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貼,關於火星探測任務!小學生能看懂

2020-09-03 煮酒雜談

「中國有能力飛得更遠,我們也應該飛得更遠。我們要探測整個太陽系,我們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這就是我們的目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地球化學與天體化學家歐陽自遠

歐陽自遠

火星是地球的好鄰居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按照與太陽距離從近到遠排序,地球是第3,火星是第4。火星與地球不僅是鄰居,還有一大相似之處,都是斜著轉的。

這兩兄弟,都被其他飛來的小天體撞歪了腰,地球歪了23.5℃左右。「福兮禍所依」,恰恰因為被撞歪了,地球才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因為地球歪著繞太陽轉,轉到這邊,離太陽近,就是夏天;轉到那邊,離太陽遠,就是冬天。

火星也被撞歪了,也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火星的自轉周期,即一個火星日,相當於24小時37分,幾乎與地球上的日子一樣長短。

人類的火星探測成功率約50%

1960年,原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枚火星探測器,但以失敗告終。1965年,美國火星探測器「水手4號」向地球傳回第一組照片20多張。

目前,人類一共進行了近50次火星探測,其中成功的24次,差不多剛好一半的樣子。

截止到昨天,我們還是可以說,我們在火星探測上落後美國55年!

不過,今天之後,這句話,這個數字可能就變成了10年。再過一兩年,可能再變成了5年。這就是中國速度。

7月23日,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所以不要僅僅看數字,更要看趨勢。有時候看到說我們在某領域落後30年之類的,也不必妄自菲薄,可能一夜之間趕上來。

當然,我們更沒有必要洋洋得意,差距還是要客觀承認,目前落後的還是中國。

尋找生命的證據

一直以來,人類堅信,浩瀚宇宙,在其他的天體中一定也有生命,我們在宇宙並不孤單。

地球有沒有夥伴,這是關乎全人類的大事。因為,地球經常發脾氣,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等,以及人類的一些行為加速生物滅絕、產生溫室效應等等。如果今後,地球大發脾氣,或者出現更為極端的天氣,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那麼我們去哪裡流浪呢?

所以要在宇宙中找生命的存在,給地球找「備胎」。而火星因其與地球的眾多相似之處,並且地理上的相近,成為尋找宇宙生命的第一站。

一直以來,美國、原蘇聯(俄羅斯)以及歐洲,用了許多辦法,尋找生命的存在。

首先是尋找生命體,哪怕是細菌也行。可是一直無果。1984年,在南極找到一塊隕石,美國人說裡面有細菌,歐洲人說這是汙染,兩邊吵得不可開交,到現在也沒有所以然。

接著又尋找水,「水是生命之源」嘛,結果只有可能是水流過火星地表的痕跡,水的實物,一滴都沒有找到。

後來,又另闢蹊徑,嘗試從甲烷的途徑尋找,因為甲烷通常是生命體活動產生的,結果還是沒找到。

還有就是,通過火星隕石,化驗分析,或許也能找到答案。不過這個機率太小太小了。例如我們從南極找到了大量的隕石,有12000多塊,但是只有2塊是從火星飄過來的,約1/6000的概率。至於隕石中有沒有需要的元素,那又是概率中的概率問題。

由於十分稀少,以及其所含藏的科研價值,火星隕石至少比黃金貴重10倍。

天佑中華

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2011年7月18日,天上下起了流星雨,有一顆隕石降落在非洲摩洛哥的沙漠中。中國科學家搶先一步收購過來,一化驗,這是火星來的,很激動,1/6000的概率、比黃金貴10倍哦!然後研究分析隕石中含的碳結構,結果更是喜出望外,這塊隕石中的碳,就是火星生命產生的碳,這是林楊挺團隊2013年12月得出的科學論證

美國人一看自己「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心裡失衡,恨得牙痒痒,暗中使壞阻擋中國在國際上發表相關論文近1年之久。

但是好論文終究是有市場的,2014年12月1日,歐洲的《隕石學與行星科學》雜誌,刊登了中國林楊挺團隊的相關研究論文。這是人類最早得出的令人信服的火星存在生命的實物證據,意義重大。

半個月後,12月16日,美國人火急火燎地發表了類似的論文,還召開記者招待會,向全世界宣布重大發現。只可惜,還是晚了半個月,美國人想要在該領域代表人類首次發現的圖謀,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果林楊挺團隊的論文,再晚半個月發表,美國人的陰謀就得逞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中國是「二鍋頭」

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工程院院士欒恩傑說,世界航天第一梯隊是美國和俄羅斯,第二梯隊是中國、歐洲、日本和印度等國,第三梯隊是其他國家。中國是「二鍋頭」,也就是第二撥的頭。

今年以來,中國克服疫情影響,成功發射了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完成了北鬥最後一顆衛星、第55顆導航衛星的發射,實現了北鬥定位系統全部組網,並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定位導航服務。中國追趕的腳步更快更堅實了。

首次火星探測的任務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中國的首次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包含「繞」「著」「巡」三個目標。

「繞」,就是火星探測器被火星捕獲,並且該探測器再發射一顆衛星,這顆衛星將繞著火星飛行,進行高空科學探測。

「著」,就是火星探測器,要在火星地表著落。這一步極為關鍵,同樣風險最大。

「巡」,就是火星探測器著落以後,釋放出一輛火星車,在火星地表進行巡視探測。

尤其是這輛中國第一輛火星車,極具藝術美感。整體看上去既像一隻展翅的蝴蝶,又如一隻高昂的天鵝。

這次火星探測器,一共有13臺儀器,可以探測火星地形地貌、氣候變化、土壤地質、以及地表之下有沒有水

中國要走得更遠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有「三步走」發展戰略,前文提到的長徵五號B的成功發射,就是第三步的開啟。按照三步走的戰略規劃,中國將在2022年左右完成空間站建造並運行。此後還將可能成為全球唯一的空間站。到那時,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進入了第一梯隊。

為了能夠借用中國空間站,有先見的歐洲太空人已經開始學習漢語。

不僅如此,現在人類還沒有得到任何一塊樣品是自己從火星上採回來的。按照我們的火星探測規劃,在2030年之前,中國將代表全人類完成這一偉大的壯舉!

後期,我們還要代表全人類探測木星,我們還要飛得更遠!我們也能飛得更遠!

至星辰,及大海。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任務檔案!
    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人類首次火星探測始於1960年的蘇聯「火星計劃」,經過60年發展,人類實現了對火星探測「飛掠」、「環繞」、「降落」和「巡視」等眾多研究類型的突破。對於具體任務,擁有一個容易識別、易於傳播的名字成為重點考量因素之一,各航天大國也出現了不同的命名風格。
  • 談談火星探測任務命名那些事兒
    好吧好吧~小豹就滿足大家,大家是不是都聽過什麼「勇氣號」「好奇號」「毅力號」和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這些火星任務的名字呢?那這些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呢?例如,在60-70年代,蘇聯先後進行了 「火星1-7號」探測任務。 「福波斯1號」和 「福波斯2號」也是如此,它們重點研究火星的衛星福波斯。俄羅斯的任務也頗有類似傳統,例如「火星96」意為1996年進行的火星探測任務,「福波斯·土壤」意為福波斯土壤採樣返回。
  •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與百度App合作:打造火星探測知識科普互動平臺
    7月6日下午 ,百度App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共同發布追蹤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合作計劃。雙方將依託百度App平臺,打造全網探火重要入口,並聯合開展火星車徵名、火星探測動態追蹤、火星知識科普多個相關項目,助力中國深空探測事業的發展。
  • 小豹的正經科普丨乘風破浪的火星探測史(下)
    嗨~小夥伴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和小豹一起回顧了人類關於火星的初步探索歷程,20世紀60至70年代,人類完成了對於火星的飛掠及著陸,發起的全國小學生起名大賽的成果。迄今為止,2001火星奧德賽號已經服役超過18年,是火星探測史上最長壽的探測器。歐空局首個火星探測器:火星快車號2003年6月2日發射火星快車號是歐空局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火星快車號軌道飛行器和小獵犬2號著陸器。2003年12月25日,火星快車號進入火星繞轉軌道。
  • 科普遇上文創,一場關於火星的太空創想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航天文昌發射場點火起飛,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與此同時,面向全國的&34;航天科教文化系列活動在文昌舉行,科普活動遇上航天文創,航天少年研學營、火星叔叔直播講科普、羽西產品聯合發布、探路者試驗隊服裝捐贈、晁然直播賣衛星、向洪水災區公益捐贈等重磅節目相繼上演,共同助力天問一號任務圓滿成功。
  • 青少年參與「火星探秘之旅」科普專家談火星探測「七難」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右)在活動上作了《火星探測的前世今生》科普講座。「科普中國·科學答人」供圖「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面向青少年設計了一場「火星探秘之旅」。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右)在活動上作了《火星探測的前世今生》科普講座。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關於「天問一號」,你需要知道的 7 個冷知識何為「天問」其實早在 4 年前,國家航天局就宣布重啟火星探測計劃,並在 2020 年自主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不過直到今年 4 月 24 日,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火星探測任務才擁有了自己的名字 ——「天問一號」,未來我們還將看到前往土星、木星等行星的「天問 n 號」。
  • 百度聯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推出火星知識直播「下一站,火星」
    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在2020年7至8月執行。屆時「天問一號」將帶著中國人的飛天夢,駛向宇宙,探索未知。為了讓大眾對火星探測和相關知識有更清晰的了解,百度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聯合打造「下一站,火星」科普系列直播,從6月11日開始,直到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太空,每周與大家見面。網友只需打開百度App搜索「火星」,即可進入直播。
  • 「天問一號」肩負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挑戰歐美未完成的火星任務
    由於距離地球的控制中心距離太遠以及數據傳輸延時太大,就要求著陸器必須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同時火星光照強度小,加上火星大氣對陽光的消減作用,火星車能源供給比月球車更為困難,這些因素都使得火星探測任務就更難更複雜了,所以火星表面幾乎成了探測器的爆炸現場。
  • 小學生都能看懂的靈魂科普:「悟空」到底發現了啥?
    北京時間2017年11月30日凌晨2點,《自然》雜誌首次在線發表中科院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DAMPE)的探測成果:「悟空」衛星的科研人員成功獲得了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而其中的數據表明,宇宙空間中存在著「質量為1.4萬億電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科學家推測,它可能就是人們長期以來尋找的暗物質!
  • 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
    大約在8月初,一艘新的肩負著火星探測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將被發射,在半年後,這艘探測器將在火星上降落,並開始對火星進行為期2年的探測任務。這就是&34;號火星漫遊車計劃,這個計劃是美國&34;的一部分,火星漫遊車將對火星進行長期的探索。&34;號的主要任務。
  • 我國最新深空探測任務—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
    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7月29日發布《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彗星133P是一顆周期彗星,它的軌道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於1979年被發現。
  • 解讀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
    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是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任務的升級版,其任務花費大約為24億美元。毅力號於7月30日成功發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在動力方面,毅力號探測器裝配一個「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MMRTG)」,它能從鈽-238自然衰變中產生熱電能量。毅力號裝配6個輪子,每個輪子上都有單獨的馬達和48個楔子,可以提供較好的牽引力。前後兩對輪子都有單獨的轉向馬達,使得毅力號在原地不動的情況下能轉動360度。依據美國宇航局的觀點,該探測器的腿部能確保它在40釐米高的巖石上攀爬行駛。
  • 解讀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
    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是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任務的升級版,其任務花費大約為24億美元。毅力號於7月30日成功發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毅力號與好奇號大小相近,長度3米,寬度2.7米,高度2.2米,重量1025公斤,比好奇號重126公斤。
  • 人類什麼時候能移民火星?網易新聞《一起去火星》科普來了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25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行星探測的裡程碑事件。網易新聞將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等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一起去火星》大型策劃除了專題、現場直播報導外,還有八大火星知識官現身科普火星知識、七大優質知識短視頻號視頻解說人類火星探索歷史和任務,網易科技將派出小編前往文昌發射現場,第一時間發回「天問一號」的報導。
  • 全球迎來「探火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難點在哪裡?將執行哪些任務?「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 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2日電 題: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喆、王琳琳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火星車搭載6種有效載荷 走得更穩更好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近日將擇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昨天(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   在即將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擔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的重要使命。我們現在在大屏上看到的就是中國第一臺火星車1:1的實物,它的高度是1米85,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這輛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
  • 【火箭發射直播】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任務&Space X Starlink9任務直播
    阿聯希望號火星任務和Space X發射韓國軍星任務,於北京時間7月20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