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績效教練》GROW模型的運用:日常計劃

2021-01-13 ETF見證奇蹟

《高績效教練》這本書裡的精華就是GROW模型了。

它原本的運用是提高企業員工的潛力和效能,促進團隊的和諧和發展。而且這個模型是建立在對話溝通的基礎上,通過有層次的引導,讓員工自己意識到問題所在,並且主動承擔起改變的責任。

這個單詞是成長的意思,非常好記,但是它代表什麼意思呢?

G代表Goal,即目標,本書中指談話的目的的是什麼。

R代表Reality,即現實,分析現狀是什麼,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

O代表Opotion,即選擇,為了讓自己或者團隊變得更好,你可以做哪些事,有哪些措施。

W代表Will,即意願,你學到了什麼,你願意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你願意做出什麼改變。

這個模型非常棒,簡潔易懂。而且它的運用可以推廣,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借鑑。

今天我想說說今天我想說說GROW模型在每日工作計劃中的運用。當然,如果你喜歡做每周工作計劃或者每月工作計劃,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可以使用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的方式,分別列出目標,現狀,選擇和意願這四項。

1、目標

可以包含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2、現狀

可以包含已完成和未完成項目,或者包含優勢和劣勢。

3、選擇

可以羅列自己的可以想到的一些措施或方法,也可以借鑑別人的好的做法或經驗,做好記錄。並逐條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這樣做了結果會怎樣」。

4、意願

可以包含下面的內容:你想做些什麼,你想什麼時間去做或什麼時間要完成,如何確保自己能按計劃進行。

在這裡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想學習英語,提高英語口語能力,那麼我可以做一個這樣的計劃。

目標

長期目標:可以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交際,聽說讀寫。

短期目標:

1.通過英語六級考試

2.在口語測試中拿到A級

現狀

優勢:讀和寫的基礎很好

劣勢:聽和說的能力有欠缺

已完成項目:前期已經購買了教材,找到了百詞斬軟體背單詞,找到了VOA材料練聽力

未完成項目:教材要學習,單詞要背完,聽力材料要聽完

選擇

1、認真地學習一遍英語教材,把英語語法句型做一個系統性的梳理。

2、堅持每天聽VOA。

3、每天背單詞。

4、每天大聲朗讀英文文章一篇。

5、每天寫一篇英語作文。

6、報一個英語口語班,與其他人用英文交流。

7、每天看兩集美劇。

意願

1、兩個月內學完教材。

2、兩個月內每天聽半個小時VOA。

3、每天背40個單詞,直到背完3000個單詞。

4、每天朗讀新概念英語第三冊的文章。

5、每天寫一篇500個單詞的作文,並請英語系的同學幫忙改正。

6、報一個英語口語班,每周上兩堂課。

7、放棄看美劇,每天做計劃,防止自己懈怠。

上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熟能生巧,這樣的計劃做多了,就能發展成適合自己的方法,幫助自己持續進步。

每個人都有惰性,計劃再好,沒有實施也是白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列出計劃清單,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惰性,可以提醒我們自己還有事情要做,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定位自我,可以激勵我們行動起來。

很多朋友說,想要成為自律的人,苦於不知道怎麼實踐,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給自己樹立一個小目標,比如寫作,健身,社交,學一項技能。然後給自己設計一個計劃,規定一個時間跨度,把任務分配到每一天。

時間可以見證奇蹟,每天進步一點點,你可以看到一年後的自己,十年後的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高績效教練》:善用「GROW模型」,練就「蘇明玉式」的情緒穩定
    最近,聽完《高績效教練》,這本書是以GROW教練模型 (目標 goal, 現狀 reality, 選擇 option, 意願 will)為教練邏輯,引用職場及運動場上的例子,清晰闡述了教練的理念和技巧。我發現這本書中的「GROW教練模型」也可以很好的適用於「情緒管理」,我們可以成為我們情緒的教練。
  • 教練技術中GROW模型在HRBP工作過程中的應用
    它的核心內容是:教練以中立的身份,通過運用聆聽、發問等教練技巧反映出被教練者的心態,從而區分其行為是否有效,並給予直接的反饋,使其洞悉自己、及時調整心態、清晰目標、激發潛能,以最佳狀態去創造成果。教練技術被譽為本世界最具革命性和效能的管理技術,已成為當今歐美企業界提高生產力的最新、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
  • 北京點米科技為你解析GROW模型:最有效的教練模型
    GROW模型現已成為企業教練領域使用最廣泛的對話模型之一,被全球的高管教練和組織設計專家廣為使用,行動教練的GROW模型是由4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而成,它們分別是Goal聚焦目標、Reality了解現狀、Options探索行動方案、Will強化意願。
  • 領導力就是不裝:GROW模型輕鬆化解低效溝通
    李姐做了10年多的部門管理工作,一直都可以輕鬆處理好與下屬和上級的關係,部門的績效也很不錯,部門經常被樹為公司的管理先進集體。但最近她非常煩惱,部門管理工作總是不順。比如:90後下屬如果在工作中出現疏忽,她會苦口婆心地對著下屬講一通道理,沒想到下屬沒等她講完就走了,而且第二天照樣還出錯。
  • 掌握GROW模型,你也可以開發自己的潛力,輕鬆達成制定的高目標
    《潛力量:GROW教練模型幫你激發潛能》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我們表現不佳,不是不知道怎麼做,而是知道得太多,幹擾了我們運用已有的知識。GROW模型恰恰能夠幫助我們排除幹擾,聚焦目標。艾倫在本書中分享了一套方法和流程,幫助我們一步步達成目標。作者為教練領域最常用的GROW模型的開發者之一。該方法被IBM、NASA、可口可樂、GAP等諸多公司所採用。
  • 正略諮詢:PDCA管理循環在績效管理中的運用
    運用PDCA循環原理的理念於績效管理系統,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績效管理,發揮其良好的效果和應有的作用。績效管理的「軌道」PDCA循環PDCA管理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需要搜集大量數據資料,並綜合運用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對項目進行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過程。
  • GROW模型是什麼?簡單幾步製作可視化圖形圖表工具
    Way Forward)代表意願:教練通過多種方式激發被指導者的熱情,使得被指導者完成目標。GROW模型的目的就是通過幫助和啟示,自行找到答案並確定行動方案。GROW模型常見用途GROW模型是教練和團隊領導用來加強成員能力的工具。教練使用GROW模型輔導被指導者完成自己的目標,團隊領導使用GROW模型促進員工成長。
  • SCP分析模型:結構-行為-績效分析工具
    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結構-行為-績效模型) 由美國哈佛大學產業經濟學權威貝恩
  • 績效管理不等同於績效考核:給業務老大和HR的8個績效管理建議
    而是應該把績效輔導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隨時發現問題,隨時幫助員工提出對策。在這個過程中,HR的責任,就是為管理者提供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輔導技術,成為教練。什麼是教練?就是幫助員工更清晰認識自己,激發出他的潛能和上進心,從而幫助員工自發地提升工作績效。
  • 如何利用GROW模型提升決策效率?
    30多年前,艾倫 範恩(Alan Fine)和格拉漢姆 亞歷山大(Graham Alexander)以及約翰 惠特摩爵士(Sir John Whitemore)一起工作,並共同發展出了一套流程—GROW,這套流程現在已經被全球的高管教練和組織設計專家廣為使用。
  • 無績效,不管理!彭劍鋒教授深度解析10大績效管理工具的選擇與場景...
    平衡計分卡通過明確企業願景和戰略、溝通和聯繫、計劃並制定挑戰性目標值、戰略反饋和學習等方式,將戰略目標真正轉化為員工的日常行動。  標杆管理要落實到日常行動改進上,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包括計劃、安排、實施的方法和技術,以及階段性的成績評估等。   通過標杆管理持續的循環過程,不斷的總結反饋提煉改進,有利於員工從關注「做什麼」到關注「為什麼做」和「怎麼做」,拋棄「唯指標論」,更加關注環境和機會,從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變化,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改進工作措施,提升高績效。
  • KPA(關鍵績效事件)案例
    為此行政總監針對董事長交待的任務,在第四季度工作目標中,運用KPA對任務進行了分解,公司法人登記變更,可以交由行政助理完成,之前的所有年檢及證照管理,都由她負責,也是工作職責之一。因為年會涉及面廣,因此在接待工作中不能出現差錯,列入行政助理第四季度KPA不可接受事件之一,其他幾項不可接受事件,作為行政工作日常有序開展,也是必須要加以控制,因此與以保留。
  • 致敬羅傑·考夫曼|人類績效改進模型的發起人之一
    羅傑·考夫曼(Roger Kaufman)博士是人類績效改進模型的發起人之一考夫曼在戰略計劃和需求評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從社會、組織和個體三個層面上討論了目標和戰略計劃的制定,一些關於戰略計劃常犯的錯誤,組織的成功要素,問題求解的模型,對學習評價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見解,以及與教育技術的聯繫。
  • 掌握這24張圖,輕鬆搞定勝任力模型
    勝任力模型就是企業建設內部人才標準的常用工具,但是想要合理運用卻並不容易。 今天我們就通過24張圖片,讓大家快速掌握勝任力模型。企業在不同場景中,需要選擇合適的勝任力模型進行運用。
  • 高績效團隊的3個終極密碼
    高績效團隊怎麼做幾年前,工業設計師彼得·斯基爾曼從史丹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東京大學等院校召集了一群商學院學生組成若干個4人小組,讓每個小組使用20根未煮過的義大利麵、1個1米長的透明膠帶、1根1米長的細線以及1顆棉花糖搭建一座塔,能搭多高就搭多高。
  • 彭劍鋒教授深度解析10大績效管理工具的選擇與場景應用
    平衡計分卡通過明確企業願景和戰略、溝通和聯繫、計劃並制定挑戰性目標值、戰略反饋和學習等方式,將戰略目標真正轉化為員工的日常行動。  標杆管理要落實到日常行動改進上,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包括計劃、安排、實施的方法和技術,以及階段性的成績評估等。   通過標杆管理持續的循環過程,不斷的總結反饋提煉改進,有利於員工從關注「做什麼」到關注「為什麼做」和「怎麼做」,拋棄「唯指標論」,更加關注環境和機會,從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變化,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改進工作措施,提升高績效。
  • 「工具模型」OD、TD、LD實用知識圖譜:70個超全的模型和工具
    如果企業要做1到3年的培訓規劃,那就需要先從OD視角去看企業新的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會解碼到各業務單元,新的戰略落地需要對組織架構、流程機制等進行調整,企業文化也要與新的戰略進行融合落地,同時也對各崗位及層級的人才提出需求,這就到了TD層面,要優化人才模型、重新進行人才盤點和繼任者計劃。再往下落實,是招聘、選拔、薪酬績效調整及培訓(LD)工作。
  • 淺議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績效考核
    績效管理是指制定員工的績效目標並收集與績效有關的信息,定期對員工的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做出評價和反饋,以改善員工工作績效並最終提高企業整體績效的制度化過程。我們所說的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績效計劃、績效溝通、績效考核、績效反饋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
  • 人才管理的海洋模型——對冰山模型的一種假設性改造
    冰山模型是勝任素質模型理論的一種直觀且流行的表述方式。本人也是勝任素質模型理論的擁躉,至今仍然對基於勝任素質模型理論構建人才選拔、培養乃至績效評估與激勵具有很深的偏好。冰山模型的幾個核心特點:1. 在企業人才實踐中,勝任素質及冰山模型理論雖然認為底層特質、價值觀等並非完全不可改變,但總體上是傾向於「選好冰山」,而非「改造」。
  • 學習者信息素養、在線學習投入及學習績效關係的實證研究
    關鍵詞:在線學習投入;信息素養;學習績效;深度學習動機;深度學習策略;結構方程模型學習者信息素養、在線學習投入及學習績效關係的實證研究中國在線教育「質量革命」已經到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明確指出:高等教育已經從規模擴張全面轉向內涵式發展,要建設3000門左右線上「金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7000門左右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和線下「金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