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科普文章被疑存在抄襲 連筆誤一併複製

2020-12-05 騰訊網

《現代藥物是怎麼開發出來的》抄襲疑案調查

"即便我這篇文章完全根據穎河的系列文章寫成,只要不是整段地照抄,也稱不上什麼"抄襲",因為科普文章和論文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在方舟子被疑存在抄襲的眾多文章中,發表在2006年12月11日《經濟觀察報》上的《現代藥物是怎麼開發出來的》一文,是網上公認的影響力較大的一篇。

這篇文章在發表的第二天,就被網友指出涉嫌抄襲「穎河」的九篇系列文章《認識藥物》。一位名叫「脆弱」的網友甚至懷疑「穎河」是方的另一個筆名,因為他比較了解方與「穎河」的文章之後,發現方文大約有一半與穎文相似。

質疑聲音出來後,方舟子馬上在新語絲讀書論壇上寫了《關於〈現代藥物是怎麼開發出來的〉一文》,其中表示,他與「穎河」的文章都是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1999年9月的一份特別報告所寫的,這份報告的標題是《從試管到患者———通過人類藥物改善健康》(From Test Tube to Patient———Improving Health Through Human Drugs)。

「所以(穎河)和我的文章有些段落相似,例子、數據都相同,只不過他的表達比較忠實於原文,我則採用複述。」方舟子解釋道。但有人發現,方後來刪掉了「我則採用複述」六個字。

方文發表後的第四天,網友「白字秀才」(本名陳廷超)通過萬維讀者網學術與教育論壇,發布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帖子———《神秘的106天———扒開騙子的畫皮》,毫不客氣地用兩個有力證據反駁方的辯解。

「很明顯,穎文是根據FDA文那個表格而寫的,而方文是抄襲自穎文!」按照「白字秀才」的分析,「如果方文也是根據那個表格而寫的話,基本不可能寫得如此和穎文類似……任何兩個人,獨立敘述這個表格時,肯定有較大的差別。」

「白字秀才」提出的第二個證據,讓方幾乎無話可說———「潁河」的文中有一處錯誤,而方舟子的文中竟也出現了同樣的錯誤———

「穎河」的文章稱,有一種治療愛滋病的新藥zidoculine(簡稱AZT),只進行了106天的臨床試驗就獲準上市;方的文章說:「第一種治療愛滋病的新藥AZT的臨床試驗在只進行了106天之後……即提前終止了該臨床實驗。」(詳見附件)

但是,「106天」這個數字是錯誤的。「白字秀才」查遍FDA文件全文,在第33頁發現有這樣一句話:「Zidovudine(AZT)was approved in 107 days,without cutting any corners.」(AZT在107天之內獲得批准,沒有走任何捷徑)。很顯然,原文中出現的時間是107天,方舟子與「穎河」都將其錯寫成了106天。

「白字秀才」說,「穎河」的文章在引述FDA的報告時顯然出現了筆誤,將原文的107天錯誤地寫成了106天。如果方舟子的文章如他所言只是「獨自複述」FDA的報告,怎麼會發生與「穎河」的文章同樣的技術性錯誤呢?除了抄襲,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這樣的「巧合」。

「更糟糕的是,FDA文所說的『在第107天』是指『FDA批准AZT』,也就是說,從AZT完成所有臨床實驗後,把收集的所有數據上報給FDA,而FDA從接收AZT的申請後的『第107天』批准其上市,而不是說『AZT的臨床試驗只用了106天』。穎文錯誤地理解了FDA文的意思,有趣的是,方文也能『獨自複述』出同樣的錯誤?」

「白字秀才」指出上述錯誤之後,方舟子馬上在新語絲上發表了《對〈現代藥物是怎麼開發出來的〉的一點更正》:「有一個網友來函對文中介紹的AZT臨床試驗時間提出了懷疑。此處的確有誤。上文『第一種治療愛滋病的新藥AZT的臨床試驗在只進行了106天之後』一句應改為『第一種治療愛滋病的新藥AZT在還在做II期臨床試驗時』。」

方舟子說:「該例子依據的原文沒有提到臨床試驗天數,在另一處有『Zidovudine was approved in 107 days』的說法,經仔細核對,天數(第107天,即106天後)應該指的是批准時間,而非臨床試驗時間。之所以出現這個誤讀,是因為以前讀過穎河《認識藥物》介紹的同一個例子提到臨床試驗只進行了106天,留下的印象導致先入為主的誤讀。實際上整個臨床試驗進行了大約一年,到II期臨床試驗時發現顯著提高了愛滋病患者的存活率,即提前終止。」

即使涉嫌抄襲疑雲重重,2007年1月14日,方舟子在新語絲上公布的新書《科學成就健康》的目錄中,《現代藥物是怎麼開發出來的》還是被列在了該書第四章。在其2007年3月出版的《批評中醫》一書中也收錄了這篇文章。

2007年2月3日,方舟子發表《對「方舟子抄襲穎河」一事再說幾句》:「其實即便我這篇文章完全根據穎河的系列文章寫成,只要不是整段地照抄,也稱不上什麼『抄襲』,因為科普文章和論文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有人(那些騙子和幫閒們)為了誣陷我抄襲,故意混淆科普文章和論文的區別……」

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學界人士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說,在這起案件中,方舟子事實上已經間接承認了「白字秀才」的指控,但仍不願意認錯和道歉,並且還在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解。

網友「難度五級」支持「白字秀才」的觀點。2007年2月8日,「難度五級」在萬維讀者網的學術與教育論壇發表了文章,他將抄襲難度從易到難分為五個級別,對在方舟子涉嫌抄襲「穎河」這個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方舟子的文章與潁河文章中的文字分段、內容組織、自創措辭、引用數字和理解錯誤都是相同的。

附件:方舟子與"穎河"文章對比如下:

方舟子1:生理學家研究人體在正常狀態下的各種生理功能和變化規律,生物化學家研究生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分子生物學家則研究參與生命過程的各種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這樣,我們就能從分子、細胞、器官到人體不同的層次了解我們的身體在正常狀態下都是如何運行的,而病變又是由於哪一方面發出了異常。

穎河1:生理學家研究機體在正常條件下的各種功能及其變化規律,生物化學家研究生命過程的化學,分子生物學家研究參與生命過程的各種分子和發生在分子水平的各種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試圖從不同的層次---從器官水平到細胞與分子水平---去理解這些改變,去思索藥物將如何從細胞和分子層次上糾正這些異常改變。

方舟子2:有時候,研究人員能很快地發現這種特殊的化合物,這是很幸運的。更多的時候,研究人員需要篩選成千上萬種化合物,才能發現有效的少數幾種。

穎河2:科學家們有時很幸運,可能較快地要找到想要的化合物---比如前面所說的那個酶抑制劑。但通常他們要在試驗中一個個地檢查幾百個、幾千個甚至上萬個化合物。

方舟子3:這些是無法在離體實驗中觀察到的。但是,出於人道的考慮,我們也不能就直接拿人來做試驗。因此,下一階段,研究人員需要做動物試驗。

穎河3:在離體實驗系統中就無法觀察藥物作用的這些特徵。因此,下一階段研究人員需要採用另一套藥物實驗系統---動物實驗,在動物身上進一步檢驗這幾種化合物的效果。

方舟子4: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小鼠、大鼠、兔子、貓、狗、猴子等。在做動物試驗時,需要用到兩種或更多種的動物,因為不同種類的動物對藥物的反應可能會不同。

穎河4: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小鼠大鼠狗貓或猴子等,當然這些實驗動物---稱為醫學實驗動物---的物種都經過特別甄別和培育,生物學特性相當明確,普通的同類動物並不能擔此重任。因為藥物對不同的種屬的動物可能產生不同的作用,通常需要在兩種以上的不同種屬的動物身上進行試驗。

方舟子5:有時候,人們會發現,一種藥物的代謝產物甚至比藥物本身還更有效。

穎河5:有時研究人員會發現,藥物的某種代謝分解產物可能比正在進行試驗的藥物更為有效,或者藥物必須經過機體代謝生成新的物質才能發揮療效。

方舟子6:I期臨床試驗為短期小規模。試驗對象通常為20-100人,健康志願者或患者都可以。其主要目的是觀察新藥是否會出現急性毒副作用,檢驗合適的安全給藥劑量,並初步研究人體對藥物的吸收、代謝和排洩。時間持續數月。如果沒有嚴重的問題,例如不可接受的毒副作用,就可進入II臨床試驗。大約70%藥物能成功地通過這一階段的試驗。

穎河6:I期臨床試驗,短期小規模。初步觀察新藥的安全性並確定合適的給藥劑量,也研究觀察人體對藥物的吸收、代謝和排洩。療效觀察不是這一期的重點。可以選用少量健康的正常人(志願者)或病人進行人體試驗,通常20-100人,持續數月。約70%藥物可成功通過,並進入II期臨床試驗。

方舟子7:II期臨床試驗為中期中等規模。試驗對象是病人,通常為100-300人。主要目的是觀察新藥是否有療效,也對短期的安全性做進一步觀察。時間持續幾個月到兩年。大約只有33%的新藥能成功通過這一階段的試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穎河7:II期臨床試驗,中期中等規模。主要觀察新藥療效,進一步觀察安全性,調整並確定合適的給藥劑量。試驗對象是病人,通常100-300人。持續幾個月到兩年。平均約33%的新藥可通過,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方舟子8:III期臨床試驗為長期大規模。試驗對象是病人,通常為1000-3000人。目的是確認新藥療效和安全性,確定給藥劑量。時間持續一到四年。約25-30%的新藥可通過這一階段的試驗。

穎河8:III期臨床試驗,長期大規模。確認新藥療效和安全性,確定給藥劑量。試驗對象是病人,通常1000-3000人。持續一到四年。約25-30%的新藥可通過。

方舟子9:在完成III期臨床試驗之後,製藥公司就可向藥監部門提出上市申請,由藥監部門組織專家鑑定。在美國,最後經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藥,只佔最初申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藥總數的20%。

穎河9:完成III期臨床試驗的新藥,在進行數據分析和總結之後,由製藥公司負責提出上市申請,FDA組織專家進行審批。最後經FDA批准可以上市的新藥,只有最初申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藥總數的20%。

方舟子10:新藥被批准上市之後,通常仍然需要進一步觀察藥物在大範圍長時間臨床應用時的療效和安全性,並與其他已有藥物進行比較,稱為IV期臨床。由於在做臨床試驗時,兒童、孕婦和老人常被排除在外,因此在新藥上市後,特別需要觀察藥物對這些群體和某些特定的病人群體的安全性、療效和劑量範圍,以獲得更全面的資料。

穎河10:通常,新藥被批准上市之後還要繼續進行一期臨床研究,稱為IV期臨床。主要研究新藥的長期療效與毒性,與其他藥物的比較等。在新藥經批准公開上市之後,需要進一步觀察該藥物在大範圍長時間臨床應用時的療效和安全性。特別需要觀察藥物對兒童和老年病人,婦女和懷孕婦女,或者某些特定的病人群體的安全性和療效以及劑量範圍,以獲取更為全面的資料。

方舟子11:有時候,在臨床試驗過程中,一種藥物被發現能夠有效地治療惡性疾病,會提前中止臨床試驗而直接用於治療病人。例如,第一種治療愛滋病的新藥AZT的臨床試驗在只進行了106天之後,發現它能顯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立即提前中止了該臨床試驗,並在批准其上市之前允許它被用於治療4000多名愛滋病患者。

穎河11:在實踐上,一旦發現某藥可能影響病人的生存狀態,就可能立即停止試驗。舉例來說,當發現第一個治療愛滋病的新藥zidoculine---簡稱AZT---能明顯增加病人存活之後,FDA就立即提前終止了該藥的臨床試驗,並在批准該藥上市之前授權允許四千多名愛滋病病人使用它。該藥的臨床試驗只進行了(大約)106天就獲準結束。

法治周末記者 李秀卿

相關焦點

  • 媒體刊文稱方舟子文章涉嫌抄襲 被訴名譽侵權
    本報訊(記者 王麗娜)昨天上午,被稱為「打假鬥士」的方舟子狀告法制日報社名譽侵權一案在朝陽法院開庭。去年3月30日,《法治周末》用四個整版刊發了《方舟子涉嫌抄襲總調查》一組文章。報導刊發後,方舟子遂提起名譽權訴訟,他向法院遞交了一份長達7頁、近5000字的起訴書。方舟子稱,《法治周末》採編人員蓄意炮製誹謗貶損他的文章,文中專門收羅曾被他批評、與他有矛盾的人的言論,拋出有人揭發「方舟子抄襲」的陳年舊聞,傳播誹謗、進行炒作,這是「赤裸裸的造謠誹謗」。
  • 美國教授欲告方舟子 《科學是什麼》或涉嫌抄襲
    兩種行為都算抄襲  在視頻訪問中,羅伯特教授首先否定了科普作品不需要原創,並可以大量複述別人作品,同時不需加注釋引用的觀點。  他認為,原創性研究和科普工作,這兩方面工作的標準其實是一樣的。  在科普作品中引用他人觀點時,必須說出在哪裡讀到的這篇文章、文章作者是誰,把這些信息放在尾注或相應的地方,以便讀者知道是在介紹別人的思想。  同時,羅伯特在視頻中透露,在美國,至少有兩種行為是侵犯了版權法的。第一種就是直接拷貝、複製文字。第二種是使用別人文章中論據和觀點,這也算抄襲。
  • 媒體評論:方舟子遭質疑 學術打假個人時代結束
    打假鬥士方舟子「後院起火」,令公眾大跌眼鏡。近日有記者對《現代藥物是怎麼開發出來的》抄襲疑案進行調查,發現方舟子的這篇科普文章連被抄襲者的筆誤也一併複製。
  • 袁騰飛新書涉嫌抄襲方舟子舊書
    竟然有人抄襲敢抄到方舟子頭上。  6月19日,不少媒體轉發了公眾號「中南博集天卷」的文章《驚呆了!美國歷史上竟然有位皇帝!》,該文講述了一個叫諾頓一世的美國人自封皇帝的故事,故事獵奇有趣。文章摘自《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民主與建設出版社,作者袁騰飛。隨即,有網友指出這篇文章抄襲了舊書《我的兩個世界》中的一個章節,而《我的兩個世界》一書的作者正是國內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該書「美國傳奇」的第一個故事便是《假做真時——美國皇帝諾頓一世傳奇》。  稍後,方舟子在某社交媒體上稱:「袁騰飛講美國史,就是抄襲。
  • 我因2001年舉報方舟子抄襲遭報復
    *感謝亦明對此文撰寫做出的貢獻* 一些媒體在報導我與方舟子的「恩怨」時,引用方舟子的話,說我近日連續發表揭露方舟子報假案真相的文章,是因為他2005年曾對我「學術打假」,因此我伺機報復。方舟子又一次隱瞞了事實真相,顛倒了事件因果,對公眾撒謊。其實他心中再清楚不過,他多年來給我尋找莫須有罪名,試圖將我打倒,真實原因是2000年來,我多次參與批評他打假不嚴謹,同時向《科學》雜誌舉報他抄襲該刊文章的事實。
  • 方舟子微博質疑蔣方舟:「文章是她媽代筆的」
    一個是打假的科普作家,一個是年少的美女作家。昨天,他們產生了交集———不是作家,而是打假。以前她就被質疑過兩次昨天下午,方舟子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一段文字,引發了軒然大波。證據眾多而確鑿,較強的證據之一是尚愛蘭寫的和以蔣方舟名義發表的文章有大量的雷同,寫穿幫了。馬日拉在2009年就懷疑蔣方舟的文章是她媽媽的代筆,並且說「現在抄襲代筆上位,是一種時尚,反正出名最重要,手段卑劣不要緊。」這話是照著鏡子說的嗎?蔣方舟九歲寫了10年字?
  • 玄靈批舟子:邏輯惡霸方舟子
    作者:方玄靈看過很多@方舟子的文章和節目,個人認為他是一個極擅長詭辯的人。他靠這種詭辯之才,圈了不少粉,也招來不少的反對者。方舟子素來以「科普」和「打假」出名,如果說,他的科普都是對的,打的都是假的,我們可以支持他。
  • 方舟子新年「第一炮」 炮轟吳曉波新書抄襲
    鳳凰網文化訊 「打假專家」方舟子新年伊始便轟響第一炮,在1月11日凌晨5點40分,他發了一篇博客,炮轟吳曉波《吳敬璉傳》抄襲吳敬璉前助手柳紅的《吳敬璉評傳》,指出吳曉波與柳紅已經開打官司,訴訟到法院大半年,至今還未開庭。
  • 論文檢測存在盲區 研究生論文疑抄襲網文—新聞—科學網
    疑似被抄襲文章於2014年發表於百度貼吧,原作者在9月3日晚在貼吧貼出論文,稱自己文章被「復刻」。9月8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了研究生所在學校,其導師稱對於學生不會護短。 事件 研究宋朝歷史文章被指抄襲網文 被指抄襲的文章名為《宋太宗朝軍功虛報現象鉤沉——以土墱寨、唐河、徐河三次戰鬥為考察中心》,作者為河北大學丁建軍和趙寅達。
  • 江漢大學回應院長被舉報文章抄襲:複製比符合慣例
    姚振強稱,李衛東存在學術論文抄襲、以課題形式謀取私利等諸多問題,李衛東被多次舉報後仍公示擬任江漢大學副校長一職。  江漢大學回應稱,該校學術委員會已認定李衛東被舉報的論文文字複製比符合基本慣例,項目經費使用合規,不存在學術不端問題。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湖北省教育廳目前已受理有關舉報,並在按程序處理。
  • 方舟子:希望更多人做科普
    在報告中饒毅指出,目前的中國媒體在科學報導中,普遍存在著科學知識缺乏的問題,值得重視。  而此前,正在和方舟子進行網上大戰的崔永元也對「科學精神獎」的辦法發表了看法,崔永元在博客上表示,「饒毅……不知道腦子裡進多少蒼蠅才會說出這麼沒良心的話」,隨後在另外一篇微博中又追問:「饒毅拿這個獎有良心不?」
  • 還原真實的方舟子 誰是打假之路的始作俑者
    為什麼取這個筆名,他的中學同學回憶,方舟子說過,『方舟』就是兩條船並列在一起,朝一個方向行駛的意思,而他就是要腳踏文學和科學這兩條船。  方舟子如今質疑韓寒,令人沒想到的是,當年他讀初三參加作文競賽的時候,因文章水平過高,閱卷老師也曾懷疑過他「抄襲」。只是在調閱了他平時所有的習作之後,那位18歲便開始在《福建文學》發表作品的老師,也直呼方舟子「了不起」。
  • 2018年度「中國好書」被指抄襲,舉證者等一個回應
    科普寫作:轉述與抄襲的界限何在?實際上,對於科普類作品引用、轉述和抄襲之間的界限何在,是否應該遵循學術文章對於參考文獻的嚴格要求,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中國「科普第一人」方舟子在到處打假的同時也深陷「抄襲漩渦」,他的反對者們幾乎收集了每一篇涉嫌抄襲的證據,甚至建立了「方舟子抄襲剽竊資料庫」。
  • 你複製是原創,我複製是抄襲?
    牆邊放著幾塊燒焦炭化的樹幹,用其中一塊木炭,荷蘭藝術家赫曼·德·弗裡斯在白牆上寫下展覽的名字:「以一切的存在方式存在(to be all ways to be)」。德·弗裡斯84歲,濃密的銀白鬍鬚垂至胸前,威尼斯雙年展荷蘭國家館今年是他的,幾乎所有作品都是自然物或現成品。「他喜歡直接展現物品,他想要剝去事物的外部屬性,讓它們的本身顯露出來。」
  • 畢文章:我支持方舟子質疑鍾南山
    畢文章:我支持方舟子質疑鍾南山     方舟子「炮轟」鍾南山?灰霾跟肺癌到底是什麼關係?9日傍晚,方舟子發博客「指責」鍾南山所提「霧霾會導致肺癌」的說法「犯了三個錯誤」,他還在博客最後「批評」鍾南山稱:「作為一個醫學家,特別是一個地位崇高的醫學家,說話要謹慎,不能因為霧霾現在成了輿論焦點,就拿它說事湊熱鬧。」(3月12日《南方都市報》)    此消息一出,網友惡毒的咒罵聲翻江倒海,鋪天蓋地,恨不得把方舟子置之死地而後快。
  • 許嵩09年的歌曲疑被抄襲?對方公司:巧合重疊,不存在抄襲
    最近,娛樂圈很多人都在道歉,就是抄襲的事情,前者有郭敬明,承認並公開道歉了,後有於正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們也都受到了懲罰,郭敬明的電影《晴雅集》下線了,於正也退出了綜藝。而近日據網友爆料,羅聰《簡單的幸福》被質疑抄襲,許嵩12年前的歌曲《有何不可》,這是許嵩09年發布的專輯《自定義》中主打歌曲,當時也很多,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小孩,都會哼唱一句。而《簡單的幸福》是發行於2018年4月26日,收錄在專輯《小幸福》裡,該歌曲由莎莎翻唱後在短視頻爆火,因此這首歌在兩年後,也就是現在被推上了熱榜。
  • 方舟子是科學家嗎?如果不是可以進行科普嗎?
    方舟子是科學家嗎?顯然並不是,說他是「科普作者」更加合適,而真正的科學家很少有機會有時間在網絡上進行科普工作,那不是他們研究的方向和重點,即使在網絡上科普,恐怕很多人並不一定能懂!   所以,在網絡上進行科普的基本上不會有真正的科學家,大多數都是科學的愛好者。而進行科普工作也並不需要是科學家,只要在某一科學領悟比較擅長,同時有所鑽研就可以進行科普工作!
  • 鐵嘴鋼牙打假鬥士方舟子身後的謎中謎
    就在去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任劉菊花碩士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的陳力丹表示,已舉報劉的論文出現大量直接引用西方媒體的文章。陳力丹認為,已經「超出正常所能容許的上限,屬於剽竊抄襲」,他要求撤銷劉菊花的學位。聯署聲明表示,不滿中國社科院一直沒有公布對劉涉嫌抄襲的處理結果,敦促有關方面儘快向公眾交代。
  • 方舟子被襲,真是肖傳國幹的!
    戴找到同鄉許立春和另一男子龍光興,對方舟子等人實施襲擊,並付了5萬元。  許立春交代,8月29日下午,他看見方舟子和另外兩人進了茶樓,就一直在旁邊的公交站等候。直到下午6點,方舟子將另外兩人送上計程車後,準備回家。   「我看他朝我走過來,就拿出錘子和辣椒水。」許立春交代說,他先用辣椒水噴方舟子的臉部,方舟子轉身就跑。
  • 方舟子:我的本職是科普 打假僅是業餘愛好
    科學顧問團圖片由主辦方提供中新網北京7月22日電 (劉歡)互動百科近日宣布聘請方舟子作為首席科學顧問後,引發了一些網友的質疑對此,方舟子21日在互動百科用戶大會及「科學顧問團」啟動儀式上回應稱:「我認為自己有資格擔任首席科學顧問一職,我的本職是科普,打假僅是業餘愛好。」21日,2012年互動百科用戶大會在北京召開,並舉行了「科學顧問團」啟動儀式。科普作家方舟子、資深媒體人袁越、清華大學教授趙南元、科普網站科學公園創始人吳興川等知名專家學者正式接受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