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造成了環境汙染,誰造成了極端天氣?聯合國:全球富豪惹的禍!

2021-01-20 網易

2020-12-17 10:26:12 來源: 坤園自留地

舉報

  今年的經濟停擺對於減少世界的碳排放幾乎無濟於事。儘管汙染已經減弱,但溫室氣體仍在大氣中累積,鎖定了未來幾十年的氣候破壞和極端天氣。聯合國最近的一份報告說,所謂的排放差距-在氣候政策上「可能存在的位置與需要存在的位置之間的差異」與以往一樣大。

  報告說,誰是造成差距的主要負責人,那就是全球富豪。世界上只有10%的人口排放了世界近一半的碳汙染。在全球收入最高的1%人口中,這一群體包括7000萬人口,佔排放量的15%-超過收入最低的50%人口中的35億。

  結果:在減少排放量時,「最富有的1%的人需要將其當前的排放量至少減少30倍,而最貧窮的50%的人均排放量可能會比當前水平增加三倍左右。平均。」聯合國說。這意味著最富裕人士的碳排放量減少了97%。

  

  更多的錢,更多的汙染

  研究人員早就知道碳排放與收入緊密相關。蒙特婁大學商學院HEC蒙特婁的環境經濟學家,教授賈斯汀·卡倫說:「人均收入越高,大多數時候人均排放量就越高。

  他補充說:「其他汙染物並非如此。」 「富裕的國家在其他方面往往更清潔,水和空氣也更清潔,但二氧化碳並非如此。」

  部分原因是,較富裕的人消費更多:他們購買更多的商品,擁有更多的汽車,擁有較大的房屋,這些房屋需要更多的能量進行供暖和降溫。碳排放有效地嵌入了全球經濟的大部分區域,因此消耗通常類似於汙染。

  但是一些特別汙染的活動仍然是全球富人的省。排在首位的是:國際航空旅行,如果是一個國家,則將成為世界第八大航空器。

  聯合國說,雖然近年來飛行變得更加民主化,但「航空仍然是高收入者的財產。」 上個月在《全球環境變化》(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雜誌上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2018年全球只有2%至4%的居民登上了國際航班,商業航班的所有排放量中有一半來自世界人口的1%。(這還沒有考慮到私人航班的汙染,因為私人航班的汙染更為嚴重。)

  

  世界資源研究所全球氣候計劃高級研究員塔琳·弗蘭森說:「人均排放量是我們社會需要解決的生活不平等現象的又一體現。」

  疾馳的不平等

  不平等也是汙染最嚴重的最富裕國家的生活事實。(聯合國表示,全球排放量的近80%來自G20成員國。)例如,美國一個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的家庭的碳足跡是一個年收入9000美元的家庭的四倍。

  如果這些數字有一線希望,就有可能一口氣解決氣候破壞和經濟不平等問題。

  經濟學家最喜歡的工具是 徵收碳稅,這會使汙染最嚴重的活動(如飛行)更加昂貴,因而不受歡迎。領先的不平等學者託馬斯·皮凱蒂( Thomas Piketty)提出了解決方案,例如對飛機票徵稅或為氣候恢復項目設立全球基金,其中最大的汙染者貢獻最大。

  聯合國報告的重點是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選擇汙染較小的交通工具,例如自行車,火車和公共汽車,並改用植物性飲食。但是,如果沒有政府和企業的幫助,那麼大批人不可能自願改變他們的消費方式。

  弗蘭森說:「人們之所以開車並不是因為他們想要一種碳密集型的生活方式,人們之所以開車是因為這是我們社會提供的交通便利。」 「政策制定者有責任支持在不破壞氣候的情況下為人們提供所需物品的替代方案。」

  

  從歷史上看,決策者沒有這樣做,因為從事大部分汙染的富人也擁有制定經濟和環境政策的最大能力。今年的經濟崩潰可能會通過刺激對環境有益的投資來幫助啟動氣候措施,例如,為公共運輸的大規模擴張提供資金,這得益於COVID-19,這已經受到空前打擊,或者增加了自行車基礎設施。立法者還可以以實現環境目標為條件,為汙染行業提供經濟救濟。

  聯合國說,這樣做的國家太少了,而選擇加倍汙染工業。例如,雖然在大流行期間航空旅行的減少可以看作是對地球的積極發展,但美國和大多數歐盟國家都對沒有環境要求的航空公司進行了救助,儘管美國的交易包括臨時工人保護。

  不斷變化的社會規範也可以發揮作用,儘管規模很小。在大流行之後,如果大量人繼續在家工作並在Zoom上開展業務,而不是乘飛機飛行,那可能會產生影響。

  卡倫說:「在某些時候,航空旅行是我們從事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活動。」 「任何影響都可能產生持久的積極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誰惹的禍?
    最近兩三年,我們國家出現了許多異常的天氣氣候事件。我國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變化明顯表現在:1.夏季高溫熱浪天氣增多;2.區域乾旱加劇;3.強降水增多。極端天氣事件以及災害的出現根本上來自於「大氣環流的異常」。大氣環流是什麼?什麼是它的正常與異常,產生異常的因素有哪些,本文給予了科學解釋。極端天氣誰惹的禍?
  • 北美觀察丨加州山火連年不止 到底是誰惹的禍?
    山火頻發今年又達歷史高點 都是「天氣」惹的禍?!《華盛頓郵報》:加州山火規模到達歷史高點,還在繼續增長。圖為消防員在納帕縣和山火做抗爭。自2003年以來,加州的大規模山火災害就頻頻發生。但今年的山火似乎來得有點早,而且勢頭十分兇猛,對此,很多專家表示,這是由於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造成的。今年一系列破紀錄的高溫使美國迎來最熱夏季,不久前,加州的死亡峽谷的氣溫已經達到了54.4攝氏度,創下了紀錄。而太平洋上的一場熱帶風暴給加州帶來的罕見雷暴天氣更是造成這次火情的直接原因。由於天氣太過乾燥,太多的雷擊在多處同時引發山火也造成了火勢的迅速蔓延。
  • 赤潮帶、螢光海 海水變色是誰惹的禍?
    新華社廣州4月26日電 題:赤潮帶、螢光海 海水變色是誰惹的禍?  新華社記者田建川、胡林果  夜晚的海灘,當起伏拍岸的海水變成藍色螢光,你還敢下水遊泳嗎?當美麗的海灣中綿延著一條紅褐色的海水帶,水裡的生物是否安全?  今年1月以來,廣東珠海、深圳、惠州和汕尾海域,相繼出現規模不等的赤潮。
  • 抖音我相信都是月亮惹的禍翻唱版是誰唱的 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我相信都是月亮惹的禍翻唱版是誰唱的  據小編了解到,抖音我相信都是月亮惹的禍翻唱版是馬隆唱的,是第二季《天籟之戰》選手。  被你愛過還能為誰蠢動  我承認都是月亮惹的禍  那樣的夜色太美你太溫柔  才會在剎那之間  只想和你一起到白頭  我承認都是誓言惹的禍  偏偏似糖如蜜說來最動人  再怎麼心如鋼鐵也成繞指柔  都是你的錯 輕易愛上我  讓我不知不覺滿足  被愛的虛榮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天氣短期內頻走極端,著實罕見。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說,北半球的乾旱與大雪嚴寒都與大氣層「阻塞」有關,這主要因為一些地區冷空氣過強,而熱量或者溼氣過不來,天氣在部分國家保持了靜態。這一過強冷空氣產自何處?中外專家普遍提到了北極冷風。
  • 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全國氣象研究中心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日前表示,正在影響美洲大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導致洪水與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自2013年以來的兩個冬季,美國經濟都遭受極端天氣的影響,華爾街市場分析機構曾把美國經濟去年一季度疲弱的「罪魁禍首」歸咎為惡劣天氣。但極端天氣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 聯合國:受極端天氣影響 2018年上萬人死於自然災害
    中新網1月30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約6000萬人的生活受到極端天氣影響,一萬多人死於各類自然災害。數據顯示,2018年洪水影響的人口最多,高達3540萬人,其中2300萬人生活在印度喀拉拉邦。
  • 三大颶風首次齊聚"發飆" 全球氣候變化惹的禍?
    哈維是德克薩斯州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經歷的強度最大的颶風,對該地區造成極大破壞。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學者菲利普發推特說,「同時可見三個時速超過90英裡的大西洋颶風,這是有記錄以來的第四次。」而美國國家氣象中心的颶風專家布萊克則指出,這是現代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三大颶風以最危險的方式在大西洋上「會面」。颶風頻繁是否與氣候變暖有關?
  • 自然災害造成全球發展滯後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日內瓦電 記者陳建報導: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天氣、氣候以及與水相關的自然災害正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並造成大量生命損失,使經濟和社會發展滯後數年乃至數十年。從1972年到2012年,全球共發生了8835次自然災害,造成194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2.4萬億美元。
  • 極端天氣事件「破紀錄」
    在經歷了破紀錄的颶風、洪水、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後,2017 年極有可能進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前三甲。《環球》雜誌記者/ 劉娟娟 黃堃 任沁沁  2017 年,又是人類飽受自然災害摧殘的一年:颶風肆虐美國南部、加勒比群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無家可歸;中國澳門、日本東北部、越南中部等地遭遇強颱風侵襲;在獅子山、尼加拉瓜、哥倫比亞、智利、越南等國一些地區,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觸目驚心;墨西哥中部
  • 5600萬年前的全球變暖 竟然也是碳釋放惹的禍
    5600萬年前的全球變暖 竟然也是碳釋放惹的禍  新解  當前,人類社會正面臨著由於大量碳排放所導致的全球溫度上升。在古新世-始新世之交,也就是距今大約5600萬年前,地球上也發生了一次全球溫度快速上升事件。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增加
    中國經濟網紐約11月9日訊(記者 朱旌 汪璐)根據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的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足跡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範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勢
  • 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極端天氣檔案
    圖/路透社  1994年11月2日,埃及出現了強雷暴天氣,造成極大破壞。埃及氣象學家說,開羅發生了自1957年11月以來最嚴重的暴雨,尼羅河暴漲,城市排水管道幾乎無法排水,很多街道被淹沒。  當天,在埃及南部靠近代爾的地方,強雷暴天氣引發了突如其來的洪水。此時,一個閃電引燃了當地3個軍備油罐。這3個油罐被安置在一條路線上,每個油罐中裝有5000噸飛機燃油。
  • 瀋陽持續大熱天原是「逆溫」惹的禍
    瀋陽持續大熱天原是「逆溫」惹的禍 作者: 2018-07-31 06:31   來源:瀋陽日報   瀋陽持續大熱天原是「逆溫」惹的禍高溫天氣將隨著本周日弱冷空氣救場按下暫停鍵  昨日,記者從瀋陽市氣象部門了解到,自1951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Snyder憂心忡忡地寫道,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朝鮮近期發布的備忘錄顯示,受高溫、乾旱、洪水等因素影響,朝鮮糧食產量大幅下降,目前已下調人均每日口糧配給;受厄爾尼諾影響,非洲糧食安全也面臨嚴峻挑戰。多位氣候專家分析認為,全球氣候系統變暖趨勢加強,造成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氣候風險水平上升。
  •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時間:2020-10-24 1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近日,網絡流傳著因為飢餓難耐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很多的關注和心酸。
  • 北方地區高溫天氣持續上演 專家稱副熱帶高壓「惹的禍」
    而且,這一波高溫天氣中,不僅是傳統的幾大「火爐」氣溫高,東北、華北等地也高溫不斷。夏季納涼聖地東北持續「蒸桑拿」,多個城市溫度創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京津冀等地更是毫不遜色。中央氣象臺預計,5日之後,北方地區高溫天氣才會結束。持續高溫到底是什麼「惹的禍」?  這幾天,「熱」成了全國多地的關鍵字。傳統「火爐」江浙滬前幾天進入一年中最難熬的高溫天氣。
  • 山火、蝗災、洪水……2020年那些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2020年,極端天氣給全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近日,一份報告分析稱,儘管2020年各國忙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在疫情下不斷被放大,兩者疊加的後果,是對國際社會造成了比以往更嚴重的危害。
  • 我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 對交通出行造成影響
    央廣網北京3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近日,受冷空氣影響,我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對交通出行造成影響。2019-3-2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黑龍江省氣象臺21日升級發布暴雪橙色預警信號。吉林降雪範圍廣、雪量較大。
  • 極端天氣中,零下100度和零上100度哪一個造成的後果更可怕?
    每年,全球範圍內都會出現各種極端天氣,每種類型的極端天氣都會造成不同的後果,一般都會對當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這些極端天氣最大的特徵無外乎就是高溫和低溫天氣的區別,人們不免也以此提出了一個暢想:在極端天氣中,零下100度和零上100度哪一個造成的後果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