點過後不久,奧地利軍與普魯士軍進入白刃戰,雙方的步兵混亂地在查圖西茲鎮四周擠成一團。稍後,在肉搏戰中無法發揮絕對優勢的普魯士軍終於被奧地利軍的數量優勢壓迫,查圖西茲宣告失守。但是,嘗試追擊的奧地利軍卻意外的發現,當他們踏出村北時,就會受到重整完畢的普魯士軍步兵猛烈排槍射擊。

十點鐘,援軍尚未出現。腓特烈與李奧波特交代「繼續堅守」的命令之後,策馬離開本陣。

普魯士軍此時已經全線告急。普魯士的右翼已經是不設防狀態,中央部份只能保持有秩序的後退,但交戰一整個上午的速射排槍下來彈藥已經快用盡,他們的左翼正在承受近六千奧地利騎兵的強襲。

奧地利軍只差一步就能在查圖西茲擊潰普魯士!

就在此時,轉機出現了。

決戰

時間是一七四二年五月十七日上午十點半,這一天是星期四。

在戰場的西北方、也就是奧地利的左前翼方向,從奧地利軍所觀察不到的視覺死角處,冒出了為數約二十三個大隊、為數約一萬兩千人的普魯士步兵。

在地形與風砂的掩護下,他們出現的地方距離奧地利軍實在是太近,而且奧地利軍主力已經全部擠在查圖西茲鎮前,所以沒有人能夠阻止這些步兵以每分鐘一百二十步的縱隊隊形,齊步來到奧軍側翼,一齊左轉,開槍。十二秒後、再度開槍。

奧地利軍的左翼騎兵與步兵在一瞬間內遭受猛擊,多位將官與軍官在槍林彈雨中陣亡。奧地利軍的左翼已經失去了統御能力,隨即開始失去秩序而崩潰。

馮.華爾道將軍的別動隊騎兵此時在絕佳的時機迂迴來到奧地利軍背後,給予奧地利軍司令部階層最後的一記重創,馮.羅希林根公爵下令「全軍撤退」。

奧地利軍總崩。普魯士軍全線反攻。

戰況至此已經演變成一面倒的大屠殺———馮.羅希林根公爵將軍所率領的奧地利軍團幾乎在查圖西茲被消滅,普軍與奧軍雙方的損失都達七千人以上,但是奧地利軍有一萬兩千人至一萬五千人被俘,十八門大炮被普魯士軍接收。

奧地利軍逐退普魯士的希望再次被敲碎,而且這一次,腓特烈靠自己的雙手贏得了毫無爭議的壓倒性勝利。

可是,腓特烈在這一場會戰中幾乎折損了普魯士全國上下所有的軍馬和騎兵,而且他也體認到普魯士軍現今的不成熟和不足之處。普魯士在此一戰之後,就幾乎退居二線,並在1445年與奧地利講和,退出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

在這場會戰中,他得到了兩個教訓:第一是要建立強大的騎兵和偵查部隊。第二就是,側擊遠比正面攻擊要來得更具毀滅性和震撼力。

年輕的國王,找到了取勝的訣竅。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豐特努瓦戰役

法國德薩克斯伯爵莫裡斯元帥(de Saxe Maurice)大捷之役,導致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法國徵服法蘭德斯。這場戰役發生在圖爾奈(Tournai, 在今比利時)東南8公裡(5哩)處,交戰雙方為德薩克斯統率的52,000法軍和由英格蘭國王喬治二世的兒子坎伯蘭公爵(Duke of Cumberland)所統率的大約50,000同盟軍(由英國、漢諾瓦、荷蘭和奧地利部隊組成)。

莫裡斯元帥將法軍布置在一個位置極佳的小山坡上,以彌補法軍與英軍實力上的差距。法王路易十五,親臨戰場鼓舞士氣。法軍的陣線以一座名叫豐特努瓦的小村莊為頂點構成一個直角,並且在關鍵處構築了堅固的陣地。豐特奴瓦的兩邊布置了眾多的地堡和防禦工事以加強其防禦。法軍右翼依靠著斯凱爾特河邊的小村莊 Antoing,而左翼則靠近森林Le Bois de Barry。莫裡斯元帥精心挑選了這個位置布置軍隊以將聯軍的攻勢限定在豐特努瓦和森林之間的開闊地上。

聯軍由Marshall Koningseck帶領奧軍向Antoing進發,Waldeck王子則率荷軍突襲豐特努瓦。而擔任的主攻的則是坎伯蘭大公指揮的英軍和漢諾瓦的 15000人和20門火炮,他們將通過豐特奴瓦與森林間的狹窄通道發起進攻。在英軍左翼Waldeck王子對豐特奴瓦的兩次突襲都被打退回來,而在右翼自 Ingoldsby的分遣隊的進攻沒能夠拿下d.eu堡壘,這就使英軍的兩翼都暴露在法軍的炮火之下。

英軍原先計劃由近衛團在左翼漢諾瓦軍在右翼組成的一個寬廣的縱深的被稱作'Infernal Column' 的縱隊形越過豐特努瓦向法軍進發,但是這個目標卻沒能實現。在英軍前進時狹窄的通道將兩排隊列壓縮成了三排,當越過豐特努瓦時大部分原先布置在左翼的漢諾瓦軍隊已經被擠壓到了第三列,縱隊的側翼因此而暴露出來。起初,聯軍訓練有素的軍隊彌補了側翼被暴露的不利。但是莫裡斯元帥早已就此做了準備。當法軍和瑞士軍被聯軍持續而猛烈的排射擊退後,莫裡斯元帥組織了幾次騎兵和步兵的反攻。愛爾蘭旅撲向英國近衛團的右翼,瑞士近衛團進攻漢諾瓦的左翼,而法國近衛團向方陣正面發起了進攻,最後是法國皇家近衛騎兵的衝鋒,戰鬥再此時達到了頂峰。戰鬥極端的殘酷血腥,英國的一些步兵團幾乎傷亡過半,如皇家威爾斯火槍團損失了322人,其中200人陣亡。法軍的反攻最終阻止了方陣的推進並且迫使其後退,取得了勝利。

此役由於坎伯蘭首先發兵,以解救被法國圍困的圖爾奈。莫裡斯元帥依靠堅固的防禦陣地,包括匆忙構築的工事,準備迎戰同盟軍。同盟軍直接正面進攻,荷蘭和奧地利人進攻法國人的右翼,英國人和漢諾瓦人衝向有充分準備的法國左翼。法國炮兵和騎兵反攻以及愛爾蘭旅(在法國服役)向英軍右翼衝鋒,迫使英國-漢諾瓦步兵退卻,損失約一半;而另一戰場,荷蘭人也損失慘重。法國人損失共7,500餘人。坎伯蘭向布魯塞爾退卻,莫裡斯元帥在以後的4個月裡,乘勝佔領了圖爾奈和法蘭德斯大部。

莫裡斯元帥德薩克斯伯爵(de Saxe Maurice)

本文是看北朝發布內容。主編原廓,作者北朝網友,歡迎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轉載,轉載同時需註明出處,若有未註明者取消轉載資格。

相關焦點

  •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歐洲利益爭奪戰,王室爭權的殘酷與血腥
    就這樣,名義上為王權而戰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再次發展成全歐洲的一場利益爭奪戰。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年12月,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親自率領2.5萬人進入奧地利,第二年4月,普魯士軍隊向西裡西亞的莫爾維茨村挺進
  • 近代戰爭7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普奧對決,英法爭霸,歐洲群雄混戰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它爆發於1740年至1748年之間,是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之後的又一場歐洲洲際級別的超級大混戰。這場戰爭,主要是由法國、英國、普魯士以及奧地利這歐陸四強共同演繹的結果。1740年10月,奧地利皇帝查理六世死後無嗣,便囑咐其長女瑪利亞·特蕾西亞承襲王位。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如何乘勢成為一流強國
    文丨白鴉律二(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一場引發半個歐洲組成新大聯盟對抗法國的戰爭。其中法國波旁王朝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其中爭奪西班牙王位。1711年,奧地利的查理大公因其兄約瑟夫一世亡故而繼承奧地利、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稱查理六世。他王位的繼承使英國和荷蘭改變了態度,不再支持他獲取西班牙王位的要求。
  • 論國民士氣11章72節: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結束,世界大戰將開打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746年,由歐洲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延伸到印度戰場上的法、英、印混戰。印度萬人大軍兩次被法國數百人擊潰。次年(1747年),在佛尼斯特雷海角的兩次戰鬥中,英國艦隊大敗法國艦隊,俘獲法國所有軍艦和商船。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確立歐洲均勢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發生在1700年到1713年,這是繼威斯特法利亞和會之後,歐洲大陸上發生的較為大規模的戰爭,戰後籤訂的《烏德勒支和約》確定了歐洲大陸的均勢。 到1700年時,西班牙一直是由哈布斯堡王室統治,但是西班牙國王於170年11月1日去世,死後無子嗣。
  • 奧地利繼承戰爭會爆發的真正原因,看完你就會明白!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即將結束,卡爾馮哈布斯堡在這場戰爭中宣稱,西班牙的王位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及其盟友的支持。兩年前,卡爾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成為查理六世,除此之外,他還繼承了許多其他的頭銜,但他的權力寶座無疑是奧地利。帝國不過是一層薄薄的幕布,掩蓋了200多個大小不同、實力各異的德意志民族相互競爭的現實,卡爾的帝國頭銜只是為了炫耀。
  • 歐洲霸權爭奪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
    歐洲各國王室之間歷來有聯姻的傳統,幾乎各個國家的王室成員都是親戚關係,這也就帶來了一個神奇的現象,每當一個國家的王室出現無嗣或斷嗣局面時,其他國家會顯得比這個國家更加著急,甚至經常會爆發由多個國家參與的,針對某個國家王位繼承權的爭奪戰爭。
  •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錯綜複雜的王位繼承戰爭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曾經多次發生王位繼承戰爭,這是當時歐洲強國之間政治與軍事的激烈衝突,它們是改變疆土範圍、力量對比與政治格局的重要途徑。三十年戰爭後果嚴重:奧地利失去歐陸霸權,德意志繼續分裂,法蘭西從此左右歐洲局勢。法國的這種優勢一直維持到18世紀初。18世紀前半期,先後發生了西班牙、波蘭和奧地利三國的王位繼承戰爭。當時歐洲的國際關係充分展現了它的複雜性。
  • 十八世紀發生的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馬鈴薯戰爭」
    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是十八世紀時,普魯士跟奧地利爭奪對德意志地區影響力的一個例子。1778年,巴伐利亞選侯馬克西米利安三世·約瑟夫逝世,巴伐利亞的威特爾斯巴赫家族一脈斷絕。作為這個家族的近親—普法爾茨選侯查理·狄奧多爾成為了巴伐利亞的正統繼承人。
  • 歐洲奇怪的王位繼承:為什麼歐洲國家喜歡讓外國人來當國王?
    公元1714年英國女王安娜去世,她沒有子女可以繼承王位。英國議會只能從安娜女王所在的斯圖亞特家族中挑選新國王,但是第2到第51順位繼承人都因為信奉天主教,與英國的新教不相符,失去繼承權。最終王位輪到了第52順位繼承人,德國人喬治。喬治是英王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後代,從輩分上講是安娜女王的表哥,當然是八桿著也打不到的表哥。
  • 論國民士氣12章36節:萊比錫會戰拿破崙被多國聯軍擊敗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813年歐洲戰場上俄國名將庫圖佐夫率軍出國西徵,歐洲建第六次反法同盟,以及拿破崙在德勒斯登會戰中打了他在國外作戰的最後一次勝仗。北美戰場上美軍進攻加拿大首府,放火燒毀議會和眾多民房。
  • 詳解七年戰爭中主要參戰方軍力對比
    腓特烈的父親擁有歐洲最怪異的部隊「巨人團」,所有的士兵都是威廉國王從歐洲各地搜刮來的大個子,他們個個在六英尺以上,只是在閱兵時能派上用場,其他時候簡直是沒用的廢物,他對巨人的偏好直到死也沒能改變,1739年,也就是他死前一年,他還收到沙皇俄國的一份厚禮——18名土耳其傑耶色裡禁衛軍俘虜,清一色的大個子。
  • 自然|辛巴繼承王位是童話?告訴你真實世界裡獅子那些事兒
    小時候曾聽過一個故事,非洲草原評選最懶的動物,所有的動物都推舉公獅子,因為它們每天要睡20個小時,從來不幫母獅子打獵,卻總是厚著臉皮搶先吃飯。某些著名作家的所謂動物小說裡也有類似的情節,並認為雄獅是獅群裡的寄生蟲。總之,在眾多影視作品的大力宣傳下,雄獅吃軟飯,好逸惡勞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
  • 雄兵連2:天使彥為了繼承王位,都接受了鶴熙的哪些考驗
    繼承王位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中間少不了爭鬥什麼的。特別是王突然離世,新王登基更是會引起各種動蕩不安。如果不是處理不好,國家還會面臨被攻打的情況。在《雄兵連之諸天降臨》中,天使彥臨時接替凱莎的王位,就面臨著很多問題。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通過鶴熙的考驗。
  • 巴甫洛夫為何在戰爭初期,就被史達林給槍斃了?因為他罪無可赦
    而德米特裡·格利戈裡耶維奇·巴甫洛夫指揮的西方面軍,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周就基本賠光了自己的部隊,巴甫洛夫本人最後也被史達林以叛國罪直接槍斃了。那巴甫洛夫究竟是做錯了什麼,以至於他成為戰爭初期第一個被槍斃的大將?
  • 18世紀歐洲人笨到「排隊槍斃」,仍大殺四方?有錢人的世界你不懂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在整個夏天裡來回行軍,既不奪取一裡土地,也不丟失一裡土地,接著就會進入冬營。現在出現了一個無知的、腦袋發熱的年輕人,他從布洛涅飛到烏爾姆,從烏爾姆飛到摩拉維亞中部,還在十二月裡打仗。他的戰術體系真是大錯特錯。」
  • 有人說fate裡既然士郎能打贏閃閃,那紅A就能贏小太陽,你怎麼看
    通過FSN,他了解到紅A是衛宮士郎未來的樣子,整體實力應該是強於凜線的衛宮士郎,然後他又聽說金閃閃和小太陽同為黃金三靶,實力只在伯仲之間,把這兩點聯繫起來想,自然而然地就得出了紅A比衛宮士郎強,金閃閃實力等同於小太陽,那麼衛宮士郎能打敗金閃閃,紅A自然也能打敗小太陽這樣的結論。這個想法乍一看沒有任何問題,邏輯上也說得通。但是他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相性。
  • 大自然中地主雄獅的王位是父子相繼的嗎,就像木法沙傳給辛巴?
    雄獅的王位只是擬人的說法,準確地說應該是雄獅對一個獅群和一片領地的佔有。然而獅群的領地傳女不傳兒,獅子並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在父子之間傳承,影片《獅子王》中木法沙把王位傳給辛巴只可能是電影虛構的情節。領地傳女不傳兒獅群的領地不屬於雄獅,而屬於雌獅,並在母女之間傳承。雌獅姐妹是獅群真正的主人,她們會把領地傳給女兒,再由女兒傳給外孫女。
  • 「話人物」蘇聯槍斃的最高將領巴甫洛夫真的是叛國嗎?
    巴甫洛夫,蘇聯大將,蘇聯紅軍西方面軍指揮員,曾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先後任騎兵團長、機械化團長和旅長,參加過參加過一戰、蘇俄國內戰爭、西班牙內戰、蘇芬戰爭,曾被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在蘇德戰爭前夕,巴甫洛夫誤判了局勢,認為德軍的不會主攻目標不在西方面軍,因而未作較全面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