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來看,中華「大一統」為何能夠生生不息

2020-12-04 帝王史詩

文丨帝王史詩(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一統始終存在,並且不斷發展,中華文明在大一統的凝聚力之下,成為了唯一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相比中華文明,許多古老的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羅馬文明等,都是文明伴隨著王朝的覆滅而覆滅,沒有再次崛起的奇蹟。

而在中國歷史上,不管出於怎樣的政治局面,都有一個正統的王朝,享有中央政權,中央王朝的地位。中華大地上的其他各個政權都承認這個政權的天下共主的地位,並以此獲得自身建立政權的合法性。

「大一統」成為中國的專屬,讓西方的歷史學家十分驚訝。更讓西方歷史學家們深感意外的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無論經歷怎樣的興衰歷程,「大一統」始終存在,成為了一個形而上的本體,一種超越現實政治需要之上的超然存在。當這種超然存在有消散危機之時,一個地域寬廣、高度集中、整齊劃一的龐大帝國會驅除所有危機。再次復興成為了中國歷史的常態。那麼,為何大一統會成為中國專屬呢?

歷史研究者提出了六種學說,即中心說,民族融合說,漢字說,祖先崇拜說,農耕說,宗教說。

中心說,指的是中原中心說。這個說法,主要論述的是,中國的中原地區處於一個較為封閉的地理位置,東有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和荒漠,北有西伯利亞高寒區,南有南海和熱帶高溫區,中原地區成為了亞洲東部的地理中心。文明與文化,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等只會產生於富饒的中原,從而形成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民族融合說,指的是炎帝族與黃帝族通婚,從而形成華夏族。而在後續的歷史中,華夏族又與周邊各族通婚,繼而產生了漢族。接著,便是頻繁的人口大遷徙,各民族不斷混居,最後不分你我。

漢字說,指的是漢字作為象形文字,有著非常穩定的信息傳輸性能,即便幾千年前的字現在都很容易認識,這極大地促進了不同民族間的認同。

祖先崇拜說和宗教說差不多,主要論述的是古代中國,沒有實質意義的宗教信仰。無法像西方那樣,用一個統一的宗教維繫各個國家之間、各個民族之間的關係,只能從政治上尋找辦法。而這個政治方法便是「大一統」。

農耕說,主要論述的就是生產方式。進行農耕這種生產方式,古代中國需要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這需要集體的力量,需要一個大帝國來進行。「大一統」成為了治水型國度的必然。

分析認為,無論是哪一種說法,無論有多麼明顯的錯誤,都有著現實的例子,也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在一定範圍,上述說法都是對的。事實上,中華文明特有地理環境的銜接性,才是「大一統」成為中國專屬的根源!

中華文明發源於世界上最大的兩河流域,中國的大河,黑龍江、黃河、淮河、長江、珠江,其流向都是東西方向,且是順次排列的。這是中國特有的,世界上其他文明或者國度都沒有這樣的地理格局。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繫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所特有的地理格局都能夠為中華文明提供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其它文明或者國度則沒有這樣的條件。

早在隋唐時期,被稱為中原的河南或者整個北方,就是人口的輸出地區。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原地區能夠提供的自然資源從未間斷,能夠為新的時代,新的生產方式提供必要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依然強勁,並由此帶來人口的大幅度增長。在現代社會,很多的西方國家,都陷入了人口負增長的困境,然而在中國,即便也面臨著工業社會人口增長的難題,但人口增長依然在持續。

總結來說,「大一統」之所以與中華文明共生共存,就是因為在任何一個歷史階段,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生產方式,中國特有的地理格局都能夠為物質資料生產提供必要的自然條件,並由此帶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強勁增長。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強勁增長,從而使得中原地區成為技術輸出和人口輸出的中心。更為關鍵的是,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中原地區始終是人口和財富的輸出之地。人口輸出到哪裡,就能帶去先進的技術,就能給哪個地區帶去財富,並促進該地區的發展。

中原地區需要輸出人口,而周邊地區則要引進技術,即便不同地區,有著地域之間或者生產方式之間的矛盾,但只要有這個相互需要,中華「大一統」便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史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平靜的堅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有600年歷史的騷壇詩社,生生不息,從未間斷。詩社成員全部是當地農民,他們一代接一代地寫了上萬首詩詞。這些普通人,用寫在房前屋後的詩詞、留在田邊地頭的吟唱,表達了普通人的努力和堅持,造就了潛藏在人民中間的中國精神。正是這種平靜的堅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綿不斷地延續下來。  小時候,常聽家中老人將「賢良方正」四個字當成形容詞。老人其實是在陳述一種文化,是在指引一條讓人活得更好的正脈。
  • 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第一:黃河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孕育了我們千年歷史的母親河,她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今依然在發揮著作用,孕育著我們的生命和文明。從行政區域上來看,主要涉及青海省的玉樹、果洛、海南、黃南4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鎮。發源於此的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燦爛的華夏文明由此誕生。在中國神話中,青海湖是西王母的住所。《山海經》形容她:「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黃河全長5464公裡,其長度在我國各大江河中僅此於長 江。
  •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在世界幾種主要的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而且延續至今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文明具有不斷革新的精神,也可以說中華文明的剛性和韌性起了很大的作用。1首先,從思想的層面來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變革」的道理。《禮記·大學》記載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2020-12-08 14:36:34 來源:央廣網 作者:羅攀 責任編輯:羅攀
  • 李後強:長江和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 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幾乎都起源於大江大河,中華文明本質上是江河文明。」1月5日,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展望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溯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是關鍵,他同時表示,「中華文明連續五千年不斷代,根本原因是形成了穩定的文化基因。」
  • 試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中華傳統文化基因
    馬克思主義理論怎樣應用於中國的實際,解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學術界已經有豐富的論斷,而本文旨在探討為何中國的土壤裡能夠結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之果。為什麼十月革命以後,在社會主義陣營眾多國家和地區中,只有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呢?
  • 一統家居小編盤點玄關設計5大要素,快裝修的趕緊來看啦!
    在玄關設計中,一統國際家居小編總結出這幾個要素需要注意:    一統國際家居小編提示我們還可通過改裝家具來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如把落地式家具改成懸掛的陳列架,或把低櫃做成敞開式掛衣櫃,增加實用性的同時又節省了空間。    ▼
  • 董卿:詩詞生生不息,被詩詞養大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關於為何學詩詞這件事上,大家一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爭議。而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節目主持人董卿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為什麼要學詩,因為詩詞就在那裡,生生不息千年,被詩詞養大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董卿中華民族的文化就是以詩詞為載體,一直被一代代後人傳承,直至現在,所以詩詞一定程度上屬於中華文化的根,需要我們這一代人與自己的下一代去學習與傳承。
  • 讓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篇和結語如是宣示。  血脈,生命的傳承;家園,精神的寄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強大基因與永恆歸屬。  復興,民族的期盼;繁盛,文化的標誌。
  • 新華網評:守住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他強調,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從字裡行間中,我們深刻領悟到了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歷史長河奔流不止,燦爛的中華文明獨樹一幟;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東方。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蘊含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
  • 武魂殿想要一統鬥羅大陸,為何只臥底天鬥帝國,而不滲透星鬥帝國
    要想一統鬥羅大陸,單單只有魂師的力量是不夠的,武魂殿排除前任教皇之女千仞雪,化身為天鬥帝國的太子臥底天鬥帝國數十年之久,只是為了獲得這一帝國的統治權,那為何武魂殿不排除人員臥底星羅帝國呢?兩大帝國同時滲透,成功率不會更高嗎?
  • 古代4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國沒斷過?美國學者:此人功不可沒
    而中國又為何沒有斷過呢? 印度文明主要集中在恆河流域,因為古印度的文字過於神秘,所以至今也沒有人能夠將其成功破解,導致後人對於古印度文明的信息少之又少。 之後隨著英國考古學家的考古發現我們得知,根據古印度的建築特徵來看,可以推斷出這是一個宗教信仰相對完善的民族,統治階級依靠著宗教信仰來控制著民眾們的精神力量。
  • 秦始皇一統六國的「總設計師」,只用了一招,將六國統一
    秦朝滅亡之後,雖然華夏大地經歷了多次大的亂世,不過最終華夏大地仍然被大一統。秦朝之後的歷朝歷代,都以秦朝的藍本進行大一統。秦始皇在位期間,車同軌、書同文,其次統一了度量衡,這樣一來華夏文明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大一統。
  • 初解道德經39&42——人或公司生生不息的秘訣是什麼?
    人或公司生生不息的秘訣是什麼?用老子的話來說是:守道,得一!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迭代、無極、適應。為何我這樣去理解老子的觀點?我們來看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 睿智人生創始人黃仕明:創造生生不息的安心生活
    黃仕明簡介IAGC國際生生不息改變協會高級講師(全球僅4位),國際生生不息改變領域在中國最重要認證講師,全球500強企業常年顧問及培訓師,睿智人生·身體智慧學院創始人,生生不息催眠學院創始人,生生不息諮詢中心創始人。問題一姜豔豔:當前疫情下,您的心態和您對親朋好友的建議是什麼?
  • 一統宇宙的弦理論,為何從愛因斯坦去世至今未被發現?
    一統宇宙的弦理論,為何從愛因斯坦去世至今未被發現?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力源起於空間和時間的幾何,空間與時間則合併成時空。任何在時空形狀上留下痕跡的具質量物體,都適用於愛因斯坦在1915年制定的一條方程式。
  • 給秦始皇一個地球儀,秦始皇能不能一統世界,其他國家又在幹什麼
    眾所周知,我國周朝建立,分封諸侯,後來西周被滅,我國進入了戰國時期,各國開始四處徵戰,搶奪地盤,這段時間經歷長達500多年的時間,最後被秦始皇所帶領的秦國給滅掉了,我國第一次實現了大統一,秦始皇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那麼這個時候,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幹什麼呢?
  • "戰忽局、山河一統"軍事主題保溫杯 | 上新
    軍事風大容量真空保溫杯  著名流行軍事主題設計  1、設計取材於著名軍事流行梗「戰忽局特供」、「山河一統」、「此面向敵」、「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等等軍迷朋友們喜聞樂見的題材  2、軍武設計局出品,致力於傳播軍事文化,彰顯軍迷個性
  • 地球上的生命能夠生生不息,地磁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球上的生命能夠生生不息,其自身所具備的地磁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宇宙以及太陽的各種射線都被地球的磁場屏蔽掉了,從而使地球免受侵害。但是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地球的磁極在以一定的速度發生移動,難道磁極翻轉真的會發生嗎,如果發生了又會對地有哪些影響呢?
  • 以生生不息之力量傳承 以不屈不撓之精神立世
    它植根於古老的文化傳統這一原初基礎,積澱著紅色文化因子,濃縮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積極成果,形成了既悠久而又彌新的精神血脈,也正因如此而能夠賦予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剛健進取、樂於奉獻、不屈不撓等品格和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