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膽瀉肝丸事件:傾家蕩產也要賠付
可是,去年因為「非典」達到了「沸點」,龍膽瀉肝丸事件聲訊漸無。現在提起訴訟,通過法律途徑討說法找賠償,好。 冤有頭,債有主。從報導看,同仁堂認為自己不該是起訴的主體,因為「在龍膽瀉肝丸事件上為消費者盡到了法定的責任和義務」,他們生產的龍膽瀉肝丸是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配方的。誰是「債主」,這由公正的法庭說了算。
-
龍膽瀉肝丸事件當事人難討賠付
發送GP到6666 隨時隨地查行情 龍膽瀉肝丸事件當事人難討賠付 2004年12月14日,長期服用龍膽瀉肝丸的北京患者尹同福和吳淑敏接到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兩人的起訴均被駁回,因為他們
-
龍膽瀉肝丸事件暴露制度弊病
程剛 新藥審批制度執行缺陷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缺失 毒性藥物召回制度失範 藥品說明書監管不力 「龍膽瀉肝丸事件暴露了我們國家現行的醫藥法律、醫藥監督管理等一系列的制度弊病。」卓小勤律師說。 「在如此嚴格的審批程序下,對腎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的龍膽瀉肝丸如何順利通過了審批,這是個值得檢討的問題。」卓小勤說。 「龍膽瀉肝丸事件還充分暴露了藥品不良反應監督監測制度的缺失。」卓小勤指出。有報導表明,馬兜鈴酸造成的腎損害,醫學上最初報導於1964年,國外將其稱為「中草藥腎病」。加拿大政府甚至為此向公眾發出謹慎使用龍膽瀉肝丸的提醒。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1990年代起,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腎毒性事件時有發生,最著名的要數2003年的「龍膽瀉肝丸事件」。當時,吳淑敏等28名尿毒症患者同時起訴同仁堂,認為其生產的龍膽瀉肝丸是尿毒症致病主因。龍膽瀉肝丸配方中的一味藥材也是關木通,含有馬兜鈴酸。
-
龍膽瀉肝丸案件引發藥品召回新制度期待
「關木通」危機龍膽瀉肝丸事件被曝於公眾,起於兩年多前新華社發布的一則報導。2003年2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播發了一則記者調查,首次披露龍膽瀉肝丸可能導致尿毒症等腎損害的情況。三天之內,該報導被500多家不同媒體轉載,一石激起「龍捲風」式的傳播。
-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
-
馬兜鈴酸又攤上大事 或是導致肝癌的元兇
黃偉添說,這個問題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馬兜鈴酸造成突變的嗎?二、這些突變致癌風險有多大?他們現在「99%肯定」是馬兜鈴酸造成突變,而這些突變更準確地說只是致癌風險因素,不同程度的馬兜鈴酸暴露怎樣增加肝癌風險尚需進一步研究。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據2012年《南都周刊》報導,論文稱,這兩例病人曾服用過草藥關木通煎劑。而關木通中含有大量馬兜鈴酸。不過,他的發現並未引起重視,當時僅被視為個例。 1990年代起,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腎毒性事件時有發生,最著名的要數2003年的「龍膽瀉肝丸事件」。當時,吳淑敏等28名尿毒症患者同時起訴同仁堂,認為其生產的龍膽瀉肝丸是尿毒症致病主因。
-
中藥馬兜鈴,一種「毒藥」兩種對待
1999年,中國腎臟學專家黎磊石院士也注意到了馬兜鈴酸的腎毒性,他所在的南京軍區總醫院報導了3例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關木通導致腎臟損害的病例。由於在中國中藥的應用很廣,且缺乏有效的中藥不良反應監測系統,同時也無完整的腎臟疾病登記系統,當時馬兜鈴酸腎病的發病情況不詳,這些研究並未引起衛生部門的重視。
-
「馬兜鈴酸致癌」風波如何定紛止爭?
雖然馬兜鈴酸早已被列為一類致癌物,但馬兜鈴酸肝毒性是一個新問題。馬兜鈴酸究竟是不是中國肝癌高發的原因,只有通過大樣本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才能得出確切結論。監管部門的答疑解惑,回應了社會關切,有助於讓公眾更準確地評判和認識目前的各種信息;監管部門將對含馬兜鈴酸產品進行專項檢查,這樣的表態和行動也有助於消除恐慌情緒。
-
「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對多數人安全」
網絡截圖 新京報訊 (記者杜丁)「馬兜鈴酸造成的腎損傷無法恢復,目前36種含有馬兜鈴酸的治療咳嗽胃疼為主的中成藥依然在合法出售。」近日,「積水潭燒傷科阿寶」的一條微博再次讓「馬兜鈴酸」成為爭論話題。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我們的中藥是否安全?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治病良藥還是癌症元兇?——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含馬兜鈴酸草藥致肝癌?用藥風險高多國已禁用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10月中旬發表一篇封面論文,題為《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研究人員來自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雜誌編輯以「一種草藥的黑暗面」為題的簡介推薦這項研究。基於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分析,研究人員認為馬兜鈴酸與肝癌之間存在「決定性關聯」。
-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聰、鮑曉菁 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近日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和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含馬兜鈴酸的藥是否都不能吃了?我們的傳統中藥又是否安全?記者進行了調查。
-
相關藥物研究獲進展或走出馬兜鈴酸陰影
【天地網訊】事件回放 1993年,比利時學者Vanherweghem提出,100多名女性在服用了含有廣防己的減肥藥「苗條丸」後,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需要腎移植或者做血液透析治療,並將之歸因於中草藥中含的馬兜鈴酸,稱為中草藥腎病。 1998年,英國發現兩例因治療溼疹而服用含馬兜鈴酸中藥引起腎功能衰竭的病例。
-
重磅醫學期刊論文證明,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導致中國人易患肝癌
也就是說,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馬兜鈴酸是存在於一些中草藥中的化學成分,其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突變,現在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就能馬上判斷這個腫瘤和馬兜鈴酸有沒有關係。研究者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做了基因檢測,發現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品都明確顯示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
-
馬兜鈴到底是啥?中醫竟將「毒藥」這麼來用......
這之後,雖有多個病例出現,但學者並不完全肯定是馬兜鈴酸導致的。1997年,日本一家委託中國生產中成藥的企業因患者腎損傷而引發的國際糾紛,結果發現該藥中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關木通」。1999年,中國腎臟學專家黎磊石院士也注意到了馬兜鈴酸的腎毒性,他所在的南京軍區總醫院報導了3例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關木通導致腎臟損害的病例。由於在中國中藥的應用很廣,且缺乏有效的中藥不良反應監測系統,同時也無完整的腎臟疾病登記系統,當時馬兜鈴酸腎病的發病情況不詳,這些研究並未引起衛生部門的重視。
-
研究證明馬兜鈴酸可以導致肝癌 魚腥草還能吃麼?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科研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首次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提出植物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觀點。繼之,新加坡科研團隊在更多的亞洲肝癌樣本,尤其臺灣的肝癌樣本中發現這種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強烈支持中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
-
馬兜鈴酸致肝癌有定論了?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提供最新證據
韓澤廣團隊在此前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層揭示了馬兜鈴酸暴露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是人類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早在2012年,韓澤廣團隊曾對國內肝癌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首次發現肝癌存在特徵性DNA鹼基A>T顛換,提出植物藥中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觀點。
-
闢謠特工隊|馬兜鈴酸真會致癌嗎(Ⅱ)?
作者 | 夏冬編輯 | 蔡佳凝音頻主播 | 危為安 王棉棉前段時間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在朋友圈瘋傳,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常用藥赫然在列。有業內人士指出,藿香正氣口服液中有一味厚樸,而厚樸作為一味含馬兜鈴酸的藥材,正被廣泛應用於許多非處方中成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