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我們日常吃得最多的一種蛋類,其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也比較好吸收,是健康的食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雞蛋的地位保不住了,在很多人眼裡,它成了不健康的食物,很多人覺得雞蛋中含有膽固醇,吃多了會升高膽固醇水平,損傷血管,增加得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很多三高患者都不敢吃雞蛋。雞蛋真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禍根嗎?北大50萬人的研究,揭曉真相,下面就跟大家具體說一下,或許真相出乎你意料。
雞蛋真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禍根嗎?
北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公共衛生學院的教授,通過對50多萬人進行調查與研究,隨訪長達9年,最後分析發現,每天吃1個雞蛋的人與沒有吃雞蛋的人相比,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11%,患上心臟病、缺血性卒中的風險也都下降了。
由此可見,雞蛋並不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禍根,反而,適量吃雞蛋對於保護血管是有利的,能降低風險。
其實不僅我國,外國也對吃雞蛋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聯繫做過相關研究,他們發現,吃雞蛋與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沒有相關性,反而是對於亞洲人來說,適量吃雞蛋卻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般情況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是沒問題的,即便是三高人群,膽固醇偏高,也不是完全不能吃雞蛋,每天吃一個雞蛋也是可以的。注意雞蛋的烹飪方法即可,建議大家吃水煮雞蛋、蒸蛋或蛋花湯,這些方法烹調溫度較低、不加油,雞蛋中的營養保存得也更好,蛋白和蛋黃都要吃,不要只吃蛋白。
可以將雞蛋作為早餐中的一部分,早上吃一個雞蛋,能更快補充到營養,能為身體增添活力,也能控制總熱量的攝入。
對雞蛋過敏,或者患有膽結石、高血脂的人,不宜吃太多雞蛋,尤其是煎、炸的雞蛋,常吃或許會引起血脂水平升高,不利於身體康復。
適量吃雞蛋,不僅對血管有好處,也有利於保護肝臟。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對於肝功能正常運轉有重要意義,能幫助增強肝臟的抵抗力,對於肝病患者來說,適量補充蛋白質是飲食中的一個關鍵。
還能保護大腦,延緩大腦衰老。雞蛋中有膽鹼,膽鹼可以促進大腦神經遞質的合成,有吃雞蛋習慣的人,大腦的反應力和記憶力會比較好,衰老速度會更慢。
關於吃草雞蛋還是洋雞蛋好,其實大家不用太糾結,其實兩者中的營養價值相差無幾,只是口感略有不同,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吃即可。不要盲目認為草雞蛋的價格偏貴,營養價值更高,正確的吃法才更關鍵。
還有的人認為吃生雞蛋更能吸收到其中的營養,或者吃半生不熟的雞蛋,但建議大家還是做熟了吃為好,不熟的雞蛋中可能含有細菌,吃了不利於健康。
綜上所述,雞蛋並不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禍根,相反,研究發現,適量吃雞蛋有利於降低這種風險,大家要正確看待雞蛋。每天吃多少個雞蛋為宜、該怎麼吃,上文已說明,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