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江突發水汙染事故時 蕪湖市應急水源如何設計?

2020-12-05 中國水網

為解決對長江水源過度依賴問題,蕪湖市建設了相應的應急水源工程,應急水源地為漳河,取水規模為17.8萬m³/d。根據工程規劃建設條件,對取水口選址、原水管道選線進行了比選論證,介紹了取水頭部、自流引水管、取水泵站、原水管道設計方案。針對應急水源工程長期閒置不用的特點,制訂了運營維護方案。最後提出一些思考,為其他應急水源工程的設計和運維提供一些參考。

1 工程概況

蕪湖市地處長江中下遊,全市共有淨水廠10餘座,江南集中供水區包括中心城區、蕪湖縣、南陵縣和繁昌縣,中心城區水廠擔負著全城92%的供水。蕪湖市現狀水源中,85%以上的水量取自長江,對長江的依存度過高,一旦長江發生突發性水汙染事故,蕪湖中心城區、蕪湖縣、南陵縣地區會出現無水可供的局面,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據此,蕪湖市於2013年底啟動應急水源規劃研究工作,根據《蕪湖市城市備用水源專項規劃(2013-2030)》,近期先行建設江南集中供水區應急水源工程,應急取水水源為漳河,受水水廠為中心城區的利民路水廠,應急取水規模17.8萬m³/d。工程內容主要包括漳河取水口、自流引水管、取水泵站以及原水管線,原水管線長約11 km,工程總投資約2億元。工程難點為漳河河道彎曲段取水口選址及老城區大口徑、長距離原水管道實施。

2 應急指標

2.1 應急供水時間

利民路水廠常用水源地為長江,當長江發生突發汙染事故,漳河應急供水時間為5 d。

2.2 應急供水量

蕪湖市應急需水量包括綜合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兩類,指標如下:

(1)綜合生活用水量指標。發生突發事故時,僅保證基本生活用水(保證飲用和廚房用水,壓縮衝廁和淋浴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標按60 L/(人·d)考慮。對公共設施用水進行大幅度壓縮,最大限度減少娛樂場所等與民生關係不密切的公共設施用水量,公共設施用水量按20 L/(人·d)考慮。因此,應急供水期間綜合生活用水量指標為80 L/(人·d)。

(2)工業用水量指標。應急供水量期間,只保證電力、燃氣、水的生產共用業和食品製造業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特殊工業供水,根據蕪湖市分行業、工業企業主要能源品種消耗量統計,供水量按正常時工業用水量10%考慮。

3 應急水源取水點位置選擇

漳河發源於南陵縣綠嶺荷花塘,自南向北流經獅子山、南陵縣城、三汊河等地,至瀂港匯入長江,幹流全長118.8 km。利民路水廠位於漳河以東,應急取水點設於漳河主航道東岸,該段河道較彎曲,局部有灘涂地。通過現場踏勘,取水點位置初步選擇有3種方案,見圖1。

方案一:取水點位於現狀海螺公司取水頭部上遊50 m,瀂港大橋上遊2.2 km處,此處河床寬度234 m,中間灘涂將河道分開,其中取水點側主河道寬度65 m;

方案二:取水點位於李家譚,瀂港大橋上遊2.6 km處,此處河床寬度360 m,中間灘涂將河道分開,取水點側主河道寬度120 m;

方案三:取水點:位於光明村,瀂港大橋上遊4.0 km處,此處河床寬度340 m,中間無灘涂,主河道寬度340 m。三個方案比選情況見表1。

方案一、方案二投資較低、交通便利,但河道寬度較窄,周邊環境和水質相對較差,設置取水頭部和水源保護區較困難。方案三雖然投資較高,但此處河道較寬,取水點河道有一天然弧形轉彎,適合建設港灣式取水點,取水頭部不影響河道通航,且周邊環境和水質相對較好,水源保護區設置較方便。因此,從水量、水質、安全性等方面綜合考慮,推薦使用方案三。

4 應急原水管道路由選擇

根據取水口周邊建設條件,應急取水泵站設於漳河大堤堤內空地處,距離利民路水廠較遠。利民路水廠位於蕪湖市中心城區位置,周邊很大範圍內均為建成區,應急原水管道大部分沿現狀道路敷設,沿線管位緊張,涉及現狀設施多,實施難度巨大。在取水泵站和水廠的位置已定的總體格局下,設計考慮儘量減小管線的長度和迂迴曲折,降低本工程管線與其它工程的相互影響,儘量避免拆遷建築物和佔用農田,以節約能耗和工程投資。從應急取水泵站至利民路水廠,提出兩個管線路由方案,見圖2。

方案一:應急原水管道沿漳河堤壩至下遊敷設至峨山東路,之後沿峨山東路道路南側向東至長江南路後沿長江南路向北敷設與現狀原水管道相接,管道長度10.4 km。方案二:應急原水管道沿緯十三路向東敷設至長江南路,沿長江南路、鍾靈路、漳河路、白馬山路敷設至花津南路,然後向北穿越多條道路敷設至現狀原水管道,管道長度11 km。兩個方案實施難度均較大,詳細比較見表2。

綜合以表分析,方案二可實施性較方案一高,推薦採用方案二。

5 工程設計方案

5.1 取水頭部

取水頭部所在處漳河最低設計水位3.06 m,最高設計水位11.82 m。本段岸邊水下部分河床較為平坦,河道疏挖底高程為-0.58 m,枯水期水深約3.6 m。考慮到漳河水位變化的不確定性,採用圍堰法施工難度較大,且影響漳河航運,因此採用預製鋼質箱式取水頭部。取水頭部設計規模17.8萬m³/d,長7 m,寬3 m,高4 m,分兩格布置,頂面進水,頂標高2.00 m,取水頭部頂面設置不鏽鋼粗格柵,柵條寬度10 mm,柵距90 mm。為保證取水及通航安全,在取水頭部外側設置不鏽鋼圍網、防撞墩及隔離浮球。

5.2 自流引水管

取水泵房位於漳河大堤陸地側,漳河大堤堤頂標高約13.50 m,取水泵房吸水井距取水頭部約410 m,根據泵房及取水頭部位置關係,引水管採用頂管方式實施。考慮長距離頂管施工條件,引水管管徑放大一檔至DN1 400。引水管設兩根,單根管道流速為0.67 m/s,兩管中心間距5 m。為節省造價,以取水泵房吸水井作為工作井將引水管頂向取水頭部,頂管中心標高0.80 m,頂進距離350 m,頂管出大堤後採用水下施工,水下埋管60 m。

5.3 取水泵站

取水泵站距離漳河大堤堤腳約70 m,佔地5 280 m²,場地自然標高約6.70 m,考慮防洪要求,泵站地面設計標高7.30 m。取水泵站包括吸水井、取水泵房以及配電間等。

5.3.1 吸水井

泵房的前部為吸水井,吸水井平面尺寸11.8 m×11.4 m,頂標高13 m,採用沉井施工。吸水井包含進水室和吸水室,進水管管中心標高0.8 m,吸水室最低設計水位2.4 m。進水室和吸水室隔牆處設2隻平板格網,單只尺寸2.0 m×3.6 m。為給自流管道衝洗,進水室和吸水室隔牆處設2隻平板閘門,單只尺寸2 .0 m×3.6 m。

5.3.2 取水泵房及配電間

取水泵房由地下一層和地上一層兩部分組成,平面尺寸40.15 m×12.5 m,包括泵房、變配電間、水質間、值班室、工具間等。泵房設計規模17.8萬m³/d,採用臥式離心泵,單泵流量Q=2 500 m³/h,揚程H=25 m,為節省10 kV供電外線費用和每年的基本電費,離心泵由柴油發動機驅動,每臺水泵對應柴油發動機功率約220 kW,柴油發動機成套設備同步設置配套的冷卻系統、排煙系統、輸油系統、控制箱、蓄電池等輔助設施,該方案每年可節省基本電費約700萬元。從泵房出水總管引1根DN1 000管道分兩路接至兩根引水管,供引水管衝洗、泵站維護使用。

5.4 原水管道

5.4.1 施工方式

原水管道全長約11 km,單管布置,管徑為DN1 400。根據現場踏勘和物探資料,珩琅山路以南的道路綠化帶較寬,現狀管線和周邊設施相對較少,採用開挖施工,長度約5 km。珩琅山路以北現狀管線密集、現狀設施多,開挖施工管線改遷工作量大,且會對交通和臨街商鋪、學校、醫院等正常運行生產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採用頂管施工,長度約6 km。

5.4.2 頂管設計

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影響、節省工程投資,設計採用長距離頂管工藝,單段頂進距離控制在500~800 m。頂管段共設10座矩形頂管井,最長頂進距離760 m,頂管覆土厚度5~12 m。頂管井周邊現狀設施多,沉井施工易造成周邊建構築物、現狀管線沉降,影響公共安全,因此採用基坑開挖法施工,圍護採用直徑850 mm三軸攪拌樁內插H型鋼方式。

6 運營維護方案

由於長江發生突發性汙染機率較低,本工程建成後絕大部分時段處於閒置狀態,為保證取水泵站各設備保持良好狀態,出現突發事故時可正常投運,需要制定合理的運營維護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日常保養和例行投運。日常保養指平時泵站閒置時,加強各設備的保養,檢查柴油機組油料儲備是否充足,蓄電池等能否正常工作。例行投運包括兩種情況:

(1)維護性運行。為保證各設備能正常運作,每周點動1次,每個月運行數小時。維護性運行在泵站內部實現,關閉一根引水管的閘門,通過另一根引水管進水,開啟所有水泵,水泵出水通過衝洗管輸送至關閉了閘門的引水管,排至漳河,實現對該引水管的衝洗,減少引水管道堵塞,運行10 min後反過來操作,衝洗另一根引水管,實現水的活性循環。

(2)生產性運行。在長江無突發性水質汙染情況下,每年仍需定期啟動應急水源工程向利民路水廠供水,增強水廠對水源更換的適應性,每年運行半個月左右。採用漳河作為原水時,應及時調整水廠運行參數。

通過以上兩種例行投運,可有效延長水泵、柴油機、閥門等設備壽命,同時也可定期衝洗引水管,防止管道內滋生藻類、貝類引發堵塞。

7 結論與思考

(1)在應急水源規劃的基礎上,根據漳河水文條件確定了取水點位置及取水方案。在泵房設計中採用柴油機驅動離心泵方案,降低了工程運維投資。採用長距離頂管施工,降低本工程對已建設施的影響。

(2)工程建成後取水泵站將長時間處於閒置備用狀態,制定科學合理的運營維護方案可有效延長設備壽命、減少管道堵塞,提高水廠對應急水源的適應性。

(3)應急水源工程的重要特徵為備用,工程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其備用性質,在滿足工程應急啟用功能的基礎上,應綜合考慮當地規劃建設條件,優化設計方案,最大化發揮工程使用功能,提高工程綜合效益。

(4)相比常用水源而言,應急水源往往距離水廠更遠,應急原水管道長度較長,管道部分投資很大。因此,在規劃設計階段應更加重視原水管道的線路選型和施工方案,降低管道的實施難度和工程投資。

編輯:趙凡

相關焦點

  • 胡四一: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水汙染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據說鎮江還獲得國家環保模範城的榮譽,我的問題是鎮江到底發生了什麼,如何真正的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謝謝。    [胡四一]你的問題涉及到鎮江最近發生的一起水汙染突發事故,影響到供水安全。中國目前正處於重化工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像長江兩岸有大量的化工企業工廠,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稍有不慎,就會出現一些重大事故。    由於有的河流是飲用水源地,這必然就影響到飲水安全和供水安全。
  • 岷江沱江幹流突發水汙染事故 成都多部門聯動應急處置
    「報告指揮長,接到通知後,我們已經做好應急準備。」演習一聲令下,在金堂縣自來水公司取水口,監測人員步伐整齊,攜帶抽樣設備奔向水源地。4月21日,成都市在成都智慧治理中心舉行岷江沱江突發水環境汙染事故應急處置演練,防範化解生態環境領域風險,妥善應對管控可能發生的各種環境風險,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環境應急體系,切實提高成都環境風險應對水平,確保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  演練!
  • 《水汙染防治法》知識解讀
    建設應急水源或者備用水源,布局農村飲用水水源。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5問:其他重要水體保護的規定?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對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他具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劃定保護區,並採取措施。
  • 嶽陽縣鐵山水庫地表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提高嶽陽縣、嶽陽市對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汙染事件的處置能力,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減輕伴隨的環境影響以及人群健康危害,根據《集中式地表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指南》、《環境汙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技術指南》和《湖南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編制本預案。
  • 贛州水文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應急監測規程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06.1);《水利部應對重大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預案》(2009.9);《江西省水文局突發水事件應急預案》(2013.10)。二、適用範圍本操作規程適用於贛州市範圍內發生的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包括「汙染物突然增加」(以下稱「一類事件」)和「水量突然減少」(以下稱「二類事件」)兩類突發水汙染事件的應急監測工作。
  • 江蘇省水汙染防治條例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將跨省斷面納入水環境監測網絡,建立與長江三角洲及其他相關省市同級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聯動工作機制,加強水環境信息交流和共享,依法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執法、應急處置等合作,共同處理跨省市突發水環境事件以及水汙染糾紛,協調解決跨區域重大水環境問題。
  • 我國水汙染事故頻發 政府該如何應對水危機
    從水危機形成來看,水危機分為自然性危機和人為性危機,自然性危機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包括洪澇災害、乾旱等,人為性水危機主要是由人的影響所引發的水危機,如水汙染、突發汙染事故等等。  近年來,水危機漸漸向我們走來,水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重點。
  •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防範重大生態環境...
    日前,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對流域上下遊如何開展協作機制和制度建設進行了系統指導。為了進一步做好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應對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就《指導意見》的重要意義、工作落實要求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
  • ...長江行】探訪上海青草沙水庫:預警機制可預防突發性水汙染事故
    2018年5月14日,界面新聞從上海市青草沙水庫獲悉,目前青草沙水庫水質預警設施包括水質預警監測平臺和水質預警基地,兩者的聯合運行可對青草沙水庫的水質保持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同步跟蹤與調度指導,預防預控水體富營養等突發性水汙染事故。水質性缺水讓上海市數次尋找新的城市供水水源地。
  • 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如何應對?
    每一項工作都強調上下遊聯動協作,指導雙方共同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為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提供有效保障。問:《指導意見》有什麼特點?如何落實?答:《指導意見》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具體而言,有以下特點。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模擬應急演練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11月10日,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聯合京津冀有關部門,在保定市徐水區總乾渠西黑山公路橋周邊,首次開展多部門、跨區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模擬應急演練。西黑山公路橋處在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的「咽喉」部位。
  • 蕪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蕪湖市疫苗藥品和醫療器械安全突發...
    1.3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發生在我市的疫苗藥品和醫療器械安全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對醫療事故、不合理使用疫苗藥品和醫療器械等不涉及疫苗藥品和醫療器械質量安全的突發衛生事件的應對處置工作,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安徽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由衛生健康部門負責應對處置。
  • 海洋汙染事故高發 應急須「全過程管理」
    ——專家建言——應抓住五個「第一時間」田為勇認為,應急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減少突發環境事件或不發生事件。他希望通過培訓班,系統講解環境應急管理工作,讓地方環保局「一把手」知道環境突發事件如何「事前防範」、「事中應對」、「事後處理」。
  • 河南: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
    目前,我省已進入枯水期,河道流量大幅度減少,水體自淨能力急劇下降,水環境質量安全穩定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為保障枯水期全省水環境安全,預防和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水汙染事件,認真做好枯水期有關水汙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的函》,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建設單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擴建排汙口的,應當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涉及通航、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徵求交通、漁業主管部門的意見。建設項目的水汙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水汙染防治設施應當符合經批准或者備案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
  •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
    據悉,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於11月15日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的函,旨在保障枯水期全省水環境安全,預防和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水汙染事件,認真做好枯水期有關水汙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
  • ...控——生態環境部黃河局組織流域跨省(區)突發水汙染事件聯合會商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是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的有效保障,黨中央和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年初兩部下發的《指導意見》中,八項重點工作任務均涉及上下遊協調聯動,要求應對突發水汙染事件時,上下遊應協同做好應急處置,上遊省級生態環境部門主動與下遊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溝通,並在信息共享、應急監測、資源調配、攔汙控汙和應急救援等方面加強協作。
  • 2020年12月新聞發布會實錄_蕪湖市政務公開網
    道路交通事故27起、死亡23人,同比分別下降46%、50%。鐵路交通事故3起、死亡3人,同比事故起數持平、死亡人數上升50%。長江水上交通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持平。從事故情況來看,我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向好,但也必須清醒的看到,我市事故總量依然偏大,建築施工、工商貿、化工等領域事故呈上升趨勢,較大事故時有發生,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
  • 水危機下城市如何實現不停水達標供應?
    導讀  針對城市供水突發事件中常見的風險源,從城市供水系統的各個環節出發,涵蓋水源、水廠及管網等方面,形成了應急和備用水源、應急處理、應急清水儲備、應急清水調度、應急救援等設計技術,提出了關鍵技術指標和設計參數,並結合我國西南某市應急供水工程設計案例
  • 江門公用水務開展西江水廠水源汙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演練
    月27日,江門公用水務在篁邊取水泵房開展2020年西江水廠水源汙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演練。,需停止西江水廠篁邊泵房取水及啟動應急備用水源。  事件發生後,江門公用水務啟動了公司《供水水質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水源汙染突發事件Ⅱ級應急響應,同時將事件情況向市城管局等主管部門請示和報備。  隨後,公司應急指揮部及各應急工作組迅速到達現場,開展應急處置工作。