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諾獎得主索恩:希望把和霍金創作的故事拍成電影

2020-11-23 創業邦

索恩和霍金的年齡相仿,二人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是好朋友,常常聚在一起聊人生、愛情,還經常就科學問題打賭。索恩說,「因為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能不能造出來時光機,能不能時光穿梭,這要等搞透量子引力學後才能知道。」「如果人類想要延續下一個一百萬年,我們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去年11月,霍金曾向全人類發出倡告。如今,他已先行回到屬於他的那片星辰。而索恩還將帶領人們繼續「星際航程」。索恩透露,他和霍金從未合著論文,但是曾一起創作過電影梗概,「希望這個梗概未來能拍成電影。」

相關焦點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想看《三體》拍成電影
    2月18日,由詹姆斯·卡梅隆監製並編劇的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在京舉行首映式,卡梅隆與影片導演羅伯特·羅德裡格茲、主演羅莎·薩拉扎爾以及原著小說作者木城雪戶亮相。而在首映式前,詹姆斯·卡梅隆即開始了繁忙工作,先是與「大劉」劉慈欣對話,之後又與導演一起接受了中國記者的圓桌採訪。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霍金生前一直未獲諾獎。人們普遍相信,這是因為他的理論沒有實驗或觀測的驗證。現在,既然彭羅斯因黑洞而獲諾獎,大家不禁好奇,如果霍金健在,是否也能獲諾獎?今年諾獎官方文件裡解釋,彭羅斯的獲獎成果就是這個奇點定理。 因此,按照諾獎傳統,霍金本來是有機會獲得諾獎的。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現在,既然彭羅斯因黑洞而獲諾獎,大家不禁好奇,如果霍金健在,是否也能獲諾獎? 如果僅僅是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霍金健在的時候,就應該獲得諾貝爾獎,雖然當時彭羅斯還沒得諾獎。 考察諾貝爾物理學獎自創立以來的情況,可以看到它的傳統風格。它所授予的理論工作,都與實驗有密切、具體和直接的關係。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雖然霍金離開了我們,但卻留下這個兩部電影給後人,傳奇仍將繼續
    而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出生的哪一天正好也是伽利略逝世300年,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他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 8位專家談諾獎:物理學獎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
    為什麼今年的諾獎再次頒給了天文宇宙學方向?黑洞的研究居然時至今日才拿獎?針對今天的諾獎結果,我們聯繫了與幾位科學家,聽一聽他們對諾獎的看法。>,這可能也是諾獎的考量因素之一,畢竟科學對人類的貢獻除了技術進步之外,對自然和宇宙的認識可能更重要,而這也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 8位專家談諾獎:物理學獎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
    為什麼今年的諾獎再次頒給了天文宇宙學方向?黑洞的研究居然時至今日才拿獎?針對今天的諾獎結果,我們聯繫了幾位科學家,聽一聽他們對諾獎的看法。,這可能也是諾獎的考量因素之一,畢竟科學對人類的貢獻除了技術進步之外,對自然和宇宙的認識可能更重要,而這也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10月5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頒布,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霍金曾是彭羅斯的研究夥伴,對此表示強烈支持,還幽默地說「上帝憎惡裸奇點」。他們二人獲得1988年沃爾夫物理學獎,也是因為共同研究並提出的彭羅斯-霍金奇點理論。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
  • 霍金的離世讓他錯過了2020年諾獎?其實他離諾獎還差一點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頒發給了宇宙學,並且是對黑洞的研究和發現,其中之一就是羅傑·彭羅斯在1965年通過數學的方法描述了恆星到黑洞演化的過程。再一個就是美國和德國的兩位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於羅傑·彭羅斯分享了這次諾獎的獎金。
  • 熱點 | 對話「諾獎」得主:國際合作改變世界
    10月5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頒布,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就在在本屆「諾獎」頒布之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連續幾天的時間,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及中國知名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諸多公眾關注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許多觀點引人深思。
  • 8位專家談諾獎:物理學獎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 _身體_澎湃...
    為什麼今年的諾獎再次頒給了天文宇宙學方向?黑洞的研究居然時至今日才拿獎?針對今天的諾獎結果,我們聯繫了與幾位科學家,聽一聽他們對諾獎的看法。張雙南老師在「我是科學家」活動上的演講 | 我是科學家另外,近年來黑洞和天體物理成為諾獎熱門,可能很大程度上也反應了社會的關注度越來越大,這可能也是諾獎的考量因素之一,畢竟科學對人類的貢獻除了技術進步之外,對自然和宇宙的認識可能更重要,而這也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傳奇狂羈奔放、別具幽格還原數學天才暗黑與明亮的雙重人生本劇編導由德籍音劇會導演花映紅女士擔當,全部曲目和角色取自於:蕭邦、孟德爾頌、貓王普萊斯利和同名電影的人物與選曲等。鋼琴官由法國鋼琴家、數學博士斯柔冰先生獨奏擔當,而本次瞬華主演音劇會《美麗心靈》的女一號,艾麗西亞。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他是霍金的師弟,時任劍橋天文所所長,深孚眾望。但劍橋的人物太多了,群星燦爛,當時大家也就認為他是一位名教授,而且,他那時也還沒有三一學院院長和皇家學會會長那麼顯赫的頭銜。過不久,錢德拉塞卡因為坍縮星的研究獲得諾獎,學界認為這個獎來得太晚了——錢氏做出研究成果約50年後才得到,那時他已經73歲了。如今看來,還是比彭羅斯獲獎的89歲年輕多了。
  • 諾獎賠率,還沒湖南這家出版社準
    10月19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公布已經有10餘天了,吳煒所在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科普編輯室裡還來了兩撥記者。連地上都堆滿了書的科普編輯室放不下多餘的凳子,吳煒和採訪她的記者都站著。有記者問她是怎麼「押中」的諾獎獲得者而出他們的書,她覺得很不好意思。「我們現在的業務,沒考慮過(押諾獎獲得者)這種事情。」吳煒說。
  • 霍金「老搭檔」摘得諾獎桂冠 《盜夢空間》的無盡樓梯就是他的...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兩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 霍金「老搭檔」摘得諾獎桂冠《盜夢空間》的無盡樓梯就是他的...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兩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領域國際合作不能停止
    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十月諾獎揭曉時,人們都會關注的一個問題。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在今年諾貝爾獎揭曉前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多天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吸引900餘萬網友線上觀看。在活動中,中外科學家就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如何開展國際合作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其中不少觀點引人深思。
  • 劉慈欣:《三體》被拍成電影處境比較險惡
    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 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由於 劉慈欣 並未親自前往美國參加本屆世界科幻大會,作為譯者的 劉宇昆 代表劉慈欣上臺領獎。  劉宇昆表達了獲獎的興奮和期待:「翻譯科幻作品很少進入美國作品,更不用說獲得雨果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