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CD4+T細胞表面有這種蛋白,抗癌能力最強!

2020-11-23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當下,「過繼性細胞轉移」是治療黑色素瘤和許多血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對侵襲性實體瘤(如胰腺癌)並不是很有效。這主要是因為人體內有數百種T細胞,要鑑定出好的「抗癌戰士」非常困難。12月《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一篇文章帶來好消息,研究人員發現:表面有CD26蛋白質的T細胞,其抗癌能力最強。

1CD4 +T細胞 :新抗癌戰士

這項研究由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USC)Hollings癌症中心的Chrystal Paulos博士所領導。相關發現始於研究小組開始觀察一組尚未廣泛用於ACT的T細胞。

我們知道,T細胞有很多不同的家族,大多ACT療法都是使用CD8+T細胞,而Paulos團隊則選擇專注於CD4細胞。

論文的主要作者、Paulos團隊的研究生Stefanie Bailey解釋道,CD4+T細胞在癌症免疫治療中通常被忽略,大家更傾向於選擇具有很強抗癌能力的CD8+T細胞。而CD4+T細胞主要以幫助其他細胞發揮功能而聞名——事實上,CD4 +T細胞也被稱為「T - helper細胞」,後來有研究表明,它同樣能清除癌症。

2CD26蛋白:增強抗癌效果

2016年春天,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特殊的CD4 +T細胞——Th17細胞,對侵襲性實體瘤非常有效。但是需要找到一種方法,這樣就可以把它們篩選出來應用於治療。隨後,一項新的研究引起了Bailey的注意——T細胞表面有一種名為CD26的蛋白質,攜帶有Th17的標記物。

CD26是一種多功能蛋白質,位於細胞表面,在免疫學領域非常有名。雖然已是眾所周知,但Paulos的研究小組是第一個研究其在抗癌方面的作用。他們發現,所有CD4 +T細胞表面的CD26含量都不相同,對抗癌症的能力也各有千秋。

初步試驗讓研究人員原本以為,CD26水平高的T細胞對抗癌症效果最差。然而,隨著進一步深入,結果卻恰恰相反。研究小組發現,這些細胞不僅能殺死多種實體瘤,還能在病人體內存活很長時間。這說明CD26高水平的T細胞實際上是優秀的抗癌戰士。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都在設法尋找多種標記物來鑑定出最佳的T細胞。而現在,這一項突破性的研究結果表明,標記物只需要鎖定CD26即可。

3臨床意義讓人興奮

研究人員專門研究了黑色素瘤、間皮瘤和胰腺癌,結果發現,當CD26供體T細胞百分百浸潤腫瘤時,攜帶這些腫瘤類型的動物模型的治療效果更好。其中,黑色素瘤有50%的治癒率,間皮瘤有95%的治癒率。胰腺癌沒有治癒性的反應,但腫瘤大小減少了三分之二,而且臨床前模型的存活期延長了。這些發現表明,CD26供體T細胞在聯合治療中可能效果更好。

Chrystal Paulos博士,來源:MUSC

Paulos說,我們對這項發現具有更廣泛的臨床意義感到興奮, CD26靶向T細胞不僅有益於ACT治療,而且還有助於增強其他癌症免疫療法(如檢查點抑制劑、疫苗和細胞因子療法)的有效性。此外,CD4 +T細胞表達不同水平的CD26,也可以用來治療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表現的患者。

現在,Paulos實驗室正在與MUSC以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作,進一步研究具有不同CD26水平的CD4 +T細胞在不同類型的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作用。除了提供更有效的治療外,CD4 +T細胞還可以幫忙患者減少費用以及治療時間。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體製造健康t細胞的分子關鍵
    科學家在《實驗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指出一種基因和蛋白質家族對免疫系統中成熟和功能完備的t細胞的形成至關重要,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為多發性硬化症和ibd等免疫疾病帶來新的療法。領導這項研究的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說,他們的實驗表明,轉錄因子激活蛋白1(AP-1)對於在早期未成熟T細胞的細胞核中設置微生物過程的階段,使細胞能夠正確形成至關重要。為了使T細胞活化和成熟,科學家們說AP-1必須幫助打開染色質,染色質是DNA的扭曲結構,它纏繞並在細胞核中凝結,從而控制細胞。
  • Nature子刊:賽諾菲開發三特異性抗體 提高T細胞抗癌效果
    隨後,雙特異性抗體作為癌症免疫療法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這些抗體的一端可以與癌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另一端與T細胞表面的T細胞受體結合,招募並激活T細胞殺傷癌細胞(例如安進公司的blinatumomab)。
  • Nature子刊:CCR5基因再出新成果,CCR5編碼的LncRNA會促進愛滋病病毒的感染能力
    詳情點擊:賀建奎進行的基因編輯嬰兒,死亡率增加,預期壽命會縮短2019年6月17日,Nature 子刊 Nature Immunology 雜誌刊登了題為:CCR5AS lncRNA variation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CCR5, influencing HIV disease outcome
  • Nature子刊:「抑癌好蛋白」的太極精神
    p21是一個在過去近二十年被認為指示腫瘤治療良好預後的「好」蛋白,甚至一度被當作是抑癌蛋白。然而,來自雅典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卻在最近揭露出了它「陰暗」的一面,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了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
  • Nature子刊:抗癌又抗衰,心臟病藥物大放異彩!
    進一步表明強心苷顯著降低了腫瘤的轉移能力。基於以上強心苷類藥物對腫瘤細胞影響的機制,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衰老細胞對哇巴因誘導的凋亡具有致敏作用,這一過程部分是通過誘導促凋亡的Bcl-2家族蛋白NOXA介導的。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在動物胚胎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中Notch蛋白對決定細胞未來命運發揮著重要作用,該蛋白也在成人大腦特別是海馬組織等高突觸可塑性區域表達。多種證據表明Notch1參與了神經元凋亡、軸突回縮、以及缺血性腦卒引起的神經退行性病變。葡萄糖基化是調控Notch受體S2切割,細胞表面展示、轉運,以及EGF重複序列穩定性的重要修飾。
  • 多篇突破性研究直擊抗癌藥物新發現
    【2】Nature:癌症抗藥新發現 防止腫瘤復發有新招doi:10.1038/nature14336近日,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癌症靶向治療藥物會引起癌細胞產生分泌信號方面的變化,改變癌細胞生存微環境,最終導致腫瘤復發。
  •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問題在於:這種策略的響應率偏低! 有鑑於此,Andrew Z. Wang等人利用PLGA製備了多種具有抗原捕獲功能的納米顆粒,提高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細胞》子刊:這一次,砒霜立大功了,可復活結構性突變的最強抑癌蛋白
    我怎麼也沒想到,古老的砒霜會在21世紀與最強抑癌蛋白p53相遇,而且還成為恢復突變p53抑癌能力的最強「潛力股」。我們都知道,在人體內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突變後,就會編碼癌蛋白,誘發癌症;而抑癌基因突變,會導致抑癌蛋白失去抑制癌症形成和發展的能力。因此,從理論上講,消除癌蛋白和恢復抑癌蛋白活性,都能用於癌症的治療。不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 Nature子刊:抗癌新突破!通過脹破溶酶體而撐死癌細胞!
    2020年4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納米顆粒表面覆蓋著帶正電和負電的配體混合物,聚集在癌細胞溶酶體的超配體中,破壞溶酶體膜的完整性,殺死細胞,但不涉及任何抗癌藥物。納米醫學在促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 Nature子刊:新型雙CAR-T細胞療法,快速清除體內HIV病毒,持久保護
    Nature子刊:新型雙CAR-T細胞療法,快速清除體內HIV病毒,持久保護 2020-09-02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發表時間:2020/9/22
  • Nature子刊: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有望解決癌症...
    納米材料常通過偶聯靶向分子實現抗腫瘤藥物靶向輸送,但不同腫瘤幹細胞表達不同的表面標誌物,如何將藥物高效運送到不同腫瘤幹細胞並發揮作用是目前腫瘤治療亟待解決的難題。2019年8月23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楊祥良教授、甘璐教授課題組合作的題為:Tumor exosome-based nanoparticles are efficient drug carriers for chemotherapy的研究論文。
  • Nature子刊 | 國際合作揭開陰陽1蛋白與乳腺癌生長及耐藥的關係
    Nature子刊 | 國際合作揭開陰陽1蛋白與乳腺癌生長及耐藥的關係
  • Nature子刊:青光眼是可治癒的免疫疾病
    目前對這種疾病的起源知之甚少。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發現,青光眼實際上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或可通過阻斷自身免疫活動來開發治療方法。這項研究發表在8月10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該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陳建柱說:「這為預防和治療青光眼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研究團隊通過新的設計規則,開發出了迄今為止最有效和技術上最有用的分子內單線態裂變材料。新設計的有機分子可快速產生兩種激子,這兩種激子比目前最先進工藝產生的激子壽命更長,這將使每個光子產生的電能都可被太陽能電池吸收,這對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非常關鍵。
  • Nature子刊:開發靶向FZD/SMO抗癌藥物新思路!
    激活後可引起基質中信號通路下遊散亂蛋白的激活,在調節胚胎發育,細胞極性,神經突觸的形成,細胞增殖等多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調控涉及經典Wnt/β-catenin通路、Wnt/calcium通路和平面細胞極性(PCP)通路,有研究指出,FZD/ SMO在腫瘤細胞系和組織中頻繁上調,可異常激活相關信號通路,與多種癌症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